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2 15:2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
【笔记区】
一、什么是文言文人物传记:
1. 定义: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2. 所选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有关的内容;
3. 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肯定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
二、人物传记文章需要明确问题:
1. 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 做了什么事?(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
3. 这个人怎么样?(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三、文言文人物传记文常用词汇总结: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 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 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 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 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 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 表恢复的:复、还
7) 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6.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四、人物传记文言文阅读要点:
传记文体结构固定,行文线索明显。古人作传,常在文首介绍人物的籍贯、字号、家世、官职以及主要性格特点等,这些文字对把握全篇内容往往能提供有效的信息。接着,以时间为序,依次介绍传主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有何结果,这是传记的主体内容。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这些文字有助于我们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理解全文内容。传记的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逝前身后作一交代,或作“盖棺论定”。有的结尾作者通常以“赞”等形式作出自己对传主的评价。这些文字特别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物的性格品质。
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 作者的直接评价。如:史迁曰:“· · · · · · ”
2. 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
3. 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任务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
五、如何概括人物形象?
一是结合具体的事件来分析。
二是抓住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来分析。
三是从文章整体内容上感知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度
六、常考传记类人物形象分类:
正面人物
1、君主——宽容豁达、胸怀宽广,沉稳机智、明察秋毫,善于纳谏、从善如流,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体恤百姓。
特征:信守承诺、宽容豁达、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容沉稳、机智敏锐、体恤百姓、聪明、明察秋毫、善于纳谏
2、大臣(为官、为臣)——忠于职守、忠贞不屈,严肃认真、办事勤勉,机智、 勤俭、英勇,审时度势、知己知彼,为官清廉、公正,有忧患意识,举贤荐能、直言进谏。
事例:
发奋努力、勤奋刻苦(苏秦刺骨中的苏秦),
忠贞不屈、高风亮节(苏武牧羊中的苏武),
机智、善战、勇敢、屡建奇功将军(飞将军中的李广),
忠贞、信守承诺(刘备托孤中的诸葛亮),
聪明机智、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理解宽容(曹冲就库吏中的曹冲),
为官清廉、保持清贫(赐绢为粮中的胡质),
清廉、关心百姓(合浦还珠中的孟尝),
严肃认真、办事勤勉、节俭(陶公性俭厉中的陶公),
恬淡静穆、胸怀大志、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陶渊明),
勇武过人、发奋读书、勤奋(傅永发奋读书),
战功显赫、有忧患意识的人(李存审授镞中的李存审),
善于观察(正午牡丹中的丞相),
节俭、不浪费、坚持原则(王安石待客中的王安石),
勤俭、英勇、教育子女严格(与四弟书中的曾国藩),
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制胜之道中的将领应具备的特点),
善于进言(燕策中的苏代),
实事求是、荐人为贤、正直(宋濂具实以对),
推举贤能(苟变食人二鸡子中的子思)
3、有特殊技能、才能或有德行的人——聪明、勤奋、好学,技艺高超,正直、有远见,善于观察,不慕权贵(淡泊名利)、扶困济贫,志向远大、重节操、品格高尚,心地宽厚、心忧天下,爱好自然。
事例:
学者——聪明好学(蒲松龄),
勤奋、善于学习(《论语》六则中的君子),
宽容、遇事冷静、善于调试心理(张秀才,寿州)
有特殊技能或才能的人——技艺高超(匠石运斤中的匠石,核工记中的核工),
医术高明、聪明正直、有远见(扁鹊见秦王中的扁鹊),
不慕权贵(东床坦腹中的王羲之),
谦虚谨慎(王积薪闻棋中的王积薪)
反面人物
1、君主——光有大志、却无恒心,气量狭小,昏庸无道
气量狭小、奸诈凶残(魏武见匈奴使中的曹操),
光有大志、却无恒心、不能踏实认真精益求精的学习(学皆不精的项籍),
2、官吏——狡猾、贪婪、蛮横,自以为是、狂妄轻率,执法过严、残忍的酷吏。
颠倒是非的野心家(指鹿为马的拍赵高马屁的官员),
才高过人、自信又自夸(多多益善中的韩信),
自以为是、狂妄轻率、遇事却束手无策或轻举妄动(纸上谈兵的赵括),
阴险狡诈(孙亮辨奸中的黄门),
残忍的酷吏(请君入瓮中的周兴),
执法过严(张乖崖严惩污吏中的张乖崖)。
3、依附官吏的人——外强中干、仗势欺人、凶残贪婪、为非作歹。
外强中干、仗势欺人、凶残贪婪(临江之麋讽刺的那些人),
依仗权势、为非作歹、以致自毁依凭的人(仓鼠嘲讽的人),
4、小人——贪婪、愚蠢(利令智昏),卑鄙龌龊,自私、损人不利己。
贪婪、愚蠢、利令智昏(楚人隐形),
卑鄙龌龊(陈章侯中的龌龊显者),
贪得无厌(齐人女东食西宿)
自私、损人不利己(副使失物中的副使)。
5、有一定技能的人——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贪名贪利。
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卖蒜老叟中的杨二相公,卖油翁中的陈康肃公),
贪名贪利(王安石待客中的萧公子)。
6、百姓——一意孤行、愚蠢,背信弃义,急躁冒进,迷信、不依法办事。
一意孤行、愚蠢(宋人藏石), 背信弃义(急不相弃中的王朗),
急躁冒进(躁急自败中的我),迷信、不依法办事(张秀才)。
【例题区】
(一)文言文阅读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shuò)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zhài)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zhuó)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hú)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选文写出了他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二)文言文阅读
楚子发母(刘向)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①粒而食之。”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②黍粱③。”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④,异日,有献一囊糗糒⑤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⑥,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选自《列女传》)
【注解】①菽,豆类。②刍豢huàn:刍,牛羊。豢,猪狗。③黍粱:好粮食。黍,黄米。粱,精美的粮食。④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⑤糗糒qiǔ bèi:干粮。⑥嗌yì:咽喉。
1.阅读本文,你认为子发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子发母亲的话阐明了什么道理?
(1)形象:深明大义,循循善诱,教子有方
(2)道理:作为上级,不能独自享乐,要体察下情,与下属同甘共苦,才能取得成功。
(三)文言文阅读
周维城传(节选)
【清】张惠言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②,与之语,奇之,立许字③以女。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脱④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注释】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②肆:店铺。③字:原意是取表字,女子许嫁时才取表字,因称许嫁为“字”④剧:繁忙。⑤脱:偶尔。
1.选文来看,周维城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从“引父足怀中以卧”和“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体现他孝敬;从“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表现了周维城待人心胸宽广,为人善良的美好德行。
[参考译文]:
周丰,字维城,他的祖先是绍兴人,家有资才。父亲叫周重章,火灾烧得他倾家荡产,流亡寄寓在富阳,精神郁闷无所寄托,越发消沉灰心,不再置办产业谋生。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周丰还是小孩时,有一天很冷,父亲半夜从外面归来,就把父亲的脚放到怀中来睡觉。十多岁,父亲已经死了,学习经商,早晨有位老人路过集市,和他谈话后,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
周丰侍奉母亲,坐卧行走,都要先了解她的要求,饮食必定亲自看她吃过,自己才吃,事务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母亲有时候不顺心,端坐着不说话,周丰显得非常害怕。看母亲的脸色高兴了,才快乐起来,又过了好久放心后才退下。
周丰在乡里表现出很好的德行,有长者的风范。曾经跟一起做生意的人回家,周丰已经资助了那个人,不久有人检查他的行装,发现有周丰商铺中的物品。把这件事告诉了周丰。周丰急让他象以前那样藏好,告诫不要说出来,象以前那样对待那个人。
唉,市巷中也是不缺乏有德之士呀!
【习题区】
(一)文言文阅读
王温舒传
王温舒,阳陵人也。少时椎埋①为奸。已而试补县亭长,数废。为吏,以治狱至廷尉史。事张汤,迁为御史。督盗贼,杀伤甚多。稍迁至广平都尉。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②其③阴重罪,而纵使督④盗贼,快⑤其意所欲得。此人虽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亦灭宗。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上闻,迁为河内太守。
注:①椎埋:盗墓。②把:掌握。③阴:隐秘的 ④ 督:督捕,捕获 ⑤ 快:高兴、称心
1. 按要求回答问题,仔细阅读文章,说说王温舒执法的严酷体现在哪些方面?在今天的社会,你觉得在惩治盗贼方面应该如何做比较合适?
解析:具体体现在杀伤的人多、选择让拥有重大罪行的人作为督捕盗贼的能手,抓捕盗贼可免罪,若抓不到盗贼就按罪惩罚,甚至灭家族。按照法律执行,进行思想教育,言之有理就可。
(二)文言文阅读
史弼传
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①责曰:“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理而得独无?” 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济活者千余人。
②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间,大言于道旁曰:“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弼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昔人刎颈,九死不恨。”下廷尉诏狱,减死罪一等。
③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从事:官名。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诏书疾恶党人( ) (2)乃豫敕断绝书属( )
(3)明府摧折虐臣( ) (4)九死不恨( )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
(2)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3.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4.第①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1) ;
(2) 。(2分)
5.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_____________。(3分)
1.(4分)(1)憎恨 (2)预先 (3)打击 (4)遗憾
2.(5分)(1)各郡国上报的人,互相牵连到的多达几百。(“所奏”、“连”各1分)
(2)诸生就用其它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谒”、“因”、“达”各1分)
3.(2分)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评分说明:本题采用扣分的方式评分。考生答案错1处扣1分(“/”标在“出”、“病”的后面不扣分),扣到0分为止。)
4.(2分)(1)各地情况不同,不能强求一致 (2)不能为迎合上司而违背事实(评分说明:答对1点给1分。)
5.参考答案:刚正不阿
史弼,字公谦,陈留郡考城县人。出任平原相,。这时朝廷下诏,检举与党人有关连的人。各郡国上报的人,互相牵连到的多达数百,只有史弼一人也没有检举。从事坐在客舍责问史弼:“诏书憎恨党人,青州六个郡,其中有五个郡有党人,有什么理由说唯独平原郡没有党人呢?”史弼说:“先王疆理天下,政区划分界线,水土不同,风俗各异。它郡自有,平原自无,怎能相比?如果按上司的意旨,诬陷好人,滥施刑罚,那平原郡的人,家家都是党人。我平原相不过一死而已,决不能这样做。”他救活了一千多人。
  史弼升河东太守,奉诏当为朝廷选拔孝廉。史弼知道不少权贵会托关系找人,于是预先下令与权贵断绝书信来往。中常侍侯览果然派一个儒生带着他的信请他办事,但好多日子不被接待。那个儒生于是谎称有别的事情拜见史弼,于是趁机把侯览的信送给了他。史弼大怒说:“太守我有幸身担重任,应当选士报国,你是什么人,这样欺诈无体统!”命令左右的人把他带出去,打了几百大板。府丞、掾史十余人都到朝廷请谏,弼均不作答复,随后交给安邑监狱,当天就拷打死了。侯览大为怨恨,就假造紧急的诏书送到司隶校尉,诬告史弼诽谤,用囚车载送朝廷。吏人没有一人敢于接近他的。只有前孝廉裴瑜送到崤山渑池之间,大声向道旁的人说:“明府摧折暴虐的臣子,选举有德的人才报效国家,如果这样犯了罪,可以垂名竹帛,希望你不要担忧不要害怕。”史弼说“:‘谁说茶味苦,它像荠一样甜呢。’昔人割颈,九死无恨。”及下廷尉诏狱, 得以减死罪一等。
  史弼刑满归里,托病闭门不外出。多次被公卿推荐,出为彭城相,因病去世。
(三)文言文阅读
张齐贤为布衣时①,倜傥有大度.然孤贫落魄,常舍道上逆旅。有群盗十馀人,饮食于逆旅之间,居人皆惶恐窜匿;齐贤径前揖之,曰:“贱子贫困,欲就诸大夫求—醉饱②,可乎?”盗喜曰:“秀才乃肯自屈,何不可者?顾吾辈粗疏,恐为秀才笑耳。”即延之坐。齐贤曰:“盗者,非龌龊儿所能为也③,皆世之英雄耳。仆亦慷慨士,诸君又何间焉?”乃取大碗,满酌饮之,一举而尽,如是者三。又取豚肩,以指分为数段而啖之,势若狼虎。群盗视之愕眙④,皆咨嗟曰:“真宰相器也。不然,何能不拘小节如此也!他日宰制天下,当念吾曹皆不得已而为盗耳,愿早自结纳。”竞以金帛遗之。齐贤皆受不让,重负而返。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七)
[注] ①张齐贤: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西)人。北宋名相。②大夫:官爵名。这里借用表示对强盗的敬重。③龌龊儿:卑鄙、丑恶之人。④愕眙(yi):惊视。
1.(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即延之坐 ( ) (2)诸君又何间焉 ( )
(3)皆咨嗟曰 ( ) (4)竞以全帛遗之 ( )
2.(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张齐贤为布衣时/当念吾曹皆不得已而为盗耳
B.秀才乃肯自屈/乃取大碗,满酌饮之
C.以指分为数段而啖之/竞以全帛遗之
D.恐为秀才笑耳/皆世之英雄耳
3.(6分)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白话文
(1)然孤贫落魄,常舍道上逆旅。
译文:
(2)顾吾辈粗疏,恐为秀才笑耳。
译文:
4.(2分)用自己的话,概括张齐贤被群盗“结纳”的原因。
5.(3分)联系全文,对张齐贤的性格特点作简要评价。
1.延:邀请。 间:隔阂;疏远。 咨嗟:赞叹. 遗:赠送。<共4分)
2.B(2分)
3.(1)但(他)孤苦伶仃、穷困潦倒,经常住宿在道路边的旅馆里.(3分)
(2)不过我们(都是些)粗俗马虎(的人),恐怕(要)被秀才你讥笑啊。(3分)
4.言语上敬重强盗,称之为“英雄”:行为上不拘小节,饮酒吃肉显得粗犷豪壮。(2分)
5.张齐贤一方面倜傥大度,有不同于常人的胆识和慷慨之气另一方面他又能自屈身份,善于应对以获取利益.这正是他后来成为名相的性格基础。(3分)
(四)文言文阅读
【湖南师大附中高新实验中学期中考试】
鸣机夜课图记(节选)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选项( )(2分)
A.既识,即拆去。 既然 B.苦儿幼不能执笔 苦于
C.无误,万已 停止 D.与轧轧相间 间杂
1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抱铨坐膝上教之/在河之洲(《关雎》)
B.旋复持儿而泣/中峨冠而多鬓者(《核舟记》)
C.儿怠,则少加夏楚/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核舟记》)
D.解衣以胸温儿背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13.翻译下列句子。(5分,每小题3分)
(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2)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
14.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
复习任务
【童生试】
张齐贤明察
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①。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
奴乘间②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③ 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齐贤悯然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④百官,志在激浊扬清⑤,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奴震骇,泣拜而去。
(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
【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称,主管水陆运输。 ②乘间:乘着空闲。③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④进退:任免。 ⑤激浊扬清:揭露丑恶,发扬正气。
1、解释加点字(4分)
(1)相公独遗吾也 遗( )
(2)去吾门下 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
3、简析文中“奴”两次哭泣的原因(3分)
“因泣下不止”是因为 ;
“泣拜而去”是因为 。
4、从选文看,张齐贤为官处世的美德是 、 。
(四)课外语段阅读(12分)
1.(1)遗漏,遗留,遗忘(2分)(2)离开(2分)
2.齐贤在帘后仔细看,但没有责问(那人)(2分)
3.唯独他得不到张齐贤提升而感委屈 听闻原因后的羞愧、惊恐(3分)
4.任人唯贤 宽容大度(3分)
【乡试】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 ”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 ”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 ”使者曰:“苟,子欲何?”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选自《汉书》,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使者以闻( ) (2)布衣草履而牧羊( )
(3)岁余,羊肥息( ) (4)上过其羊所,善之(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生与人无争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布衣草履而牧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苟,子何欲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4.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 (2分)
5.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3分)
1.(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
2.C
3.(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 (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
4.丞相认为付出后要求回报是人之常情,卜式则为国家无私付出,不求回报,所以被认为不合“人情”。
5.皇帝开始不太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后发现他有治国才能。
【会试】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秋冬则劝民山采( ) (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
(3)市令曰:“三月顷。” ( ) (4)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政缓禁止 B.庄王以为币轻
C.如此几何顷乎 D.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4.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的性格特征。(2分)
5.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3分)
1、(4分)(1)鼓励 (2)以……为乐 (3)左右(指时间) (4)听从什么
2、(2分)B
3、(5分)(1)虞丘相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来代替自己。(3分,进、以、“于楚庄王”倒装各1分。)(2)楚庄王同意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百姓全部自己增高了他们的车子。(2分,居、句意各1分)
4、(2分)自信
5、(3分)恢复币制,不干扰市场秩序,体现了孙叔敖安民策略;不依靠颁布命令而是通过增高门槛来达到增高车子的目的,体现了孙叔敖化民策略。(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