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3化学反应的方向(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3化学反应的方向(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03 23:4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的方向
——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化学反应的限度
——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判定一个化学反应在指定条件下能否发生,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可能发生?
生产的可行性问题
生产的效率问题
产率问题
电流总是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
水由高处向低处流;
自然界中有许多自然而然发生的现象
一、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
红墨水扩散
冰雪融化
这些过程都是自发的,其逆过程就是非自发的。
Cu和AgNO3反应
NaOH和HCl反应
这些化学反应都是自发的,其逆过程就是非自发的。
铁生锈
在一定条件下,不借助外部力量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1.自发过程:
①自然界中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
(前提:无外力挡住流水)
⑤食盐溶解于水;
④墨汁滴入水中,自动扩散;
③气温高于0℃,冰雪自动融化;
②电流:电位高→电位低;
过程的自发性只是一种趋势,过程要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如,人手里拿一个球,它有下落的自发性,
但要让球落下,必须具备“松开手”这个条件。
特别说明:
一、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
①镁条燃烧;
⑤锌与CuSO4溶液会自动反应生成Cu和ZnSO4
… …
④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就燃烧;
③铁器暴露在潮湿空气中会生锈;
②酸碱中和;
在一定条件下,不需外界帮助,一经引发即能自动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
(往往指一定的温度和压强)
2.自发反应:
一、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
说明:
1)自发反应并不一定在常温常压下自发进行。
如,氢气燃烧需要点燃,碳酸钙在高温下自发分解… …
在所需条件下,反应一旦发生便能自发进行,即为自发反应
2)一般地,一个过程是自发的,其逆过程就是非自发的。
非自发过程要想发生,必须对它做功。
如,水→H2和O2必须通电,一旦停止通电,反应停止。
如,利用水泵将水从低处抽向高处。
3)自发反应和非自发反应是可能互相转化的。
2NO+O2=2NO2
常温下自发
高温下自发
2NO2 ===2NO + O2
高温
一、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不需外界帮助,一经引发即能自动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
(往往指一定的温度和压强)
2.自发反应:
如何判断一个过程,一个反应
能否自发进行?
寻找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
观察下列几个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想一想:它们有何特点?
⒈氢气和氧气反应
⒉锌与硫酸铜溶液
Zn(s)+CuSO4(aq)=Cu(s)+ZnSO4(aq)ΔH=-216.8kJ/mol





H2(g) + O2(g) = H2O(l) ΔH=-285.8kJ/mol
1
2
2Na(s)+2H2O(l)=2NaOH(aq)+H2(g) ΔH=-368kJ/mol
⒊钠与水反应
⒋ Fe(OH)2被氧化为Fe(OH)3
4Fe(OH)2(s)+O2(g)+2H2O(l)=4Fe(OH)3(s)ΔH=-444.3kJ/mol
结论:
早在一个世纪之前,在无数化学家的辛勤努力下,发现大多数放热反应(即ΔH<0)都能自发进行。
焓减
(焓判据)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放热反应
△H<0
生活的经验规律: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
(放热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降低因此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
二、自发反应与焓变的关系
是不是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呢?
2NH4Cl(s)+Ba(OH)2·8H2O(s)= BaCl2(s)+2NH3(g)+10H2O(l)
2N2O5(g)=4NO2(g) + O2(g) ΔH=+109.8 kJ/mol
NaHCO3(s)+HCl(aq)=NaCl(aq)+CO2(g)+ H2O(l) ΔH= +31.4kJ/mol
有些吸热反应(ΔH>0)也能自发进行。
ΔH>0
结论:
△H < 0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但自发反应不一定要△H < 0
可见,焓变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在密闭容器中,不同种气态物质会通过分子的扩散自发地混合均匀。
(熵判据)
二、自发反应与焓变的关系
硝酸铵可以自发地溶于水中。
NH4NO3(s) = NH4+(aq) + NO3-(aq)
墨 水 扩 散
无 序
有 序
一副崭新的扑克牌被洗过后
这些过程都是自发地从混乱度小(有序)向混乱度大(无序)的方向进行。
混 乱 度
为了解释这样一类与能量状态的高低无关的过程的自发性,
科学上提出了在自然界还存在着另一种能够推动体系变化的因素→熵。
“熵”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1850年创造的一个术语。
(熵判据)
二、自发反应与焓变的关系
1.熵:
①(密闭容器)体系倾向:
②含义:
科学家用 (符号为 )来量度体系的混乱程度。

S
⑤熵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同一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
S(g) S(l) S(s)。


熵值越大,体系混乱度越大
③单位:J mol-1 K-1
J/(mol K)
④熵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物质的量越大→粒子数越多→体系的混乱度越大→熵值越大
(熵判据)
二、自发反应与焓变的关系
69.9J/(mol·K)
47.9J/(mol·K)
188.7J/(mol·K)
H2O的熵值:
熵变△S:
化学反应中,△S=S(生成物总熵)-S(反应物总熵)

液态水
气态水
<       <
2.熵增原理:
在密闭体系中,自发过程的体系趋向于有序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大,这叫做熵增原理(△S>0) 。
(1)常见熵增加过程:
固体的溶解,气体的扩散,水的汽化,墨水的扩散等。
(2)常见熵增加的反应:
产生气体的反应、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通常都为熵增加(△S>0)反应。
3.熵判据:
用熵变(△S)来判断化学反应方向时就称为熵判据。
(熵判据)
二、自发反应与焓变的关系
⒈ N2 + 3H2 = 2NH3
⒉ 2C + O2 = 2CO
⒊ CaCO3 = CaO + CO2





这些反应的熵如何变化?
一般地,产生气体的反应、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
ΔS >0,为熵增加的反应。
ΔS<0
ΔS>0
ΔS>0
气体及其物质的量的增多是体系熵值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
→但有些熵减的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即熵增ΔS>0)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Zn(s)+ H2SO4(aq)=ZnSO4(aq)+ H2(g)
2KClO3(s)=2KCl(s)+ 3O2(g)
nCH2=CH2
[ CH2—CH2 ]n
催化剂
2NO(g)+2CO(g)=N2(g)+2CO2(g)
4Fe(OH)2(s)+O2(g)+2H2O(l)=4Fe(OH)3(s)
→大多数熵增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结论:
△S > 0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但自发反应不一定要△S > 0。
即,熵变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又一个主要因素, 但也不是惟一的因素。
化学反应的最终判据到底是什么呢?
自主学习:
课本P42最后一自然段------P43资料卡片
反应的自发性与化学反应的焓变、熵变和温度等有关。
美国著名的数学化学家、数学物理学家吉布斯1878年提出由焓变和熵变组合成的复合判据-吉布斯自由能-ΔG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更适合于所有的反应过程。
反应方向
反应焓变(能量判据)
反应熵变(熵判据)
一定温度、一定压强
△G=△H—T △S
四、复合判据(自由能变化△G )
当△G<0时,反应自发进行
当△G>0时,反应不自发进行
当△G=0时,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记住
吉布斯自由能变
( G<0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H S G 能否自发进行
<0 >0
>0 <0
>0 >0
<0 <0
低温时>0,高温时<0
<0
>0
低温时<0,高温时>0
自发进行
不自发进行
低温不自发,高温自发
低温自发,
高温不自发
熵增
放热
吸热
熵减
无论温度如何,反应自发进行
△G=△H—T △S
四、复合判据(自由能变化△G )
△H
△S
△H>0, △S>0
高 温 时
反应自发进行
△H<0, △S>0
△H>0, △S<0
△H<0, △S<0
所有温度下,反应自发进行
所有温度下,反应不自发进行
低 温 时
反应自发进行
小结:“大大高温,小小低温”
△G=△H—T △S
四、复合判据(自由能变化△G )
⑵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
不能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
⑴在讨论过程的方向问题时,指的是没有外界干扰时体系的性质。
如果允许外界对体系施加某种作用,就可能出现相反的结果。
例如:金刚石有向石墨转化的倾向,但是能否发生,什么时候发生,多快才能完成,就不是能量判据和熵判据能解决的问题了。
例如:石墨经高温高压还是可以变为金刚石的。
石灰石分解,常温下是非自发的,但在1273K时是自发的反应。
→闪电时空气中的N2和O2发生反应:
N2(g)+O2(g)=2NO(g) ΔH=+180.50 kJ/mol,ΔS=247.7 J/(mol·K),
若不考虑温度对该反应焓变的影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1 000℃时,此反应能自发进行
B.在1 000℃时,此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C.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约为730℃
D.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最高温度约为730 K
解析:若反应能自发进行,须满足ΔH-TΔS<0,即
180.50 kJ/mol-T×247.7 J/(mol·K)×10-3 kJ/J<0
A
解之可得T>728.7 K,
即当温度高于728.7 K时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1、能量判据(焓判据):
是判断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之一。
2、熵判据:
能量最低原理。
熵增原理。
是判断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另一判据。
3、复合判据:
能量判据结合熵判据
△G
△H-
T△S

小结:
4、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不能确定过程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
1、下列过程是非自发的是:( )
A、水由高处向低处流;
B、天然气的燃烧;
C、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D、室温下水结成冰。
D
2 、碳酸铵[(NH4)2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其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B、其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
C、其分解是吸热反应,据能量判据不能自发解;
D、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
A
3.已知:(NH4)2CO3(s)=NH4HCO3(s)+NH3(g) ΔH=+74.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熵变、焓变皆大于0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能自发进行
D.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A
4、250C和1.01×105Pa时,反应
2N2O5(g)=4NO2(g)+O2(g) △H=+ 56.76kJ/mol
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焓变是一个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因素,多数的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其体系的混乱程度越大,熵值越大。
C.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该反应放热还是吸热
D.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焓变和熵变的共同影响有关
C
6、以下自发反应可用能量判据来解释的是( )
A、硝酸铵自发地溶于水
B、2N2O5(g)=4NO2(g)+O2(g); △H=+56.7kJ/mol
C、(NH4 )2CO3(s)=NH4HCO3(s)+NH3(g); △H=+74.9 kJ/mol
D、2H2(g)+O2(g)=2H2O(l); △H=-571.6 kJ/mol
D
D
7、下列反应中,熵减小的是( )
A. (NH4 )2CO3(s)=NH4HCO3(s)+NH3(g)
B. 2N2O5(g)=4NO2(g)+O2(g)
C. MgCO3(s)=MgO(s)+CO2(g)
D. 2CO(g)=2C(s)+O2(g)
8.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A.2N2(g)+O2(g)===2N2O(g) ΔH=+163 kJ·mol-1
B.Ag(s)+ Cl2(g)===AgCl(s) ΔH=-127 kJ·mol-1
C.HgO(s)===Hg(l)+ O2(g) ΔH=+91 kJ·mol-1
D.H2O2(l)=== O2(g)+H2O(l) ΔH=-98 kJ·mol-1
D
9.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NO和CO,它们是现代化城市中的大气污染物。为了减轻大气污染,人们提出通过以下反应来处理汽车尾气: 2NO(g)+2CO(g)=N2(g)+2CO2(g)
→你能否判断该反应在室温下能自发进行吗?
已知 298K、101kPa下,ΔH=-746.8KJ·mol -1 ΔS=-197.5J·mol-1·K-1
△G =ΔH-T ΔS
= -746.8KJ·mol-1+298K×197.5×10-3 KJ·mol-1·K-1
= -687.945 KJ.mol-1<0
可自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