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观潮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了眼前。
观 潮
一词多义:
观
{
观潮。
天下之伟观也。
(观:观看,动词)
(观:景象,名词。)
观潮 宽阔 笼罩
薄雾 依旧 恢复 灿烂
昂首东望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
沸腾
积累字词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横贯:横着通过去。
犹如:好像,如同。
浩浩荡荡:浩荡,广阔、壮大。本课形容潮势很大。
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开。本课是用来形容声音很响。
漫天卷地:天和地随着风浪翻卷。本课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的情景。
词语解释
钱塘江大潮真是_____啊!
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啊!
1.浏览课文,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天下奇观)
(1)比较理解“天下奇观”和“观潮”中的“观”的意思。
“观”: a.看,察看;b.看到的景象或样子;c.对事物的看法、认识。选择对应的释义,理解“观”字在不同词语里的意思。
2.自我阅读课文,对照插图,重点理解“奇观”的含义。
3.学生谈观后感,师给予评价,解释“天下奇观”,同时商讨“奇”在哪些方面。
细读课文 感受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
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
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
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
作者主要抓住什么来写?
人动江静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
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
腾起来。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
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
腾起来。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
高的白色城墙。
白色城墙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这里的“静”和潮来前的“静”一样吗?
停息后是什么景象?说明什么?
潮水大
再说说你的感受?
奇特 雄伟 壮观
找一找,文中都有哪些描写钱塘江大潮奔涌的句子?
(1)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小结
在《观潮》中,作者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观,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八月十八,我去海宁观潮。(这天早上)江面上(风平浪
静),岸边却早已( 人山人海);(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
传来的潮声犹如(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处出现了
( 一条白线 );不一会儿,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再近些,那浪潮是一浪一浪像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一浪
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此时的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
连大地都在惊颤;(霎时)潮过去了,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
地)涌来,而堤下的江水已经涨了七八米高。这真是(天下奇
观)啊!
课后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
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李廓《忆钱塘》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毛泽东《七绝·观潮》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宋)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明)王在晋《望江台》
有关钱塘潮的著名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