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暑假复习(试题)-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暑假复习(试题)-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02 22:0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暑期复习——《折线统计图》
单元练习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分)
1.(本题1分)下面情况中,( )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A.学校一~六年级男女生人数 B.五年级6个班制作的科技作品数
C.第3小组记录蒜叶生长的变化情况 D.水果店5月卖出的各种水果情况
2.(本题1分)小丽想更清楚地表示出某一天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 )。
A.条形统计图 B.统计表
C.单式折线统计图 D.复式折线统计图
3.(本题1分)某市防疫站统计疫情发展情况,既要知道每天患病人数和治愈病人数的多少,又要能反映患病人数和治愈病人数的变化情况,最好选用( )。
A.统计表 B.条形统计图
C.单式折线统计图 D.复式折线统计图
4.(本题1分)气象员记录某市温度变化情况,应绘制( )统计图。
A.单式条形 B.单式折线 C.复式折线 D.复式条形
5.(本题1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 )。
A.表示数量的多少 B.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C.既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本题1分)亮亮想绘制一幅统计图来反映自己几次考试的语文、数学成绩变化情况,他应选择( )。
A.条形统计图 B.单式折线统计图 C.复式折线统计图 D.以上都可以
7.(本题1分)下列统计图,能够反应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8.(本题1分)下面能反映《龟兔赛跑》故事情节的图像是( )。
A. B.
C. D.
9.(本题1分)如图是某楼房上的蓄水池横截面图,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如果这个蓄水池以固定的流量注水,下图能表示水的最大深度h和注水时间t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10.(本题1分)乐乐出门散步,从家出发走了20分钟,到一个离家1200米的公园,玩了10分钟,然后以相同的速度返回家中。下面图像表示乐乐离家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比较准确的是( )。
A.
B.
C.
D.
二、口算(共8分)
11.(本题8分)
1.25×8= 3.6+1.23= 0.62= 0.7÷1.4=
1.68÷0.7= 0.83-0.37= 9.3+7.6= 2x-x=
三、脱式计算(共12分)
12.(本题12分)
31.5+4.2-2.6×2.5 3.52×8.6+8.6×0.48 11÷[(0.4+0.04)×0.5]
0.59+2.94+1.41 1.08÷(0.4+0.5)×0.6 12.5×3.2×2.5
四、解方程(共9分)
13.(本题9分)
2x-1.5x=1.9 2.5x+7.5=15 4.5x÷0.2=1.8
五、填空题(共20分)
14.(本题2分)(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15.(本题6分)小强和小刚赛跑情况如图。
(1)( )先到达终点。跑完800米,小强用了( )分,小刚用了( )分。
(2)前400米,( )跑得快一些,后100米,( )跑得快一些。
(3)小刚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 )米。(得数均保留整数)
16.(本题4分)如图,五年级学生乘车去游乐场游玩,他们8:00从学校准时出发。
(1)学校离游乐场( )千米。
(2)从( )到( )这个时间段车行驶的速度最快。
(3)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时。
17.(本题4分)如图是一辆汽车与一列火车的行程图表,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 )千米。
(2)火车停站时间是( )分钟。
(3)火车停站前速度是每分钟( )千米。
(4)火车停站后的速度是每分钟( )千米。(得数用最简分数表示)
18.(本题4分)下图是某商场2022年下半年销售衬衣和毛衣情况统计图。

(1)两种衣服销量相差最大的是( )月,相差最小的是( )月。
(2)A线所代表衣服的销售数量呈( )趋势。
(3)B线代表的是( )的销售情况。(在正确答案后的□里打“√”)
衬衣□ 毛衣□ 牛仔裤□
六、解答题(共41分)
19.(本题8分)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地出发,沿同一条公路开往乙地,客车每小时行11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距45千米?
20.(本题8分)学校体育室一共有204根跳绳,四年级5个班,每班借了24根。剩下的借给五年级4个班,平均每班借出多少根?
21.(本题8分)下面是一架模型飞机(乙)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飞行高度的统计表。
时间/秒 5 10 15 20 25 30 35 40
高度/米 10 16 24 28 25 27 15 0
(1)根据表中数据将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两架模型飞机飞行时间和飞行高度统计图
(2)甲飞机飞行了( )秒。起飞后,第( )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
(3)你认为,这次飞行( )飞机的水平更高一些。(填“甲”或“乙”)
22.(本题8分)某商场2022上半年空调、取暖器销售情况统计表
某商场2022上半年空调、取暖器销售情况统计图
(1)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右面的统计图。
(2)某商场2022上半年( )销售情况呈下降趋势,一共出售( )台。( )月空调销售量最高。
(3)( )月空调和取暖器销售量相差最大,( )月空调和取暖器销售量相差最小。
23.(本题9分)李阿姨经营两个服装店,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两个超市营业额的变化情况。
甲、乙服装店营业额情况统计图
(1)甲店和乙店2014年的营业额相差( )万元,2018年的营业额相差( )万元。
(2)2014-2018,李阿姨( )服装店营业总额高。
(3)如果李阿姨想关闭其中一个服装店,你建议她关闭哪个,为什么?
参考答案:
1.C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学校一~六年级男女生人数、五年级6个班制作的科技作品数和水果店5月卖出的各种水果情况比较适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第3小组记录蒜叶生长的变化情况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2.C
【分析】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均不能连清楚地表示某一天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两个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更清楚地表示出某一天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小丽想更清楚地表示出某一天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单式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C
【点睛】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D
【分析】统计表可以精确地查看数据,统计图可以直观地看清趋势;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单式折线统计图只有一条折线表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折线表示。据此解答。
【详解】既要知道每天患病人数和治愈病人数的多少,又要能反映患病人数和治愈病人数的变化情况,最好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应根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4.B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气象员记录某市温度变化情况,应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B
【点睛】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才能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恰当的选择统计图。
5.C
【分析】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点睛】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6.C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若有两组及以上数据,应选用复式统计图,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亮亮想绘制一幅统计图来反映自己几次考试的语文、数学成绩变化情况,他应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C
【点睛】根据统计图的各自的特征进行解答。
7.D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反映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温度慢慢降低,降到与外界气温相同,温度不变;由此选择即可。
【详解】A.表示变化过程中,温度一直下降到0℃,而不确定此时外界的温度是不是0℃,故此项不符合题意;
B.表示变化过程中,温度持续上升,不符合题意;
C.反映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温度升高到与外界气温相同,温度不变,
D.表示温度降低到与外界相同时,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所以能反映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的是D。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8.D
【分析】由于乌龟有耐心,一直往目的地奔跑,可知表示乌龟赛跑的图像应该是一条一直上升的直线,而且比兔子早到达终点;由于兔子没有耐心,一开始兔子的赛跑的图像应该是一条上升的直线,到中途睡了一觉,由于路程不改变,所以图像变为水平直线,睡了一觉起来再跑,图像又变为上升,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表示兔子返回,不符合题意;
B.,表示乌龟和兔子一起到达终点,不符合题意;
C.,表示兔子先到达终点,不符合题意;
D.,表示乌龟一直上升直线,且比兔子先到达终点;兔子一开始是上升直线,中途变为直线,然后又变为上升,且比乌龟晚到达终点,符合题意。
下面能反映《龟兔赛跑》故事情节的图像是。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如何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根据题意进行选择。
9.B
【分析】根据图可知,下半部分的体积比较大,上半部分的体积比较小,所以下班部分的注水高度上升的会比上半部分的注水高度涨的慢,由此即可选择。
【详解】由分析可知:水的最大深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是先慢后快,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几何图形的性质确定图象,解答此题关键是能根据几何图形和图形上的数据分析得出所对应比例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画出正确的图象。
10.C
【分析】乐乐这段时间可以分成以下几部分:
(1)从家到公园,离家的距离是越来越远,一直到离家1200米,大约用的时间是20分钟;
(2)在公园书报亭滞留10分钟,这10分钟,离家的距离都是1200米;
(3)从公园回家,离家越来越近,用时20分钟。整个过程用时50分钟,据此对各选项分析即可。
【详解】A.玩的时间为20分钟,不符合题意;
B.没有玩的时间,不符合题意;
C.整个过程用时50分钟,符合题意;
D.返回时所需的时间不是20分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关键是弄清楚乐乐的离家的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给这一时间合理分段,进而分析并选择。
11.10;4.83;0.36;0.5
2.4;0.46;16.9;x
【详解】略
12.29.2;34.4;50;
4.94;0.72;100
【分析】先算乘法,再根据加法交换、结合律进行简算;
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中括号中运用乘法分配律,最后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根据加法交换、结合律进行简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原式化为12.5×0.8×4×2.5,再根据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详解】31.5+4.2-2.6×2.5
=31.5+4.2-6.5
=(31.5-6.5)+4.2
=25+4.2
=29.2
3.52×8.6+8.6×0.48
=(3.52+0.48)×8.6
=4×8.6
=34.4
11÷[(0.4+0.04)×0.5]
=11÷[0.4×0.5+0.04×0.5]
=11÷[0.2+0.02]
=11÷0.22
=50
0.59+2.94+1.41
=(0.59+1.41)+2.94
=2+2.94
=4.94
1.08÷(0.4+0.5)×0.6
=1.08÷0.9×0.6
=1.2×0.6
=0.72
12.5×3.2×2.5
=12.5×0.8×4×2.5
=(12.5×0.8)×(4×2.5)
=10×10
=100
13.x=3.8;x=3;x=0.08
【分析】2x-1.5x=1.9,先化简方程左边含义x的算式,即求出2-1.5的差,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1.5的差即可;
2.5x+7.5=15,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减去7.5,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5即可;
4.5x÷0.2=1.8,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乘0.2,再同时除以4.5即可。
【详解】2x-1.5x=1.9
解:0.5x=1.9
0.5x÷0.5=1.9÷0.5
x=3.8
2.5x+7.5=15
解:2.5x+7.5-7.5=15-7.5
2.5x=7.5
2.5x÷2.5=7.5÷2.5
x=3
4.5x÷0.2=1.8
解:4.5x÷0.2×0.2=1.8×0.3
4.5x=0.36
4.5x÷4.5=0.36÷4.5
x=0.08
14. 条形 折线
【详解】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例如,要统计学校每个班的人数情况,可以选用条形统计图。要统计一名学生的成绩波动变化情况,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
15.(1) 小强 4.5 5.5
(2) 小刚 小强
(3)145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实线表示小强用的时间,虚线表示小刚用的时间,跑完800米,小强用了4.5分钟,小刚用5.5分钟,所以小强先到达终点。
(2)前400米,虚线比实线陡,所以小刚跑得快一些,后100米,实线比虚线陡,所以小强跑得快一些。
(3)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1)4.5<5.5
小强先到达终点,跑完800米,小强用了4.5分钟,小刚用5.5分钟。
(2)前400米,小刚跑得快一些,后100米,小强跑得快一些。
(3)800÷5.5≈145(米)
小刚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145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试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6.(1)45
(2) 8:45 9:00
(3)30
【分析】(1)观察折线可知,最高点在45千米,所以学校离游乐场45千米。
(2)观察哪条线段比较陡,则对应的时间段的速度就比较快。
(3)返回时需要1.5小时,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用45÷1.5即可求出返回时的速度。
【详解】(1)学校离游乐场45千米。
(2)从8:45到9:00这个时间段车行驶的速度最快。
(3)45÷1.5=30(千米/时)
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时。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7.(1)0.6/
(2)10
(3)1
(4)
【分析】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完成填空:
(1)从7:55到8:20一共用了25分钟,行驶了15千米,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则速度=路程÷时间计算即可;
(2)从图中看出:8:00到8:10火车的路程没有变化,即停站10分钟;
(3)火车停站前从7:55到8:00,5分钟行驶5千米,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则速度=路程÷时间,据此求出速度;
(4)火车停站后的8:10到8:25,15分钟行驶了15-5=10千米,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则速度=路程÷时间,据此求出速度。
【详解】(1)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
从7:55到8:20一共用了25分钟
15÷25=0.6(千米)
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0.6千米。
(2)从图中看出:8;00到8:10火车的路程没有变化
8:10-8:00=10(分钟)
火车停站时间是10分钟。
(3)5÷5=1(千米)
火车停站前速度是每分钟1千米。
(4)8:25-8:10=15(分钟)
(15-5)÷15
=10÷15

=(千米)
火车停站后的速度是每分钟千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的能力。
18.(1)12;10;(2)上升;(3)衬衣√
【分析】(1)先求出每个月两种衣服销量的差,再比较即可;
(2)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A线所代表衣服的销售数量呈上升趋势;
(3)根据常识可知,冬天的时候穿毛衣的人越来越多,所以A线代表毛衣的销售情况,B线代表的是衬衣的销售情况。
【详解】(1)7月:70-10=60(件)
8月:100-15=85(件)
9月:80-30=50(件)
10月:50-40=10(件)
11月:80-20=60(件)
12月:100-10=90(件)
90>85>60>50>10
两种衣服销量相差最大的是12月,相差最小的是10月。
(2)A线所代表衣服的销售数量呈上升趋势。
(3)B线代表的是衬衣的销售情况。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9.1.5小时
【分析】设x小时候两车相距4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110千米,x小时行驶110x千米;货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x小时行驶80x千米,客车行驶的路程-货车行驶的路程=45千米,列方程,110x-80x=45,解方程,即可解答。
【详解】解:设x小时后两车相距45千米。
110x-80x=45
30x=45
30x÷30=45÷30
x=1.5
答:1.5小时后两车相距45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方程的实际应用,利用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关系,设出未知数,找出相关的量,列方程,解方程。
20.21根
【分析】设平均每班借出x根跳绳,五年级4个班,借出4x根跳绳,四年级有5个班,每班借了24根,5个班借了24×5根,四年级借跳绳的数量+五年级借跳绳的数量=204根跳绳,列方程:4x+24×5=204,解方程,即可解答。
【详解】解:设平均每班借出x根。
4x+24×5=204
4x+120=204
4x+120-120=204-120
4x=84
4x÷4=84÷4
x=21
答:平均每班借出21根。
【点睛】本题考查方程的实际应用,利用四年级借了跳绳的数量和五年级借了跳绳的数量以及五年级每班借了跳绳的数量和跳绳总量之间的关系,设出未知数,找出相关的量,列方程,解方程。
21.(1)见详解;
(2)35;15;
(3)乙
【分析】图中横轴表示飞行时间,纵轴表示飞行高度,实线为甲飞机的数据,虚线为乙飞机的数据;
(1)制作折线统计图时,先从列中找到项目,再从行中找到对应的数量高度点点,然后连点成线。
(2)从两架飞机飞机高度返回0的时间可看出两架飞机各飞行了多少秒;实线与虚线的交叉点表示两架飞机在同一时间处于同一高度;
(3)观察统计图中甲可知,甲飞机的飞了35秒,乙飞机飞了40秒,乙最高飞行高度为28米,而且乙的数据较甲稳定些,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两架模型飞机飞行时间和飞行高度统计图
(2)甲飞机飞行了35秒。起飞后,第15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
(3)你认为,这次飞行乙飞机的水平更高一些。(填“甲”或“乙”)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2.(1)见详解
(2)取暖器;116;5
(3)6;2
【分析】(1)本题要反映1至6月空调和取暖器销售情况的变化,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图中每格表示5台,根据空调和取暖器每月的销售数量,在方格图上描出表示数量多少的点,把各点用线段或虚线顺次连接起来。
(2)观察统计图可知,2022上半年取暖器销售情况呈下降趋势,把6个月的销售数量相加即可求出一共出售多少台;5月空调销售量最高,销售了60台。
(3)表示取暖器和空调销售量的点,5、6月份距离较远,说明销售量相差较大,分别计算这两个月的销售量之差,找出销售量相差最大的月份;表示取暖器和空调销售量的点,2月份距离最近,说明销售量相差最小。
【详解】(1)
(2)48+30+15+10+8+5=116(台)
某商场2022上半年取暖器销售情况呈下降趋势,一共出售116台。5月空调销售量最高。
(3)5月:60-8=52(台)
6月:58-5=53(台)
53>52,则6月空调和取暖器销售量相差最大;2月空调和取暖器销售量相差最小。
【点睛】本题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观察统计图,能从统计图中找出需要的信息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23.(1) 4.6 3.5
(2)甲
(3)甲,理由见详解
【分析】(1)根据图示,找到甲店和乙店2014年的营业额:甲店:6万元,乙店:1.4万元,求其差为:6-1.4=4.6(万元);,找到甲店和乙店2018年的营业额:甲店:2万元,乙店:5.5万元,求其差为:5.5-2=3.5(万元);
(2)分别计算甲店和乙店这几年的营业额,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3)结合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如果李阿姨想关闭其中一个服装店,应关闭呈下降趋势的甲服装店。
【详解】(1)6-1.4=4.6(万元)
5.5-2=3.5(万元)
甲店和乙店2014年的营业额相差4.6万元,2018年的营业额相差3.5万元。
(2)甲店:
6+6.8+4.8+3.8+2
=12.8+4.8+3.8+2
=17.6+3.8+2
=21.4+2
=23.4(万元)
乙店:
1.4+2+3.3+5+5.5
=3.4+3.3+5+5.5
=6.7+5+5.5
=11.7+5.5
=17.2(万元)
23.4>17.2,甲服装店营业额高。
2014-2018,李阿姨甲服装店营业总额高。
(3)答:根据两个服装店的营业额的变化趋势可知:乙店呈上升趋势,甲服装店呈下降趋势,所以要关闭一个服装店,关闭甲服装店比较合适。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表的填充,关键根据所以数据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