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4第五单元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选修4第五单元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共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18 09:0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50年代初的公交车(烧炭型),人货混装,一路行驶,烟雾腾腾,尘土飞扬。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个大气包,烧的煤气。素称地大物博的中国,在1956年以前,长期被外国人宣布为贫油国,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 。 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原油产量年产仅12 万吨,当时外国学者宣称中国为“贫油国”,石油短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城市中有限的加油站都要限量供应石油。因此公路上背着大煤包跑来跑去的汽车到处都是。当时毛泽东十分担忧地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大庆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江汉油田他是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谱写者
他的雕塑和孔子、鲁迅等中华名人一起“落户”在中华世纪坛,供全国人民纪念
他曾是前清进士、同盟会员、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地质部部长
他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人,他把“中国贫油论”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
他曾当选中国科技协会主席,世界科技协会副主席,又入选苏联科学院院士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学指导意见要求:
基本要求
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留学归来报效祖国、创建地质力学、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感受李四光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发展要求
认识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原名李仲揆,他14岁报考学堂时买了一张表格要填,慌张中把十四写在了姓名栏里,按规定不得涂改,再买表格要花钱,于是就把“十”改成李,四字不好改,正好看到墙上一块匾“光被四春”,就加了个光字,于是就成了现在的名字。李四光的女婿邹承鲁院士李四光先生的独生女李林,博士、教授、中科院院士。 李四光一家三院士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我父亲原名李仲揆,他14岁报考学堂时买了一张表格要填,慌张中把十四写在了姓名栏里,按规定不得涂改,再买表格要花钱,于是就把“十”改成李,四字不好改,正好看到墙上一块匾“光被四春”,就加了个光字,于是就成了现在的名字。我们最早姓“库”,由于家境贫寒,从蒙古地区讨饭流落至湖北黄冈,所以我们的出生地是黄冈。曾祖父即是蒙古族人,家谱上是‘库里家族’。”李四光的女婿邹承鲁院士李四光先生的独生女——李林,博士、教授、中科院院士。 我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一家三院士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留学日本,学习造船 :为国造船1910年回国,赐“工科进士”留学期间:接受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掌管全省农、林、工商、矿业事务。2、留学英国,改学地质:为国开矿 “要造船,就得有钢铁;要钢铁,就得靠采矿。我已经学了一年采矿,但我现在认为,光会采矿是不行的。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科学落后。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找矿,将来就是给洋人当矿工。”
——李四光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留学日本,学习造船 :为国造船1910年回国,赐“工科进士”留学期间:接受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掌管全省农、林、工商、矿业事务。2、留学英国,改学地质:为国开矿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李四光在伯明翰大学学习期满时,有一位好心的老师找到他说:“印度有一个矿山需要聘请一位高水平的工程师,待遇十分优厚。凭你的学识和水平,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务。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
“不,谢谢。”李四光态度严肃地回答说,“我学习地质,是为了繁荣自己的祖国,造福于中华民族。外国的条件再优越,也解决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贫穷问题。我是个中国人,理应回中国去。为祖国找矿,才是我的志向。”
不久,李四光收到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教授发来的聘书。虽然教书并不是李四光本来的意愿,待遇更谈不上优厚,但他却欣然接受了北京大学的聘请,回国任教。 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留学日本,学习造船 :为国造船1910年回国,赐“工科进士”留日期间:接受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掌管全省农、林、工商、矿业事务。2、留学英国,改学地质:为国开矿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受聘北大(1920—1928),从事科学研究和为国培养地质人才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留学日本,学习造船 :为国造船1910年回国,赐“工科进士”2、留学英国,改学地质:为国开矿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1920年回国,受聘北大(1920—1928),从事科学研究和为国培养地质人才3、 30、40年代多次赴欧美讲学、考察等交流,并再次赴英深造1950年回国,为祖国科学事业作伟大贡献!探究:面对国外的优厚待遇,李四光为什么
3次选择回国?1、留学日本,学习造船 :为国造船1910年回国,赐“工科进士”2、留学英国,改学地质:为国开矿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1920年回国,受聘北大(1920—1928),从事科学研究和为国培养地质人才3、30、40年代多次赴欧美讲学、考察等交流,并再次赴英深造
1950年回国,为祖国科学事业作伟大贡献!——“实业救国”——“科学救国”——建设新中国3、李四光的回国之路(1)1910年,从日本学成回国,后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
(2)1920年,在英国获自然科学硕士后回国,在北大地质系任教授。
(3)1950年,克服重重困难,回到新中国,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探究:面对国外的优厚待遇,李四光为什么3次选择回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建设新中国 在日本学的是造船专业,回国后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为当时中国根本没有钢材来建造船只。于是1913年7月,李四光去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专业,他想学成归国后把我国的铁矿开采出炼成钢,这样就有造船的材料了。可是一年后,他又决定改学地质,因为他觉得,如果不知道矿藏在哪里是不能开采的,还是不能达到目的。这样,学地质便成了他终生的选择。 他早年立下报国之志,以国家强大、开发祖国地下宝藏为己任,有强烈的爱国热情。通过李四光的典型言行来诠释他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有许多科学家和李四光一样,放弃了在国外优越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他们后来为国家作出了哪些贡献?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吴阶平 李四光在哪些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这些成就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价值?二、李四光的科学成就1、什么是地质力学?
2、地质力学理论的形成过程。
3、李四光运用该理论进行了哪些实践?(一) “地质力学”的创立和运用知识延伸: 地质力学是地质学和力学的结合。地质力学理论认为,地壳上任何一种构造形迹,都反映了地应力的作用。这种地应力作用是研究地质力学、分析构造形迹特征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的原理,建立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 通俗讲:“它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反映地壳运动的一切现象是地质力学考察和研究的对象”。1、什么是地质力学?2. 地质力学理论的形成过程 萌芽: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地质力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正式提出:1945年,
(正式提出“地质力学”名词)
载入史册:1948年,在伦敦国际地质科学大会上
作《新华夏海的起源》的报告
(地质力学正式载入史册)
系统总结:60年代初,
(系统总结,地质力学的代表作和里程碑)《地质力学的基础和方法》《地质力学概论》 一战期间,为寻找石油,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西北打了7口井,花了几百万美元,因收获不大走掉了。 1922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断言:“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的石油。”“中国贫油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
——李四光 3、对地质力学的运用 轻信权威还是挑战权威?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
李四光认为,整个新华夏体系是巨大的“多”字形结构体系,三条隆起带和三条沉降带互相间隔着,在隆起带蕴藏着多种矿藏,在沉降带又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完全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还使中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大庆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江汉油田实践上:开采石油3、对地质力学的运用: (1)寻找石油资源——勘测到大庆、大港、胜利、华北等大油田;使中国摘掉“贫油”的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能源保障;(2)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寻找铀矿资源,发展核能事业;(3)预测地震—— 加强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 1967年10月距唐山大地震9年,时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在国家科委地震办公室研究地下水观测的会议上指出,“应向滦县、迁安地区(属唐山地区)做些工作。如果这些地区活动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 ks5u精品课件成功运用:
寻找石油资源,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能源保障。
寻找铀矿,发展核能事业
预测地震
“它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反映地壳运动的一切现象是地质力学考察和研究的对象”.什么是地质力学呢?作用:对矿产的分布规律、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等
方面问题的解决都有重要意义。 ks5u精品课件 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灾难。除了两次亲临震区,周恩来总理还召集了探讨地震预报的专题会议。
地震预报在当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李四光认为,只要注意对断裂带的研究,并设置必要的观测网进行监测,再参考我国历代文献中丰富的地震资料,是可以对地震作出预报的。为了探索预报规律,李四光不顾高龄,深入邢台震区进行考察和研究,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的途径。后来,李四光曾对辽宁营口等地的地震提出了预见。事实证明,这些预见是正确的。 精心探索地震预报 ks5u精品课件李四光在野外进行地质考察(二)古生物学方面:(一)“地质力学”的创立和运用二、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创立蜓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被国内外古生物学普遍采用。
蜓(ting亭),有孔虫化石的一类,壳为石灰质,多呈纺锤型。通过对蜓的种属鉴定,可以较为准确地划分含煤的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先后顺序,为寻找和开发煤炭资源提供依据。 (二)古生物学方面:(一)“地质力学”的创立和运用二、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创立蜓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被国内外古生物学普遍采用。
——寻找和开发煤炭资源提供依据。(二)古生物学方面:(一)“地质力学”的创立和运用二、李四光的科学成就(三)冰川学方面:创立蜓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被国内外古生物学普遍采用。
——寻找和开发煤炭资源提供依据。(1)成就:
通过实地考察,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科学家们称距今最近的(距今约200万年)一次冰川期为第四纪冰川。冰川的发生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一般冰川为舌状。
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冰川从源头处得到大量的冰补给,而这些冰融化得很慢,冰川本身就发育得又宽又深,往下流到高温处,冰补给少了,冰川也愈来愈小,直到冰的融化量和上游的补给量互相抵消。一般冰川为舌状,冰川面往往高低不平,有的地方有深的裂口,即冰隙。什么是第四纪冰川?第四纪冰川 科学家们称距今最近的(距今约200万年)一次冰川期为第四纪冰川。冰川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一般冰川为舌状。
德国冰川权威李希霍分断言:“中国南方太暖,而北方太干,第四纪中国无冰川发生。”
李四光在20—30年代,在大同盆地、太行山麓
以及庐山等地,发现了大量冰川证据,经过长时间
的考察研究,推翻了国际上许多冰川学权威断言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确认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并最终得到国际科学界的公认。对寻找地下水资源、砂金矿床、选定工程建设场址,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德国冰川权威李希霍分断言:“中国南方太暖,而北方太干,第四纪中国无冰川发生。”
1933年11月11日,李四光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次年会上,宣读了《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的论文。他满怀信心地宣布:“强有力的事实证明,长江流域在第四纪确有冰川遗迹存在……李四光的新发现,震惊了世界。发现第四纪冰川现代冰川---海螺沟冰川(川西贡嘎山周围)“冰舌”---西藏堆龙德庆(摄于1000米高空的飞机上)第四纪冰川遗迹科学家考察第四纪冰川第四纪冰川
科学家们称距今最近的(距今约200万年)一次冰川期为第四纪冰川。
冰川的发生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由降落在雪线 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一般冰川为舌状,冰川面 往往高低不平,有的地方有深的裂口,即冰隙。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始于李四光。
李四光在20年代即已在山西大同及河北太行山东麓发现了冰川漂砾,
识别出冰川流动形成的擦痕。
30年代,他在江西庐山发现冰川沉积物,在鄱阳湖边发现具冰川擦痕的羊背石;并在安徽黄山发现U形谷削壁上的擦痕,在该山后海发现具擦痕的漂砾。 由此,推翻了国际上许多冰川学权威断言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 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确立 是我国第四纪地层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 它对寻找地下水资源、砂金矿床、选定工程建设场址, 都有重要指导作用。(二)古生物学方面:(一)“地质力学”的创立和运用二、李四光的科学成就(三)冰川学方面:创立蜓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被国内外古生物学普遍采用。
——寻找和开发煤炭资源提供依据。(1)成就:
通过实地考察,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2)应用:
并运用此研究成果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李四光寻找石油,推翻中国贫油论;
发现第四纪冰川,推翻了国际上许多冰川学权威断言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尊重科学,“让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 这表现了一个科学家的什么精神?3、“把地球交给我们珍贵的遗产——煤炭之类极其丰富的财富,不管青红皂白,一概当作燃料烧掉,不到几十年,我们的后代,对我们这种愚蠢和无所作为的行径,是不会宽恕的。”…… 1、科学尊重事实,不能胡乱编造理由来附会一部学说。2、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李四光对科学研究和事业的认识: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敢于挑战科学的传统权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注重科学发展观等等。在李四光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1、什么是第四纪冰川?2、第四纪冰川在中国的发现对经济建设有什么意义? 3、李四光发现第四纪冰川表现了一个科学家的什么精神? 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尊重科学,“让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 兴修水利、发展灌溉、防止水旱灾害,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山区经济,改良土壤,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与研究古生物变化、人类起源相关的重要课题。对李四光科学理论及其作用的小结1、作用十分突出:“四光齐放”
找油找矿防地震,寻冰寻线鉴化石;3、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科学理论发展的趋势: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2、显示了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三、对李四光的评价
学术地位: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
人格特征: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献给祖国和人民。 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总体评价:李四光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李四光是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周恩来 四、对李四光的评价
学术地位:
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 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
人格特征: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献给祖国和人民; 他早年立下报国之志, 以国家强大、开发祖国地下宝藏为己任; 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体评价:
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李四光在哪些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这些成就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价值?二、李四光的科学成就第四纪勘探石油/寻找铀矿/预测地震地质力学古生物学冰川学创立地质力学这一新兴学科确定中国 冰川的存在2007.11Z D H46 素称地大物博的中国,在1956年以前,长期被外国人宣布为贫油国,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 。是地质学家李四光首创的地质力学,打开了中国石油宝藏的大门,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使中国进入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
李四光根据地质力学的原理,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整个新华夏体系就是"多字型构造体系",它的三个沉降带既生油又储油,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完全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三、李四光科研对现代建设的贡献1、地质力学的运用:(1)勘探石油资源:①成果:大庆、大港、胜利、华北、江汉等大油田
②意义:a/推翻西方国家的中国“贫油”论
b/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2)寻找铀矿资源:(3)预测地震:2、冰川学的运用: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发展核能事业有利于加强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预防 1889年 出生于湖北黄冈
1904年 破格选送日本留学,学习 专业
1905年 加入同盟会
1910年 毕业回国,通过考试被赐“工科进士”
1913年 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后改学
1920年 回国,北京大学地质系执教
30、40年代 多次赴欧美讲学、考察等交流,并再
次赴英深造
1950年 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
长, 部长
1971年 卒于北京,享年82岁一、李四光生平年表为什么选择造船专业?
为何三次选择回国?
造船地质地质部二、李四光的科学成就 在科学领域,李四光推翻了哪两个错误结论? 李四光在地质力学研究过程中有哪些代表作?它们的学术地位如何? 地质学家:李四光 (1889-1971)晚清时期:1889-1911
被清廷授予“工科进士”
民国时期:1911-1949
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
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
南京政府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中国地质学会会长
世界科协副主席
新中国时期:1949-1971
地质部部长.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古生物研究所所长.
全国科联主席.
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烧煤和木材的公共汽车毛泽东对李四光说:
“……要不要走人工合成石油的道路?” 距今200多万年的第四冰川遗迹冰臼群在重庆 梁平县七里滩水电站水坝附近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