冀教版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君权的膨胀(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君权的膨胀(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16 16:5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欢迎来到历史课堂单元综述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
明清时期,极度膨胀的君权、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盛行,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遏制了科技与文化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逐渐丧失领先优势,开始落后与西方,为近代的屈辱和痛苦种下了苦果。 明星档案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
职业:皇帝
家庭出生:贫农(至少三代)
生卒:1328-1398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1344 放牛
1344-1347 当和尚,主要负责出去讨饭
1347-1352 当和尚,主要负责撞钟
1352-1368 造反(这个猛)
..............【摘自《明朝那些事儿》】他是谁?第15课明朝君权的膨胀明朝的建立
君权的强化
八股取士堂堂大元,奸佞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朱八八的事儿朱重八(17岁)悲惨家事儿:
四月初六父亲饿死,
初九大哥饿死,
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朱重八家族的名字: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朱重八父亲名字:朱五四。 朱重八转运了:17岁当和尚,25岁时,寺庙遭焚毁;他
走投无路,参加抗元的起义军;依靠自己的勇敢、
智慧、运气,朱元璋在义军中脱颖而出。一、明朝的建立时 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
 
都 城:南京(1368—1421)
北京(1421—1644)
年 号: 洪武朱元璋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为巩固统治,是怎样加强君权? 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
—— 废行省,设三司(地方)
废丞相,分六部(中央)2.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
—— 锦衣卫3.思想方面:八股取士二、君权的强化朱元璋建文帝朱棣靖难之役xuē fān
削 藩yān dì
燕 王 朱 棣 jìng
靖 难—朱棣迁都削藩东厂 君主专制高度强化铁腕皇帝明成祖朱棣知识结构——明朝强化君权措施明朝建立
1368年朱元璋明成祖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
(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
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军事方面:削藩、迁都思维拓展:
讨论: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明朝强化君权的措施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还反映了什么?君权的加强,在当时有利于巩固国家的
统一和稳定;但也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
在明清之际走向衰落的现实。(1)封建社会形成和首次大一统时期
——战国、秦汉;
(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3)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唐
(4)民族进一步融合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5)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明清(1368—1840)。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简要历程皇 帝知识分子藩王地方人民中央我的收获群
臣归纳总结基础巩固:
1.我国古代丞相的设立和废除分别出现在哪一朝代( )
A.秦朝 隋朝 B.唐朝 明朝
C.秦朝 唐朝 D.秦朝 明朝
2.下列史实与朱元璋有关的是( )
①建立明朝    ②废丞相权分六部
③设立内阁大学士 ④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 ①②④课堂练习DB3、明朝的一位地方官要进京述职,参见朱元璋,他应该去的地方是( )
A、洛阳 B、南京 C、北京 D、西安
4、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BB5、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废除行中书省 B、废除丞相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6、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北京西北郊,下列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 )
A、废除行中书省 B、发动“靖难之役”
C、迁都北京 D、执行削藩政策
CA七嘴八舌议明朝 如果时光倒回,你愿意回到明朝生活吗?说出你的理由!   谈一谈是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越加强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呢?再见
除行省,设三司,中央直属。
废丞相,撤中书,权分六部。
设厂卫,察官民,特务密布。
八股文,禁锢人,培养奴仆。
迁都城,固边疆,威慑异族。
削藩王,弱地方,权归一处。
明朝君权的加强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设厂卫八股文总结南京明故宫遗址北京故宫中书省:丞相吏户礼兵刑工皇帝材料一:胡惟庸由右丞相升任左丞相。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骑马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马车压了,胡惟庸将马夫抓住,随即杀死。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材料二: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元朝行省制度有什么弊端? 地方:行中书省
(行省)明初改革行政机构中央 “主荒臣专,威服下移,遂至天下大乱。” 朱元璋认为
元朝灭亡的原因是宰相上朝仪式的变化从中你能发现谁的权力越来越大了呢?皇帝中央左丞相——(中书省)——右丞相地方( 行 省 )布政司—民政按察司—刑狱都司—军政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殿阁大学士改革行政机构杀掉宰相胡惟庸中书省:丞相吏户礼兵刑工皇帝地方:行中书省
(行省)改革前改革行政机构中央皇帝吏户礼兵刑工监察、司法按察司军政都司民政、财政布政司地方结果:加强了君权改革后殿阁大学士 宋濂与几个朋友饮酒叙旧。第二天,朱元璋便问宋濂昨天饮酒没饮酒,客人是谁,上得些什么好菜?宋濂均据实回答。朱元璋笑着说:“诚实啊,卿不欺骗朕。”

已是年迈老臣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什么昨天晚上不高兴,宋讷大吃一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夜生气表情的画像。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能安然朝中坐,却知
天下事?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目的: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
特点:它由皇帝直接指挥
职责: 侍卫亲军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说明: 明朝专制主义空前加强。根据材料和教材分析:明太祖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的目的、特点是什么?锦衣卫的职责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巩固皇权,强化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据明史记载,锦衣卫常用的刑具有18套,什么夹棍、脑箍、拦马棍、钉指等等都包括其内。 凡是有一点对皇帝不利的言论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当地的官吏也不敢随便过问他们的事情。只要流露出对他们的不满,都有可能被抓去受刑,而一旦被特务们抓去,那就是九死一生,最轻也要落个残疾的下场。历史资料 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诀,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明《稗史汇编》法理之内,执行国法;
法理之外,排除异己。 侵犯了人民的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名誉权等等。 历史与现实: 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明太祖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目的是什么?命题范围:
答题观点:
文体: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必须分为八个部分每篇文章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八

文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议论的开始起讲后入手之处什么是八股文雏 形 正式形成 发 展 隋文帝
分科考试隋炀帝
设进士科唐朝明清
八股取士百家讲坛科举制度之我见!僵化 举子看榜(程国英作)范进“中举”后发疯的惨相鲁迅:“八股原是愚笨的产物”。   孙中山:“欧洲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爱因斯坦说:
“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愿的规矩的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社会。”“八股取士”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应如何评价“八股取士”?各抒己见积极影响: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使考试更加规范化,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消极影响:对人们的思想有束缚作用,扼杀了
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助长了为了当官而读
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学风。对中国的思想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2005年,北京有6个外籍教师做当年的英语高考试题,满分150分,这6个外教平均分为71分。外教诚惶诚恐地质疑:“你们这是考英语吗?”
作家王蒙数次做中学语文标准化试卷,成绩最好的一次也只有60分。 每一种考试制度都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革,改革是考试的一个永恒的任务。
  中国古代帝王曾经采取过哪些措施来加强思想专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后,改名为天安门。 故 宫明成祖为何迁都北京呢? 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迁都北京。东厂胡同 北京王府井大街北段西侧东厂胡同,因明朝永乐十八年在此设东厂署而得名。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
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