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知识点汇总
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
课下注释: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
赢得:剩得,落得。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地区,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佛(bì)狸祠: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拓跋焘在打败南朝刘宋王玄谟军队后,追至长江北岸,在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后称佛狸祠。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当时已有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佳作。
赏析: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专项练习
《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巷陌(mò)鲈鱼(lú)断鸿(hóng)献愁供恨(góng)
B.廉颇(pō)遥岑(cén)金戈(gē)舞榭楼台(xiè)
C.封狼居胥(xù)元嘉(jiā)螺髻(jì)佛狸祠(cí)
D.仲谋(zhōng)堪脍(huì)登临(lín)揾英雄泪(wèn)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龙吟(yín)永遇乐(lè)揾英雄泪(ǎo)
B.孙仲谋(móu)求田问舍(shě)可堪回首(kān)
C.供恨(gōng)佛狸祠(cí)居胥(xū)
D.倩何人(qiàn)舞榭歌台(xiè)英雄无觅(mì)
3.下面加线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回头看
B.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 硕鼠》)照顾
C.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回顾
D.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只是,只不过
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5.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怀念廉颇,感痛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
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C.作者怀念廉颇,用追述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事实来影响南宋统治者。
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若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象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7.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阙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可堪回首”词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D.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心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9.对这首词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阙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不但后两句的画面具有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D.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系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0.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怀念廉颇,痛感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
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C.作者怀念廉颇,用追述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史实来影射南宋统治者。
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
1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上阕,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的英雄人物,目的是歌咏他们的丰功伟业。
B.“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前人和自己的历史教训。
C.最后三句作者以廉颇自比,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二是显示能力。
D.词中多处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12.下列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阙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句句用典,典故中套着典故,拓展了语言的内涵,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沉郁感。
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运用省略、倒置的手法,使语言有一种顿挫苍凉的艺术效果,恰当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语气强烈,满腹积郁喷泻而出。与“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忧愤异曲同工。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诗人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主题思想。
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登临怀古,为何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只提孙权和刘裕二人呢?
结尾提到廉颇有何用意?“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何具体含义?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具体赏析词上阙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及作用。
结尾借“廉颇思国”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典故在全词中的作用。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试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15.阅读下面的课内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词开头都具有宏大磅礴的气势,“雨打风吹去”与“浪淘尽”意思相同。
B.两首词都借景物描写抒情,苏词以壮阔景抒敬慕情,辛词以衰颓景抒抑郁情。
C.两首词都写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苏词是为了反衬,而辛词是为了正衬。
D.两词同出于豪放派大家之手,都即景寓情、托古喻今,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慨。
(2)下列对这两首词中语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情钟周瑜与辛弃疾赞颂孙权一样,两人都认为三国时期的吴国在抗击外敌入侵时卓有成效。
B.两首词都写人物,辛词不像苏词那样倾向于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风采,而是侧重于史实的叙述。
C.苏轼感慨“早生华发”“人生如梦”,辛弃疾感慨“廉颇老矣”,都有英雄老去、功业无成的悲伤。
D.这两首怀古词中所用典故,都与登临的地点有关,与作者的思想情感有关,不应以所用典故多寡论优劣。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南宋]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①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②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②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三句,用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冒失出兵、结果一败涂地的古事影射现实,告诫当权者北伐须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表达了作者的忧愤: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老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南宋统治者应立定决心谋求收复中原。
C.“惜春长恨花开早”二句,揭示词人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甚至于遗憾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更深一层的描写。
D.《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以比兴手法写出了词人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更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黯淡前途的担忧,其情感不同于一般词作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尾句与《摸鱼儿》的下阙均用典,简析其内涵。
1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风流子·京口怀古
曹贞吉
三山围铁瓮,孙郎后,今古几英雄?忆北府参军【1】,寄奴王者,金戈铁马,横据江东。凌歊【2】上,歌风追汉帝,置酒宴群公。一代伟人,龙行虎步,十年征战,洛下关中。只今凭吊处,佛狸祠下路,烟树冥濛。为念寻常巷陌,社鼓连空。算碻磝【3】战地,几多白骨。金焦名胜,两点青峰。惟见惊涛满眼,东去匆匆。
注释:【1】北府参军:指刘裕,他曾在北府兵中任参军。【2】凌歊:指凌歊台,相传是刘裕帝后所建。【3】碻磝:古地名。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凌歊上”三句,写刘裕在凌歊台上大宴群臣,气势远远超越当年的汉帝。
B.“佛狸祠”“社鼓”“战地”几个时空交错的意象,传达出作者深刻的思考。
C.作者身处京口古城,不禁感慨万千,由现实追忆历史,再由历史回到现实。
D.本词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脱化而来,于旧词中翻出新意。
(2)下列对词中写景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三山围铁瓮”一句,点明京口独特的地理形势,气势雄浑。
B.“烟树冥濛”以树木依旧茂盛反衬世事兴衰,令人感慨草木无情。
C.“两点青峰”中“点”字传神地表现出青峰在旷远天地间显得小了。
D.结尾寓情于景,将沉郁的情思寄托于奔涌东去的江水,引人深思。
(3)本词和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写到了历史人物刘裕。请概括两首词中刘裕的形象有什么共同之处,并比较两首词写这个人物的用意有何不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西江月
辛弃疾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①。
此日楼台鼎鼐②,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③,管领群臣来贺。
[注]①此句用典,见《孟子·公孙丑下》:“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欤?’孟子曰:‘可。’”②楼台鼎鼐:楼台指相府,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调味。③公元前196年10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刘邦亲自出征击败了英布,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自己的故乡——沛县,把昔日的朋友、尊长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并即兴创作了《大风歌》。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表达出对朝延力量的肯定。
B.诗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
C.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D.本词语言晓畅,运用很多口语化的语句,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
(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9..名句默写。
(1)千古江山,________。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想当年,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可堪回首,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知识点汇总
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
课下注释: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
赢得:剩得,落得。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地区,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佛(bì)狸祠: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拓跋焘在打败南朝刘宋王玄谟军队后,追至长江北岸,在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后称佛狸祠。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当时已有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佳作。
赏析: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专项练习
《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巷陌(mò)鲈鱼(lú)断鸿(hóng)献愁供恨(góng)
B.廉颇(pō)遥岑(cén)金戈(gē)舞榭楼台(xiè)
C.封狼居胥(xù)元嘉(jiā)螺髻(jì)佛狸祠(cí)
D.仲谋(zhōng)堪脍(huì)登临(lín)揾英雄泪(wèn)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龙吟(yín)永遇乐(lè)揾英雄泪(ǎo)
B.孙仲谋(móu)求田问舍(shě)可堪回首(kān)
C.供恨(gōng)佛狸祠(cí)居胥(xū)
D.倩何人(qiàn)舞榭歌台(xiè)英雄无觅(mì)
3.下面加线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回头看
B.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 硕鼠》)照顾
C.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回顾
D.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只是,只不过
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5.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怀念廉颇,感痛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
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C.作者怀念廉颇,用追述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事实来影响南宋统治者。
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若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象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7.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阙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可堪回首”词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D.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心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9.对这首词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阙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不但后两句的画面具有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D.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系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0.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怀念廉颇,痛感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
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C.作者怀念廉颇,用追述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史实来影射南宋统治者。
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
1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上阕,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的英雄人物,目的是歌咏他们的丰功伟业。
B.“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前人和自己的历史教训。
C.最后三句作者以廉颇自比,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二是显示能力。
D.词中多处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12.下列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阙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句句用典,典故中套着典故,拓展了语言的内涵,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沉郁感。
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运用省略、倒置的手法,使语言有一种顿挫苍凉的艺术效果,恰当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语气强烈,满腹积郁喷泻而出。与“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忧愤异曲同工。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诗人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主题思想。
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登临怀古,为何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只提孙权和刘裕二人呢?
结尾提到廉颇有何用意?“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何具体含义?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具体赏析词上阙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及作用。
结尾借“廉颇思国”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典故在全词中的作用。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试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15.阅读下面的课内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词开头都具有宏大磅礴的气势,“雨打风吹去”与“浪淘尽”意思相同。
B.两首词都借景物描写抒情,苏词以壮阔景抒敬慕情,辛词以衰颓景抒抑郁情。
C.两首词都写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苏词是为了反衬,而辛词是为了正衬。
D.两词同出于豪放派大家之手,都即景寓情、托古喻今,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慨。
(2)下列对这两首词中语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情钟周瑜与辛弃疾赞颂孙权一样,两人都认为三国时期的吴国在抗击外敌入侵时卓有成效。
B.两首词都写人物,辛词不像苏词那样倾向于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风采,而是侧重于史实的叙述。
C.苏轼感慨“早生华发”“人生如梦”,辛弃疾感慨“廉颇老矣”,都有英雄老去、功业无成的悲伤。
D.这两首怀古词中所用典故,都与登临的地点有关,与作者的思想情感有关,不应以所用典故多寡论优劣。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南宋]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①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②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②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三句,用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冒失出兵、结果一败涂地的古事影射现实,告诫当权者北伐须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表达了作者的忧愤: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老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南宋统治者应立定决心谋求收复中原。
C.“惜春长恨花开早”二句,揭示词人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甚至于遗憾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更深一层的描写。
D.《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以比兴手法写出了词人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更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黯淡前途的担忧,其情感不同于一般词作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尾句与《摸鱼儿》的下阙均用典,简析其内涵。
1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风流子·京口怀古
曹贞吉
三山围铁瓮,孙郎后,今古几英雄?忆北府参军【1】,寄奴王者,金戈铁马,横据江东。凌歊【2】上,歌风追汉帝,置酒宴群公。一代伟人,龙行虎步,十年征战,洛下关中。只今凭吊处,佛狸祠下路,烟树冥濛。为念寻常巷陌,社鼓连空。算碻磝【3】战地,几多白骨。金焦名胜,两点青峰。惟见惊涛满眼,东去匆匆。
注释:【1】北府参军:指刘裕,他曾在北府兵中任参军。【2】凌歊:指凌歊台,相传是刘裕帝后所建。【3】碻磝:古地名。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凌歊上”三句,写刘裕在凌歊台上大宴群臣,气势远远超越当年的汉帝。
B.“佛狸祠”“社鼓”“战地”几个时空交错的意象,传达出作者深刻的思考。
C.作者身处京口古城,不禁感慨万千,由现实追忆历史,再由历史回到现实。
D.本词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脱化而来,于旧词中翻出新意。
(2)下列对词中写景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三山围铁瓮”一句,点明京口独特的地理形势,气势雄浑。
B.“烟树冥濛”以树木依旧茂盛反衬世事兴衰,令人感慨草木无情。
C.“两点青峰”中“点”字传神地表现出青峰在旷远天地间显得小了。
D.结尾寓情于景,将沉郁的情思寄托于奔涌东去的江水,引人深思。
(3)本词和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写到了历史人物刘裕。请概括两首词中刘裕的形象有什么共同之处,并比较两首词写这个人物的用意有何不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西江月
辛弃疾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①。
此日楼台鼎鼐②,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③,管领群臣来贺。
[注]①此句用典,见《孟子·公孙丑下》:“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欤?’孟子曰:‘可。’”②楼台鼎鼐:楼台指相府,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调味。③公元前196年10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刘邦亲自出征击败了英布,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自己的故乡——沛县,把昔日的朋友、尊长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并即兴创作了《大风歌》。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表达出对朝延力量的肯定。
B.诗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
C.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D.本词语言晓畅,运用很多口语化的语句,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
(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9..名句默写。
(1)千古江山,________。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想当年,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可堪回首,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该题出错的几个字音都属于音调的习惯性误读。A、献愁供恨(góng)中供的应读(gōng)C、封狼居胥(xù)中的胥应读xū,D、仲谋(zhōng)中的仲应读(zhòng)
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多音字,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答案】C
【解析】
A项,“揾”应读wèn;
B项,“舍”应读shè;
C项,正确;
D项,“倩”应读qìng。
读音辨析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记忆,部分词语也可以根据词义和词性来辨别读音。此题主要考查多音字、音近字的读音,以及方言误读字的读音。本题要准确掌握“揾”“舍”“倩”的字音。
3.【答案】C
【解析】反而,难道
这些句子选自教材,学生对每句话所处的上下文不太陌生,所以难度不大。关键是平时要准确识记这些实词的意义,准确翻译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中的语序颠倒,涉及到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A.应笑我多情;B.无觅英雄;D.犹记望中
5.【答案】B
【解析】标题考查学生对实词中典故使用的理。典故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增加诗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加诗词的委婉含蓄,使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显得幽曲有致。本词运用廉颇的典故,显然是对廉颇当年人虽老而心犹壮的敬仰,同时也暗含对他最终未被任用的同情和感慨,联系词人自己的经历,我们就能理解他要抒发的情感了。
6.【答案】C
【解析】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典故的理解能力。
7.【答案】B
【解析】标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识别和理解。A、C、D都是借代,A烽火代指战争;C金戈铁马代指军队;D绿代指叶子,红代指花B项是比喻
8.【答案】C
【解析】C项,“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表述错误。此处以廉颇自况,一是表白决心,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9.【答案】C
【解析】C项,“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表述错误。此处以廉颇自况,一是表白决心,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10.【答案】B
【解析】本词运用廉颇的典故,“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显然是对廉颇当年人虽老而心犹壮的敬仰,同时也暗含对他最终未被任用的同情和感慨,联系词人自己的经历,我们就能理解他要抒发的情感了。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词中典故使用的理解:典故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增加诗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加诗词的委婉含蓄,使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显得幽曲有致。解答本题,结合诗歌内容认真分析运用廉颇的典故的作用即可。
11.【答案】A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上片怀古抒情。第一第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
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
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下三句写眼前景,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故A项,目的是借歌咏历史人物的伟业来对韩侘冑之流进行讽刺和劝诫。
12.【答案】D
【解析】
D项,“直抒胸臆”错误。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以廉颇自况,抒发自己老当益壮,仍不忘为国效力的壮志。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故选D。
该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
【答案】
(1)两人都是遗憾京口而起事建立了政权,照应标题“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以两人自比。作者虽力主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务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难以实现其抗金报国的志向。借古讽今,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
(2)这是全词的主旨句,是词人以廉颇自况。这一年词人已经64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也自然而然想起和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廉颇老年赵王尚且派人过问他,而自己呢?“凭谁问”,有谁来问,也就等于无人来过问,境况竟然不及廉颇,这不能不让人惋惜、忧虑、气愤。用反问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类试题,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有理有据的作答本题。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主旨挖掘的一道题目,考生要认真理解文本,然后结合词的内容准确把握和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此处是用典,先答出主旨句,再回答句子的具体内涵。
【答案】
(1)词人登北固亭所见眼前之景“舞榭歌台”“斜阳草树”等多是实写,登北固亭所抒怀古之思“千古英雄”“金戈铁马”等是虚写。虚实结合,表达词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对前人功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含对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的失望。
(2)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突出主旨,而且集中地、鲜明地再现了词人忧虑国事、悲愤难抑的精忠形象。
(3)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借古喻今。
不同点:《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跌荡,议论能思索宇宙人生的积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典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解析】
上片第一第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想起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这里是虚写。孙权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实写眼前之景,表明连孙权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等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写眼前景,属于实写。接着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再次虚写,诗人由刘裕的遗迹联想起他的功业,非常钦佩,可是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表达出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和对当朝统治者的失望。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的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侍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壮志不能实现。突出了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3)本题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考查对两首怀古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可先仔细阅读本题所给诗歌,再认真回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容,从诗歌的结构、意境、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角度进行比较,找出两首词的异同,然后总结答案。如,从结构上看,两首词都是怀古词,都用了“地点+怀古”的结构形式;从风格上看,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两首词都营造了了雄浑壮阔的意境;两首词的主题都是借古喻今等。从手法上看,苏词层层铺垫,辛词则大量用典;苏词上阕写景,下阕议论,辛词则是写景和议论交织在一起等。
【答案】
(1)C
(2)A
【解析】
(1)C项,“辛词是为了正衬”说法错误,联系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可知,辛词也是用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古代英雄反衬南宋朝廷。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己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故选C。
(2)A项,“都认为三国时期的吴国在抗击外敌入侵时卓有成效”理解分析错误,苏轼《赤壁怀古》没有人物于“三国时期的吴国在抗击外敌入侵时卓有成效”,只是以周瑜的年少反衬自己的年老而功业难成。故选A。
【答案】
(1)B
(2)①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②还借廉颇晚年虽有余勇却报国无门的事,表达了自己积极备战,不去逢迎权贵却不被重用的愤慨。
③《摸鱼儿》下阙中,作者以长门陈皇后自比,哀叹自己遭受小人妒忌,无法施展宏图的悲惨命运。④并进一步借用飞燕、玉环的悲剧结局向那些打击陷害忠良、暂时得志的权贵奸小发出警告。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老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南宋统治者应立定决心谋求收复中原”理解错误,“佛狸祠下”三句表达的隐忧为:江北各地沦陷已久,民俗安于外族之统治。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两词内容与表现手法的能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尾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同时也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摸鱼儿》的下阙中,“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作者借陈阿娇的故事,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己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写出了自己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君莫舞”三句,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综上所述,两词都运用了典故,前词借用典故表达不服老,还能为国效力,同时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慨;后词借用典故哀叹自己忠而见疑,壮志难酬,同时还表达了对当权者和奸佞小人的警告。
【答案】
(1)A
(2)B
(3)两首词中的刘裕都是英勇善战、开国建业的英雄形象。曹词写刘裕意在表现英雄辉煌战绩最终成为历史陈迹,寄寓了兴亡之慨,同时抒发了一将功成万骨枯之叹,重在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辛词写刘裕借以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不满,同时抒发英雄的仰慕之情和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渴望。
【解析】
(1)本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A项,“气势远远超越当年的汉帝”错误,“歌风”同“歌讽”,意思是歌咏吟诵,“歌风追汉帝”是说刘裕如当年的汉帝一般,大宴群臣,歌咏吟诵。故选A。
(2)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形象及情感的能力。B项,“令人感慨草木无情”错误,诗歌只是以树木依旧茂盛反衬世事兴衰,寄寓兴亡之慨,并没有“感慨草木无情”。故选B。
(3)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词思想内容的能力以及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曹词的上片写塑造了刘裕英勇善战,“金戈铁马,横据江东”“十年征战,洛下关中”的开国英雄形象。下片写作者身处京口古城,不禁感慨万千,由现实追忆历史,再由历史回到现实,“佛狸祠下路,烟树冥濛”,是以树木依旧茂盛反衬世事兴衰,寄寓了兴亡之慨。“算碻磝战地,几多白骨”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抒发了一将功成万骨枯之叹。“佛狸祠”“社鼓”“战地”几个时空交错的意象,传达出作者深刻的思考。“惟见惊涛满眼,东去匆匆”结尾寓情于景,将沉郁的情思寄托于奔涌东去的江水,引人深思。
辛词上片同样塑造了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形象,作者由京口这一历史名城联想到与京口有关的历史英雄孙权与刘裕,以此顺势写来,自然流畅,含蓄蕴藉,共蕴含了三层意思:一、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给作者带来的无限怅惘的感受:当年的英雄所留下的也只有荒芜的“寻常草树”而已。二、由于世无英雄,奸臣当道,皇帝昏庸,致使曾经英雄辈出的锦绣江山痛落敌手,中原人民沦为异国之奴,而又看不到收复故国的希望。三、把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困顿与历史英雄人物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作对比,表达了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羡慕他们都能够大展才华、建功立业,而自己却屡被贬谪,遭遇坎坷,抒发了自己怀才而不能施展、有壮志难以实现的无奈心境。
【答案】
(1).C
(2).本词上阕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下阕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伐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元嘉草草”三句诗人借元嘉帝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的古事,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不要冒进。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译文:
大堂之上谋臣开宴,边疆将士手持武器。作战的自然气候条件具备,地理环境优越,且众志成城。“可以讨伐燕国了吗?”说:“可以。”今日在楼台之上筹谋国政,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大家一起高唱《大风歌》,不需多日四方便来庆贺。
【答案】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赢得仓皇北顾
(3)金戈铁马
(4)佛狸祠下
【解析】
本题采用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识记的都是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词的重点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