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张PPT)
这两幅图片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差异性
整 体 性 是 相 对 的
差 异 性 是 绝 对 的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
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什么景观
什么景观
什么景观
热带雨林
热带沙漠
亚寒带针叶林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这就是地域分异。
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A
B
C
D
E
F
热带雨林带
热带稀树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1、请说出每一自然带的延伸方向。
2、请说出从A到F的更替方向;并说出 影响其更替的主要因素。
从赤道向两极自然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自然带沿纬线(东西)延伸、随纬度(南北)更替。
其表现形式是:
(用简图)
(一)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热量
影响因素:
A
B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海洋
内陆
其表现形式是:
(用简图)
自然带沿经线(南北)延伸、随经度(东西)更替。
(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水分
请说出以下诗句反映了哪种地域差异: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人
间
四
月
芳
菲
尽
,
山
寺
桃
花
始
盛
开
。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才
从
塞
北
踏
冰
雪
,
又
向
江
南
看
杏
花
。
纬度地带分异
人
间
四
月
芳
菲
尽
,
山
寺
桃
花
始
盛
开
。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才
从
塞
北
踏
冰
雪
,
又
向
江
南
看
杏
花
。
纬度地带分异
干湿度地带分异
人
间
四
月
芳
菲
尽
,
山
寺
桃
花
始
盛
开
。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才
从
塞
北
踏
冰
雪
,
又
向
江
南
看
杏
花
。
纬度地带分异
干湿度地带分异
?
人
间
四
月
芳
菲
尽
,
山
寺
桃
花
始
盛
开
。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才
从
塞
北
踏
冰
雪
,
又
向
江
南
看
杏
花
。
补充表格
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概念
自然带更替方向
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分布规律明显的地区
举例
自然景观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有规律变化。
南北更替
热量
低纬、高纬地区
非洲沿20°E经线从南到北自然景观的变化
自然景观大体上沿经度方向有规律的变化
东西更替
水分
中纬度地区
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的变化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沿东经20°经线从赤道依次向南、向北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
从④→⑤→⑥→⑦
从④→③→②→①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热带荒漠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海
拔
高
度
水
热
状
况
随
海
拔
高
度
的
变
化
海
拔
高
度
5500m
4000m
3000m
2500m
500m
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
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
5500m
4000m
3000m
2500m
500m
西南季风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思考: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
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北坡
南坡
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③山坡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
山体所在的纬度:
山体海拔:
与山顶、山麓间相对高度有关:
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
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
相对高度大则复杂, 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北半球山峰
为什么南坡自然带海拔比北坡高?
同一山体,自然带:阳坡高,阴坡低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雪线
雪线的概念:
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限地带,沿此地带年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处于平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雪线
【思考】珠峰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印度洋西南季风
【思考】比较珠峰南坡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因而积雪量大,雪线较北坡低
北坡
南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
气候方面
地貌因素
①气温越高雪线越高,气温越低雪线越低。
②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③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 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
①陡峻山地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高。
②阳坡比阴坡温度高,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雪线
高度
两山南坡的基带有什么不同?为
什么有这种不同?说明什么?
思考:垂直自然带分异和纬度地带性分异规
律的表现有无相似性?有何相似性?
● 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
M
N
O
P
●山麓带(基带)基本上与山地所处的自然带相一致 。
●纬度愈低,海拔愈高,垂直自然带谱数量越多;
●相对高度越大则垂直自然带谱数量越多。
E
F
G
●纬度低,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高;
纬度高,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低。
E
F
G
C
D
E
F
G
思考:垂直自然带分异和纬度地带性分异规
律的表现有无相似性?有何相似性?
读下面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题。
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图所示。读图,完成20题。
20、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 )
A.台湾山脉 B.武夷山脉
C.秦岭 D.长白山脉
沙漠中的绿洲
【地方性分异】
沙漠中的绿洲
概念
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性分布,具
有有序性、重复性的规律;空间尺度较小
概念
成因
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性分布,具
有有序性、重复性的规律;空间尺度较小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岩性等引起
概念
成因
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性分布,具
有有序性、重复性的规律;空间尺度较小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岩性等引起
分布规律
的表现
概念
成因
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性分布,具
有有序性、重复性的规律;空间尺度较小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岩性等引起
分布规律
的表现
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如南半球无苔
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b.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如南美
的巴塔哥尼亚荒漠)
c.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的范围受到约
束(如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
西海岸分布)
d.有序性、重复性规律(如荒漠带中斑
块状分布的绿洲)
森
林
荒
漠
东西两侧反映出非地带性特点
南美洲南端,由于地形阻隔,
斯 山 脉
安 第
地方性分异规律
【学法指导】
反思:自然带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地理
要素是什么?
自然带定义
纬度
位置
海陆
位置
太阳
辐射
影响
热量
水分
气候
植被
土壤
影
响
决
定
自
然
带
【学法指导】
自然带名字的记忆
(植被+“带”)
注意区别: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
表示植被
表示自然带
表示气候类型
三、主要陆地自然带
1.概念: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相近的水热条件及其组合从而形成相似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在地球表层占一定的宽度并呈带状分布。
3.命名:
2.形成的主要因素:
4.自然带的主要类型和分布地区:
自然带类型 植被类型 分布地区(见图片) 气候 分类(热量差异)
森林自然带 森林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降水较多 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
草原自然带 草本植物 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降水较少且集中夏季。 热带草原、温带草原
荒漠自然带 为少量的耐旱植物 干旱地区 降水稀少,日温差较大 热带荒漠、温带荒漠
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差异
用植物来命名。(因为植物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
5.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特征:
观察图片后发现: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世界气候分布大体一致。(为什么)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1)分布规律:
5.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特征:
练习:以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为研究对象,画出气候类型分布和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0°
10°
20°
30°
40°
60°
70°
90°N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气候分布模式图
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2).自然带的主要基本特征:
自然带 基本特征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动物) 典型土壤(选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稀树高草)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荒漠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灰化土
寒带冻原带 寒带气候 苔藓、冰雪 未发育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指导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举例说明。
讨论下列问题:
1.农业生产为什么必须因地制宜?
2.有人建议在青岛大量种植常绿阔叶树种来改善环境,合理吗
3.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能不能大规律植树造林?
4.如何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讨论结果:
1.因为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依赖性最大,必须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因地制宜地确定大农业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品种构成,确定土地利用方式,才能取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并实现生态平衡。
2.青岛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在青岛 应以种植温带落叶树种和适应温带的草类为主。如果种植常绿阔叶树不适应青岛气候,成活难度大,养护费用高(如燕儿岛路的香樟树)。
3.我国西北地区水分条件较差,不适合树木生长,栽种树木成活率低,应以种植草本植物为主,兼种一些耐旱乔木、灌木树种。
这里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做“宜林则林”。
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这叫做“宜粮则粮”。
这里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做“宜牧则牧”。
这里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这叫做“宜渔则渔”。
4.如何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地形
山地
平地
缓坡草地
水塘、湖泊
林业
种植业
畜牧业
渔业
树种选择
品种选择
牲畜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
产业构成
作物构成、品种构成
小结
地带性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纬度 地带性分异
干湿度(经度)地带性分异
垂直地带分异
非地带性:
地方性分异规律
学习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意义:
掌握规律,因地制宜
陆地自然带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1、湿润地区:
选择相应的适生树种,植树造林。
2、干旱地区:
培育适应当地水分条件的灌丛群落。
3、草原自然带:
退耕还草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4、森林自然带:
退耕还林
5、湿地区域:
退耕还湖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
自然带有下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
范围约为:
A. 62°N~68°N B. 52°N~58°N
C. 50°N~54°N D. 52°N~62°N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
自然带有下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
范围约为:
A. 62°N~68°N B. 52°N~58°N
C. 50°N~54°N D. 52°N~62°N
B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
自然带有下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
布的海拔高度是:
A. 逐渐升高 B. 逐渐降低
C. 保持不变 D. 变化无序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
自然带有下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
布的海拔高度是:
A. 逐渐升高 B. 逐渐降低
C. 保持不变 D. 变化无序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1、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
然带对应的范围距42°N是1100~1800km,在地
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 °实际距离大约相差
111km,计算可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范
围约为52°N~58°N;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随着纬度增加,山
麓地带的热量会相应减少,针叶林在山地分布的
海拔也会逐渐降低。
参考答案:1、B 2、B
(2003年广东地理)图2表示的是
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2回答3 ~ 6题。
3、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 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 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 高寒荒漠带、积雪冰
川带、高山草原带
D. 高山草原带、山地针
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003年广东地理)图2表示的是
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2回答3 ~ 6题。
3、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 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 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 高寒荒漠带、积雪冰
川带、高山草原带
D. 高山草原带、山地针
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A
(2003年广东地理)图2表示的是
4、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山脉走向 D. 山体坡度
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2回答3 ~ 6题。
(2003年广东地理)图2表示的是
4、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山脉走向 D. 山体坡度
A
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2回答3 ~ 6题。
(2003年广东地理)图2表示的是
5、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 B. 降水量 C. 大气环流 D. 太阳辐射
6、该山可能位于:
A. 赤道附近
B. 40°S附近
C. 40°N附近
D. 极圈附近
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2回答3 ~ 6题。
(2003年广东地理)图2表示的是
5、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 B. 降水量 C. 大气环流 D. 太阳辐射
A
6、该山可能位于:
A. 赤道附近
B. 40°S附近
C. 40°N附近
D. 极圈附近
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2回答3 ~ 6题。
(2003年广东地理)图2表示的是
5、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 B. 降水量 C. 大气环流 D. 太阳辐射
A
6、该山可能位于:
A
A. 赤道附近
B. 40°S附近
C. 40°N附近
D. 极圈附近
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2回答3 ~ 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