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邗江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新疆高二化学期中试卷(必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Fe-56 Ba-137 Ag-108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下列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O2 B.CO2 C.NO D.NH3
2、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碳酸氢钠属于
A.酸 B.碱 C.盐 D.混合物
3.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A B C D
4.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NO2是无色的气体
B.SO2能漂白品红等物质,说明SO2有氧化性
C.氯化钙溶液和AgNO3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热时,铁单质与浓硝酸不发生反应
5.陶瓷、玻璃、水泥等产品的主要成分都是
A.硅酸盐 B.二氧化硅 C.硫酸盐 D.碱性氧化物
6.物质燃烧时产生飘尘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吸附剂
7.当光速通过豆浆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表明豆浆是
A.乳浊液. B.溶液 C.悬浊液 D.胶体
8.下列物质可用来鉴别乙酸溶液和乙醇的是
A.稀盐酸 B.水 C.氯化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
9.下列食品添加剂与其作用不相匹配的是
A.叶绿素:着色剂 B.亚硝酸钠:调味剂
C.碳酸钠:疏松剂 D.苯甲酸钠:防腐剂
10.某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子,则它跟氯结合能形成的化学键
A.一定是共价键 B.一定是离子键
C.可能是共价键,也可能是离子键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1.下列制取氢气的方法中,反应速率最小的是
A.10℃时,块状锌与3 mol/L硫酸溶液反应
B.30℃时,粉末状锌与3 mol/L硫酸溶液反应
C.10℃时,粉末状锌与3 mol/L硫酸溶液反应
D.30℃时,块状锌与3 mol/L硫酸溶液反应
12.有人称广口瓶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面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
13.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N2所含分子数约为6.02×1023
B.58.5g NaCl所含离子数约为6.02×1023
C.标准状况下,22.4L H2所含原子数约为6.02×1023
D.常温常压下,分子总数约为6.02×1023的SO2的质量是64
14.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Cl一、SO42一,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HCO3一 B.Ba2+ C.Al3+ D.Ag+
15.X、Y、Z都是第三周期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X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碱,Z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最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第IA元素,Z是第ⅦA元素
B.X、Y、Z三种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依次升高
C.如果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难溶于水,则Y一定是Al
D.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Ba2+、Cl-、SO42- B.Na+、HCO3-、Cl-、K+
C.Mg2+、Ag+、NO3-、Cl- D.H+、Cl-、Fe2+、NO3-
17.工业上生产下列物质时,不需要用石灰石作原料的是
A.玻璃 B.陶瓷 C.水泥 D.生石灰
1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稀硝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H++OH一=H2O
B.铝与稀盐酸反应Al+2H+=Al3++H2↑
C.三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OH一=Fe(OH)3↓+3C1-
D.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CO2+2OH一=CO32一+ H2O
19.氢元素有lH(氕)、2H(氘)、3H(氚)三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H、2H、3H为同素异形体 B.lH、2H、3H互为同位素
C.lH、2H、3H的中子数相同 D.lH、2H、3H为同分异构体
20.下列关于二氧化硫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无色无味 B.有毒 C.密度比空气大 D.氧化物
21.下列试剂需要用棕色试剂瓶保存的是
A.浓硫酸 B.浓硝酸 C.浓盐酸 D.碳酸钠溶液
2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金属钠与水反应 B.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石灰石高温分解
23.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X与Z同主族.Y与W同主族,且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 C.Y与W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D.Z的单质不能与X的氧化物反应
24.(10分)化学和环境保护、食品营养、材料应用等密切相关。
(1)防治环境污染,营造安全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①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空气中 (填“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或“甲醛”)、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等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出来的数值。
②天然水中杂质较多,常需加入明矾、氯化铁等作滑凝剂进行处理,混凝剂溶于水后生成的 可以吸收水中的悬浮颗粒。
③下列措施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的是 。(填字母)
A.在燃煤中添加石灰石粉末 B.用中和法除去工业废水中的酸
C.随意的堆放生活垃圾
(2)保证食品安全、保持营养均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①餐饮业产生的“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一定条件下,油脂水解可以生成高级脂肪酸和 。
②若人体内缺乏铁元素,人就会患的疾病是缺铁性贫血,血液输送 的能力下降。
③下列营养素中,不能对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填字母)
A.维生素 B.糖类 C.蛋白质
人体内缺乏某种维生素会引起坏血病,这种维生素是 (填“维生素A”或“维生素C”)。
(3)丰富多彩的材料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完美的物质条件。
①三大合成材料指的是塑料、合成纤维和 。
②为了防止水下的钢铁船壳的腐蚀,要在轮船的外表面焊上一些 (填“锌”或“铜”)块。
③光导纤维在信息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光导纤维的化学成分是 。
25.(10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三种单质A、B、C和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甲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也是工业上制取A的主要原料。
请回答:
(1)用电子式表示NH3的形成过程: ;
(2)A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
(3)NaOH中存在 化学键;
(4)写出A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丁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 6.(1 1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Na2 C0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样品中Naz C03的
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完成对有关问题的解答。
图1 图2
(1)甲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CO2的质量。实验时稀硫酸是与样品中的 (填“Na2CO3”或"NaCl”)发生反应。仪器b的名称是 。洗气瓶c中盛装的是浓硫酸,此浓硫酸的作用是 。
(2)乙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为m g;已测得)和足量稀硫酸反应进行实验,完成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测定。
①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打开活塞a,由b注入水至其下端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再将针筒活塞向内推压,若b下端玻璃管中的 上升,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在实验完成时,能直接测得的数据是CO2的 (填“体积’’或“质量’’)。
(3)丙同学用下图所示方法和步骤实验:
①操作I涉及的实验名称有 、洗涤;操作Ⅱ涉及的实验名称有干燥、 。
②丙测得的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4)标准状况下,将672 mL CO2气通入50 mL1mol/LKOH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K2CO3和K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新疆高二化学(必修)期中试卷答题纸
选择题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题 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 案
24.(10分)
(1) ①
②
③
(2)① 。
② 。
③ 。(填字母)
(3) ① 。
② (填“锌”或“铜”)块。
③ 。
25.(10分)
(1) ;
(2)A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
(3) ;
(4) ;
。
2 6.(1 1分)
(1) 。 。
(2) ①
② (填“体积’’或“质量’’)。
(3) ① ; 。
② 。
(4) 。
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新疆高二(必修)化学期中试卷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C
B
D
C
A
D
C
B
A
B
题 号
11
12
13
14
15
答 案
BD
A
C
AD
B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16.(1)++→
(2)
(3)++→
17.⑴>;⑵< ⑶>,> ⑷>,>,< ⑸>,> ⑹<
18.A:; B:F2; C:HF; D:N2
19.(1)H S K(写元素名称也可)
(2)
↑↓
↑↓
↑↓
↑
↑
(3) 1s22s22p63s23p1
(4)离子键 (5) 或者是(任答一个均可)
20.(1)C (2)B (3)D A B
21.(1)a c d e f h
(2)①Li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Li+已形成稳定结构,此时再失去一个电子很困难 ②f Na2O和Na2O2(电子式)
(3)[Ar]3d24s2(4)m (5)s;p
22.(A)(1)6; 。 (2) 。 (3)Cl; b;Cl2+H2S=2HCl+S。 (4)H2CO3; 弱酸性或非氧化性酸(合理即给分)。
23.(1)H Na O C
(2)Na2O2, H2O:H—O—H CO2: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