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大单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大单元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5 16:5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年级/册次 二年级上册 单元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一、教材内容编排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专题进行安排的。主要由《坐井观天》《寒号鸟》和《我要的是葫芦》3篇课文组成。本单元的故事短小、有趣,教育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要目光短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坐井观天》通过小鸟和青蛙简短而传神的对话,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寒号鸟》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要有计划、有安排。《我要的是葫芦》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本单元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二、课程标准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三、语文要素进阶 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一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三篇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情节有趣,主人公形象鲜明,故事寓意深刻,适宜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引发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感受和体会课文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这是继一年级下册根据信息做简要推断,训练逻辑思维的又一提升训练,为中高年级学习借助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和解决问题,进而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做好铺垫。 教材解读
语文要素 课题 内容 主旨 写法 课后思考题 要素进阶
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感受和体会课文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坐井观天》 讲述了小鸟和青蛙争论天有多大的问题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 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围绕对话,了解内容展开讨论,理解寓意。
《寒号鸟》 介绍了寒号鸟不听劝告,得过且过,最后冻死的故事 告诉我们要做长远打算、顾全大局,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得过且过,要用勤劳创造美好生活。 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和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作了鲜明的对比。 分角色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 选做:你在生活中见过喜鹊或寒号鸟这样的人吗?说说他的小故事。 联系生活实际指导现实行为。
《我要的是葫芦》 本文写了一个人种了葫芦,叶子上长了虫子也不管,直到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 告诉我们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密切,不可为追求结果而不在乎细节。 文章开篇描写了葫芦长势良好和种葫芦人的喜悦之情。透过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 爱的小葫芦”,可爱的小葫芦呼之欲出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这两句话表现了种葫 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朗读课文。想一想: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读一读,注意句子不同的语气。 利用课后,理解事物联系,体会不同表达。
口语交际:商量 本口语交际是以“商量”为交际内容。重点是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1.使用商量的语气与别人交流。 2.能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人文主题 思维方法(坐井观天的青蛙,未雨绸缪的燕子,只要葫芦的主人,都能引起学生对生活的联想。)
语文要素 (表达)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感受和体会课文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 观察力:培养儿童仔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包括观察事物的细节、形状、颜色、变化等,并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2. 归纳与分类:培养儿童将事物按照共同特点进行分类,归纳出规律和概念的能力,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比较与对比:培养儿童能够将事物进行比较和对比,发现差异和相似之处,提升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4. 推理与推断:培养儿童通过已知信息推理出未知结论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推理和推断能力。 5. 问题解决:培养儿童面对问题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评估和调整方案等。 通过培养儿童的思维方法核心素养,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常规目标 字词句 1.认识44个生字,认准3个多音字;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2.会写26个字;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3.会写27个词语;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意思。 4.能用带“得”字的短语写句子。 阅读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2.能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3.背诵古诗《江雪》。 4.阅读《刻舟求剑》,体会故事的寓意。 表达 1.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2.能结合课后题,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重难点 1.弄清故事讲述的道理。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在学习中,弄懂一些道理,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2.学习语言表达,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在学习中感受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可以用感叹句,也可以用陈述句、反问句来表达,只是表达的语气不同,情感不一样。
学情分析 刚进入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各种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学习这篇课文,对于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价值观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故事本身对于孩子们很有吸引力,但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动画和图片等其他教学手段,以便于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故事内 容。
教学思路 学习主题: 思维方法 计划(13 )课时
大任务:思维方法
任务一 通读单元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课时
活动1 借“画蛇添足”“守株待兔”等寓意故事引入本单元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重思考,关注思维方法。
活动2 随文圈画自学每课生字词和“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每课生字词需课前3分钟同桌互测);用圈画、提问等方法自读课文,标记不理解、有疑惑之处
活动3 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三篇课文,关注课文对话,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发展思维。
任务二 细读课文,感受阅读乐趣。 (9)课时
活动1 阅读《坐井观天》围绕课后“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一问来理解课文,交流它们争论的原因。学习本科课生字词语。
活动2 “我爱阅读”这一版块中“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明白故事寓言;学会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借此让学生搜集其他有趣的寓言故事来分享,增强学生的阅读量和积累量。
活动3 阅读《寒号鸟》结合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只顾眼前不考虑将来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后果,指导现实行为,学习本科课生字词语。
活动4 《我要的是葫芦》结合课后题,思考种葫芦的人最后一个葫芦也没得到的原因,引导学生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本科课生字词语。
活动5 口语交际:商量,只有基于真实的交际情境,才能引发学生共鸣。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与生活实际相符的交际情境,问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处理?”进而有效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深刻感知道商量的重要价值。
活动6 观察汉字结构,按规律书写汉字,积累字词句运用部分带“言、语”的四字词语,积累古诗文——《江雪》
任务三 单元复习,语言故事我来讲 (2)课时
活动1 寓言故事我来讲大赛,看谁讲得通顺。
活动2 复习单元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