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疆喀什地区莎车重点中学高二(下)7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 民国初年,上海极具影响力的报刊《申报》的每一个版面上都有西医药广告,1922年,该报西医药广告在数量和面积上占广告总数的34.9%,居各类广告之首。这反映出( )
A. 西医在上海真正立足 B. 西方文化侵略的深入
C. 民众对西医普遍接受 D. 西医在上海逐渐流行
2. 《大国医》是一部表现我国中医的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获得观众一致好评。在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中,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的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黄帝内经》 C. 《神农本草经》 D. 《本草纲目》
3.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
①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②医疗服务制度和药品供应体系
③医疗保障制度
④养老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 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下列中医药成就叙述正确的是
①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②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成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③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唐本草》
④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成中药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论语》记载“君子和而不同”。在新中国的外交中,践行这一思想的成就是( )
A. 实行“一边倒”的方针 B. 提出“一国两制”创举
C. 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D.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6. “这些民间儒学流派致力于经典的简化,如编撰《四书》而为科举制度的教材,大批撰述修身和教育的论著,从文人的精神修炼一直到底层的蒙养读本,与各种族规家训等人生指南,纷然并呈。”这些民间儒学流派的努力意在( )
A. 推动儒学世俗化 B. 突出思辨色彩 C. 使儒学成为主流 D. 提倡个性自由
7. 西方史学家孟席斯在其著作《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燃起文艺复兴》中声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许多机器设计图与元代王祯的《农书》等中国古籍的设计图“惊人地”相似。此说法可用以佐证( )
A. 达·芬奇模仿中国科技成果 B. 东方文化点燃文艺复兴之火
C. 中国传统科技领先于西方 D. 东学西传影响西方科技发展
8. “软实力”理论首倡者约瑟夫 奈曾评论说:“孔子学院是中国展示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工具。”下列说法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B. 有利于复兴中华文明、构建和谐世界
C. 是对西方文明价值的有效冲击和抵制
D. 儒家思想所体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普遍性
9. 古代西亚有辉煌的文化成就。下列关于西亚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罗摩衍那》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B.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C. 曾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D. 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10. 图1、图2、图3可用来说明( )
A. 亚非文化的统一性 B. 农牧文明的交融性 C. 各国重视文化传承 D.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1. 下列言论属于亚里士多德的是( )
①“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②“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③“人是城邦的动物”
④“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2. 如图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与该发明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指向仪器
②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是将天然磁石经人工琢磨后制作而成
③勺子在盘上自由旋转,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自然指向南方
④《韩非子》中提到过这种指南仪器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3. 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他们主张( )
A. 实行君主立宪制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实行民主共和制 D. 师夷长技以制夷
14.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把农历九月九日作为重阳,重阳节的求寿之俗始于汉代。唐代,重阳被政府定为正式节日。宋代,重阳节朝廷拜先帝、祀三皇,普通百姓则上坟祭奠祖先,这一习俗延续至明清。1989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这主要说明( )
A. 儒家思想渗入日常生活 B. 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C.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D. 中国历代政府推崇尊老敬老
15. 古希腊雕塑各个时期表现手法各有特色,经过了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进而走向了“弄姿作态”的艺术呈现方式。这反映了古希腊()
A. 艺术自由气息浓厚 B. 人文思想深入发展 C. 雕塑技艺持续改进 D. 商品经济影响深远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0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顽强生命力的优秀思想文化。它包括从远古到鸦片战争以前形成的古代优秀文化和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形成的近代优秀传统文化。近代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主要有两点理由:从文化积淀来说,“积淀”是一个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持续过程,相对于“现代”来说,“近代”也或为“传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中国近代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文化发展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就在于它能不断吸收新的血液(包括外来文化)。
——摘编自程潮《中国近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1) 根据材料,概括“中华近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继承和发扬“中国近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并说明理由。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医史学者谢观认为,中国历代政府重视医学者无过于宋。宋代皇帝重视医学,并将其与“仁政”思想结合起来。自唐安史之乱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长期分裂战乱的时期,各种疾病广泛流行。同时,两宋时期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害的发生引起疫情的暴发。宋虽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但依然长期受到辽、西夏、金、蒙古等政权的威胁,战事不断,士兵死伤无数,军营急需医疗救治。社会的不同需求,对当时的医学提出了尖锐的要求。古方不能治今病,一部分医者开始努力探求新的治病方法以应付迫切的现实需求,而这也正好为医家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临床能力和医疗理论水平。
——摘编自赵军斌《宋代的医学发展及其原因解析》
材料二:先秦时期已有医疗救济方面的事例,但是那时的医疗救济更多是一种临时性的或季节性的举措,并未形成固定的机构和救济体系。两汉以降,历代王朝在此领域也有一定的举措,但仍以临时性的或季节性的措施为主。到了唐朝曾建有功能更为专一的病院即乞丐病坊。后虽被政府接管仍委托僧人管理,显示出较强的民间特色,但其规模不大,受惠面也有限。与此相比,宋朝的医疗救济事业无疑有了巨大的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医疗体系和救济制度,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
——摘编自张文、卢渝宁《宋代官办医疗救济》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医学发展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先秦到宋代医疗救济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宋代医疗救济的意义。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之前,改善公共卫生一直是地方志愿团体或地方政府的工作,英国的医院和诊所大多由私人慈善组织资助。工业革命推动了人口的爆炸,城镇人口的过度拥挤叠加污秽的居住环境严重恶化了人们的健康,出现了很多的婴儿死亡率,据统计,1842年在英国工人的孩子中有一半不满5岁即死亡。恶劣的工厂环境和超负荷的压迫劳动使工人的健康严重透支。在英国扫烟囱的童工中,时有因劳累过度掉入烟囱中或被烧、烫伤,由于没有洗浴卫生设施,发生了在历史上轰动的扫烟囱工阴囊癌事件。伦敦工人、商人和贵族的平均死亡年龄分别为22、33、44岁。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律师查德威克提出疾病是贫困的根源而不是相反。他于1842年出版了一本研究公共卫生的著作《大不列颠工人群众的公共卫生状况之报告》,支持公共污物导致疾病,而疾病加重公共开支的观点。1845年,英国的一份官方报告建议各地要有单一的公共卫生主管机构,负责有关排水、铺路、净水、供水等工作,并且要求主管当局规范建筑物的兴建准则。184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公共卫生法案》,要求监管城市清洁卫生、排除“讨厌的麻烦事”以及提供清洁自来水等。英国在中央政府设立国家卫生委员会,这个机构到1919年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卫生部。
——摘编自武斌《记疫:祈祷、隔离与共生》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公共卫生问题严重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特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上海极具影响力的报刊《申报》的每一个版面上都有西医药广告:1922年,该报西医药广告在数量和面积上占广告总数的34.9%,居各类广告之首。”可得出西医传入中国后,逐步在中国传播与流行开来,因此广告的数量才会增多,D项正确;
材料不能证明西医立足了,排除A项;
BC均和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故A项正确;
《黄帝内经》在战国问世、西汉编订,是中医学奠基之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故B项错误;
《神农本草经》是东汉时期的医书,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故C项错误;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解答本题需要识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地位。
本题考查张仲景医学著作及其地位,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3.【答案】A
【解析】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服务制度、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制度等内容,养老制度不包含在列,因此A正确,BCD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考生可结合材料“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4.【答案】B
【解析】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成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成中药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B正确;
孙思邈编著的是《千金方》,排除A、C、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古代医学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搞清楚古代医学发展的过程和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求同存异是指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点,求同是让彼此间更加的亲近、友善,存异是让彼此间更加的宽容、尊重。“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理念在中国外交中的实践和应用,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一边倒”方针,更多强调的是与社会主义阵营间的“同”,而不是“和而不同”,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属于祖国统一的构想和制度,不是外交问题,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1992年才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排除C项。
6.【答案】A
【解析】从材料“这些民间儒学流派致力于经典的简化,如编撰《四书》而为科举制度的教材,大批撰述修身和教育的论著,从文人的精神修炼一直到底层的蒙养读本,与各种族规家训等人生指南,纷然并呈。”可知,儒家学派致力于儒家思想为教育、人生价值观及基层管理等方面服务,说明儒学流派的努力意在推动儒学世俗,A项正确;
理学突出思辨色彩,排除B项;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主流,排除C项;
材料与提倡个性自由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需要结合宋明理学的特征和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许多机器设计图与元代王祯的《农书》等中国古籍的设计图‘惊人地’相似。”可知,孟席斯的著作证实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输出对西方发展的促进作用,D项正确;
从材料无法否定达·芬奇自身创造性,所谓模仿证据不足,排除A项;
文艺复兴的发生是西方社会内在发展的结果,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此结论,排除B项;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逐渐落后于世界,排除C项。
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孔子学院有利于复兴中华文明、构建和谐世界,儒家思想所体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具有普遍性,故A、B、D说法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孔子学院的创建,可以促进东西文化交流,而不是要对西方文明价值冲击和抵制,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传统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解读和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家国情怀素养。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忠、孝、廉。儒家文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指导人们崇尚和平、追求自强、实现自我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发掘儒家文化,对于现今时代有着重要意义。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西亚有辉煌的文化成就中,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B项正确;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而《罗摩衍那》史诗是古印度文学,排除A项;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是在古代希腊文明的代表,排除C项;
古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了苏美尔人的壁画、古埃及的建筑以及古代阿拉伯的建筑,体现了不同文明的多样性,D正确;
ABC均和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文明,要求学生结合古代文明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文明,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①②③均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而④是梭伦的中庸思想,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属于亚里士多德”。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通过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中国古代发明成果是“司南”,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韩非子》中提到过这种指南仪器;司南是将天然磁石经人工琢磨后制作而成,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指向仪器,勺子在盘上自由旋转,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自然指向南方。所以,①②③④均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图中的中国古代发明成果是“司南”。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3.【答案】A
【解析】A.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政治变革,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A正确;
B.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排除;
C.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
D.这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维新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扎实掌握近代思想解放的内容。
本题考查维新派的主张,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重阳节的求寿之俗始于汉代......这一习俗延续至明清。1989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可知,反映了重阳节在不同时期内涵不断丰富的信息,B项正确;
“儒家思想渗入日常生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材料未体现中国历代政府推崇尊老敬老的信息,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精神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类的人性尊严,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并发展成为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因此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反映的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B项正确;
材料与艺术自由气息浓厚、雕塑艺术改进及商品经济发展无关,强调的是人文精神的发展,排除AC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的历史遗产,要求学生结合古希腊历史遗产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的历史遗产,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6.【答案】【小题1】内涵: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顽强生命力的优秀思想文化。
背景:明清之际,传统文化进入总结期;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涌入;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小题2】示例:
意义: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和感悟中华文化的延续性和顽强生命力。
理由: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农业文明遭到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巨大挑战,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深重;在保守(闭关自守)与激进(全盘西化)的博弈之下,在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上,生长出了中西兼济、内容不断丰富的中国近代优秀传统文化;虽然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近现代中国文化的主流,但中国近代优秀传统文化仍是中华文明顽强生命力的重要载体。(答出两点即可)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问结合“中华近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分析;第二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原因:皇帝对医学的推崇;长期战乱需要医疗支持;自然灾害频发对医学的要求;医药人才的涌现;儒学民本、仁政思想的要求。
【小题2】变化趋势:从临时性到固定性机构;规模由小变大,受惠面更广;从民间管理到政府主导。
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公共卫生和健康,利于社会稳定;增强百姓对政府的信任,维护统治秩序;推动宋代经济的恢复发展;超越前代,并开创了此后朝代医疗救济的基本格局。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第一问要结合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答案】【小题1】原因:中央政府的忽视;工业革命带来的快速城镇化;恶劣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工人阶级的极度贫困;自由放任主义的影响。
【小题2】特点:广泛参与;立法保障;设立专门机构,统一管理。
【解析】1.
本题考查英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第一问结合英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来解答;第二问结合英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英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本题考查英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第一问结合英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来解答;第二问结合英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英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