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守株待兔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也是一则文言文。讲有一个宋朝的种田人,因为在自己田里捡到一只触木桩而死的野兔,就整日坐在木桩旁守着,等候兔子再一次撞死。因而被本国人耻笑。告诉我们不能白日做梦,不劳无获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读好句子,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读懂课文,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
3.能由此及彼引发阅读热情,读读阅读链接,与同学交流读懂的寓意。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读懂课文,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
教具准备:课件、图画板贴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宋、释”等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猜图引新,揭题引趣。
课前活动;背诵《三字经》、《弟子规》。
1.看图猜故事。大声告诉大家,你从图中猜到一个什么故事?你曾经从这个小小的寓言故事里读出了什么道理?出示若干预言故事图片。
2.同学们,这就是寓言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
3.名言激趣。著名儿童文学价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这节课我们再来见识一个“魔袋”——《守株待兔》,看看你能从这个魔袋里找出什么东西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4.老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并朗读课题。(指导书写“守”和“株”,读准“待”)这个小小的魔袋就藏在这里面,(出示《中国古代寓言选》中韩非子目录),发现了吗?简介韩非子。
本文选自《韩非子.五蠹》,这是韩非子,姓韩名非,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这本书是后人集结他的作品编辑而成的。书中记载了300多个小故事。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五名学生接龙读课文,每人一句。师随机正音。
出示五句话: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预设点:
(1)折颈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颈”,应读三声。
(2)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读准“耒”的字音。区分“耒”和“来”。了解这字的演变:“耒”字教学。
这句话里,“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耒”的图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
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哪个是以"耒"做偏旁的?(随机板书耕耘)
观察字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你发现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
(3)“冀”字正音。“冀”与“翼”对比识字。师:福建省的简称是什么?“闽”。“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再出示:羽翼、希冀。
(4)出示:身为宋国笑。
[wéi]1.做,行,做事;2.当做,认做;3.变成;4.被。
[wèi]1.替,给;2.表目的;3.对,向。
师提问:在本句中,“为”读哪个音?读一读。
师总结:刚才我们逐句读准字音,利用比一比,给字组词,借助图片旁等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这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生字读准了,句字读通,真了不起。
三、变式素读,熟读成诵。
我们在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文言文,文言文有魔力,一个字能读成好多字,一句话能读成好多话,咱们赶紧来读一读原汁原味的用文言记录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吧。
1.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标点,每一句话多读两遍,读通句子。
检查朗读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文言文记录的寓言故事,要读出节奏,读出古文的味道,请同学们注意停顿,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1)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指导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2)去节奏标注,去标点再读。
(3)对阵接读(提醒带节奏读)。
预设:
老师:宋/有耕田者。
学生:田中/有柱。
老师:兔走/触株
学生:折颈/而死
老师:因/释其耒/而守株
学生:冀/复得兔
老师:兔/不可复得
学生:而/身为/宋国笑
4.仿古朗读。
古人写文章,一列一列竖着从右向左写,古人读文章也是一列一列竖着从右向左读。咱们拿出竖排的课文纸,学着古人这样放声读起来。(出示卷轴版,守株待兔)。
5.述讼朗读:孩子们,你们能用课文的原句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别忘了古文的节奏,韵味)
预设:
老师: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学生:宋人有耕者。
老师:他的田里有什么?
学生:田中/有株。
老师:有一天发生什么事?
学生: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老师:从此这个农民怎么做?
学生: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老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学生:兔/不可复得。
老师:落得了个什么结果呢?
学生:而/身为/宋国笑。
6.补白强记:
谁能试着填一填?
宋__________。田中_________。兔走触株,________。因___________,冀__________。兔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三、小组合作,初解文意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利用注释、插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已积累的经验等方法理解文中词句,待会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句的意思。
2.四人小组讨论,你都读懂了哪些句子?是用怎样的方法理解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方法、重点字的意思)
相机指导书写重点一类字:触、释。
3.全班交流,梳理文意。
板书设计:
5.守株待兔
寓言故事 释:放下
文言文 注释、插图 因:于是
耒:农具
作业布置:
1.生字作业
2.熟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读懂课文,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
2.能由此及彼引发阅读热情,读读阅读链接,与同学交流读懂的寓意。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文意,总结方法。
1.上节课的结束,我们试着分享了这篇课文的大意,谁来试着与大家一起回顾一下?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回顾重点字词的意思(走:跑、因:于是、释:放下、冀:希望)。
3.全班读文,根据文意贴图画板贴,加深印象。
二、理解课文,感悟道理
过渡语:课文会读了,下面咱们就来好好读读这个小故事。
小结与回顾:在尝试理解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插图、注释、以往的积累、生活经验等等办法来理解意思。
请你轻声地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释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1.轻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交流理解。
(1)课文的主人公是哪国人?他做什么的?
出示课件: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2)拓展:吴国有一个杰出的画家。(吴人)有(画者)。
(3)了解“耕”的书写演变,书写生字“耕”。
3.自由朗读第二句话。
(1)师:种田人怎么会白捡了一只兔子呢?
出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过渡:在这句话里,有个“走”字。
(2)巩固“走”的意思。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走是什么意思?(跑)
“百兽见之皆走”,这里“走”什么意思?(跑)
“儿童急走追黄蝶”,“走”什么意思?(跑)
小结:这些“走”都是跑的意思,看来这个字古今意思差别很大很大。
(3)想象画面:我们想一下,当这个种田人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心情怎样?
词语积累(表示好心情的词语):
喜滋滋 乐呵呵 心花怒放 喜气洋洋
神采飞扬 手舞足蹈 喜出望外 眉开眼笑
带着高兴的心情再读一读。
(4)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他后来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句子,问什么意思),这里面啊有个“复”字,“复”什么意思?
小结:看来看工具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看看书中插图,仔细观察这个种田人眼神和动作,展开想象,想象一下,当他白得到一只兔子,会怎么想?
小结:要是一直有兔子,那该多好啊!追问:他会怎么做
指名说,提示观察一下他眼神怎么做的 (死死盯着)——指名说(恐怕把兔子错过去)。
引读:正是这样的原因,他才:出示句子“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指名读,再读,一起读。
导读:第一天过去,第二天,这个种田人还是——“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这时候他的庄稼已经如何了?可是,他却依然——“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过渡: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子,满脑子都是兔子来撞死,对于他这种想法,你能一个词形容呢 (白日做梦)
(拓展:白日做梦 痴心妄想 坐享其成 不劳而获 心存侥幸)
5.交流第三句话。
(1)他这样,结果会怎样呢?生自由答,引导读书上句子一无所获,为宋国笑。出示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追问:“笑”是什么意思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小结:加上自己的想象,故事就形象多了。
大家想一想,他为什么被为宋国人嘲笑
(2)假如时光带你穿越到那个年代,你见到种田人,你打算怎么劝他?
(3)读了这则寓言,你懂了什么道理
其一:做事不能不努力就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其二: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
(4)师:生活中有哪些人类似守株待兔呢?(指两名学生说一说)
6.寓言果然是个魔袋,同学们从小小的魔袋里掏出了一个个大道理。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悟,再来读一读课文。
三、以文带文,内扩外延。
1.“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可以告诫人们怎样做事做人。
2.守株待兔说的是哪个朝代的事?这些寓言故事穿越时空来到今天,我们读起来仍旧这么有意思,仍深受启迪。而且因为它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我们仍然广泛运用,你会用吗?(出示成语运用事例:1.经验固然重要,但却不能_________,不知变通。2.做事不能只知道___________,要主动抓住时机)。
3.课后的阅读链接也为我们出示了一篇寓言故事——《南辕北辙》,这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好好读读这个经过改编的寓言故事,说说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同桌交流。
4.其实这则寓言故事古人很早就写出来了,让我们来读一读古人用文言文是怎么写《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读的时候回忆一下守株待兔怎样读好古文味道?
5.小结,推荐阅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像一个大宝藏,像守株待兔、南辕北辙,这样有趣的寓言成语故事,还有很多。老师向你们推荐中国古代寓言选这本经典书籍,书中有许许多多广为流传的成语故事,比如选自论语的杀鸡焉用牛刀,选自孟子的五十步笑百步等等,你们从中找找成语故事,读一读,把读懂的寓意跟同学们交流。
板书设计:
5.守株待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寓意)
做事要主动努力
不能想着不劳而获
宋 宋
人 株 兔 株 人 株
耒
随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兔走触株,____________。因释起耒而守株,冀复得兔。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
(2)“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守株待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感悟。
(1)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1.推荐阅读: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九个寓言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所讲明的道理,下节课选取1—2个寓言故事与同学交流。
2.把《守株待兔》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家人听。
资料补充:
邯郸学步
寿陵馀①(yú)子之学行②于邯(hán)郸(dān)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③矣(yǐ),直匍(pú) 匐④(fú)而归耳。
——《庄子·秋水》
【注释】
①馀:即“余”,姓。
②学行:学习走路。
③故行:原来走路的方法。
④匍匐:爬行。
【译文】
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技巧,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技巧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家了。
【停顿】
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道理】
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寿陵少年那样盲目,自己一味崇拜别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结果必然是人家的优点没学来,自己的长处却丢光了。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①也,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椎④毁之,钟况然⑤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
——《吕氏春秋 自知》
【注释】
①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槌子。
⑤况然:形容钟声很大。
⑥遽:立刻。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到他家偷东西,看到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背走。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自己听不到钟声,别人也会听不到。
【停顿】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道理】
有的时候,我们做了不好的事,不想让人知道,就想办法掩盖。比如在课本里藏漫画,在袖子里藏零食,这些做法和“掩耳盗钟”的人是一样的。错误不会因为自己掩盖了就不存在了,所以,永远都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