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3

文档属性

名称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20 08:5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
【导入】
同学们,对于认识我们自己,认识我们周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通过回忆来达到我们认识的目的。但是,如果是跟我们有一定距离的人呢?比如说空间上的距离,比如远在万里之外平时我们只能通过只字片语的新闻了解到却没有可能接触到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我们要真实的认识他了解他,更为现实的途径会是什么呢?比如说时间上的距离,比如远在千年之前的唐宗宋祖,我们又要怎么才能了解他们呢?(停顿)看得出大家都在努力的思考,也看得出大家都有困惑。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方法:传记。(板书)
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 ( http: / / www.21cnjy.com )简称为“传”,它通过展示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让读者了解传主的成长过程,进而分析总结人物一生成败的经验教训。古代就有汉代的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其中就有不少人物传记,它就是通过给人物作传来反映历史的。传记题材较广,内容繁杂,从创作方法来分,可分为历史性传记(记史实为主)和传记文学(记各种人物为主)。从篇幅长短来分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从立传人物来看,又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我们这个单元所要学习的课文中,爱因斯坦所写的《我的回顾》就属于自传体。
学习了关于的传记的基本常识以后,让我们转入对课文的学习。大家翻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
(1)这篇课文是属于什么类的传记呢?(他传,传记文学,大传)
(2)这篇课文的传主是谁?(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大家所熟悉的“中山”因而得名。孙中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卓著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以民众为核心的“三民主义”思想以及他领导的推翻中国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政治历史和中国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极其巨大深远的影响。关于孙中山先生就简单介绍这些。
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1-4自然段并思考一个问题,孙中山先生既然是民国总统,又为何称为布衣呢 这个布衣有什么样的含义呢?(板书:题目)
(学生回答衣布衣含义)
明确:一方面指总统是出身于布衣;另一方面是具有总统的身份同时具有布衣的品质。
【第一部分】
文章的第一部分就向读者说明了了“布衣总统”这一称呼的由来,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直接切题,同时又统领了全文。
(1)称呼的由来是由于什么事情呢?(求见张之洞)
(2)张之洞看了“名片”后不仅拒而不见,而且退回了名片,说明张之洞存有怎样的观念?
明确:张之洞虽作为推行新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代名臣,但仍是受封建帝制影响的官僚,在他的心中有分明的封建等级观念,但我们要肯定一点是张之洞还是善识人才的,能做到礼贤下士。
(3)孙中山先生回敬张之洞的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①孙中山先生早怀大志。②孙中山有很深厚的文学造诣。③孙中山先生不卑不亢。
【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孙中山先生的“布衣”品质呢?(学生回答)
明确:住、衣、食、行
(2)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孙中山住的房子简朴?
(面积:不大、摆设:简单、客厅兼饭厅)
(3)“墙上挂着中国大地图和世界大地图”体现什么?
孙中山先生关心天下大事,胸怀天下,进一步体现他的胸怀大志。
简单形容孙中山先生的房子就是简朴
(4)如何理解“我们中国人穿长袍马褂不合时代了”这句话的含义?
中山先生认为“长袍马褂”是封建时代的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是封建社会中“有闲阶级”的象征,这种旧代的产物早就就该埋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中国人应当过上全新的生活,向昨天告别。
概括中山先生衣着特点是:朴素整洁
(5)看第8段中的一句“他的外表——不安的表情”,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一个人的外表特征可以折射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心世界。正所谓:心于内而动于外。孙中山先生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从容镇定,这句话将中山先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同个人的秉性联系起来。
(6)接下来讲的是孙中山饮食方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简朴,用了中山先生请客的事例,和唐绍仪,伍廷芳做对比突出了这位大总统俭约,同时也讽刺了唐伍两个的奢侈。正反对比加强了说服力。
(7)第13段中“仅此一点——起敬”是一句议论,作者借唐绍仪的话和感受,鲜明地表达了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对凸现传主形象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8)第15-25段是写孙中山先生出行的事情,他对出行采取什么态度?
(不扰民众,不事张扬)
但是第18-21段却写了街头的景象,没有正面写孙中山先生的出行,这个侧面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孙中山革命工作的成效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孙中山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进步的贡献。有这么大贡献的孙中山没有骄傲,没有搞特殊,而是保持布衣本色,更显得可贵。
(9)军歌中“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运用了什么修辞?(课后思考第四题)
分析:比喻、拟声。警钟比喻革命,睡狮比喻中国人民。
“睡狮”的来历:阿美士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国外交家)曾和拿破仑有这样一段对话:阿美士德:“中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拿破仑:“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阿美士德:“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在它的脸上叫几声。”拿破仑:“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将为之震动。”“睡狮”由些而来。
(请同学模仿该句式来仿写句子。)
(10)老百姓的张灯结彩,高呼口号,反映出对孙中山的拥戴。“大总统万岁”这个口号是否妥当?(课后思考第三题)
①孙中山先生推行“三民主义”,让民众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老百姓见到他情不自禁表达对他的热爱和尊重。
②孙中山身体力行自己的民本思想,遇事首先想着百姓,受到民众的欢迎和支持。
③这个口号也有其不妥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中国百姓的个人崇拜,有着封建时代思想倾向。
(11)孙中山先生出行这件事情可以看得出他的什么品质?
(亲民淡泊)
(12)第二部分就学完了,这一部分描写孙中山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举课文中的例子)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以小见大,选材精当。语言平实,浅显易懂。文章采用了平行结构。
研讨:
(1)课后第二题。(学生讨论)
提示:“甘于淡泊”是孙中山先生作为“布衣总统”的突出特点。(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2)你认为今天这种环境中怎样才算做到俭朴?
作业:(1)以“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这样的句式仿写句子。
(2)找出关于俭朴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