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第4章 物质的特性》单元测试B
答 题 卷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共48分)
16、 ; ; ;
17、 ; ; ;
18、 ; ;
19、 ; ;
20、 ; ;
21、 ; ; ;
22、 ; ;
23、(1) ; ;
(2) ; ;
24、(1) ; ;(2) 。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第2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38分)
25、(1) ; ;
(2) ; ;(3) ;
26、 ; ;
27、(1) ;(2) ;(3) ;
28、 (1) ;(2) ; ;(3) 。
四、解答题(共7题;共54分)
29、 ;(1) ;
(2) ;(3) ;
30、(1) ;(2) ;(3) ;
31、 ; ;
; 。
32、解:
33、解:
34、(1) ; ;(2) ;
(3) ; 。
35、(1) ; ;
(2) ;(3)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第4章 物质的特性》单元测试卷B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B.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2、下列几个事例中,能说明相关物质是晶体的是( )
A.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萘)会变小 B.铁能铸造成各种形状的零件
C.铅在熔化时要吸热 D.冰在0℃才会熔化
3、甲物体质量为100g,乙物体质量为20g。比较这两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时,下列表达最确切的是( )
A.甲的质量多,乙的质量少 B.甲的质量高,乙的质量低
C.甲的质量大,乙的质量小 D.甲的物质大,乙的物质小
4、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冰的熔点是0℃
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第4题图) (第5题图)
5、把如图装碎冰块的试管插入装碎冰块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部分后,试管中的冰块将( )
A.能够熔化一部分 B.不能熔化 C.全部熔化 D.无法确定
6、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在高山上烧水时,温度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B. 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 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汽化现象
D. 冬天,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
7、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妥当的是( )
A.使用天平时,应将其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
C.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D.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8、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9、甲、乙两同学分别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甲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右,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称量结果为10.4g,乙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称量结果为6.3g,则甲、乙两同学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之差( )
A.等于4.1g B.大于4.1g C.小于4.1g D.无法确定
10、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质A是晶体,物质B是非晶体 B. 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C. 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 15min时,物质A是固液共存状态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 )
A.a的比热大,是水 B.a的比热大,是酒精 C.b的比热大,是水 D.b的比热大,是酒精
12、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在天晴的中午,小强用同样的半杯水分别泼展在室内、有风的阳台上的一块或二块瓷砖上.记录地面变干的时间(砖的大小均相同),并记录在表格内,根据表格内容可以得出与结论是( )
半杯水 室内 阳台
1块砖 2块砖 1块砖 2块砖
变干时间 2.5h 1h 45min 20min
A.只能得出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B.只能得出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C.只能得出与液体的温度和表面积有关
D.能得出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空气流速都有关
1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0℃的室内( )
A. 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 B. 水、水蒸气不存在,全部变成冰
C. 只能有冰和水,水蒸气不存在 D. 冰全部熔化成水或水全部凝固成冰
14、同种材料组成的A、B两金属球的质量分别为81g、50g,体积分别为30cm3、25cm3,若其中有一个金属球是实心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金属球一定是空心的 B.B金属球一定是实心的
C.该材料的密度可能为2g/cm3 D.该材料的密度一定为2.7g/cm3
1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酒精的密度,先测空烧杯的质量为35g,图a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b和图c分别是测量酒精质量和酒精全部倒入量筒中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中应将游码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b图中测酒精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62.4g
C.用该方法测量酒精的密度偏小 D.由c图量筒的示数测得酒精的密度是0.9g/cm3
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共48分)
16、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 比木头大;冬天里,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下同),夏天这样的水珠出现在 。
18、在炎热的暑假里,小华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36℃,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 。
19、读下列短文,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空格内。
在通常状况下,①氮气是没有颜色;②没有气味的气体;③比空气稍轻;④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⑦氮气可用于合成氨;⑧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氧气合成氨气。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为了用铁浇铸一个机器零件,先用蜡做了一个该零件的模型,已知该模型的质量1800 g,蜡的密度为0.9 ×1 0 3kg /m 3,则该零件的体积为 厘米3,浇铸这样一个铁件需要 kg铁。(ρ铁=7.9×103 kg/m3)
21、晓雯同学在做“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观察到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指示如图所示,则该物质的熔点是 ℃。如果让该物质凝固,则其凝固点是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该物质凝固过程的是 。
22、将质量、初温相同的铝、铁、铜三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 ,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 球。(C铝>C铁>C铜)
23、小明同学喜欢亲手做各种实验,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原因,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分析。
这次他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将一只洁净的大胶头滴管倒置(如图所示),向其中注入红色的水,水量约占总体积的一半(至A处),再继续向其中注满酒精(至B处),然后用拇指堵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请你和小明一起观察、分析有关现象:
(1)这时,大胶头滴管内的液体都变成了_______色,同时发现橡胶头稍稍变瘪了。原因是 ;
(2)如果此时将拇指移开,那么会发现管内液面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收集信息,探究物体的热膨胀。
(1)小科收集到如下信息:
自行车胎气打得太足,在阳光下容易爆裂 铁轨之间要留缝隙,否则天热易变形
加热装满冷水的水壶,水会从壶中溢出 乒乓球瘪进去一块,把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会重新鼓起来
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许多物体,在 时,体积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物体的热膨胀。下列可以发生热膨胀的物质有_______(填字母)。
A.固体、液体 B.液体、气体 C.固体、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
(2)若固体中有一个空腔,则空腔在热膨胀时增大的体积与同等大小的实心固体增大的体积相等。因此,一个玻璃烧瓶在热膨胀时增加的容积,与一个同样大小的实心玻璃体增加的体积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第2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38分)
25、小明探究物质熔化和沸腾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今把适量某种固体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1)这种物质是 (晶体/非晶体),你判断的依据是 。
(2)这种物质的沸点是 ℃。第5分钟时,该物质处于 状态。
(3)若增加该固体的质量,则其沸点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
26、有一种节能锅,如图,它由内锅和外锅组成,内锅底部固定有一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物块。烹饪食物时,先把内锅置于火上加热,等内锅里的水沸腾、物块被烧红后关闭火源,立即把内锅放在外锅里密闭。烧红的物块继续给食物加热,直到食物被煮熟。要放出更多的热量,此物块应该具有质量
(填“大”或“小”,下同)、比热 的特点。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第28题图)
27、上课时老师给同学们演示了“水也能使某些液体沸腾”的实验:将适量的乙醚倒入试管中,塞上木塞,然后装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甲所示。一会儿,观察到试管中的乙醚沸腾起来,接着听到“砰”的一声,木塞冲出了试管口。
(1)烧杯中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热水的温度为 。
(2)从实验中可知,乙醚的沸点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热水的温度。
(3)木塞冲出试管口,是因为热水与试管及试管内的乙醚之间发生了 ,使乙醚吸热汽化而膨胀。
28、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的图象;(不计热量损失)
(1)实验时,选用初温和 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2)加热10min,甲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甲液体的沸点是 ℃;
(3)乙液体的比热容是甲液体比热容的 倍。
四、解答题(共7题;共54分)
29、(8分)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 。小明仔细观察后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过程:
(1)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下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仍然保持气体状态。
(2)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温度较低, 成水,形成“白气”。
(3)“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30、(6分)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5m3 , 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22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20kg,求:
(1)桶的容积是________×10-2 m3。
(2)稻谷的密度是________×103kg/m3。
(3)若用一辆最多能装载110kg物体的手推车把这堆稻谷从晒谷场搬运到谷仓,至少要运________次。
31、(8分)某品牌牛奶的体积是225毫升,若测得牛奶的质量是0.27千克,则该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_克/厘米3,合________千克/米3 , 表示的意义是 。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2、(6分)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找来一只空瓶,测得其质量是0.3kg,装满水时,测得其总质量是1.1kg,倒掉水再装满待测液体,测得总质量是1.18kg,求待测液体的密度。
33、(8分)一只烧杯盛满水时的总质量为200克,往该杯中放一小石块,石块沉没于水中,杯中水溢出了一部分,这时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是 300 克。然后再小心取出杯中石块,称得此时烧杯与水的总质量为 160 克(不计石块带出的水)。求:
(1)溢出水的体积是多少?
(2)小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34、(10分)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35、(8分)某班同学在“探究某种液体的特性”的实验中,利用天平和一个可以直接读出液体体积的医用注射器进行多次测量。
(1)某次实验操作如下:用注射器吸取一部分液体(如图甲所示,注射器内没有空气),将装有液体的注射器放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称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图可读出注射器内液体体积为__________mL,注射器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g。
(2)多次如上测量,得到注射器的总质量与对应的液体体积,画出如图丙所示图像,由此可得到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kg/m3。
(3)受此实验启发,小明只用该注射器和部分纯净水在家里就测出了冰的密度。他的做法是:在注射器内装18mL的水,将注射器放入冰箱冷冻室足够时间,取出后测出冰的体积是20mL,则冰的密度为______g/cm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第4章 物质的特性》单元测试卷B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B.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解析]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冰雪化成水是熔化,吸热;符合题意;B.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该“白气”是悬浮空中的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放热现象,不符合题意;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放热现象,不符合题意;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下列几个事例中,能说明相关物质是晶体的是( )
A.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萘)会变小 B.铁能铸造成各种形状的零件
C.铅在熔化时要吸热 D.冰在0℃才会熔化
[解析] A、卫生球变小是升华现象,不能说明萘是晶体,不符合题意;B、铁能铸造成各种形状是发生了熔化和凝固,不符合题意;C、铅在熔化时要吸热,是物质熔化吸热的表现,不符合题意;D、冰在0℃才会熔化是指冰的熔化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即需要到达熔点,符合题意。
[答案]D
3、甲物体质量为100g,乙物体质量为20g。比较这两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时,下列表达最确切的是( )
A.甲的质量多,乙的质量少 B.甲的质量高,乙的质量低
C.甲的质量大,乙的质量小 D.甲的物质大,乙的物质小
[解析] 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只与所含物质多少有关。含有物质多的则质量大,含有物质少的则质量小。在描述质量时,用“大”“小”更准确,一般不用“多”“少”。
[答案]C
4、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冰的熔点是0℃
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解析]根据图表可知, A.BC段表示冰正在熔化,这是一个吸热过程,A不正确;B.BC段冰正在熔化,此时保持不变的温度为其熔点,冰的熔点是0℃,B正确;C.CD段温度升高,说明熔化已结束,该物质处于液态,不正确; D.CD是液态,受热温度升高,所以DE段表示冰的沸腾过程,此时温度不变,D不正确。
[答案]B
(第4题图) (第5题图)
5、把如图装碎冰块的试管插入装碎冰块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部分后,试管中的冰块将( )
A.能够熔化一部分 B.不能熔化 C.全部熔化 D.无法确定
[解析]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部分后,烧杯中为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若试管中的冰温度低于0℃,它可以从烧杯中吸热,若试管中的冰温度达到熔点,等于0℃时,就和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熔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熔化。
[答案]B
6、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在高山上烧水时,温度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B. 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 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汽化现象
D. 冬天,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
[解析] A. 在高山上烧水时,温度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当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时,沸点就会低于100℃,正确;B. 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正确;C. 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升华现象,樟脑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不是汽化,则不正确,符合题意;D. 冬天,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正确。
[答案]C
7、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妥当的是( )
A.使用天平时,应将其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
C.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D.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解析] A.使用天平时,应将其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正确;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正确;C.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不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若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右等距摆动时,也可认为是平衡了;符合题意;D.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正确。
[答案]C
8、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解析] 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这样减少水的蒸发,A符合题意。
[答案]A
9、甲、乙两同学分别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甲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右,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称量结果为10.4g,乙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称量结果为6.3g,则甲、乙两同学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之差( )
A.等于4.1g B.大于4.1g C.小于4.1g D.无法确定
[解析] 由题意可知:甲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右,就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右边已经重了.在称量食盐为10.4g时,左物右码,右盘中加入5、0克砝码,只有左边的食盐质量大于10.4g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则实际称量的食盐的质量是m甲=10.4g+m′;乙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右边质量小.在称量食盐为6.3gg时,左物右码,右盘中加入6.3g砝码,只有左边的食盐质量小于6.3g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则实际称量的食盐的质量是m乙=6.3g-m″;则甲乙两同学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之差为△m=m甲-m乙=10.4g+m′-(6.3g-m″)=4.1g+(m′+m″),由于m′与m″不为零,略大于0,则△m>4.1g。
[答案]B
10、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质A是晶体,物质B是非晶体 B. 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C. 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 15min时,物质A是固液共存状态
[解析] A、分析图象可知,A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45℃,就是该物质的熔点,这是晶体熔化时的图象,因此物质A是晶体;物质B的温度始终上升,所以物质B是非晶体,故A正确;B、物质B是非晶体,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为45℃,故C错误;D、第15min时,物质A处于熔化过程,物质A是固液共存状态,故D正确。
[答案]C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 )
A.a的比热大,是水 B.a的比热大,是酒精 C.b的比热大,是水 D.b的比热大,是酒精
[解析]水的比热容比酒精大,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较慢,故b是水a是酒精。C符合题意。
[答案]C
12、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在天晴的中午,小强用同样的半杯水分别泼展在室内、有风的阳台上的一块或二块瓷砖上.记录地面变干的时间(砖的大小均相同),并记录在表格内,根据表格内容可以得出与结论是( )
半杯水 室内 阳台
1块砖 2块砖 1块砖 2块砖
变干时间 2.5h 1h 45min 20min
A.只能得出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B.只能得出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C.只能得出与液体的温度和表面积有关
D.能得出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空气流速都有关
[解析] 室内对比温度相同,空气流速相同,发现在两块砖上水蒸发的快,说明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同样在阳台上也可以得出此结论;但是阳台上和室内对比时,虽然水的表面积可以控制相同,但是温度和空气流速都不相同,存在两个变量,无法对比。
[答案]A
1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0℃的室内( )
A. 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 B. 水、水蒸气不存在,全部变成冰
C. 只能有冰和水,水蒸气不存在 D. 冰全部熔化成水或水全部凝固成冰
[解析]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即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而0℃的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0℃的水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所以温度为0℃时,可以有水也可以有冰,故B、D错误;温度为0℃时,有水有冰,冰可以升华变成水蒸气,水也可以蒸发变成水蒸气。所以在0℃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故C错误,A正确。
[答案]A
14、同种材料组成的A、B两金属球的质量分别为81g、50g,体积分别为30cm3、25cm3,若其中有一个金属球是实心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金属球一定是空心的 B.B金属球一定是实心的
C.该材料的密度可能为2g/cm3 D.该材料的密度一定为2.7g/cm3
[解析]都是同种材料制作的,则材料的密度应该相同,ρA球=m/V=81g/30cm3=2.7g/cm3;而ρB球=m/V=50g/25cm3=2.0g/cm3;ρA球>ρB球 ,说明A球内有密度较小的空气,是空心的,即材料的密度为2.7g/cm3。D符合题意。
[答案]D
1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酒精的密度,先测空烧杯的质量为35g,图a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b和图c分别是测量酒精质量和酒精全部倒入量筒中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中应将游码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b图中测酒精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62.4g
C.用该方法测量酒精的密度偏小 D.由c图量筒的示数测得酒精的密度是0.9g/cm3
[解析] A.a图中调节平衡时,游码应置于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若指针偏右,说明右侧质量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A不正确;B.b图中测酒精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砝码质量加游码指示值,即50g+10+2g=62g,故不正确;C.用该方法时烧杯中会残留少量酒精无法倒入量筒内,则测量出的酒精体积偏小,导致酒精的密度偏大,不符合题意;D.由c图量筒的示数为30cm3,根据ρ=m/V=(62g-35g)/30cm3=0.9g/cm3,测得酒精的密度是0.9g/cm3,正确。
[答案]D
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共48分)
16、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 比木头大;冬天里,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相同条件下才能比,所以 “铁比木头重”是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比较,所以是指密度大小,铁的密度比木头大;冬天的户外,缸里的水结冰质量不变但体积变大,所以密度变小。
[答案] 密度 变大 变小
17、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下同),夏天这样的水珠出现在 。
[解析] 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是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炎热的夏天,打开了车内的空调,车外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而盛夏,车内因空调而凉爽,则外面的水蒸气遇冷玻璃而凝结成水滴,所以附着在外表面。
[答案]液化,内侧,外侧
18、在炎热的暑假里,小华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36℃,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 。
[解析]电风扇只能使空气流动加快,但不使空气温度下降,所以温度计示数是不会变化的;但当空气流动加快时,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加快,蒸发吸热,所以人感觉到凉爽。
[答案] 不变 汗液蒸发吸热
19、读下列短文,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空格内。
在通常状况下,①氮气是没有颜色;②没有气味的气体;③比空气稍轻;④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⑦氮气可用于合成氨;⑧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氧气合成氨气。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现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上述叙述中的①②③④⑤都是;而化学性质是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毒性、物质间能反应生成新物质等;⑥⑦都是。
[答案] ①②③④⑤; ⑥⑦
20、为了用铁浇铸一个机器零件,先用蜡做了一个该零件的模型,已知该模型的质量1800 g,蜡的密度为0.9 ×1 0 3kg /m 3,则该零件的体积为 厘米3,浇铸这样一个铁件需要 kg铁。(ρ铁=7.9×103 kg/m3)
[解析] 零件模型的体积V=m/ρ=1800g/0.9g/cm3=2000cm3;这么多体积的零件若采用铁制作,则铁的质量:m=ρ铁V=7.9g/cm3 ×2000cm3=15800g=15.5kg。
[答案] 2000 15.8
21、晓雯同学在做“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观察到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指示如图所示,则该物质的熔点是 ℃。如果让该物质凝固,则其凝固点是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该物质凝固过程的是 。
[解析]熔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温度是熔点,故由图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48℃;图A和B是吸热的,C和D是放热的,因为该物质有固定熔点,所以是晶体,则凝固时温度也保持不变,凝固点与熔点相同也是48℃,C符合题意。
[答案] 48; 48℃; C
22、将质量、初温相同的铝、铁、铜三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 ,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 球。(C铝>C铁>C铜)
[解析]三个球初温相同,浸没在沸水中,发生热传递,热水放热,球吸热升温,较长时间则三球末温相同,所以升温的温度相同,且质量相同,所以吸热多少与比热有关,比热大的吸热多,故吸热最多 为铝球。
[答案] 相同; 铝
23、小明同学喜欢亲手做各种实验,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原因,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分析。
这次他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将一只洁净的大胶头滴管倒置(如图所示),向其中注入红色的水,水量约占总体积的一半(至A处),再继续向其中注满酒精(至B处),然后用拇指堵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请你和小明一起观察、分析有关现象:
(1)这时,大胶头滴管内的液体都变成了_______色,同时发现橡胶头稍稍变瘪了。原因是
;
(2)如果此时将拇指移开,那么会发现管内液面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分子无规则运动相互掺杂在一起,故都为红色;(2)若将分子间存在空隙,使总体积减小;所以拇指移开,则液面下降。
[答案](1)红色;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下降;分子间有空隙
24、收集信息,探究物体的热膨胀。
(1)小科收集到如下信息:
自行车胎气打得太足,在阳光下容易爆裂 铁轨之间要留缝隙,否则天热易变形
加热装满冷水的水壶,水会从壶中溢出 乒乓球瘪进去一块,把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会重新鼓起来
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许多物体,在 时,体积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物体的热膨胀。下列可以发生热膨胀的物质有_______(填字母)。
A.固体、液体 B.液体、气体 C.固体、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
(2)若固体中有一个空腔,则空腔在热膨胀时增大的体积与同等大小的实心固体增大的体积相等。因此,一个玻璃烧瓶在热膨胀时增加的容积,与一个同样大小的实心玻璃体增加的体积_______。
[解析](1)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可知自行车在阳光下受热爆裂、水壶中的水加热溢出、铁轨受热变形、乒乓球受热鼓起,都是与受热有关的变化;即不管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升高时,体积都会增大;(2)同体积的空腔和实心固体增大体积相等,若同样体积的烧瓶,则烧瓶内空气膨胀增大的体积与相等体积的玻璃膨胀增大的体积相等。
[答案](1)受热 D (2)相等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第2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38分)
25、小明探究物质熔化和沸腾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今把适量某种固体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1)这种物质是 (晶体/非晶体),你判断的依据是 。
(2)这种物质的沸点是 ℃。第5分钟时,该物质处于 状态。
(3)若增加该固体的质量,则其沸点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
[解析](1)由图像乙可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2)根据题意,该物质由固体加热开始,应该是先熔化为液态,再吸热直到沸腾,沸腾时温度也保持不变,所以沸腾时是第二次温度不变时,沸点为90℃。第5分钟时该物质正在熔化,所以为固液共存状态;(3)同种物质相同条件下沸点不会变化。
[答案] (1)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2)90; 固液共存 (3)不会
26、有一种节能锅,如图,它由内锅和外锅组成,内锅底部固定有一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物块。烹饪食物时,先把内锅置于火上加热,等内锅里的水沸腾、物块被烧红后关闭火源,立即把内锅放在外锅里密闭。烧红的物块继续给食物加热,直到食物被煮熟。要放出更多的热量,此物块应该具有质量
(填“大”或“小”,下同)、比热 的特点。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内锅底部的物块应该能够吸收较多的热量,因此必须具有质量大、比热大的特点。
[答案] 大; 比热大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第28题图)
27、上课时老师给同学们演示了“水也能使某些液体沸腾”的实验:将适量的乙醚倒入试管中,塞上木塞,然后装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甲所示。一会儿,观察到试管中的乙醚沸腾起来,接着听到“砰”的一声,木塞冲出了试管口。
(1)烧杯中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热水的温度为 。
(2)从实验中可知,乙醚的沸点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热水的温度。
(3)木塞冲出试管口,是因为热水与试管及试管内的乙醚之间发生了 ,使乙醚吸热汽化而膨胀。
[解析]由乙可知,热水温度为60℃;(2)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故乙醚的沸点小于热水的温度(即小于60℃);(3)乙醚温度低于热水温度,所以热水放热、乙醚吸热,即发生热传递。
[答案](1)60℃ ; (2)小于 (3)热传递
28、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的图象;(不计热量损失)
(1)实验时,选用初温和 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2)加热10min,甲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甲液体的沸点是 ℃;
(3)乙液体的比热容是甲液体比热容的 倍。
[解析](1)根据题意,“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时,为控制变量唯一,应选用初温和质量均相等的两种液体;(2)因为热源相同,所以加热10min时,甲乙吸收热量相等;从图表可看出甲的沸点是60℃;(3)相同时间内,如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甲有10min,乙用20min,即相同质量的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乙吸热为甲的2倍,故忆的吸热能力为甲的2倍,即乙的比热容是甲的2倍。
[答案] (1)质量 (2)等于;60 (3)2
四、解答题(共7题;共54分)
29、(8分)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 。小明仔细观察后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过程:
(1)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下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仍然保持气体状态。
(2)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温度较低, 成水,形成“白气”。
(3)“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解析]水烧开后壶嘴上方的“白气”事实上是小水滴悬浮空中,这是冒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1)靠近壶嘴的地方空气受热温度较高,壶内水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遇温度高的空气不易液化,所以没有白气出现;(2)而离开壶嘴稍远些的空气温度相对较低,出来的热的水蒸气遇冷就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3)“白气”(小液滴)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又发生了汽化,形成水蒸气,所以又看不见了。
[答案] 小水滴 (1)沸腾(汽化) (2)液化 (3)汽化
30、(6分)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5m3 , 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22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20kg,求:
(1)桶的容积是________×10-2 m3。
(2)稻谷的密度是________×103kg/m3。
(3)若用一辆最多能装载110kg物体的手推车把这堆稻谷从晒谷场搬运到谷仓,至少要运________次。
[解析] (1)桶的容积V桶=V水=m水/ρ水=20kg/1×103kg/m3=2×10-2m3;
(2)稻谷的密度:ρ谷=m谷/ρ谷 =22kg/2×10-2m3=1.1×103kg/m3;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为:m总=ρ稻谷V总=1.1×103kg/m3×5m3=5500kg;
需要运的次数为:n=m谷/m=5500kg/110kg=50(次)。
[答案] (1)2 (2)1.1 (3)50
31、(8分)某品牌牛奶的体积是225毫升,若测得牛奶的质量是0.27千克,则该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_克/厘米3,合________千克/米3 , 表示的意义是 。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解析]根据密度公式:ρ=m/V=270g/225cm3=1.2g/cm3=1.2×103kg/m3;表示:体积为1米3 的牛奶的质量是1200Kg;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会随质量或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 1.2; 1.2 × 103; 1米3 的牛奶质量是1200Kg;不变
32、(6分)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找来一只空瓶,测得其质量是0.3kg,装满水时,测得其总质量是1.1kg,倒掉水再装满待测液体,测得总质量是1.18kg,求待测液体的密度。
[解析] 水的质量:m水=1.1kg-0.3kg=0.8kg,∵ρ=m/V,∴水的体积:V水=m水/ρ水=0.8kg/1×103kg/m3=0.8×10-3m3;由题意可知,v液体=v瓶子=v水=0.8×10-3m3;液体的质量:m液=1.18kg-0.3kg=0.88kg,所以ρ液=m液/V液=0.88kg/0.8×10-3m3=1.1×103kg/m3。
[答案] 待测液体的密度为1.1×103kg/m3。
33、(8分)一只烧杯盛满水时的总质量为200克,往该杯中放一小石块,石块沉没于水中,杯中水溢出了一部分,这时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是 300 克。然后再小心取出杯中石块,称得此时烧杯与水的总质量为 160 克(不计石块带出的水)。求:
(1)溢出水的体积是多少?
(2)小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解析] (1)解:V=m/ρ=(200g-160g)/1g/cm3=40cm3;(2)解:V=40 cm3 ;m=300g-160g=140g;
ρ =m/V=140g/40cm3=3.5 g/cm3。
[答案](1)40 cm 3 (2)3.5 g/cm3
34、(10分)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解析] (1)由图甲知总质量为60g+2g=62g;酱油质量62g-17g=45g;由图乙可知体积为40cm3;则密度ρ=m/V=45g/40cm3=1.125g/cm3=1.125×103kg/m3;(2)小明的方法中酱油不可能全部倒入量筒中,总会有少量残留在烧杯中,故酱油体积测量值偏小,密度偏大;(3)一个烧杯内装满水,测出总质量m1,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测出总质量m2,则两次的液体体积相同,根据V=m/ρ有m水/ρ水=m酱油/ρ酱油;即(m1-m0)/ρ水=(m2-m0)/ρ酱油;得ρ酱油=(m2-m0)ρ水/(m1-m0)。
[答案] (1)45 1.125×103 (2)偏大 (3)装满水; (m2-m0)ρ水/(m1-m0)
35、(8分)某班同学在“探究某种液体的特性”的实验中,利用天平和一个可以直接读出液体体积的医用注射器进行多次测量。
(1)某次实验操作如下:用注射器吸取一部分液体(如图甲所示,注射器内没有空气),将装有液体的注射器放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称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图可读出注射器内液体体积为__________mL,注射器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g。
(2)多次如上测量,得到注射器的总质量与对应的液体体积,画出如图丙所示图像,由此可得到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kg/m3。
(3)受此实验启发,小明只用该注射器和部分纯净水在家里就测出了冰的密度。他的做法是:在注射器内装18mL的水,将注射器放入冰箱冷冻室足够时间,取出后测出冰的体积是20mL,则冰的密度为______g/cm3。
[解析](1)由图甲可知,液体体积为15mL,即15cm3;由乙可知,总质量为20g+4g=24g;(2)由丙可知液体增加36g-12g=24g时体积增加30cm3;所以液体密度ρ=m/V=24g/30cm3=0.8g/cm3=0.8×103kg/m3;(3)18mL水的质量m=ρV=18cm3×1g/cm3=18g;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冰的体积20mL即20cm3,所以冰的密度ρ=m/V=18g/20cm3=0.9g/cm3。
[答案] (1)15; 24.0 (2)0.8×103 (3)0.9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