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效提优•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第4章 物质的特性》单元测试卷A(原卷+解析卷+答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全效提优•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第4章 物质的特性》单元测试卷A(原卷+解析卷+答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03 08:37:0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第4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测试A
答 题 卷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共48分)
16、 ; ;
17、 ;
; ;
18、(1) ; ;(2) ;
(3)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
24、(1) ;(2) ;(3) ;(4) ;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第2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38分)
25、(1) ;
(2) ;
(3) ;
26、(1) ;(2) ;(3) ;
27、(1) ;(2) ;
(3) (4) ;
28、(1) ;(2) ;
(3) ; 。
四、解答题(共7题;共54分)
29、 ;



30、解:
31、 ; ;
32、(1) ; ;

(2) ; 。
33、(1) ;(2) ;(3) ;
(4)解:
34、解:
35、(1) ; ;
(2)解:
(3)解:
(4)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第4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测试卷A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  )
A.风的形成 B.烟从烟囱中冒出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2、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在发射后的两年内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完成对接任务,从而建立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设置发射时间 B. 装灌燃料 C. 点火发射 D. 调整轨道
3、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 )
A.风的形成 B.烟从烟囱中冒出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4、下列实例中,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是(  )
A. 家庭用液化石油气 B. 蒸饭的锅口上方喷出“白气”
C. 喝开水时镜片模糊 D. 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外壁“出汗”
5、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巫师,常表演双手放入油锅的骗人把戏。他将双手伸进翻滚的油锅里,而手并没有被烫伤,这是因为(  )
A. 巫师有特异功能,油不会将他烫伤 
B. 油锅里的食用油沸腾时温度不高
C. 油锅里是醋和油的均匀混合液,沸点低
D . 油锅里下层是沸点较低的醋,上层是油,醋沸腾时,油并未沸腾
6、用天平称出某瓶子最多能装水的质量,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先称出空瓶的质量,再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方法二是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把水倒掉再称出空瓶的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对这两种方法的看法,正确的是(   )
A.随便用哪种方法都一样 B.用第一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用第二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无法判断
7、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在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而小华改用文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关于他们两人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时间
B. 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C. 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D. 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8、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多少跟物体质量有关的是(  )
A.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C.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D.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9、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  )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
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10、如图是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
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 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12、在一次测量中,小朋错把被测物体置于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置于天平的左盘,并移动游码,天平平衡时,左盘砝码的质量是30克,游码的读数是2.4克,则被测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
A.32.4克 B.27.6克 C.25.2克 D.无法确定
13、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小明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B.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测量结果会偏小
C.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发生偏差的原因是牛奶质量的测量值偏小
D.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乙→丙→甲
15、假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一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C.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D. “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共48分)
16、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
信息二: ;
信息三: 。
17、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某瓶中装有540毫升水,水的质量为 ,这些水结成冰后体积为 。
18、冬天,自来水由于结冰,会把水管胀裂:
(1)水结冰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
(2)水结冰体积膨胀,说明冰中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在水中要     ;
(3)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由于                 。
19、炎热的夏天赤脚丫走在水泥地上,感觉水泥地很烫脚而进入游泳池中又觉得池水很凉,这主要是因为水泥地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升高的温度   水泥地升高的温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冰块的质量,此时天平平衡。若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一段时间后,部分冰熔化成水,则此时天平 (选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然平衡”);测量后,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时,发现有砝码上粘有一小块橡皮泥,则测得的冰块质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与真实值一致”)。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21、如图所示,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了,乌鸦喝到了水。若瓶子的容积为450mL,内有0.2kg的水,乌鸦投入其中的石块的体积是 ,石块的质量是 。(石块密度为2.6×103千克/米3  )
22、在“测量矿石密度”实验中,小明从统一标本中取出三块矿石,通过测量分别得到三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是m1=12g,V1=2.4cm3,剩下的两组数据记录在纸上了(如图所示),请梳理出其中一组数据填入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带单位),梳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装有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则甲瓶液体质量________乙瓶液体质量,甲瓶液体密度__________乙瓶液体密度 (以上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这两种液体分别是酒精和盐水,则乙应该是 。
24、小科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图甲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图甲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态。(填“固”、“液” 或“固液共存”)
(3)为使实验现象更加准确、明显,应选用颗粒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4)当时条件下,水的凝固点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第2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38分)
25、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质量/体积(克/厘米3)
甲 1 10 18 1.8
2 20 36 1.8
3 30 54 1.8
乙 4 10 8 0.8
5 20 16 0.8
6 30 24 0.8
(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次数1、2与3或4、5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
(2)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 ,可得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
(3)分析上表中甲和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
26、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规格相同电加热器对其加热,并用相同的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实验数据如下:
(1)在实验中必须使用的测量工具有停表、温度计和 。
(2)本实验中,用 来反映物质吸热的多少。
(3)分析数据可知:在本实验中,为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大小,同学们采用的方法是 , 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27、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除了图A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完成本实验还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有 。
(2)如图B甲、乙两图中,图 所示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3 95 96 98 98 98 98 98
(3)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在图C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如图D所示,给一定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实线部分),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量减少,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8、某班同学在“探究水的某种特性”的实验中,对水的体积和质量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同学们先用天平测出注射器的质量,再用它分别抽取10厘米3、15厘米3、20厘米3的水,分别称出注射器与水的总质量,下表是其中一个组的实验记录(测得注射器的质量为11克)。
(1)使用天平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若向右调节左侧横梁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则调节平衡螺母前,左盘与右盘的位置相比,较高的是 盘。
(2)分析实验数据进行可发现水的 是不变的,从而发现了水的一种特性。
(3)受此实验启发,小豪不称质量,在家里测量冰的密度。他先用注射器抽取27毫升纯净水,再放冰箱速冻,等水完全结冰后,从冰箱中取出的注射器如图,则水结冰后的体积为 厘米3。小豪所测得冰的密度为 克/厘米3。
四、解答题(共7题;共54分)
29、(6分)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B.用水浴加热。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B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其原因。
30、(6分)铁的密度为7.9×103千克/米3,一个铁球质量是60千克,体积为10分米3,试判断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处的体积是多少?
31、(6分)夏天,用橡皮膜封闭一锥形瓶的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冰水中后,瓶口的橡皮膜会向下凹,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密度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根据气体密度的这种变化规律,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其中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 "E:\\0605\\课件 · 2020秋季 科学ZJ 七年级上册\\QK10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QK100.TIF" \* MERGEFORMAT
(第31题图) (第32题图)
32、(10分)在论证分子的运动时,因为浓氨水(氨气的水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小华等同学利用这种性质,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将甲、乙两组装置分别放置一段时间,发现甲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乙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这个实验中采用了甲、乙两组装置,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有必要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0分)酿制白酒的装置如图所示。蒸锅实际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仅与输汽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里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当水勾兑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1)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汽化池加热应保持 ________℃为宜。
(2)输汽管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是因为________。
(3)在冷凝池中用水作冷却剂,主要是利用了水________的性质。
(4)“45度”白酒的密度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不考虑勾兑时体积的变化)
34、(6分)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2×10-2米2 ,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2米,且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 (己知p酒精=0.8×103千克/米3 ,p铁=7.8×103千克/米3 p铝=2.7×103千克/米3)
(1)求A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 ;
(2)求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V酒精 ;
(3)将2700克的实心铝块浸没在水中,质量未知的实心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后,发现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上升了相同的高度,且液体均没有溢出,求铁块的质量。
35、(10分)今年小明家种植的瓯柑获得了丰收。小明想:瓯柑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瓯柑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烧杯来测量瓯柑的密度。
(1)他用调节平衡后的天平测桔子的质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发现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边来回摆动,但偏向左侧的角度稍大些,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应 。天平平衡时,右盘里砝码的质量、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该桔子质量为 g。
(2)测量桔子体积步骤如图乙,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瓯柑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桔子,接着测得溢水杯及剩余水的总质量是240g。计算出溢水杯中排出的水的体积是多大?(请写出计算过程)
(3)这个桔子的密度是多大?
(4)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该瓯柑的密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的实际密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第4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测试卷A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  )
A.风的形成 B.烟从烟囱中冒出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解析] A.风的形成,是空气的水平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不符合题意;B.烟从烟囱中冒出,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不符合题意;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是物体得失电子而带电现象,不是分子运动,不符合题意;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是花香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造成的现象,符合题意。
[答案]D
2、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在发射后的两年内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完成对接任务,从而建立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设置发射时间 B. 装灌燃料 C. 点火发射 D. 调整轨道
[解析] A. 设置发射时间,属于物理变化;B. 装灌燃料,属于物理变化;C. 点火发射,点燃燃烧是化学变化;D. 调整轨道,是物理变化。
[答案]C
3、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 )
A.风的形成 B.烟从烟囱中冒出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解析] A、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对流而产生的,故无法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故A错误;B、烟是由无数小颗粒组成的,每个小颗粒都是由无数分子组成,故烟的运动无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B错误;C、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上带上了电荷,所以能吸引小物体,属于电荷的移动,无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C错误;D、在花园里由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在远处可以闻到花香,故D正确。
[答案]D
4、下列实例中,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是(  )
A. 家庭用液化石油气 B. 蒸饭的锅口上方喷出“白气”
C. 喝开水时镜片模糊 D. 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外壁“出汗”
[解析] 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冷却和压缩体积。A. 家庭用液化石油气,这里的液化是常温下压缩体积而成的,符合题意;B. 蒸饭的锅口上方喷出“白气”,该“白气”是悬浮空中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不符合题意;C. 喝开水时镜片模糊,是附着小水珠,该水珠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不符合题意;D. 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外壁“出汗”,此“汗”是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不符合题意。
[答案]A
5、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巫师,常表演双手放入油锅的骗人把戏。他将双手伸进翻滚的油锅里,而手并没有被烫伤,这是因为(  )
A. 巫师有特异功能,油不会将他烫伤 
B. 油锅里的食用油沸腾时温度不高
C. 油锅里是醋和油的均匀混合液,沸点低
D . 油锅里下层是沸点较低的醋,上层是油,醋沸腾时,油并未沸腾
[解析] 当把醋和油放在一起时,油会漂在醋的上面,当对它们加热时,下层醋沸腾时,油并未沸腾,温度相对较低,故不会对巫师造成伤害。
[答案]D
6、用天平称出某瓶子最多能装水的质量,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先称出空瓶的质量,再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方法二是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把水倒掉再称出空瓶的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对这两种方法的看法,正确的是(   )
A.随便用哪种方法都一样 B.用第一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用第二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无法判断
[解析] 方法二中,测空瓶质量时误差较大,因为把水倒掉时总会有少量水残留在烧杯中,这样测量得的烧杯质量偏大,测得的水质量变偏小。
[答案]B
7、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在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而小华改用文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关于他们两人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时间
B. 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C. 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D. 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解析] 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所以。水沸腾是虽然继续吸热但保持温度不变,故使用急火、慢火所用时间一样,但小明用强火煮浪费了燃料。
[答案]D
8、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多少跟物体质量有关的是(  )
A.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C.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D.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解析] A、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可以用来比较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降低温度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可以用来比较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质种类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保证了物质的种类、降低温度一定;而质量不同,放出的热量不同,说明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质量有关,故C符合题意;D、降低不同的温度,即没有保证降低相同的温度,无法比较,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9、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  )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 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解析] 称量前旋动平衡螺母来调节平衡,在称量过程中只能增减砝码、增减药品、移动游码。指针左偏说明称量物的质量偏大,因为烧杯是一个整体无法拆分,为使天平平衡,只能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答案]D
10、如图是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 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解析] 由图象可知,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线性关系,且图象过原点,说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但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变,故C错;当两者的体积相同时,甲物体的质量大于乙物体的质量,则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且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故A对、BD不对。
[答案]A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 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解析] A为保证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所以该选项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应尽量使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一样,但不一定要求酒精灯内的酒精相同,所以该选项的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C为了便于比较水与煤油升高的温度差,实验时应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所以该选项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为防止热量散失对实验的影响,应让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所以该选项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2、在一次测量中,小朋错把被测物体置于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置于天平的左盘,并移动游码,天平平衡时,左盘砝码的质量是30克,游码的读数是2.4克,则被测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
A.32.4克 B.27.6克 C.25.2克 D.无法确定
[解析]左物右码时,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指示值,而放错位置时,应该是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指示值,故质量应为30g-2.4g=27.6g。
[答案]B
13、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时,需要天平测量质量,量筒测量体积,故可完成;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需要天平测质量,需要量筒和水测形状不规则的戒指体积,可完成; 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需要天平测质量,刻度尺等测量长度或截面积,不能完成;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只要测定体积和质量,然后比较密度大小,或比较铜球的质量与实心球的质量,或比较铜球与实心球的质量,均可知道是空心还是实心,可完成。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14、小明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B.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测量结果会偏小
C.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发生偏差的原因是牛奶质量的测量值偏小
D.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乙→丙→甲
[解析]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右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故A错;BCD、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将烧杯中牛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牛奶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故正确的顺序是:乙、丙、甲;若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烧杯内的牛奶倒不干净,使得牛奶的体积偏小,而质量是准确的,由ρ=mV可知密度的测量值偏大。因此分析可知BC错、D正确
[答案]D
15、假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一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C.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D. “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解析] AB、读图乙可知,M有一段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但在35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不能由此确定N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所以更无法确定其熔点,故AB错误;C、读图乙可知,12min时M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故C错误;D、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故D正确。
[答案]D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共48分)
16、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
信息二: ;
信息三: 。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可以看出海波的熔点是48℃;同时可以发现海波从第5分钟开始熔化,到第9分钟熔化完,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4分钟。
[答案] 海波的熔点是48℃; 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海波的熔化过程经历了4分钟(选其中2个)
17、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某瓶中装有540毫升水,水的质量为 ,这些水结成冰后体积为 。
[解析] 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表示体积是1m3的冰的质量为0.9×103kg;水的密度1克/厘米3,则540毫升(厘米3)水的质量m=ρV=1克/厘米3×540厘米3=540克。这些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V=m/ρ冰=540g/0.9g/cm3=600cm3。
[答案] 体积是1m3的冰的质量为0.9×103kg 500g 600cm3
18、冬天,自来水由于结冰,会把水管胀裂:
(1)水结冰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
(2)水结冰体积膨胀,说明冰中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在水中要     ;
(3)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由于                 。
[解析]水结冰是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这个过程放热;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结成冰时,体积变大,说明分子间空隙变大的;物质的三态间发生变化是由于一定条件下(主要有温度等),分子无规则运动时分子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
[答案](1)凝固 放热 (2)大; (3)温度变化导致分子运动速率变化,从而分子间空隙发生变化
19、炎热的夏天赤脚丫走在水泥地上,感觉水泥地很烫脚而进入游泳池中又觉得池水很凉,这主要是因为水泥地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升高的温度   水泥地升高的温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解析]水泥地和水的温度不同,是因为水泥地的比热小于水,相同质量、吸热相同时水泥地升温更快些;故水升高的温度小于水泥地升高的温度。
[答案] 小于;  小于
20、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冰块的质量,此时天平平衡。若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一段时间后,部分冰熔化成水,则此时天平 (选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然平衡”);测量后,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时,发现有砝码上粘有一小块橡皮泥,则测得的冰块质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与真实值一致”)。
[解析] 冰熔化成水后,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水的多少没有变,故质量不变,因此部分冰熔化成水,在这个过程中天平仍然平衡;测量后发现砝码上粘有橡皮泥,则说明所测物体烧杯和冰块总质量偏小,则测出的冰块质量偏小。
[答案] 仍然平衡;偏小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21、如图所示,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了,乌鸦喝到了水。若瓶子的容积为450mL,内有0.2kg的水,乌鸦投入其中的石块的体积是 ,石块的质量是 。(石块密度为2.6×103千克/米3  )
[解析]0.2kg水的体积为V水=m水/ρ水=200g/1g/cm3=200cm3,则瓶子装满时,石子的体积V石=450cm3-200cm3=250cm3;则石子的质量m石=ρ石V石=2.6g/cm3×250cm3=650g。
[答案] 250厘米3 ; 650克
22、在“测量矿石密度”实验中,小明从统一标本中取出三块矿石,通过测量分别得到三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是m1=12g,V1=2.4cm3,剩下的两组数据记录在纸上了(如图所示),请梳理出其中一组数据填入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带单位),梳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已知的数据m1=12g,V1=2.4cm3,由ρ=m/V得到矿石的密度ρ=m/V=12g/2.5cm3=4.8g/cm3;根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同种物质的密度应该不变,观察四组数据,大约4.8倍的是m2=50g,V2=10cm3;或者m2=30g,V2=6.1cm3 。
[答案] m2=50g,V2=10cm3(或m2=30g,V2=6.1cm3) ;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变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装有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则甲瓶液体质量________乙瓶液体质量,甲瓶液体密度__________乙瓶液体密度 (以上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这两种液体分别是酒精和盐水,则乙应该是 。
[解析]由图可知天平是平衡的,说明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而甲体积大于乙,则甲密度肯定小于乙,若是水和酒精,则密度小的体积大,则甲应该是酒精,乙应该是盐水。
[答案] 等于;小于;盐水
24、小科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图甲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图甲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态。(填“固”、“液” 或“固液共存”)
(3)为使实验现象更加准确、明显,应选用颗粒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4)当时条件下,水的凝固点是 。
[解析](1)由图像可知, 冰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2)冰的熔化是从第4分钟开始的,所以第3分钟是冰还未熔化,仍是固态;(3)选用颗粒较小的冰块,受热面积大受热均匀,受热时温度变化一致,用温度计能测出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4)水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本次都为0℃。
[答案](1)不变 (2)固态 (3)较小 (4)0℃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第2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38分)
25、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质量/体积(克/厘米3)
甲 1 10 18 1.8
2 20 36 1.8
3 30 54 1.8
乙 4 10 8 0.8
5 20 16 0.8
6 30 24 0.8
(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次数1、2与3或4、5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
(2)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 ,可得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
(3)分析上表中甲和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
[解析] (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次数1、2与3或4、5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要得出“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的结论,需要分析1和4(或2和5;3和6)等数据;(3)结合表格中所有数据,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相等,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不相等。
[答案]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1和4(或2和5;3和6)
  (3)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相等,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不相等
26、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规格相同电加热器对其加热,并用相同的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实验数据如下:
(1)在实验中必须使用的测量工具有停表、温度计和 。
(2)本实验中,用 来反映物质吸热的多少。
(3)分析数据可知:在本实验中,为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大小,同学们采用的方法是 , 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解析](1)根据表格需要记录的数据可知,实验中需要停表、温度计和天平等仪器;(2)本实验中是用加热时间长短来反映物质吸热多少的,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越多;(3)由数据分析可知,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加热时间长短的方法来获知物质的吸热能力大小的,质量相同的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若加热时间长则说明吸热能力大。
[答案] (1)天平 (2)加热时间的长短 (3)升高相同的温度
27、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除了图A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完成本实验还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有 。
(2)如图B甲、乙两图中,图 所示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3 95 96 98 98 98 98 98
(3)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在图C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如图D所示,给一定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实线部分),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量减少,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1)根据表格可知,还需要测量时间的仪器,即秒表或停表;(2)判断是否正在沸腾只要观察沸腾前后气泡变化情况,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最后消失在水中,而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最后在水面裂开,释放出水蒸气,所以图甲是沸腾时的情况,乙是沸腾前的情况。(3)根据表格,起始记录温度为90℃,此后水吸热升温,直到水沸腾,沸腾时温度为98℃,此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图像为;(4)相同条件下,仅减少水量,则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将比a缩短,但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还是98℃,故应为图线C符合题意。
[答案] (1)秒表;(2)甲; (4)图像见解析;(4)C。
28、某班同学在“探究水的某种特性”的实验中,对水的体积和质量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同学们先用天平测出注射器的质量,再用它分别抽取10厘米3、15厘米3、20厘米3的水,分别称出注射器与水的总质量,下表是其中一个组的实验记录(测得注射器的质量为11克)。
(1)使用天平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若向右调节左侧横梁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则调节平衡螺母前,左盘与右盘的位置相比,较高的是 盘。
(2)分析实验数据进行可发现水的 是不变的,从而发现了水的一种特性。
(3)受此实验启发,小豪不称质量,在家里测量冰的密度。他先用注射器抽取27毫升纯净水,再放冰箱速冻,等水完全结冰后,从冰箱中取出的注射器如图,则水结冰后的体积为 厘米3。小豪所测得冰的密度为 克/厘米3。
[解析] (1)向右调节左侧横梁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横梁平衡,说明原来右盘高左盘低;(2)从表格数据可发现水的体积在变化,水的质量在变化,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没有变化;这个比值就是水的密度。(3)纯净水结冰质量不变,m水=ρ水V水=27cm3×1g/cm3=27g;则冰的质量27g,冰体积为30mL(30cm3),所以冰的密度ρ冰=m冰/V冰=27g/30cm3=0.9g/cm3。
[答案] (1)右 (2)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30; 0.9
四、解答题(共7题;共54分)
29、(6分)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B.用水浴加热。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B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其原因。
[解析] ①水浴加热,温度最高100℃,达不到碘的熔点及沸点,所以变为气体,不可能熔化,也不可能汽化,更难说明是升华现象; ②酒精灯直接加热(400℃﹣600℃),温度超过了熔点和沸点,碘先熔化再汽化,升华现象不明显。
[答案] ①水浴加热,温度最高100℃,达不到碘的熔点及沸点,所以变为气体,不可能熔化,也不可能汽化,更难说明是升华现象; ②酒精灯直接加热(400℃﹣600℃),温度超过了熔点和沸点,碘先熔化再汽化,升华现象不明显。
30、(6分)铁的密度为7.9×103千克/米3,一个铁球质量是60千克,体积为10分米3,试判断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处的体积是多少?
[解析] V=m/ρ=60kg/7.9×103kg/m3 =7.6×10-3m3=7.6dm3 ; 10dm3>7.6dm3所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V空心=10dm3-7.6dm3=2.4dm3。
[答案] 空心 2.4dm3
31、(6分)夏天,用橡皮膜封闭一锥形瓶的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冰水中后,瓶口的橡皮膜会向下凹,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密度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根据气体密度的这种变化规律,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其中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可知,气体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导致橡皮膜下凹,但温度下降时质量不变,根据ρ=m/V可知其密度会变大;同理气体温度升高时密度会变小,即受热的空气会上升,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会分布在房间的上方,故火灾时人要尽量贴近地面爬行,不要直立行走。
[答案] 变大;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由于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应该贴近地面爬行。
(第31题图) (第32题图)
32、(10分)在论证分子的运动时,因为浓氨水(氨气的水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小华等同学利用这种性质,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将甲、乙两组装置分别放置一段时间,发现甲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乙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这个实验中采用了甲、乙两组装置,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有必要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可知,互不接触的浓氨水或蒸馏水中分子都会无规则运动,当浓氨水中出来的分子进入有酚酞的水中时,水变红色了;而D中酚酞遇水不会变色的,所以乙的D中没有变化;结论氨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甲乙形成对照,乙组没有必要的,因为甲组中B酚酞中也有大量的水,但酚酞并没变色,这已经能说明水不会使酚酞变色。
[答案] (1)B烧杯液体变成红色 没有变化 氨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进行对照 没有必要,甲组装置B烧杯中的初始现象已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3、(10分)酿制白酒的装置如图所示。蒸锅实际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仅与输汽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里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当水勾兑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1)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汽化池加热应保持 ________℃为宜。
(2)输汽管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是因为________。
(3)在冷凝池中用水作冷却剂,主要是利用了水________的性质。
(4)“45度”白酒的密度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不考虑勾兑时体积的变化)
[解析] (1)保持酒精的沸点温度,即78.5℃较好,此时酒精汽化成蒸汽,而汽化池内其他液体如水等不会沸腾,故生产的酒纯度更高;(2)输气管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是为了扩大散热面积,降低温度有益于气态酒精液化;(3)由题意知,100ml白酒中含酒精的体积为:V酒精=45ml=45cm3;含酒精质量为: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45cm3=36g;含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ρ水(V总-V酒精)=1g/cm3×(100-45)cm3=55g,总质量为:M=m水+m酒精=55g+36g=91g,这种酒的密度为ρ酒=M/V=91g/100cm3=0.91g/cm3。
[答案] (1)78.5;(2)扩大散热面积,降低温度有益于气态酒精液化;(3)白酒的密度为0.91g/cm3。
34、(6分)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2×10-2米2 ,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2米,且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 (己知p酒精=0.8×103千克/米3 ,p铁=7.8×103千克/米3 p铝=2.7×103千克/米3)
(1)求A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 ;
(2)求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V酒精 ;
(3)将2700克的实心铝块浸没在水中,质量未知的实心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后,发现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上升了相同的高度,且液体均没有溢出,求铁块的质量。
[解析] (1)已知水的底面积和高度,可以求出水的体积:V水=Sh水=2×10-2m2x0.2m=4x10-3m3;根据密度公式可以求出质量m水=pV水=1.0x103kg/m3x4x10-3m3=4kg;
(2)由题意可知酒精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m酒精=m水=4kg, V酒精=m酒精/ρ=4kg/0.8×103kg/m3=0.005m3;
(3)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上升了相同的高度,说明V铝=V铁,V铝=m铝/ρ铝=2.7kg/2.7×103kg/m3=10-3m3; 根据V铝=V铁 求得m铁=p铁V铁=7.8x103kg/m3x10-3m3=7.8kg。
[答案](1)4kg (2)0.005m3 (3)7.8kg
35、(10分)今年小明家种植的瓯柑获得了丰收。小明想:瓯柑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瓯柑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烧杯来测量瓯柑的密度。
(1)他用调节平衡后的天平测桔子的质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发现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边来回摆动,但偏向左侧的角度稍大些,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应 。天平平衡时,右盘里砝码的质量、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该桔子质量为 g。
(2)测量桔子体积步骤如图乙,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瓯柑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桔子,接着测得溢水杯及剩余水的总质量是240g。计算出溢水杯中排出的水的体积是多大?(请写出计算过程)
(3)这个桔子的密度是多大?
(4)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该瓯柑的密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的实际密度。
[解析] (1)测量过程只能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砝码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为100g+10g+4g=114g ;
(2)瓯柑排开水的质量为:m溢=360g-240g=120g; 则瓯柑的体积为:V=V溢=m溢/ρ水 =120g/1g/cm3
=120cm3;(3)瓯柑的密度为:ρ=m/V=114g/120cm3≈0.95g/cm3;(4)因为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取出桔子时会带出一部分水,导致排开的水的体积偏大,从而使测量获得的桔子密度偏小。
[答案](1)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114 (2)120cm3 (3)0.95g/cm3;(4)小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