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新疆班高二语文 期中试卷
说明: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李煜/钟灵毓秀 讹传/峨冠博带 布帛/并行不悖?
B.落款/络绎不绝 菜肴/遥相呼应 青芜/落霞孤鹜
C.眉批/没齿不忘 租赁/不吝赐教 创伤/疮痍满目
D.地壳/一窍不通 昵称/销声匿迹 曝晒/飞湍瀑流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弄妆梳洗迟 弄妆:修饰仪容。
B.还乡须断肠 须:等待。
C.夜里幽梦忽还乡 幽梦:梦境隐约。
D.去年春恨却来时 却来:又来,再来。
3. 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适合的一项是(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4.下列有关文体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古体诗,唐代以后的诗统称近体诗。
B.律诗每首四联,每联两句,依次称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律诗每句平仄都有严格规定,凡双数句都要押韵。
C.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称“倚声填词”。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双调、三叠甚至四叠。
D.词的词牌和标题有严格的区别。词牌是与韵相配合的乐调,如《念奴娇》,标题则表明词的内容,如《赤壁怀古》。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乔榛、丁建华应邀????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向观众朋友讲述了他们共同走过的艰难岁月。
? (2)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退耕还林、防沙固沙”等一系列措施,但要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 (3)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比较??,但我们应该牢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导。
A、作客?? 始终??优裕???????B、做客??仍然??优裕
C、作客?? 仍然??优越???????D、做客??始终??优裕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
曾巩
元丰元年,巩为福州,奏疏曰:“臣所领内,知泉州事、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质性纯笃,治民为循吏,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故为郎久不迁。宜优进其官,以奖恬退。”于是天子特迁君尚书都官员外郎。
君为人恂恂蹈规矩,有善不自伐。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然自任,人莫能及也。所至必兴学校,以教化为先。初尉鄱阳,令得盗五人,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令旌德,旌德之民岁输米于芜湖县仓,路回远,费甚,君请输钱以便民。谯县民输豆于会亭仓,以给驿行者。君复请输钱,以直给驿行者。罢县,民绝桥闭门留君,以间乃得去。泉州岁凶,君筑室止穷民,饥者给食,病者给医,人忘其穷。使者搜兵于闽,以益戍广西,君建言兵当搜者,父母老,或疾,至无他子,皆可听免,诏定著于令。余尝闻繁昌有大姓杀人,州县不能正其罪。君时令旌德,或徙其狱属君,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杀人者论死,人以为尽其情。又闻君之令旌德也,州有所赋调,他县皆奉行,至旌德,令独计曰:“非吾土之所有也,非吾人之所堪也,不敢以赋民。”争或至十反。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州听然后止。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此君之事,余得之于耳目者也。
君字慎之,湖州长兴人。君进士及第,初尉饶之鄱阳,用荐者令抚之宜黄,避亲嫌,令宣之旌德,用荐者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亳之谯县。今上即位,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用荐者知越州司录。未至,丁父忧。服除,授三司盐铁判官。未至,丁母忧。服除,徙权发遣明州事。未至,又徙泉州,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
君既行治高,世皆以谓宜不次用。然卒不得至中寿,而用止于此,其非命也夫!余与君好为最久,故不辞而铭君墓。辞曰:所处而安,绌外累也。所守而固,笃自强也。诗以铭之,其常存也。
(选自《元丰类稿》,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课:考核
B.使者搜兵于闽?????????搜:搜查
C.徙权发遣明州事????? ?? 权:暂代
D.诗以铭之,其常存也??????存:思念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君“所守而固”的一组是(3分)
①所至必兴学校???????②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
③君筑室止穷民???????④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
⑤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⑥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枢生性淳厚笃实,为人谦恭低调,从不夸耀自己的善行德政;为官以民为本,注重教化,体恤民生疾苦,曾多次为民请命。
B.陈枢担任谯县县令期间,曾为了减轻百姓输粮的负担,多次请求以纳钱的方式方便百姓,结果被免职,而百姓却设法挽留他。
C.陈枢颇有吏才,当世的人都认为朝廷应该破格重用他,但事实上他却因为性格耿直、家庭屡遭变故等缘故,仕途并不顺达。
D.曾巩与陈枢友情深厚,曾上书朝廷为陈枢久不升迁鸣不平。文中所叙写的陈枢的事迹都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因而真实可信。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然自任,人莫能及也。(4分)
⑵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3分)
⑶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请分析颔联中作者的心理。(2分)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3)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独立小桥风满袖,????????????????? ?? 。(冯延巳《鹊踏枝》)
(2)流水落花春去也,??????????????? ??? 。(李煜《浪淘沙令》)
(3)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范仲淹《苏幕遮》)
(4)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破阵子》)
(5)细看来,不是杨花,??????????????? ??? 。(苏轼《水龙吟》)
(6) ,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7)??????????????? ???,靡有朝矣 。(《氓》)
(8)苟日新, ,又日新(《礼记》)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2~15题。
把信任留给你
吴永群
列车缓缓靠站停下。这是陇海线上的一个小站,站台上很乱,到处是卖食物的农民。我对他们篮子里的包子、白吉馍之类的食物不感兴趣,但那一袋袋金黄色的杏实在是让人馋涎欲滴。见很多旅客都在购买,我终于把手伸进了衣兜。
这次出差很不顺,在兰州被偷了,现在身上只剩下五十元钱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这张五十元的钞票递给了车窗前一个卖杏的老头。老头接过我的钱,把一袋杏递过来,转身就跑去换零钱了。
我趴在车窗前焦急地等待着,担心老头不回来。怕什么偏偏来什么,就在我焦急等待的时候,列车开动了。
我的五十元钱就这么没了。这可是我最后的五十元钱啊,没了它,我得挨饿,下了火车还得步行三十里。我越想越气,冲着车窗就骂了起来:“真是穷山恶水出刁民……”
我憋着一肚子气,骂出去的话当然很不好听。
对面一位老大爷听不下去了,就笑着劝我说:“小伙子,别发火!生气对身体不好!我觉得刚才那老头不像是骗子,肯定是没来得及换到零钱车就开了……”
我知道骂也没用,叹了口气闭上眼睛。饥饿中,我迷迷糊糊睡着了。刚进入梦乡,突然被一阵喊叫声惊醒。
我睁眼一看,一个漂亮女孩走过来大声问:“哎!刚才谁买杏没有拿到该找的零钱……”
我赶紧站起来大声说:“我!”
女孩虽然年轻,但做事很稳重。她平静地问我:“那你说,买了多少钱的杏?卖杏的是男是女?你给了人家多少钱?该找你多少钱?”
我准确回答了女孩的提问。女孩听了我的回答后,就笑着把四十五元钱递到了我手里,并告诉了我事情的经过──女孩的座位在后面车厢,正好靠窗。刚才列车开动的时候,一个老头跑到窗口把这四十五元钱递给了女孩,请求她到前面车厢送给一个买杏的小伙子……
对面的老大爷看着我,笑着说:“怎么样,小伙子?我就说嘛,那老头不像是骗子。社会上有骗子,但毕竟是少数……”
望着手里的四十五元钱,我有些无地自容。
第二天上午,列车到达了终点站。下车出站的时候,又遇上了昨天那个送钱的漂亮女孩。女孩带着两个皮箱,我主动帮她提了一个。出站的时候,女孩告诉了我一个秘密──
原来,女孩昨天送钱时说的都是假话。这四十五元钱,其实是坐在我对面的老大爷给的。送钱这一幕,也是那位老大爷导演的。他从我的怒骂和抱怨中知道了我的处境,就借上厕所的机会,来到后面一节车厢,找到这位女孩,把我的事情一五一十说了一遍,然后掏出四十五元钱递给女孩,让她谎称这钱是那个卖杏老头托她送给我的……
女孩说:“那位老大爷真是个好人。他拿出这四十五元钱,不仅是为了让你不挨饿,能安全回到家,更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多一份信任和善良啊……”
(选自《故事家》)
12、小说第二段插入“我”出差被偷的情节有什么作用?(4分)
13、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6分)
⑴我赶紧站起来大声说:“我!”
⑵女孩说:“那位老大爷真是个好人。他拿出这四十五元钱,不仅是为了让你不挨饿,能安全回到家,更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多一份信任和善良啊……”
14、小说中的“老大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15、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把信任留给你”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产生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也。”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难以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要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其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的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中。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 “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 “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
16、第一段中“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一句中的“之”“其”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4分)
“之”指代 ;“其”指代 。(各不超过4个字)
17、在第二段中,王国维说的“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中的“境”和“言”分别指的是什么? (各不超过6个字) (4分)
答:①“境”指的是 。
②“言”指的是 。
18、第三段开头说“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一句中的“双重选择”指的是什么?请具体说明。(各不超过7个字)(4分)
答:
19、试概述宋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的特点(列出其中3点,各不超过16个字)(6分)
①
②
③
七、作文(7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会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新疆班高二语文 期中试卷答案
1.D 2、B 3、A
4、答案:D(A“唐代以后的诗统称为近体诗”太过绝对;B“颈联、颔联”顺序有误;C“小令、双调、三叠甚至四叠”分类混淆。)
5、B? (作客:寄居在别处。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仍然: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这里指施加过影响而未改变。始终:从开始到最后,这里指未施加过影响。优裕:富裕,充足。优越:优胜,优良)
6.(3分)B(搜:寻求、征调)
7.(3分)D(①③④都不是表现陈枢对他为人处世原则及对“义”的坚守)
8.(3分)B(一是错在“多次”,相对于在旌德县令任上,是“再次”;二是错在“请求以纳钱的方式方便百姓,结果被免职”。)
9.⑴(4分)(陈枢)对权势和利益没有丝毫考虑的心,对符合义的刚毅正直,自觉承担,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评分建议:每句1分,语意通顺,1分。
⑵(3分)后来(我)听说泉州发生旱灾,陈枢考虑救济灾民的各项措施,希望事先为赈灾做好准备。
评分建议:“所以”、“具”、语意通顺,各1分。
⑶(3分)(陈枢)被朝廷留下再次担任官职,他因为身体有病请求辞官归养,没得到朝廷回复就去世了。
评分建议:“致仕”、“报”、语意通顺,各1分。
10、(1)对与故人不期而遇的惊喜和难以置信。
(2)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情景、感情各2分)
(3)“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1分),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1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1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1分)。
11、(略)
12、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2分)为下文写“我”买杏被“骗”后出言不逊(破口大骂)做铺垫。(2分)
13、 ⑴动作和语言描写。(或:细节描写)(1分)刻画了“我”被“骗”钱财后情况有所转机时的兴奋激动心理。(2分)
⑵语言描写。(或:侧面描写)(1分)从侧面表现了老大爷的高贵品质,揭示了小说的主题。(2分)
14、心地善良,富有智慧,乐于助人,对世人充满信任,为社会的进步传递正能量。(答出四点即可,每点1分)
15、①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写出了老大爷通过自己的行为,使“我”增强了对世人的信任。②点明了小说的主题。信任,应该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风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信任”留下。③言简意丰,耐人回味。题目中的“你”既指小说中的“我”,也指小说的读者。④引发读者对“信任”这一话题的思考。(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
16、之:燕乐(或:俗乐) 其:词(或:宋词)
17、(4分)①“境”指的是“反映社会生活”;
②“言”指的是“表现感情世界”。(答对一题得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①指的是“娱悦听众”(或“向俚俗靠拢”);
②指的是“供文人欣赏”。(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①按照音乐(燕乐)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或“倚声填词”)
②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或“方法参差错落、有多种诗牌可供选择)
③语言通俗化,一定程度的口语化(或“向俚俗靠拢”)
(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译文
元丰元年,我治理福州,上奏说:“臣治理的地方,管辖泉州的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是个本性纯朴笃实,治理百姓守法循理的官吏,累计十五年了,没有上奏他的考核情况,所以一直做尚书屯田员外郎而没有升职。应该优先提升他的官职,来奖励他淡泊名利,安于退让。”于是天子特地升任他为尚书都官员外郎。
陈君为人小心谨慎,遵守规矩,有善举从不夸耀自已。对于权势和利益没有丝毫考虑的心,对符合义的刚毅正直,自觉承担,没有谁能比得上的。他每到一处必定要兴办学校,把教化作为先导。当初做鄱阳尉的时候,县令抓到了五个盗贼,交给县尉使他立功,他推辞没有接受。做旌德县令时,旌德的老百姓每年都要缴纳米到芜湖的县仓,路途迂回遥远,花费很多,陈君就请求用交钱的方式来方便老百姓。谯县的老百姓缴纳豆子到会亭仓,来供给驿站的行路人。陈君又请求交钱,把同等价值的钱给驿站的行路人。陈君被罢免了县令,老百姓阻断桥,关闭城门挽留他,陈君走小路才离开。泉州荒年,陈君修建房屋收留困厄的老百姓,给饥饿的人食物,给生病的人医治,老百姓们都忘记了困厄。朝廷的使者在福州征调士兵,来充实广西的守卫,陈君建言应当征调的士兵,但父母年老、生病的、以至只有一个孩子的都可以允许免除,皇帝下诏决定将这条建议写在诏令中。我曾经听说繁昌有大姓的人家杀人,州县的官员都不能治他的罪。陈君当时做旌德县令,有人将这个案子交给陈君,陈君查验处治他的奴仆,得到了全部的隐情。杀人的人被判为死罪,大家认为揭开了全部案情。我又听说陈君做旌德县令时,州里有赋税,其他县都奉行,到了旌德县,县令独自决定说:“不是我们本地有的东西,不是我们老百姓能忍受的,我都不敢向老百姓征收。”争执或许进行了十来次,州太守发怒了,出口诋毁陈君,陈君更加与之争执,直到太守接受了才停下来。后来我听说泉州发生旱灾,陈君考虑救济灾民的各项措施,希望事先为赈灾做好准备。有人讥讽陈君追求名声,陈君不予理睬。关于陈君的这些事,都是我亲耳听到或亲眼看到的。
陈君字慎之,湖南长兴人。陈君中了进士,先做上饶鄱阳的县令,因为他人的推荐命令他做了抚州宜黄的县令,后来为了避免因亲属而徇私的嫌疑,做宣城旌德的县令。因为他人的推荐升任他为秘书省著作佐郎,担任亳州谯县的知县。当今的皇帝即位,施皇恩升任他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因为他人的推荐,做了越州司录。还没到任,遭逢父亲丧事。守孝期满后,被授予三司盐铁判官职务。还没到任,遭逢母亲丧事。守孝期满后,被派到明州暂代知州。还没到任,又被派到泉州,被朝廷留下再次担任官职,他因为身体有病请求辞官归养,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复就去世了。
陈君做过的事情显示他治理水平很高,世人都认为朝廷应该破格提拔任用他。但是他还没活到中寿就去世了,而且被任用也就到这个地步,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我和陈君交好时间最长,所以没有推辞为他写了墓志铭。题辞说:处身立世随遇而安,不为身外事物的烦扰、拖累。内心的坚守,坚定不移,一心一意地自我勉励,奋发图强。把诗句刻在石碑上,可要永久地思念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