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音乐学科集体备课(模板)
课 题 9、彼得与狼
备课年级 五年级 备课时间 2023年 2月1日
主备教师 李杰 是否有导学卡 否
授课教师 是否有课件 是
备 课 方 案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梗概,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听后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懂得“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的道理。 2.能积极参与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各种听赏活动。能听辨出交响童话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并说出和各角色相对应演奏的乐器名称与音色特点。 3.能用简单形象的肢体动作、生动的神态、形象的声音等,随不同角色的音乐主题表演“彼得”“小鸟”“鸭子”“小猫”“老爷爷”“狼”“猎人”及“枪声”。 4.能对照图片说出双簧管、大管、定音鼓的名称,听辨其音色。 5.乐意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听后感,结合课本上的插图和音乐,讲一讲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情节。 6.以小组为单位,能与同学愉快合作,边听音乐边分角色表演故事中的一个片段。 【教学重点】 1.能听辩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各角色的主题音乐。 2.能用简单形象的肢体动作、生动的神态、形象的声音等,随不同角色的音乐主题表演“彼得”“小鸟”“鸭子”“小猫”“老爷爷”“狼”“猎人”及“枪声”。 【教学难点】 1. 能听辩出演奏各角色的乐器。 2.能在交响童话的音乐中听出不同的乐器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和故事情节。 【训练点】 1.能说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梗概,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听后感。 2.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懂得“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的道理。 3.能对照图片说出双簧管、大管、定音鼓的名称,听辨其音色。 4.能听辨出交响童话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 【教学方法】 《彼得与狼》是一部受学生喜欢的交响童话。针对其“音乐时间长,情节较复杂”的特点,在设计上,采取“从点到面”的听赏方式。先紧抓音乐形象这一主线,通过“听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多种音乐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和掌握故事中各人物形象的特征及主题音乐,并能用动作和夸张的表情予以表现,为听赏全曲铺垫。接着,设计分段欣赏的教学板块,解决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的问题。通过“边听边想、边听边答、边听边演”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听的注意力,让学生全方位体验精彩的故事情节。最后,以“组内与组外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彼得与狼》的表演。特别在评价方面强调表演的合作与团结性,注重多种表现形式并存,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欲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彼得与狼》所表达的“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的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玩具头饰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音乐律动。 二、听赏音乐 导语: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将要表演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我们快来听一听交响童话《彼得与狼》都有哪些音乐角色呢? 1.听音乐主题,了解音乐角色。 (1)听一听。 ①师:音乐故事中有七个音乐角色,请大家听一听,都有哪些人物形象呢? ②答题卡 聆听七段表现故事人物的音乐主题,猜一猜它们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分别是谁呢?请按播放的顺序将人物名称是。 音乐故事中有小鸟、小鸭、小猫、老爷爷、狼、彼得、猎人。 (2)说一说。 ①师生随音乐主题,说一说人物特点。 ②答题卡 童话故事中的小鸟、小鸭、小猫、老爷爷、狼、彼得、猎人 分别是什么性格特点呢?你能随着音乐主题将人物与性格特点。 三、角色分析 人物特点: 小鸟——欢快活泼 小鸭——步履蹒跚 小猫——轻步机警 猎人——矫健警觉 灰狼——凶险残暴 彼得——聪明勇敢 老爷爷——老态龙钟、喋喋不休 听赏分析音乐情景,感受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思考:在这首音乐中每一段音乐用了什么乐器来演奏的,这种乐器分代表的是谁?刻画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接特点,思想性格?这种乐器的音色特点特点是什么? 1.情景一:欣赏描写彼得的乐段(彼得出来散步) (清晨少先队员彼得打开了后门来到了空旷的绿草地上。) 2.情景二:欣赏描写小鸟的乐段。(小鸟出来散步) (哎彼得周围多安静呀。)在彼得的身后跟着一支甲子,你你忘记了关后门了这回我可以到屋后的池塘里痛痛快快的洗个澡了。嗨你算什么 3.情景三、欣赏描写小鸭子的乐段。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 (1)接下来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双簧管)猜猜是谁来了?(放音乐) (2)欣赏小鸟和小鸭的争执:哦,小鸭子来了,小鸟和小鸭之间发生了什么?音乐在速度上起了什么变化?这时出现了那两种乐器的声音。(放音乐)(两种乐器交替出现)作曲家用音乐生动的刻画出了这样的情景,真棒。 4.情景四:欣赏描写小猫的乐段。 (1)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就在小鸟和小鸭子争论不休的时候,猫来了,从音乐中,你想像出小猫是怎么来的吗?用什么乐器来表现猫的形象呢?你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摆动你的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 (2)猫捉小鸟:猫来了之后,她想干什么?你能听出几种乐器?分别是什么? 5.情景五:欣赏描写老爷爷和彼得乐段。 (1)老爷爷来了:音色浑厚的木管。接着往下听,这里所用的乐器和之前的乐器一样吗?(大管),为什么用大管来表现老爷爷的形象呢?(声音低沉,走路缓慢)所以很适合表现老爷爷。评价:哦,你们对音乐的理解一点也不亚于老师。 (2)老爷爷和彼得。收悉的音乐再次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这回你又听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可以做出演奏姿势。(放音乐)(双簧管、小提琴) (3)狼真来了。 6.情景六:欣赏描写狼的乐段 (1)狼来了:注意,这段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放音乐)能用你的表情来告诉大家吗?(恐惧、害怕)全班同学一起来做恐惧害怕的表情。哦,可怕的狼来了!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圆号),圆号表现了狼的形象。 (2)欣赏描写狼吃鸭的乐段。 接下来狼会有什么举动?又出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放音乐)可怜的鸭子被狼给吃掉了。 (3)欣赏描写彼得和小鸟抓狼的乐段。 大灰狼的出现,使故事变得越来越紧张,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听听这段音乐用了哪些乐器演奏,做出相应的演奏姿势。(放音乐)。 7.情景七:欣赏描写猎人的出现的乐段。 刚才的音乐中还出现了一个人物,他是谁?(猎人)他的枪声用了什么乐器演奏?(定音鼓)板书通过彼得、小鸟和猎人的努力,终于把狼给抓住了。你觉得彼得是个什么样的人?(机智、勇敢) 8.凯旋(所有主人公上场) 五、小结 在音乐作品中,这种以“固定乐曲固定乐段表达某种音乐形象”的手法称为标题性音乐。 【板书设计】 彼得与狼 (交响童话) 角色:小鸟、小鸭、小猫、 老爷爷、狼、彼得、猎人 第二课时 【导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彼得与狼》中的角色。 二、全曲听赏 1.听音乐主题,熟悉乐器音色。 (1)认一认。 ①师:音乐故事中七段音乐主题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物角色,而这七段音乐主题分别由七种乐器演奏,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②聆听各个角色的乐器。 定音鼓 圆号 长笛 双簧管 单簧管 大管 小提琴 体会高潮 灰狼出场的音乐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小鸭、小鸟、小猫分别作出什么举动? 小鸭被吃掉你听到了哪几种乐器? 注重“听”的体验过程,善于指导学生如何去区分不同的音乐主题,与人物的性格紧密联系。) 三、拓展提升 1.作者介绍。 2.管弦乐队乐器布置示意图。 3.根据聆听的感受,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讲一讲《彼得与狼》的故事。 4.同学间相互补充。 四、小结 遇到危险我们要团结一致,勇敢机智的斗争,就能战胜敌人,我们少先队员更应该不怕困难,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 【板书设计】 彼得与狼 (交响童话) 普罗科菲耶夫【俄】 定音鼓、大管、双簧管、 单簧管、圆号、长笛、小提琴 第三课时 【导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彼得与狼》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对《彼得与狼》这一音乐童话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们一定能表演得非常棒! 二、演—音乐情节 (1).演一演。 ①根据播放的人物音乐主题及旋律的特点,通过动作、表情等将人物性格、特征大胆地表现出来。 ②以小组为单位,全员参与表演每位组员随着主题音乐即兴表演,组长进行角色分工,也可以自选喜欢的角色随音乐表演。 三、音乐剧《彼得与狼》 1.在表演之前我们观看视频音乐剧,增加对童话中角色的印象,丰富表演形式。观看过后再进行表演。 2.表演要求。 (1)各组要自信、投入地表演。 (2)能够跟随音乐作出生动的表演。 (3)能与他人共同表现音乐情境。 (4)表演时,可加入旁白。可适当加入一些台词,也可加入舞蹈、演唱、伴奏等表现形式,丰富表演的场景。 3.排练要求。 (1)各组由组长策划安排,其他组员听从分配。 (2)主要演员由各组聘请的小演员担任,其他组员可当群众演员或担任其他工作,要求人人参与。 4.分组排练。 学生分组排练,教师现场指导、调控。 5.合作表演。 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故事中的一个片段。 6.多种评价。 (1)技能评价:从表演的水平方面进行评价,各组自评互评。 (2)精神评价:从组员是否团结一致、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3)评价方式:采取推荐、投票的方式。 (4)评奖项目:个人一评选最佳导演、最佳演员奖。 集体一评选最佳合作小组、最佳表现小组。 能够起到“以演代听”的效果,学生在参加表演或观看表演时,便对全曲进行了整体欣赏,解决了因音乐较长而学生注意力时间短的间题。 小结 【板书设计】 彼得与狼 (交响童话) 普罗科菲耶夫【俄】 演:自信、投入、生动 以演代听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