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鲁滨孙漂流记(节选)
学习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增强阅读原著的愿望。
走进作者
笛福(1660—1731),是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称为“欧洲小说之父”。他书中的主人公聪明机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描写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流落 凄凉 寂寞 恐惧 宴会 倒霉 淡忘 忧伤 书籍 聊天
缺乏 栅栏 理智 控制 防御
侵袭 倾覆 远眺
词语解释
【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流落】穷困潦倒,漂泊外地。
【凄凉】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
【前所未闻】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
【荒无人烟】十分荒凉,没有人家。
【罗盘】测定方向的仪器,由有方位刻度的圆盘和装在中间的指南针构成。
【日晷】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萦系】记挂;牵挂。
【重见天日】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宽慰】①宽解安慰。②宽畅欣慰。
【焉知非福】出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圈养】关在圈里饲养。
【仆役】仆人,旧时指被雇到家庭中做杂事、供役使的人。
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
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三个阶段:
(1)鲁滨孙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准备顽强地生存下去。
(2)为了生存,要依靠必需的物质条件。
(3)鲁滨孙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精神有所寄托。
“故事梗概”是指故事的大概内容,主要内容,是对故事的简略介绍。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主要人物、时间地点、情节发展和结局等。
故事梗概
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节选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逊在岛上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初到岛上,鲁滨逊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柱留痕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
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非常吃力;每天要为自己寻找食物。后半部分是鲁滨逊对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的东西,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然后开始心平气和,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
小说的梗概与节选部分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原著用第一人称描写“我”流落荒岛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而梗概部分,作者采用第三人称,抓住了“流落荒岛” “建房定居” “畜养种植”等几个主要情节加以概括介绍,使读者对整部小说有了大体的了解。
探究思考
1、绝境中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你如何理解鲁滨孙记日记、阅读《圣经》
及其他祈祷书的行为?
3、鲁滨孙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算不算逃避现实?为什么?
你发现了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给鲁滨逊带来了勇气,他发现情况虽然很糟糕,但是自己还是幸运的,还没有完全处于绝境。
②使鲁滨逊能够知足安命,不再抱怨眼前的一切,接受现实,一心想着往前走。
③他通过对照也找到了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
结合生活中自己遇到过的困难和烦恼,仿照文中列表格的方式,把好处和坏处分别写出来。
通过这种方式分析自己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对自己有什么帮助?
任何一件事都会有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像鲁滨逊这样辩证思考,多想一想事件积极向上的方面,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并解决问题。
世间万物,只是有用处,才是最可宝贵的。任何东西,积攒多了,就应送给别人;我们能够享用的,至多不过是我们能够使用的部分,多了也没有用。
我们老是感到缺少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少感激之情。
我已学会多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看生活中的黑暗面;多想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想所缺乏的东西。这种态度使我内心感到由衷安慰。
等待大难临头比遭难本身更令人痛苦,尤其是无法逃避这种灾难而不得不坐等其降临,更是无法摆脱这种担惊受怕的恐惧。
小结
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不同的命运,鲁滨逊在无人的荒岛上顽强地生活了28年,还创造了自己生活的乐园,这与他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分不开的,相信他的生活态度会激励我们用正确的观念看待生活、看待挫折。
谢谢聆听!
添加副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