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必考题检测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必考题检测卷(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2 16:5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必考题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每组词语中有一个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疾病(jī) B.天涯(yá) C.欲望 (yù) D.衣襟(jīn)
2.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黑云/翻墨/未遮山 B.白雨/跳珠/乱入船
C.卷地风/来忽吹散 D.望湖楼下/水/如天
3.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日暮客愁新(  )
A.客人 B.做客 C.诗人自己
4.下列城市宣传语运用了排比手法的一项是(  )
A.天天乐道,津津有味。(天津)
B.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扬州)
C.成功之都,多彩之都,美食之都。(成都)
5.(《草原》)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特点鲜明,下列说法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参观访问记,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
B.本文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无论是描写草原的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的生活场景,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C.本文既有草原生活的纪实描写,又有异域风情的虚幻想象。
D.本文语言优美,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出生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的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填空题(共7小题)
7.看拼音,写词语:
diǎn zhuì     yōu yǎ     huǎng rán     cēn cī    
mó hu     bèn zhuō     fú àn     dān bó    
8.用拼音写出下列地名。
景德镇     秦皇岛     阿拉善    
上饶     库尔勒     呼伦贝尔    
9.比一比,再组词。
陈     虹     吁     涩    
阵     红     迂     湿    
10.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疾: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急速猛烈
(1)群马疾驰     (2)疾恶如仇    
(3)疾风知劲草     (4)疾苦    
11.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它们之间传情的信使。    
(2)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3)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    
(4)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12.补充成语。
势不可(    ) 汹(    )澎湃 心惊(    )跳 忐忑(    )安
自(    )自受 指手(    )脚 不(    )思索 携(    )扶弱
13.填空
《宿建德江》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这是一首   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   的思念以及感慨   。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课内阅读。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画“ ”的句子有人认为很啰嗦,能不能改成“走300里还是草原”?为什么?
   
(2)草原行车的洒脱表现在哪里?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在相应的句子下划上横线。
(3)从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感受到了什么?
   
(4)当我们看到蒙古同胞来迎接,心情怎么样?会想些什么?
   
15.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草木有情
都说“草木无情”,我却不这样认为。一切活着的东西都潜在地具有一种心理,草木也不例外。
记得两年前,朋友送我一株桂花,长得并不茂盛,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
当时收下它是因为朋友的好意难却,还因为朋友说它不需要管理,凭着这两条理由,我把它收下来了。第一年的八月它没有香味,因为它没有开过花。家人也没有对它寄予什么希望,更没有人去打理它。倒是我家的小花猫偶尔上去几次,但是由于,猫儿抓在上面立即又被“送”到地上。于是,猫儿也冷落了它,桂花树便默默地生长了一年。
第二年开春,我决定把它移到院子里的空(kōng kòng)地上。我开始挖它的根,但是实在无法挖出来,最后不得不将花盆弄破,没想到它的根竟是如此发达﹣﹣﹣﹣﹣长的、短的、细的都紧紧抓着土壤。我不得不惊叹它生命的顽强。
移到地面后,我仍旧对它疏于管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它变得郁郁葱葱了,片片新叶布满了枝桠,柔弱的枝干也粗了许多。欣喜之余,我开始注意它了,定时浇水施肥,实施关注着它。不久,它嫩黄的新叶也变得绿油油的,满树都披上了绿装。金秋八月,满院飘香,家人围坐在桂树的周围,闻着桂花的香,说着有关桂花的故事……
我由此感悟,但凡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如果硬要将它束缚在固定的地方,势必影响它。就如同人,人有情,草木亦有“情”!
(1)在文中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2)“弱”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
“弱”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跟“强”相反;②年纪小;③不足,偏少。“瘦弱”中的“弱”字解释为    。根据义项②,可以用“弱”组词为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瘦弱    
欣喜    
(4)认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桂花在    季开放。
②作者种桂花有两个原因,一是    ;二是    。
③因为    ,所以猫儿抓在上面立即又被“送”回地上。
(5)用波浪线划出直接概括本文中心的一句话。
(6)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请你做一回小老师,简明扼要地写一句评语。
   
四.习作(共1小题)
16.《花之歌》是花的自述,想象奇特。读来很有趣味。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会发生什么呢?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
第一单元必考题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每组词语中有一个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疾病(jī) B.天涯(yá) C.欲望 (yù) D.衣襟(jīn)
【解答】疾:读音为jí。
故选:A。
2.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黑云/翻墨/未遮山 B.白雨/跳珠/乱入船
C.卷地风/来忽吹散 D.望湖楼下/水/如天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有误,“卷地风来忽吹散”的朗读节奏是“二二三”,即:卷地/风来/忽吹散。
D.正确。
故选:C。
3.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日暮客愁新(  )
A.客人 B.做客 C.诗人自己
【解答】出自唐朝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客”诗人自己。
故选:C。
4.下列城市宣传语运用了排比手法的一项是(  )
A.天天乐道,津津有味。(天津)
B.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扬州)
C.成功之都,多彩之都,美食之都。(成都)
【解答】A、B没有运用排比手法。这两句城市宣传语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是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方式。
C.运用了排比手法。由“……之都,……之都,……之都”引导的排比句;
故选:C。
5.(《草原》)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特点鲜明,下列说法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参观访问记,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
B.本文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无论是描写草原的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的生活场景,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C.本文既有草原生活的纪实描写,又有异域风情的虚幻想象。
D.本文语言优美,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草原》一课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感受融合起来写。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故“虚幻想象”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C。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出生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的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解答】A.有误,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形容“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不恰当。
B、C、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7小题)
7.看拼音,写词语:
diǎn zhuì  点缀  yōu yǎ  优雅  huǎng rán  恍然  cēn cī  参差 
mó hu  模糊  bèn zhuō  笨拙  fú àn  伏案  dān bó  单薄 
【解答】故答案为:
点缀 优雅 恍然 参差
模糊 笨拙 伏案 单薄
8.用拼音写出下列地名。
景德镇  JINGDEZHEN  秦皇岛  QINHUANGDAO  阿拉善  ALASHAN 
上饶  SHANGRAO  库尔勒  KUERLE  呼伦贝尔  HULUNBEIER 
【解答】“景德镇”应为“JINGDEZHEN”。
“秦皇岛”应为“QINHUANGDAO”。
“阿拉善”应为“ALASHAN”。
“上饶”应为“SHANGRAO”。
“库尔勒”应为“KUERLE”。
“呼伦贝尔”应为“HULUNBEIER”。
故答案为:
JINGDEZHEN QINHUANGDAO ALASHAN
SHANGRAO KUERLE HULUNBEIER
9.比一比,再组词。
陈  陈旧  虹  彩虹  吁  呼吁  涩  羞涩 
阵  阵地  红  红色  迂  迂回  湿  湿润 
【解答】故答案为:
陈旧 彩虹 呼吁 羞涩
阵地 红色 迂回 湿润
10.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疾: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急速猛烈
(1)群马疾驰  ④  (2)疾恶如仇  ③ 
(3)疾风知劲草  ③  (4)疾苦  ④ 
【解答】(1)疾驰:飞快地奔驰。“疾”急速猛烈。故选④.。
(2)疾恶如仇: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疾”痛恨。故选③。
(3)疾风:猛烈的风。故选④。
(4)疾苦:痛苦。故选②。
故答案为:
(1)④;
(2)③;
(3)④;
(4)②。
11.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它们之间传情的信使。  拟人 
(2)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反复 
(3)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  比喻 
(4)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排比 
【解答】(1)句中将“云彩和田野”赋予人的行为特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2)句中“烧毁”重复出现了三次,运用了反复的手法。
(3)句中将“雷声”比作“利剑”,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4)句中“是……”这种结构相同,内空相近的句式连续出现了三次,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故答案为:
(1)拟人;
(2)反复;
(3)比喻;
(4)排比。
12.补充成语。
势不可(  挡 ) 汹(  涌 )澎湃 心惊(  肉 )跳 忐忑(  不 )安
自(  作 )自受 指手(  画 )脚 不(  假 )思索 携(  老 )扶弱
【解答】势不可挡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指手画脚 不假思索 携老扶弱
故答案为:
挡 涌 肉 不
作 画 假 老
13.填空
《宿建德江》这首诗的作者是 唐 朝诗人 孟浩然 。这是一首 借景叙情 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 故乡 的思念以及感慨 人生的复杂心情 。
【解答】《宿建德江》诗歌内容: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这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诗,诗歌借景叙情,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表达了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故答案为:
唐; 孟浩然; 借景叙情; 故乡; 人生的复杂心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课内阅读。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画“ ”的句子有人认为很啰嗦,能不能改成“走300里还是草原”?为什么?
 不啰嗦。这样写可以突出草原的辽阔,改了之后就没有这种效果。 
(2)草原行车的洒脱表现在哪里?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在相应的句子下划上横线。
(3)从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感受到了什么?
 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4)当我们看到蒙古同胞来迎接,心情怎么样?会想些什么?
 激动、高兴。他们会想草原景色很美,草原人民很热心,对汉族人很友好。 
【解答】(1)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样的描写,主要为了突出草原的辽阔,改成“走300里还是草原”体现不出这个效果,所以这样写不啰嗦。
(2)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几十里”反映出路程远,说明草原人们的热情好客。
(4)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写迎接客人看出他们的热情好客,可以想到我们的心里很激动,很高兴,可能会想草原人民真热心,对汉族人很友好。
故答案为:
(1)不啰嗦。这样写可以突出草原的辽阔,改了之后就没有这种效果。
(2)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4)激动、高兴。他们会想草原景色很美,草原人民很热心,对汉族人很友好。
15.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草木有情
都说“草木无情”,我却不这样认为。一切活着的东西都潜在地具有一种心理,草木也不例外。
记得两年前,朋友送我一株桂花,长得并不茂盛,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
当时收下它是因为朋友的好意难却,还因为朋友说它不需要管理,凭着这两条理由,我把它收下来了。第一年的八月它没有香味,因为它没有开过花。家人也没有对它寄予什么希望,更没有人去打理它。倒是我家的小花猫偶尔上去几次,但是由于,猫儿抓在上面立即又被“送”到地上。于是,猫儿也冷落了它,桂花树便默默地生长了一年。
第二年开春,我决定把它移到院子里的空(kōng kòng)地上。我开始挖它的根,但是实在无法挖出来,最后不得不将花盆弄破,没想到它的根竟是如此发达﹣﹣﹣﹣﹣长的、短的、细的都紧紧抓着土壤。我不得不惊叹它生命的顽强。
移到地面后,我仍旧对它疏于管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它变得郁郁葱葱了,片片新叶布满了枝桠,柔弱的枝干也粗了许多。欣喜之余,我开始注意它了,定时浇水施肥,实施关注着它。不久,它嫩黄的新叶也变得绿油油的,满树都披上了绿装。金秋八月,满院飘香,家人围坐在桂树的周围,闻着桂花的香,说着有关桂花的故事……
我由此感悟,但凡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如果硬要将它束缚在固定的地方,势必影响它。就如同人,人有情,草木亦有“情”!
(1)在文中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2)“弱”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R ,再查音节  ruo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弓 ,再查  七 画。
“弱”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跟“强”相反;②年纪小;③不足,偏少。“瘦弱”中的“弱”字解释为  ① 。根据义项②,可以用“弱”组词为  老弱病残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瘦弱  瘦小 肥胖 
欣喜  高兴 愤怒 
(4)认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桂花在  秋 季开放。
②作者种桂花有两个原因,一是  因为朋友的好意难却 ;二是  还因为朋友说它不需要管理 。
③因为  它太瘦弱了 ,所以猫儿抓在上面立即又被“送”回地上。
(5)用波浪线划出直接概括本文中心的一句话。
(6)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请你做一回小老师,简明扼要地写一句评语。
 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拟人手法用得妙,如“于是,猫儿也冷落了它,桂花遍默默地生长了一年”一句,拟人化了猫儿不喜欢桂花树的行为,使其更为形象生动。 
【解答】(1)本道题考查了多音字的理解。空:[kōng]1.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洞(a.没有…[kòng]1.使空,腾出来:~一个格。~出一间房来…[kǒng]古同“孔”,洞。这里是指空旷的地方,因此读音是“kòng”。
(2)本道题考查了查字典的方法,遇到字不认识的情况下,用部首查字法。不知道如何书写这个字的时候用音序查字法。“弱”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R,再查音节 ruo,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弓。再查七画。“弱”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跟“强”相反;②年纪小;③不足,偏少。“瘦弱”中的“弱”字解释为力气小,和强是反义词。用第二个意思可以组词为老弱病残。
(3)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理解。瘦弱:身体单瘦虚弱。故近义词为:瘦小,反义词为:肥胖。欣喜:欢喜,高兴。故近义词为:高兴。反义词为:愤怒。
(4)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阅读文章,结合句子:金秋八月,满院飘香,家人围坐在桂树的周围,闻着桂花的香,说着有关桂花的故事。从这句话可知,规划是在秋季开放。②阅读文章,结合句子:因为朋友的好意难却,还因为朋友说它不需要管理,凭着这两条理由,我把它收下来了。从这句话可以知道,作者种桂花的原因是朋友的好意难却,还因为朋友说它不需要管理。③结合句子:倒是我家的小花猫偶尔上去几次,但是由于,猫儿抓在上面立即又被“送”到地上。从这话我们可以联想到,小猫是因为规划太瘦弱了,不能支撑柱小猫的身体。因此才会被“送”到地上,也侧面反映出桂花当时瘦弱,弱不禁风的情景。
(5)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中心句的理解。中心句 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或最能表现文章意思的句子,叫做“中心句”。也可以说文章的“中心句”应是文章写作内容的集中体现。阅读文章可知,作者是通过种桂花的这件小事发现了草木有情的这个道理,因此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话是“但凡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如果硬要将它束缚在固定的地方,势必影响它。就如同人,人有情,草木亦有“情”!
(6)本道题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解答本题,学生可以从这篇文章的修辞手法,结构安排等方面据此作答。即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拟人手法用得妙,如“于是,猫儿也冷落了它,桂花遍默默地生长了一年”一句,拟人化了猫儿不喜欢桂花树的行为,使其更为形象生动。
故答案为:
(1)kòng
(2)R ruo 弓 七 ①老弱病残
(3)瘦小 肥胖 高兴 愤怒
(4)①秋 ②因为朋友的好意难却,还因为朋友说它不需要管理。 ③它太瘦弱了。
(5)但凡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如果硬要将它束缚在固定的地方,势必影响它。就如同人,人有情,草木亦有“情”!
(6)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拟人手法用得妙,如“于是,猫儿也冷落了它,桂花遍默默地生长了一年”一句,拟人化了猫儿不喜欢桂花树的行为,使其更为形象生动。
四.习作(共1小题)
16.《花之歌》是花的自述,想象奇特。读来很有趣味。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会发生什么呢?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
【解答】范文:
变形记
星期天,我坐在电影院里,边看电影边吃爆米花,突然我发现我变得只有两厘米高。
爆米花像无数块大石头一样散落在地上,椅子就像一个巨人站在旁边,天花板像无边无际的天空,地面像荒无人烟的沙漠一样。
我贴着地板慢慢地爬行,害怕被顽皮的小朋友看见。可是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位两岁的孩子发现了我,把我当成了一只蚂蚁,用脚踩向我,我急忙躲开,可是他不知足,一次又一次踩向我。我爬到妈妈的高跟鞋上,他见我爬到了高跟鞋上没办法再踩,就悻悻地回去了。
好不容易脱离了危险,我却被蚂蚁将军带领的蚂蚁巡逻队给抓住了。于是我拔出随身携带的宝剑与蚂蚁巡逻队展开了激烈搏斗,可是寡不敌众,我被它们带到了蚂蚁王国。蚂蚁女王趾高气扬地说:“你这小子是不是想住住监狱呢?”“我才不怕呢!”说完我拔出宝剑冲向大门,守门将士一把把我摁在地上无法动弹,但我还是努力挣扎,想挣脱出去。我想去找妈妈,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我伤心地大哭起来。蚂蚁女王听见了,看我怪可怜,就说:“放了他吧,让他回去找他的妈妈吧!”我就这样被放走了。
刚走了一会儿蚂蚁精灵追上了我,对我说:“你想不想变回原来的样子呢?”“当然想了,你有办法让我变回去吗?”我既兴奋又迫切地希望知道答案。
“那就试试吧!”只见蚂蚁精灵手一挥,我发现我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眼前的电影屏幕上只有两个字﹣﹣剧终。
我疯狂地跑回家与妈妈团聚……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