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司马光》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2 14:4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3年级语文《司马光》说课
学前分析: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2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语文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学习一件简单的事。
3文本解读
今天上的这一课《司马光》是本单元中第一篇课文,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本文非常简短,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再加上故事本身流传甚广,学生学习起来并不会感到困难,反而比较容易找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共通之处,初步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色,通过注释、查阅工具书及以往的阅读经验了解文言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学生分析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1.能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动词,了解事情的经过,体会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1.能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动词,了解事情的经过,体会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预习。
教学策略
读 说 比 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求知欲。
1今天,我们学习这样一篇课文文言文。(课件)
2板书:司马光
3学习文言文,该用什么方法学呢?你来猜一猜。
二、正确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读课文(一读)
1跟读
2接龙都
3读人物
4同桌读
5全班读(备注: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减少读的方法)
(二)学文言文,我能说(二说)
1过渡,学文言文,会读了就可以了吗?仔细看课文,比我们平时的课文多了什么 (课件)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一句一句研讨,各自说一说对每句话的理解,有疑惑或分歧的地方,留待集体探讨。
2.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过渡:文言文中的用词写句,跟我们现在的说话习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除了注释中的字词,还有一些字词,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呢?下面我们就来一句一句地读一读、说一说。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
(1)指名读。思考:那个孩子可以用你的话来说一说
(2)引导理解字词。(“戏”就是做游戏、玩耍的意思。“庭”指庭院。“群儿戏于庭”就是一群小孩在庭院玩耍、嬉戏。)
方法拓展: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语,如“戏”“庭”等,可以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语“游戏”“庭院”来代替。
小结:结合注释,再朗读句子,融入我们的生活经验,就能很容易地弄懂古文的意思了。古文的语序跟我们的说话习惯(课件出示:什么人+在哪儿+干什么)有一点不太一样,你们发现了吗?
(3)想象说话:古人的庭院里有花有草,最适合孩子们玩儿了,想想看他们在玩什么呢?
(4)指导朗读,读出高兴、喜悦之情。
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过渡:孩子们玩玩这个,玩玩那个,多开心啊!突然,意外发生了。怎么回事呢?我们赶紧去看看。
(1)出示“瓮”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
预设:“瓮”指口小肚大的陶器,用来储水或是储藏别的东西的,类似于现在的大缸。只不过瓮是收口的,缸是敞口的。
(2)出示小孩儿和瓮的对比图,做动作理解“登”。
预设:“登”是爬的意思,登山、登梯子,也是这个“登”。水缸这么大,孩子这么小,难怪要用“登”。
(3)理解“足跌没水中”。
预设:小孩儿爬上了水瓮,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足跌没水中”。扑通一声,有人落水了。“足”通常我们说的是“脚”,脚跌落了,也就是“失足跌落”的意思。“没”是淹没、沉下去的意思。小孩儿失足掉进了瓮里,瓮里盛满了水,他一掉进去就沉没了。
(4)指导朗读,读出焦急、紧迫的感觉。
(5)指名说说整句话的意思。(一个孩子爬到瓮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掉进瓮中被水淹没了。)
3.课件出示: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过渡:意外发生以后,别人是怎么做的呢,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
(1)指名回答,朗读句子。
(2)理解“众皆弃去”。
预设:“众”指的是谁?除司马光以外的其他孩子。“皆”是全、都的意思。在我们现代汉语中,“皆”也是这个意思,如“比比皆是”等。“弃”是抛弃、放弃、丢下的意思。“去”是逃开、离开的意思。
(3)想象一下这群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描述一下当时的场面。
预设:一看到有人落水了,孩子们脸都吓白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有人哇哇大哭,有人慌慌张张地跑去找大人。
(4)理解“光持石击瓮破之”。
预设:所有的孩子都惊慌失措,只有一个人不这么慌乱。是谁呢?(司马光。)他是怎么做的?(持石击瓮破之。)谁来表演一下?(学生表演,教师相机点拨指导,要双手用力,狠狠地砸)“持”,用手拿;“击”,敲击,击打;“之”指代瓮;“破之”,使瓮破碎。
(5)想象一下,司马光持石击瓮时,他心里会怎么想?(我不能慌,我要赶紧想办法,快点把他救出来。否则,他会有生命危险的。)
课件出示:水迸,儿得活。
过渡:幸亏司马光急中生智,持石击瓮破之,结果怎么样?
(1)指名朗读并说说句意。
(2)理解“迸”“得活”。(“迸”是涌出的意思。瓮被砸破了,水一下子涌出来了,瓮里的孩子得救了。)
(3)危机解除了,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庆幸,如释重负……)
(4)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这句话。
3.引导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划分层次。
起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水迸,儿得活。
三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过渡:在同伴命悬一线而其他孩子惊慌失措、四散逃离的时候,司马光选择留下来,并想到用石块砸破瓮的办法,救出了同伴。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善良友爱。)
2.出示故事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文言文,用了哪些方法?
五课后延伸
1这样有趣的小故事非常多,你可以在图书室里去借一借小人书,那里小故事更精彩。
2小故事演讲比赛。
板书:司马光
文言文
简洁
短小
……
教学反思:
这一刻的教学目标时达到了,我让学生反复的朗读,自己读,小组读,接龙读,集体读,让学生读通课文,然后训练学生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文言文的意思,学生都会说出大体的意思,请学生来说时,我发现有一些孩子还出现错误,又在请学生帮忙订正读音,通过说能感悟人物品质,我请的都是我班成绩中下等的孩子回答问题,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不足之处,学生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言文时,这个环节没有处理好,没有小结,没有及时的评价。最后,时间问题,鉴赏朗读没有完成,使这节课没有达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