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四首》测试卷及答案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闪烁(shuò) 絮语(xù) 迷惘(mǎnɡ) 喑哑(yīn)
B.峭壁(qiào) 倔强(jué) 喋喋(dié) 薄雾(bó)
C.柔嫩(nèn) 嗡嗡(wēnɡ) 湿婆(shī) 钏镯(chuàn)
D.体谅(liànɡ) 寂静(jì) 一摞(luó) 啜饮(chuò)
解析 A项,“惘”读wǎnɡ;B项,“薄”读báo;D项,“摞”读luò。
答案 C
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5分)
A.原素 渺小 逗留 寓意
B.壮观 波澜 喧滕 照像
C.深渊 主宰 问候 体谅
D.徘徊 阴郁 泛滥 影碟
解析 B项,滕—腾,像—相。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贾平凹说,如果你能听从老中医的劝告,增强自信心,抓住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坚持锻炼,不气馁,长此以往,你口吃的毛病一定能得到矫治。
B.到肯德基呢?一个饭量正常的人,少则七八元,多则二十元足矣。门外还挂着三块价格表,有意问津者看上几眼便可一目了然,决无阮囊羞涩之虞。
C.《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影片描写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宫廷生活,从军事斗争、宫闱内幕、经国治家到礼仪时尚、民俗风情,各类场景栩栩如生。
D.诚然,办学校一般需要入乡随俗,需要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但是,办学者绝不能为旧的习俗左右,特别是当事关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时。
解析 D项,“随乡入俗”指到一个地方就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生活。A项,“长此以往”意为“长期这样下去(多用于不好的情况)”,不合语境。B项,“阮囊羞涩”指经济困难,手头拮据。此处属望文生义。C项,“栩栩如生”形容形象生动逼真,跟活的一样,多用于描摹、刻画人和动物的形态。此处用来形容生活场景不恰当,宜改为“惟妙惟肖”。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5分)
A.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双脚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8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达2 000余项之多。
B.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
C.10兆瓦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实验工程的完成,超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相关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D.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
解析 A项,“摄影”是名词,不能带宾语,并且与“古建筑和文物”不搭配,应改为动词“拍摄”;B项,“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但本句文意不构成递进;D项,“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中,“发扬”和“文化”不搭配。
答案 C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致大海》的第1~5节,回答下列问题。
再见吧,自由的原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呀,大海!
多么常常地,在你的岸上
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
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
啊,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
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
我爱听你黄昏时分的幽静,
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
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
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
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
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
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5.诗人把大海人格化,同大海对话,向大海告别,两个“最后一次”是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大海:一是____________,一是____________。(5分)
答案 视觉 听觉
6.前两节分别写大海的什么特征?(援引诗中词语说明)(5分)
(1)第1节写大海的特征是“________”。
(2)第2节写大海的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1)自由翻滚起伏 (2)忧郁 呼唤(或悲哀 召唤)
7.第4节描写大海的“回声”,这一“回声”是对上文中哪个词而言的?为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由翻滚起伏”。因为这一节写大海的“深渊之歌”“黄昏时分的幽静”和“任性的脾气的发作”,是大海的具体表现。
8.第5节描写大海中的渔船。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表现其迥然不同的际遇。只写其中一个方面可以吗?为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只写正面或反面都不好。因为这一节仍然在表现大海的“自由翻滚起伏”,只写一个方面,不足以表现大海独有的性格。
二、课外拓展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9~10题。
明天,天一亮……
(法)雨果
明天,天一亮,原野露曙光,
我就动身。我知道你在跂望。
我行经森林,我行经山泽,
我再不能长此天各一方。
我注视着思念踽踽地走,
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
怀着忧心,俯着背,交叉着手,
白昼,我觉得如同黑夜一般。
我不看直下江流的远帆,
也不看落日散成的彩霞,
几时我到了,就在你的墓前,
放下一束青枝和一束花。
(闻家驷译)
9.诗的第一节中“我知道你在跂望”这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明明是诗人自己渴望早一点见到女儿的墓,却写女儿在翘首待父。这种换位的写法表明了诗人爱女儿之深,他永远不肯相信女儿已经死去,觉得女儿仍在盼着见他,这样就写活了父女间那份依依深情。
10.诗人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达他对女儿的深切思念的?试找出诗句加以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节用“我行经森林,我行经山泽”表明路途之远和赶路之急,第二节用“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表达用心之专一;第三节用“不看直下江流的远帆,也不看落日散成的彩霞”表示诗人之执著。这样,那份急切、执著与专一的思念之情就被表达得真挚动人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1~12题。
音 乐
(西班牙)希门内斯
在宁静的夜里,
悦耳的乐曲啊,你是一汪清水,
凉爽宜人——仿佛是那夜来香,
开在一个深不可测的花瓶里——繁星满天际。
风逃进了自己的洞穴,
恐怖回到了它居住的茅舍里,
在松林的绿色丛中,
一片生机正蓬勃地升起。
星儿渐渐隐退,
群山色如玫瑰,
远方,果园里水井旁,
燕子在歌唱。
11.从本诗第二节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乐曲主题的特色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昂扬、积极、极富生命力。
12.在第三个诗节中,诗人描绘了哪些曲终情景?(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夜晚隐退,乐曲悠悠,余音未绝,渐渐融进燕子的歌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