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1893-1976),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收在()(共5卷)里。
二、语基填空。
1、给加点字注音
热忱() 鄙薄()() 晋察冀()()() 派遣()
漠()不关心 拈轻怕重()
2、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形近字的比较。
xùn职 狭ài jì实 纯cuì 八guà阵
xùn私 洋yì 牢jì 憔cuì 大guà
xún问
3、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三、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
1、概括文章第一部分(1~3)内容。
2、概括文章第二部分(4)内容。
四、分析原文,回答问题。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军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人物?作用是?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的,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3、写出这段文字表现人物的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参考答案:
一、毛泽东润之无产《毛泽东文选》
二、1、chénbǐbòjìnchájìqiǎnmóniān
2、殉职徇私询问狭隘洋溢纪实牢记纯粹憔悴八卦阵大褂
3、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
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三、1、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
2、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
四、1、引证法,应用列宁主义的观念作为理论根据,阐释“国际主义精神”的内涵,极具说服力。
2、对比手法,通过白求恩与一些人见异思迁的表现等行为做比较,突出白求恩的难能可贵,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3、反面描写的方法,从反面说明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必要性。
《纪念白求恩》习题
寂静除夕夜
(1)每当___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___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这____的打击个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4)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5)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由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6)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7)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8)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9)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
(10)“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11)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
(12)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13)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先是将乡亲们偷偷援助的家什—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他们四人则和衣而坐,围着小火炉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
(14)那一夜好长好长,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只听姥姥轻声吩咐8岁的二姐守前门,11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姐姐则设法招架母亲,二姐和哥哥的任务是坚决别让母亲跑出屋。
(15)时间一分一秒地慢慢过去,我终于热不住睡着了。
(16)也不知过了多久,公鸡的啼鸣声将我唤醒。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热在一般鸦雀无声。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
(17)以后的日子好过得多,被判刑15年的父亲只关了一年便得以____。父亲出狱前母亲奇迹般康复了。再后来政府又补发了父亲的工资,并将我们全家迁居城镇,就此我们告别了那一方乡土,告别了那些善良的人们。
(18)20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是,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忘,乡亲们善良的义举时时感染着我。熟识的人都说我特富同情心,因为我被乡亲们关爱过。我深深懂得,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一如我,一如我们全家。
(19)我再次遥望远方,默默祈祷:
(20)愿你们永远平安。
1、依次加到文中__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清脆 响亮 情不自禁 意想不到 平反昭雪
B、震耳欲聋 不由自主 突如其来 报仇伸冤
C、清脆 响亮 不由自主 意想不到 报仇伸冤
D、震耳欲聋 情不自禁 突如其来 平反昭雪
2、对本文记叙要素和记叙顺序表述有误的是( )。
A、文章所叙主要事件发生在20年前的那个寂静除夕夜,地点是在我们家当时居住的那个村庄。
B、本文叙写的人物是“我”的一家及众乡亲。
C、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文革给我们一家带来的灾难。
D、全文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3、下面对文意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7)段中姥姥吩咐我们的话,意思是求求乡亲们除夕之夜别放鞭炮,以免触发了母亲的伤痛。
B、(11)段中“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这句话表现乡亲们对我们一家的遭遇深表同情。
C、(13)段写我们一家人“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这个灾难是指母亲疯病发作,给自己给家庭以毁灭性的摧残。
D、(16)段写“好心的人们……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夜也没放鞭炮”。这一义举表现了乡亲们善良、无私的美德。
4、结合文章内容填空。
①“寂静除夕夜”那件往事对我的影响是( )。
②文章最后两段的祝愿,表达了“我”对乡亲们的( )和( )。
5、造成母亲精神失常的原因是什么?导致母亲对破败之家进行毁灭性摧残的原因又是什么?
6、作者用较多笔墨记叙了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的事情,这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7、结尾写“我深深懂得了…”我懂得了什么道理?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善良的内心产生的行动,能给受创伤者以慰藉
B在最艰难时得到帮助,最值得珍爱
C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
D善良的义举都是出自对精神病人的关爱
8、读过这篇文章使你想起了什么?谈谈你对文章的体会。
参考答案:
1、D
2、C
3、A
4、①使我特富同情心。②怀念、祝福
5、父亲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看到别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就会触及母亲精神的创伤,因而导致疯病发作
6、①不惜笔墨写小年,是为突出“寂静除夕夜”作铺垫。②二十三那天,乡亲们已做了一次牺牲,三十晚上再次成全我们,更见人心的善良和无私
7、D
8、略
课件5张PPT。归纳各段重点句,指出其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赞扬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赞扬了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赞扬了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拓展阅读
诺尔曼?白求恩的遗嘱全文
亲爱的聂(荣臻)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
请你给加拿大总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十号。同时,抄送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做贡献。也要写信给美国总书记白劳德,并寄上一把缴获的战刀。这些信可以用中文写成,寄到那边去翻译。随信把我的照片、日记、文件寄过去,由蒂姆?布克处置。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箱子里,用林赛先生送给我的那18美金作寄费。这个箱子必须很坚固,用皮带捆住锁好,外加三条绳子。将我永世不变的友爱送给蒂姆?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国的同志们。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款子,分期给也可以。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决不能因为没钱而把她遗弃了。还要告诉她,我是十分内疚的,并且曾经是快乐的。
两张行军床、两双英国皮鞋,你和聂夫人留用吧。
马靴、马裤,请转交吕(正操)司令。
贺(龙)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
两个箱子给叶部长;18种器械给游副部长;15种器械给杜医生;卫生学校的江校长,(可以)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作纪念。
打字机和绷带给郎同志。
手表和蚊帐给潘同志。
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我对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
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
照相机给沙飞。
贮水池等给摄影队。
医学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用来治疗疟疾患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在这里,我还有很多话要对同志们说,可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课件5张PPT。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和作用对工作白求恩:
极端负责
不少人和一些人: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对人民白求恩:
极端的热忱
不少人和一些人: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技术白求恩:
精益求精
不少人和一些人:
鄙夷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
以为无出路,见异思迁作用突出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从而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作者及有关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特点。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理解文章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3、情感目标: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写法和作用;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理解文章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世间有两种人:一种人虽生犹死,另一种人虽死犹生。我们能说“虽死犹生”的人,“永远能活在人们的心中”,为什么呢?
明确:业绩永存、精神不死。所以当这种人死后,人们往往会怎样?明确:纪念他。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白求恩是什么人,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的?请看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同志所写的一篇讲话稿。题目明确地交代了写作此文的目的,涵盖了文章的中心。
2、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等。毛泽东的诗词也很有名,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长征》等。他的主要著作收在《毛泽东选集》中。
3、时代背景:
诺尔曼?白求恩(18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牵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4、学习生字:
派遣(qiǎn) 狭隘(ài) 满腔热忱(chén ) 拈轻怕重(niān)
以身殉职(xùn) 鄙视(bǐ) 纯粹(cuì) 漠不关心(mò)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重点句:就是对表现文章内容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有的就是中心句。这些句子是我们概括一段文章和一篇文章的依据。让学生找出各段的重点句。
第一自然段:“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自然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要点是:
第一部分: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总结全文,点明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深刻意义,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四、教师小结:
本文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第二课时
一、文体知识: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速读课文,教师提出思考题。
1、这段文字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分三层: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峰队的一员;年岁虽大,壮心不已;肩负重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重于泰山。
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概述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从阅读角度来说,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情理结合,大大增强了议论的逻辑说服力。
3、①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明确:“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②国际主义精神是包含在共产主义精神中的,文中为什么并列提出?
明确:并列提出是为了强调。
4、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作者在这里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这是运用论证法中的“引证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什么?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精神,分几层来写的?
明确: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分三层写:第一层(从开头到“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正面介绍白求恩的这种精神。第二层(从“从前线回来的人”到“无不为之感动’),从侧面烘托白求恩的这种精神。第三层,作者再次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2、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用了对比论证,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的情况相比较。
3、作者为什么先摆出“前线回来的人”的事例,再摆出“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事例?
明确:从前线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边区,用广大军民的反应证明自己的论断,证明第二部分中两个“极端”的判断是准确无疑的。
4、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具体表现在第三个方面是: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为什么这一部分内容写得少?
明确: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白求恩大夫是个杰出的医生,他医疗技术的高超是解放区军民都了解的事,所以作者只用一句话作了概括,而不作过多的论述。
四、教师小结:
白求恩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感人之处在于他的无私奉献,像太阳奉献了阳光,像小草奉献了绿色,像花朵奉献了美丽……每一个感动中国的人,都用奉献去书写自己的人生之路。奉献自己吧,哪怕仅是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真诚的话语,一双还略显单薄的手……
第三课时
一、学生阅读第四部分,教师引导分析。
教师讲析:在这一部分里,作者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这一点是白求恩同志所有精神的核心。
1、作者回忆了同白求恩同志的交往,写了哪些内容?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明确: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后写出两人的会面和通信。
2、“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
明确:“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3、“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
明确:不行。“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4、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学生齐读“从这点出发,……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排比句式,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
明确:“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气势越发磅礴,内容五彩缤纷,有如赞美诗一般。
二、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背诵。
三、归纳写作特点。
1、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本文夹叙夹议,激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论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其中,一、三、四段都是先叙后议。
第二段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整个段落夹叙夹议的特点更加明显。夹叙夹议,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向他学习。
2、对比鲜明。文章二、三两段都有对比。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更加突出,更加有力地证明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3、用词贴切,句式讲究。如第一段中“以身殉职”一词,充分说明了白求恩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段中的两个“极端”,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拈轻怕重”“冷冷清清”“摸不关心”“麻木不仁”是个人主义思想的生动写实。多变的句式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到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一句中,“凡亲身...的工作的”是“军民”的定语,为了突出这一定语,把它们的位置后移了。
“无不为之感动”,这一双重否定句式加强了语气。结尾用“就是一个……的人”的排比句式,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和人生意义五个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纪念”的重要意义,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四、教师小结:
纵观全文,结构上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形式。文章概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当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谈谈白求恩伟大的精神品质所在。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学习白求恩先生的共产主义精神。
2、认知目标: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和对比的作用。
3、技能目标:训练识别重点句及根据重点句归纳段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和对比的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派遣(pài) 以身殉职(xùn)
狭隘(ài) 拈轻怕重(niān)
热忱(chén) 纯粹(cuì)
鄙薄(bó) 晋察冀(jì)
2、解释词语。
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狭隘:原意为窄小,不宽阔。常用来比喻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开阔。
满腔热忱: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忱:情意。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纯粹: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低级趣味:无聊而不高尚的情趣。
二、问题讨论
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即段意)。
第一段重点句: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重点句: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重点句: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重点句: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2、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共产主义精神。
文章总的结构是:分分分总。
三、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文章前三段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在第四段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四、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第一段: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
第三层: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引用 “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第二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叙议 叙 议 叙 议
第一层: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第二层: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
第三层: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五、文中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
“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六、“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七、作业
1、熟读全文,背诵最后一段。
2、复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及特点。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课内外知识,在学习文章的基础上,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3、情感目标: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配乐朗诵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
延水奏着哀曲,
秋风吹着细雨,
从遥远的五台山,
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
来纪念您!
这里——
河边的石头,
山上的野草,
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
您静静地安息吧!
在您的后面,
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
已经起来了,
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
高举新医学的旗帜,
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
勇往直前!
二、了解白求恩生平和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
1、学生上网查找;
白求恩(1890一1939),国际主义战土。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l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2、播放相关影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
2、思考:本文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四、师生互动,知识探究。
1、学生讨论、交流,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各段要点。
中心句:
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 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归纳各段要点如下:
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讨论: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明确:前三个要点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最后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3、讨论: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4、小结: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概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五、拓展延伸,展示才华。
1、有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呢?
2、本段开始用几十个字高度概括白求恩的经历和事迹,然后用几句精辟的话赞扬和评价白求恩的崇高精神.你能用这种方法,介绍和赞扬你身边的一个人物吗?
3、你还知道白求恩大夫的哪些事迹?(学生上网查资料)
4、知道了白求恩大夫的这些事迹,你难道不想高声赞扬他吗?(网页留言)
六、课堂小结:
如今,“白求恩”这个名字在我们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能在中国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这是因为他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有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以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的炎黄子孙,他是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一个让全体中国人听了就肃然起敬的人。
七、布置作业:
1、再读课文,深入体会白求恩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精神品质。
2、假如你是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或亲眼看到白求恩医生工作的军民之一,当你听到他以身殉职的噩耗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找出每段中心句,说出白求恩精神的具体内涵。
2、技能目标:学习议论文夹叙夹议的写法,进行人物写作。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3、情感目标: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导入。
1、以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
一名医生,一个加拿大的共产党员,本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远涉重洋,帮助与他毫无关系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为之牺牲。他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么?毛泽东的这篇《纪念白求恩》会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2、背景介绍:白求恩(1890一1939),国际主义战土。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l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白求恩逝世的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二、把握内容,理清结构。
过渡:这篇课文是为纪念以身殉职的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而写的,纪念、学习白求恩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说说白求恩精神的具体内涵。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
1、学生讨论、交流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各段要点。
中心句: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教师引导:学习通过找段落中的重点句来概括把握内容要点。请同学们找到各段重点句,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内容要点。
组织交流,归纳各段要点如下:(每一段即为一个部分)
板书:
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小结:白求恩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具体表现为国际主义精神、豪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分析叙议,评点课文。
1、本文主要是赞扬白求恩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因此,文章以议论为主,但文中也有记叙的成分。下面我们以第一段为例评点课文,分析夹叙夹议写法的作用。
布置任务:
(1)学生朗读第一段,划出第一段的重点句子,并归纳段意。
(2)什么是国际主义?国际主义与共产主义是什么关系?
(3)开头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是记叙还是议论?写了哪些内容?
(4)这几句记叙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5)白求恩的事迹非常感人,应该详细地叙述他为中国的抗战所做的事,不应仅用一句话概括,对吗?
(6)既然不用详写,那么“五十多岁”、“不远万里”这些词句应去掉,对吗?“殉职”是什么意思?
2、学生带着问题来朗读,读后思考,评点,全班交流。
明确:(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段意: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并号召向他学习。
(2)文中列宁的话。这在议论文中是道理论据,国际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一种表现。
(3)记叙。介绍了国籍、身份、年龄,来到中国的目的、经历。
(4)不行。去掉这几句,白求恩的精神没有了事实依据。
(5)不对。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悼念白求恩、赞扬白求恩,不是记叙白求恩的事迹,如果详写,文章的写作目的就变了。另外,白求恩的事迹大家都知道,不必详写。
(6)不对。突出年龄、里程更能表现白求恩精神的可贵。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3、思考: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何区别?
明确:①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及真实情景;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证明论点提供事实论据。
②详略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要详尽、具体、生动、突出中心;议论文中的记叙要简明、概括、扣住论点。
4、总结:归纳评点中应注意的地方。评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会评点是自学能力增强的一种标志,评,要求语言准确经济;点,要求恰当醒目
5、让学生评点其他三段中的叙议情况,然后讨论夹叙夹议的好处。
明确: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又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
四、课后学习:课文第一段高度概括白求恩的事迹,然后用精辟的议论评价他的崇高精神,请你也用这种方法,介绍和赞扬你身边的一个人。
要求:1、叙议结合2、字数2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一、交流上节课后写的小作文。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互改,然后推荐好的文章在全班交流,评价。
二、学习对比的作用:
1、本文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朗读第二、三段课文,划出对比的语句,说说对比的作用。
对比作用:首先通过正反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其次,通过对比显示出了我们有些同志与白求恩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2、假如今天来写《纪念白求恩》,你觉得可以作些什么对比?试仿照课文第二、三段写一段话。
三、品味语言。
1、本文的语言,是议论文的典范语言。文章中大量运用成语,请找出来并谈谈有什么作用。学生在书上圈点勾画,思考,交流。
2、前面先说一个意思,后面再作一定的补充说明,可以突出所要强调的内容。比一比下面两组句子,说一说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突出所要强调的内容的。
第一组:A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B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第二组:A晋察冀边区的军民,无不为之感动。B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以同桌为单位,选择一组进行比较,哪一句的效果好,为什么。
3、朗读第四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教师加以引导:
(1)“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2)“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堂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4、学生当堂背诵最后一段。
小结: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鲜明、概括。叙述白求恩的事例,简明概括。恰当使用成语,生动形象。运用双重否定句式和长句子,论证更严密。对比句和排比句的运用,增强文章的气势。
四、课后学习,布置作业。
将自己的看法整理成文,字数不少于150字(提示:其实就是一篇短小的议论文)。
课件32张PPT。纪念白求恩毛泽东简介白求恩生平 诺尔曼·白求恩(1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学习目标的交流1、学习白求恩先生的共产主义精神。
2、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和对比的作 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3、训练识别重点句及根据重点句归纳段意能力。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派遣(pài) 以身殉职(xùn)
狭隘(ài) 拈轻怕重(niān)
热忱(chén) 纯粹(cuì)
鄙薄(bó) 晋察冀(jì)⑴派遣:
⑵狭隘:
⑶满腔热忱:解释下列词语。(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原意为窄小,不宽阔。常用来比喻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开阔。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忱:情意。⑷漠不关心:
⑸纯粹:
⑹低级趣味: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无聊而不高尚的情趣。 文章框架1、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2、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文章总的结构是:分分分总
4、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共产主义精神。这种精神的实质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即段意)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一段重点句: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二段重点句:第三段重点句: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第四段重点句: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文章前三段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在第四段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第一层: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 事迹。
第二层:“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
第三层: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 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一段:可以分为三层。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问题赏析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引用 “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第二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叙议 叙 议 叙 议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文中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 “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第三段 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文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白求恩不少人和一些人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极端负责任对工作对人民对技术极端的热忱精益求精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见异思迁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对比方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第四段 先叙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问题赏析1、作者回忆了同白求思同志的交往,写了哪些内容?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
3、“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 4、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排比形式,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 明确:“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气势越发磅礴。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⑴设问句,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引起读者的注意。 ⑵双重否定句,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加强肯定的语气。 ⑶排比句,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这篇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的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此外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正面介绍和侧面介绍,语言生动简洁,说服力强。小结课后作业 现实生活中具有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种精神的人很多, 请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谢谢大家!课件20张PPT。纪念白求恩毛泽东白求恩
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生于加拿大安大略州。多伦多大学医科毕业。曾任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胸外科医师和圣心医院胸外科主任。 一九三六年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革命时,曾随加拿大志愿军到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岁(课文中“50多岁”有误)。
白求恩的故事
1938年初,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到中国来了。他不仅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最可宝贵的是,他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中国革命战争事业的无限的热忱。
他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后,第一周内就检查了520个伤员,他们大部分是在平型关战斗中负伤的。第二周白求恩大夫就开始施行手术。四个星期的连续工作,使147个伤病员很快又带着健康的身体回到前线。 从此,哪里有伤员,白求恩大夫就出现在哪里。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了手术。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平原上咆哮着,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爆炸开来,震得小庙上的瓦片格格的响。白求恩大夫却在小庙里紧张的动着手术。他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他愉快的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因为他是O型血。他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他们贪婪的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脸上。 一次,给一个头部中弹后引起感染的伤员做手术,匆忙之中,他竟忘记带橡皮手套。切开头颅后,白求恩大夫赤手伸进去,用原已发炎的左手指去摸碎骨,摸到一片,像是考古学家突然在什么地方发现了甲骨文似的喜悦,他立即取出放在盘里,旋即又用手指伸进去摸。白求恩大夫的心只注意着伤员,为摸出的一片片碎骨的喜悦情绪占有了。他总是得意的说:“又是一片!要是戴手套就摸不到了。碎骨铁片取不出来,伤员是很难受的啊!”但是却不知,伤员伤口里的细菌,也从白求恩大夫发炎手指的伤口处溜了进去,种下了导致他生命垂危的毒种。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技术精湛的占地外科医生。他除了做手术治疗之外,还亲自打字,画图,编写教材,给医务人员上课。他曾经在幽静的丛林中,给三百多学生上大课。他的讲台上放一个扩音机,身后挂着三大幅人体解剖图。他一边讲,一边指着图表。学生的海洋,鸦雀无声,埋头做笔记,静静的听着。白求恩大夫曾制定“五星期计划”,建立模范医院,作为示范来推动整个根据地的医务工作。他说:“一个战地的外科医生,同时要是木匠、缝纫匠、铁匠和理发匠。”他自己用木匠工具几下子把木板锯断、刨平,做成靠背架,让手术后的伤员靠在上面使呼吸畅通。他一有空闲,就指挥木匠做大腿骨折引架、病人木床,铁匠做妥马式夹板和洋铁桶盆,锡匠打探针、镊子、钳子,分配裁缝做床单、褥子、枕头……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白求恩大夫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以此为己任,以此为快乐。在他病重之时,他给聂荣臻司令员写了一封写,这是他最后的话。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非常不好——也许我会和你永别了!请你给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托拉托城威灵顿街第十号门牌。用同样的内容写给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和平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多有贡献。也写信给美国共产党总书记,并寄上一把日本指挥刀和一把中国大砍刀,报告他我在这边工作的情形。把我所有的相片……日记……文件和军区故事等,一概寄回那边去,由布克负责分散。并告诉他有一个电影片子将要完成。
将我永不变更的友爱送给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国的同志们!
两个行军床,你和聂夫人留下吧,两双英国皮鞋也给你穿。
骑马的马靴和马裤给冀中区的吕司令员。
贺师长也要给一些纪念品……
给军区卫生部两个箱子,尤副部长八种手术器械,凌医生可以拿十五种,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做纪念品吧。
……给我的勤务员邵一平和炊事员老张每人一床毯子,并送给邵一平一双日本皮鞋……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的铁剂,专为疟疾病患者和极大数目的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往保定平津一带去购买药品,因为那边的价钱比沪港贵两倍。 告诉加拿大和美国,我十分的快乐,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够多有贡献。
……
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漠不关心:冷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益,更。词语积累:
拈轻怕重:不远万里:派遣:殉职:狭隘:极端:热忱:不怕路途遥远。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为公务而牺牲生命。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广;不宏大。极其,特别。热情。忱,真实的情意。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用两三个手
指挟取东西。纯粹:
不足道:鄙薄: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注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
事业心不强。迁,变动。
见异思迁:轻视。不值得一提。不搀杂别的成分。动动手: 根据文章的内容,以“白求恩为什么值得纪念”为内容,就白求恩的优秀品德写一篇文章。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
2、思考为什么同学们能清楚的找到文章的关键句子呢?这体现了文章的什么特点?谢谢大家!课件19张PPT。纪念白求恩毛泽东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2、学习文章严谨的结构,极富感染力的议论说理性的语言。
3、了解并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对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关于作者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在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关于白求恩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语言的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论、
抒情、描写。
??
五种表达方式的区分 记叙重( )
议论重( )
说明重( )
抒情重( )
描写重( )过程观点
介绍情感印象请判断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①我国名胜古迹十分多。诸
如泰山,黄河,故宫,明孝陵,
香格里拉等。
②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千
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说明)(记叙) 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描写) 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⑤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抒情)
(议论)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划分层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叙议 叙 议叙 议/ /
第一层
(1、2)
第二层(3—7)
第三层(8—10)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先联系“不少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人”的实质。 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讨论:
记叙文中的记叙与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同?
议论文中的“叙”是为证明论点提供事实根据,是为议论服务的。“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以“叙”为主,主要记叙事件的过程及真实情景,“叙”要详尽、具体。
从课文第1、3、4段中找出记叙性句子和议论性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本文语言特色:
1 、用设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共产主义精神。”
2、双重否定,加强肯的语气。“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3 、用排比句,从人格,品格,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意义。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更加热情洋溢。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纪念白球恩》这篇议论文采用的是夹叙夹议的写法,每一段都是先叙后议。叙述的事实都采用概叙的方法,今后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应学习和注意这一点。总结
布置作业
现实生活中具有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种精神的人很多,请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要求,先叙后议,50字以内)
谢 谢 大家课件20张PPT。英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纪念白求恩毛泽东白求恩生平和文章的写作背景 诺尔曼·白求恩(1888— 1939),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
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
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
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4月间
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前线医
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 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
“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孜孜不倦派遣( ) 以身殉职( )
狭隘( ) 热忱( )
拈轻怕重( ) 纯粹( )
鄙薄( ) 晋察冀( )( )qiǎnxùnàichénniāncuìbójìnjì薄bó(鄙薄)bò(薄荷)báo(薄饼) 给红字注音:各段中心句:1、 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已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已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2、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3、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4、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一 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
二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三 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四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精益求精在烈士墓前你会
想些什么呢?合作研读第一自然段1 、高度槪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2、 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 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3 、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记叙)(议论)(议论) 先叙后议。先简述白求恩的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叙”与“议”拓展与延伸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小结有什么感想?
有什么收获?对比白求恩不少人或一些人对工作对人民对技术极端负责极端热忱精益求精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见异思迁这样一比较,一正一反,褒贬分明,批评中肯.通过对比,白求恩医生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㈠用成语表达下列几句话的含义。⒈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
⒉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
⒊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 )
⒋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 )
⒌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 )满腔热忱漠不关心
见异思迁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大家真棒《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心论点是( )
A.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B.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C.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D.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C秋风吹着细雨 / 延水奏着哀曲
从遥远的五台山,
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
来纪念您!
这里——
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
也在为您流泪。白求恩纪念歌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
您静静地安息吧!
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
已经起来了,
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
高举新医学的旗帜,
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
勇往直前!……
“议论”的目的既然是明观点、讲道理, 语言就应该鲜明、有力。所谓鲜明,指的是观点明确,态度明朗,不允许模糊、含蓄;所谓有力,指的是说服力强,简洁的语言就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议论”的语言 就有这一特点。
品位本文语言特色作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