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3防灾减灾(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3防灾减灾(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2 22:4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滑坡和泥石流分布有什么
共同特点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
②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
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开矿、植被破坏严重
汶川地震后,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2日设为“防灾减灾日”,提醒社会各界更加重视防灾减灾。
学习目标
1、了解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
2、掌握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措施。
3、掌握灾害中自救与互救的内容和具体方法。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3
1
2
4
灾 前
灾 中
灾 后
利用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监测系统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黄河上水文站工作人员在吊箱内进行水文测验
人造卫星:在台风、森林草原火灾、洪涝灾害、沙尘暴以及其它各项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气象站:通过收集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太阳辐射、雨量、气压、光照度、土壤湿度、土壤温度、露点等多项信息进行实时气象监测。
水文站:观测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向、含沙量、水温、地下水等。
地震监测网络
地震发生后,房屋从开始晃动到倒塌的平均时间大约12秒。为人们避险提供更多时间。
工作原理:利用深入地下的探测仪探测纵波,传给计算机,即刻计算该次地震的震级、烈度、震源等,并抢在横波到达前,通过传播速度远快于地震波的电磁波发出警报。
地震预警系统
案例
目前我们可以预报地震了吗?
我们能够对地震进行预警的原理是什么?
不能,只能预警。
注意预报和预警的区别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是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而产生的时间差,依托震中附近的密集地震监测网络,在震后数秒内快速估算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抢在地震波到达目标地之前自动发布警报。
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
水库
防护林
三峡大坝
海岸卫士--红树林(防护林)
三北防护林
非工程性防御:实行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
地震专业救援队
调 动 救 援 物 资、人 员
稳 定 社 会 秩 序
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救 助 伤 员
(1)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2)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3)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灾害监测
灾害防御
灾害救援与救助
灾后恢复




防抗救相结合
1
2
3
防灾减灾害的主要任务:自救与互救
1、洪涝、台风
洪涝台风是可以较准确预测的;
在洪涝、台风多发地区,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做好灾前准备,这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2021年1月6日08时至1月8日20时,我国部分地区将先后降温6~8℃。
降温过后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江南南部到华南北部,-10℃线将南压至秦岭到江淮东部一线。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将有4~6级偏北风,阵风7~9级。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10省区“冻感十足”
2 地震:
地震等地质灾害较难预测。
做好灾前准备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灾前准备包括: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
洪 涝
地 震
泥 石 流
自 然 灾 害
自 救 与 互 救 方 法
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及时、有序的撤离到安全地带
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台风灾害中的自救措施:
(1)台风来临前,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
(2)关好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挂的东西;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打雷时不要打电话以及开启电脑、电视、路由器等。
(3)将养在室外的动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内;室外易被吹动的东西要加固。
(4)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
(5)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
(6)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滩游泳或驾船出海。
(7)有关部门要做好户外广告牌的加固;建筑工地要做好临时用房的加固,并整理堆放好建筑器材和工具;园林部要加固城区的行道树。
(1)注意保持支撑物。
(2)听到有人,尽量呼喊、敲击求救。
(3)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4)保存体力,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
防灾减灾——地震灾害中的自救措施
地震灾害中的自救措施:
自救和互救是大地震发生后最先开始的基本救助形式,地震时被压埋的人员绝大多数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据统计,唐山大地震中,被埋压人数约有57万,通过自救和互救,脱险人数达45万。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人员生存率达99%。
先救近后救远
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
先救“生”后救“人”
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要仔细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
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保护好呼吸系统
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
地震
震后自救
震前准备
地震灾害中的自救措施
遭遇突发洪水
能逃脱时
不能逃脱时
不能惊慌失措
尽量逃向高处
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高坡
获得逃生机会
借助木制家具
抓住漂浮物
尽量不让身体下沉
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击伤
关好房门,保护财产
等待救援
滑坡、泥石流灾害中的自救措施:
(1)发生时间: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
(2)易发地区:暴雨过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
(3)自救措施
①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
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泥石流方向往
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②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生。
③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预先判定自身所处地点是否处在洪水警戒水位以下,并选定通向高地的最佳路线;
留意洪水预报,接到洪水警报后尽快撤离;
关闭燃气和电路,准备应急的食物、饮用水、手电以及便于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等。
洪水—灾中救助
一旦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向当地政府防汛部门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
在户外突遇洪水袭来,立刻向高处躲避
(包括上树);
在室内要转移到上层房间,直至爬上屋顶,等待
救援;
如洪水持续上涨,暂避之地已难以自保,则要充分利用门板、桌椅、大块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
逃生。
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范于未然;
洪涝灾害过后应进行全面消毒,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品,饮用水煮沸后饮用;
地质灾害过后不可立刻回家,远离危墙等,避免灾害再次发生
课堂总结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如果所在地没有应急避难场所,你认为合适的应急避难场地是( )
A.附近的休闲广场 B.附近的大型商场内
C.居民楼顶的天台 D.市中心的大型公园
2.应急避难场所针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台风灾害 B.寒潮灾害
C.地震灾害 D.洪涝灾害
3.在防灾减灾中,了解学校或家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属于( )
A.灾前准备内容 B.灾害监测内容
C.灾后恢复内容 D.灾害救援内容
A
C
A
课后巩固
4.2009年7月11日左右,由重庆“驴友空间”网站组织的旅游团队,在穿越万州与云阳交界的潭獐峡区域时突遭山洪袭击,35名队员大部分被洪水卷走。共造成7人遇难,12人失踪。当这样的山洪来临时,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
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
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D.迅速找到树枝漂浮不下沉
5.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减弱,则可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
C
D
桩林坝是安装在沟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以及坝体左右的实体护翼组成的防灾减灾工程(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泥石流 B.洪涝 C.滑坡 D.台风
7.遇到该桩林坝防御的自然灾害时,正确的逃生
方式是( )
A.抓住漂浮物漂浮
B.就地寻找掩体躲藏
C.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D.沿沟谷垂直方向往高处跑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