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八年级下册第30课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2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八年级下册第30课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2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17 16:26:04

文档简介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习题
一、基础题。
1、给加粗字注音。
李岚( )清 评估( ) 盈( )余
有朝( )一日 魅( )力 授予( )
2、常识填空。
中国首次向国际奥委会申办的是第________届奥运会,申办的时间是________,结果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城市)获得了胜利。时隔________年,中国第二次申办________年的奥运会,并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获得成功。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政府尊重并赞赏国际奥委会评佑团所作的评估报告,我们据此已制定了在北京举办一次出色奥运会的规划。
3、“尊重”与“赞赏”的次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定”能换成“制订”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出色”能删去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邓亚萍和杨澜的申奥陈述后,回答问题。
北京代表团邓亚萍:
亲爱的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的委员:杨凌是我的朋友,他是奥运会奖牌的获得者,我们知道奥运会已经在世界20多个城市举办,中国运动员受到许多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欢迎和友好接待。我本人曾在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亲身经历过友好的欢迎,我们梦想希望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给中国运动员机会:热烈欢迎、友好接待来自世界的朋友们。
让我与您分享我在参加悉尼奥运火炬接力时的经历,我注意到一个小男孩向我走来,他触摸到火炬时眼睛一下就亮了,我能感觉到在那个时候他的一生发生变化,奥运圣火在中国、在4亿年轻人心中点燃该有多好啊!
北京将成为运动员理想的比赛场地,运动员将有条件在优越的比赛场馆比赛,运动员展示的文化将受到无法想像的关注。为了表现我们对运动员的崇敬,我们已经选择一个特殊的、历史悠久的郡王府作为奥运会的场所,在那里运动员将被获得欢迎。北京代表团杨澜:
谢谢邓亚萍,谢谢杨凌。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在向各位介绍我们的文化安排之前,我想先告诉大家你们2008年将在北京度过愉快的时光。我相信在座的许多人都曾为李安的奥斯卡获得影片《卧虎藏龙》喝彩,这仅仅是我们文化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文化宝藏等待着你们去挖掘。
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三千年的历史文化与都市的繁荣相互交织。除了紫禁城、天坛、万里长城的标志性建筑,北京有无数的戏院、博物馆,各种各样的餐厅和购物场所,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你感到惊奇和高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北京历来是各个民族和各个文化的汇集地,北京人民相信,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推动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同时向您领导的奥林匹克运动表达感激之情。
在我们的文化教育当中,教育和交流将是我们的重点,我们期待在全国,尤其是在数百万青少年中,弘扬奥运理想,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爱,以留下一笔精神财富。
从2005年到2008年,我们每年举办文化活动,我们将开展多元文化活动,如由全世界青少年和表演家参加的音乐会、展览,这些文化将在奥运村展开,以方便运动员参加。我们的开闭幕式将成为展现导演、演员、作家才艺的舞台,讴歌人类的共同理想。我们独特的文化和奥林匹克运动,基于丝绸之路带来的灵感,我们的火炬接力将开创新的局面,以共享和平、共享奥运为主题,奥运永恒不息的火炬将跨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奥运圣火将通过西藏穿过长江和黄河,踏上长城,历经香港、台湾、澳门。通过这样的路线,我们保证比以往任何一次数量都多的人民目睹火炬。7000年前,马可?波罗有时遥远国度的描述,人们问马可?波罗,有关中国的故事是真的吗?他说我只不过将我所见到的描述了一半而已。
女士们,先生们,我相信,北京向全世界的运动员观众和世界观众证明,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6、从文字总体上看,它们的风格与两位发言人的身份是否吻合?试分别举例为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理解杨澜发言中的“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邓亚萍为何要在发言中回味她在参加悉尼奥运火炬接力时的经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杨澜在发言中引用马可?波罗对中国的描述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lán gū yíng zhāo mèi yǔ
2、27 1993、1.11 澳大利亚 悉尼
6 2008 2001 7 13
3、不能。先是“尊重”后是“赞赏”,这个并列短语用得恰如其分。
4、不能。“定”者定出,不能随意变动也。“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制订”并不具有这种约束力。
5、不能。“出色”强调了这个规划非同寻常,删去则没有此意思。
6、是相互吻合的。如前者注重对运动员经历的介绍。(例句略)后者则从文化的角度谈。(亦略)
7、即“有更多的文化宝藏”、“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三千年的文化与都市的繁荣相互交织”……
8、强调奥运会的意义,强调选择北京对于弘扬奥运的意义:在四亿年轻人心中点燃圣火。
9、突出中国的神奇,引起人们的遐想。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习题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
(一)
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委员们:
无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种决定能改变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
将近50年前,我第一次参加了赫尔辛基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奥运精神。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一直梦想着将奥运会带回中国,让我的同胞们在我的祖国体验奥林匹克梦想永恒的魅力。
各位奥委会委员,今天您所传达的信息也许将意味着一个全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
如果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能够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7年后的北京,一定会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谢谢!
1、“但只有一种决定能改变历史”,其中的“一种决定”是指什么样的决定?
2、加粗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为什么不说“你们一定会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而说“7年后的北京,一定会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4、试比较这篇陈述发言和李副总理的陈述发言,它们在语言风格和陈述角度上各有什么不同?
(二)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①下午好!
②在向各位介绍我们的文化安排之前,我想先告诉大家,2008年你们将在北京度过愉快的时光。
③基于丝绸之路带来的灵感,我们的火炬接力将首先开先例从奥林匹克开始,经过人类古代文明的一些发祥地——希腊、罗马、埃及、拜占庭、美索布达米亚、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中国,以“共享和平、共享奥运”为主题。奥运永恒不息的火炬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即你们许多人所谓的埃佛勒斯峰,从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奥运圣火将通过西藏,穿过长江和黄河,踏上长城,途经香港、澳门、台湾,并在组成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中传递。
④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我恐怕很难将我们的文化安排的全部情况介绍给你们。在我的陈述结束之前,我要讲给你们的是,700年前,人们对马可?波罗关于这块美丽而遥远的土地所作的难以置信的描述感到十分惊异,于是就问他,你的描述是真的吗?他说,我只不过将我所见到的跟你们描述了一半而已。实际上,我今天在这里所展示给你们的也只是期待中的北京的其中一小部分。
⑤谢谢主席先生,谢谢大家!
(此文系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北京申奥时的陈述发言)
1、请你把这篇陈述发言的开头和本课所学两篇陈述发言的开头作些比较,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本文第③段中杨澜女士向评委们介绍了奥运火炬接力的行程,你能理解这样安排行程的创意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3、第④段中杨澜引用马可?波罗的话,对陈述发言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
4、讲演是语言的艺术,你能简要分析一下这篇陈述发言在语言方面的特色吗?

参考答案:
(一)1、“一种决定”是指把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交给北京。 2、加粗的句子实际是告诉评委们:如果把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交给北京,将会迎来一个全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 3、前句强调的是“你们”,而后一句则坚定了北京一定会让评委们自豪的信心。所以课文中用后一种说法。 4、见“写作特色1”。
(二)1、三篇陈述发言的开头都表达了中国北京申奥的坚定立场,表露了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坚定信心。 2、这样安排告诉世人:中国人民将会通过2008年奥运会促进与全世界人民的友谊,加速全人类的和平进程。 3、用席下听众熟悉的事例来弥补自己不能详尽介绍的缺憾,令评委们较容易接受。 4、这篇讲演的语言简洁、生动、极富感染力。
北京申奥形象大使杨澜陈述发言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在向各位介绍我们的节目安排之前,我想首先告诉大家,在2008年你们将在北京渡过愉快的时光。
中国有自己的体育传奇。早在宋朝大约是十一世纪,人们开始进行一种叫“蹴鞠”的游戏,它被认为是古代足球的起源。这项运动非常受欢迎,妇女们也加入其中。现在你就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女子足球队现在这么优秀啦。
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三千年的历史文化与都市的繁荣相呼应,除了紫禁城、天坛和万里长城这几个标志性的建筑,北京拥有无数的戏院、博物馆,各种各样的餐厅和歌舞场所,这一切的一切都会令您感到惊奇和高兴。
除此之外,北京城里还有千千万万友善的人民,热爱与世界各地的人民相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北京历来是各个民族和各种文化的汇集地,北京人民相信,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推动我们文化和全世界文化的交流。
在我们的文化项目计划当中,教育和交流将是我们优先考虑的项目,我们期待通过在全国传播对奥林匹克理想的理解从而留下一笔智力和体育财富。
从2005年到2008年我们每年定期举办文化活动,我们将开展多元文化活动,举办世界青少年和表演家参加的音乐会,这些文化活动同时在奥运村和全市范围内展开,以方便运动员的参加。
我们的开闭幕式,将是展现中国杰出作家、导演和作曲家的舞台,讴歌人类的共同理想,以及我们独特的奥林匹克运动。
基于丝绸之路带来的灵感,我们的火炬接力,将途经希腊、埃及、罗马、美索布达米亚,波斯、印度和中国,以共享和平、共享奥运为主题,“奥运”这一永恒不惜的火炬,将跨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而达到最高的高度,中国的奥运圣火将通过西藏,穿过长江和黄河,踏上长城,途经香港、澳门、台湾,在组成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中传递。通过这样的路线,我们保证目睹这次火炬接力的人们,会比任何一次都多。
我很遗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不能把我们的文化项目向你做一个全景式的说明。在我结束演讲之前,请允许我讲一个故事。700年前,马可?波罗曾对中国的美丽有过惊奇的描述。有人问马可波罗,你的有关中国的描述是真的吗?他说,我跟你们的描述和我所见到的相比连一半都不到。实际上,我今天向你们所展示的只不过是北京的一小部分。等待你们的还有更多。
女士们,先生们,我相信北京和中国将向运动员、观众和全世界的电视观众证明,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谢谢主席先生,谢谢大家!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通过阅读找出两篇演讲稿的异同,并总结出一篇优秀的演讲稿的基本要求。
2、技能目标:能通过比较阅读说出课本中两篇演讲稿的优点。
3、情感目标:能通过练习学会写能打动人的演讲稿。
教学重难点
1、总结优秀演讲稿的基本要求时学生能否总结到位。
2、对于同样是申奥发言的演讲稿学生能否发现北京申奥发言的优点。
3、学生所写的演讲稿是否能真正做到打动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片段】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公布投票产生的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在这个时候,在场的代表一个个屏住了呼吸,在这个时候,13亿中国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当北京这个熟悉的名词从萨马兰奇先生口中发出的时候,就出现了我们刚才看到的场景。我们赢了,我们赢在什么地方?”
【组织学生回答:综合国力的增强、体育事业的发展、人民对体育事业的支持……】
“这一切都是我们申奥成功的原因,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这成功与投票前我们中国代表团的精彩陈述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来读一下《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来看一下这两篇陈述为什么能打动评委。”
二、我来当评委
“如果你是奥运会评委,你觉得怎样的演讲稿能打动你呢?”
【明确】演讲要求:态度庄重,言辞恳切,语言简洁,说话得体,文化氛围浓厚。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这两篇演讲稿,然后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具体说说这两篇演讲稿在哪些方面符合了演讲要求,打动了评委。”
【组织学生阅读、交流】
2、“同学们经过阅读和思考,找出了这两篇演讲稿吸引评委的共同点,我们现在再来读一读文章,找找这两篇演讲稿的不同之处。”
提示:从两位发言人的身份分析两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不同。
【组织学生阅读、交流】
四、比较阅读
“同学们手头拿到的是北京申奥时竞争对手多伦多的申奥陈述,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然后说说为什么北京的申奥陈述更能打动评委,把宝贵的一票投给北京?”
(原文)加拿大代表发言:萨马兰奇主席,尊敬的国际奥委会成员,评估团的成员,我感到非常荣幸的能够站在大家的面前,我是作为加拿大的代表站在这里。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感慨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代表着各种宗教、文化和世界上的种族,是一种和平的,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各国人民。但是我还想告诉大家,我跟加拿大代表团到这里来是要表达我们对体育的热爱,我们对于自己数百年的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历史的自豪。
今天,加拿大希望写下我们历史的新的篇章。我们这个国家拥有大量的资源和专业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三级政府对这次申奥的支持,我们希望你们把这个职责交给我们,让我们举办2008年的奥运会和残奥会,这样能够表明国际的友谊。这是我们第二次申奥。多伦多已经做了很多的准备,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谢谢大家。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点评】
【组织学生发言、评价】
五、布置作业
“现在,刚刚被点燃的奥运圣火已经在全世界接力,可还是有些国家和国际人士对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目的和性质提出了质疑,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参考所给的材料,以中方代表的身份,写一份陈述报告,向国家和国际人士解释真相。”
要求:1、言辞恳切,语言简洁,能打动听众;
2、字数100字左右;
3、发言时态度庄重,说话得体。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学习陈述发言,语言简法而得体,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2、情感目标:理解陈述发言,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
3、认知目标:了解本文浓郁的文化氛围。
教学重难点
1、语言简法而得体。
2、有浓郁的文化氛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解释词语。
二、导入
借助多媒体,播送北京2008年申奥成功的录像,激发学生热爱奥林匹克,热爱北京的感情。
介绍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
奥运会是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因古代希腊人常在奥林匹克举行体育竞技,1894年的国际体育大会决定把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届于是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以后每四年一次,在会员国的某个城市举行。
三、学习《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陈述发言》
1、学生朗读课文,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3段),运用字数和句式大致相同的句子,组成排比句,表达了中国政府对申奥和立场、态度和承诺。
第二部分(第4~5段),作关于奥运经费的保证,并表达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
第三部分(第6段)表达对世界客人的热烈欢迎。
2、概括中心意思。
本文陈述了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立场和实现诺言的态度,对经费问题作出了保证,并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
四、学习《何振梁先生陈述发言》
1、思考:作者反复陈述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明确:作者是一位老资格的职业体育人士,反复陈述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重要意义:“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让我的同胞们在我的祖国体验奥林匹克梦想永恒的魅力”,“今天您所传递的信息也许将意味着一个全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7年后的北京,一定会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几乎每一段结尾都陈述了奥运会选择北京的意义,由于出于一位德高望重的职业体育人士之口,有着很高的可信度,听者无不为之折服。
2、概括中心意思。
本文以资深职业人士的身份,恳切表达了希望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热切愿望,并诚挚阐述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意义。
五、探究活动
1、李岗清副总理、何振梁先生各以什么身份作陈述发言的》他们陈述的重点内容与他们的身份相称吗?综观两篇陈述发言,你觉得中国在哪些方面会深深打动打动奥委会成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李岚清副总理以中国政府代表身份发言,何振梁先生以职业体育人士身份发言。他们陈述的重点内容与他们的身份都很相称。综观两篇陈述发言,中国政府对申办奥运会的坚决支持和尽力实现承诺的态度,对奥运盈余或发生赤字的处理,中国人民的热切期望等,都会深深打动奥委会成员。
2、两篇陈述发言都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这表现在哪些地方?你觉得这对加强陈述效果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浓郁的文化氛围表现在:引用先圣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名言,表达对世界客人的欢迎;何振梁现身说法,结合自身经历,表达中国人民对奥运梦的始终不渝的追求。浓郁的文化氛围可强化中国申办奥运会的文化色彩,让更多的奥委会成员认可。
六、迁移训练
设想一下,如果请你作为一普通百姓或者一个中学生代表作陈述发言,你该说些什么?写出来,讲给同学听听,大家试试。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
七、课文总结
这两篇北京申奥陈述发言表达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希望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强烈渴望,诚恳的态度,恳切的言辞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并使北京申奥获得了成功。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如果请你作为一普通百姓或者一个中学生代表作陈述发言,你该说些什么?写出来。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通过阅读找出两篇演讲稿的异同,并总结出一篇优秀的演讲稿的基本要求。
2、技能目标:能通过比较阅读说出课本中两篇演讲稿的优点。
3、情感目标:能通过练习学会写能打动人的演讲稿。
教学重难点
1、总结优秀演讲稿的基本要求时学生能否总结到位。
2、对于同样是申奥发言的演讲稿学生能否发现北京申奥发言的优点。
3、学生所写的演讲稿是否能真正做到打动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1年7月13日,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全国人民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的盛况。
二、有效学习
1、词语积累。
评估(gū) 承诺(nuò) 盈(yíng)余 盛(shèng)事
授予(yǔ) 赫(hè)尔辛基
2、发言人简介。
李岚清(1932~),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何振梁(1929~),1981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89年当选为中国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3、作品简介。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陈述发言》
李岚清陈述了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立场和实现诺言的态度,对经费问题作出了保证,并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
《何振梁先生陈述发言》
何振梁以资深职业人士的身份,恳切地表达了希望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热切愿望,并诚挚地阐述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意义。
中国申办奥运会的历史简介。
2001年7月13日夜晚,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古老的北京无人入睡。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时,这座城市沸腾了!从蒙特卡洛的泪水,到今夜莫斯科的欢笑,北京的申奥之路走了整整8年,跨越了一个世纪!回首这一路上的汗水与泪水,只有在这成功的一刻,我们才有资格感叹一句:八年申奥路,走得可真不容易!
难忘蒙特卡洛1993年1月11日,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代表团正式呈交了申办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的申办报告,从此北京踏上了申奥的艰难历程。“开放的北京迎奥运”,这是北京2000年申奥的口号。人们希望北京能够通过成功申办奥运会,把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我们难以忘却,1993年9月24日凌晨,摩纳哥蒙特卡洛。在无数人的期盼当中,萨马兰奇终于说出了“悉尼”一词,这意味着国际奥委会选择了悉尼作为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北京申办失败。在结果宣布的那一刻,在场的悉尼代表团的欢呼雀跃与北京代表团的沮丧震惊形成了强烈对比。而在中央电视台转播中心现场,人们失望、诧异、沮丧等种种复杂心情交织的表情,定格成为一幅历史性的画面,深深地刻在了每个中国人心中。
[卧薪尝胆,总结教训]
在第二天北京的头班地铁里,车厢的门口贴上了白底黑字的小标语,“申奥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正是以这种精神,中国在一如既往地为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作贡献的同时,也在总结着失败的教训,为最终实现中国的奥运梦想默默地准备着。
第一次申办时,我们对形势估计得过于乐观,忽略了很多隐藏的问题,如北京在交通、通信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难题,而空气质量也着实令人担忧。此外,北京宣传自己的方式也相对老旧,过于渲染北京作为旅游城市的古老历史、悠久文化及民情世态,却相对忽略了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所必备的现代化文明气息,而这恰恰是最能吸引国际奥委会官员注意的方面。而作为北京第一次申奥的主要对手,悉尼的准备则十分充足。除了在运动场馆和运动员食宿等方面的完善规划,悉尼还围绕环保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好评。
第一次申办虽然失败了,但申奥达到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目的,也为我们今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备战2008]
第一次申奥失败后,北京没有急着申办2004年奥运会,而是吸取教训,完善自身。在5年里,北京发生了可喜的变化。1999年4月6日,经中国奥委会批准,北京市市长刘淇赴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递交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北京代表着中国,又一次站在了申奥起跑线上。
这一次,北京奥申委提出了北京申奥的三个新重点: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北京市加大了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10年间用于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北京奥申委还准备了5000万美元的备用资金,这使北京的预算看起来更加合理。
在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过程中,民众的极大支持成为北京独特的优势。据独立的调查公司提供的数据,94.6%的北京市民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更令人感到振奋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也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期盼着北京申奥的成功。
圆梦莫斯科2000年8月28日,北京与巴黎等其他4个城市一起,由申请城市进入候选城市之列。从这一天开始,北京奥申委便全力投入到《申办报告》的撰写当中。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北京奥申委抽调各路精兵强将夜以继日地工作,工作人员创造了连续工作32个小时的记录。经历了中文本10次、英文和法文本3次的“颠覆性”修改,重5.6公斤、近20万字的《申办报告》,终于在2001年1月16日,国际奥委会规定时间的最后一天,送达国际奥委会总部。2001年5月15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在对北京的评估报告中说:“北京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北京的努力得到了肯定。
7月10日,距国际奥委会投票还有3天时间,5个候选城市在世界贸易中心摆下展台,这是候选城市到达莫斯科后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从展台的设计,到众多著名中国运动员的亮相,以及独具匠心的小礼品——红色中国结,中国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和美好的印象。
4、课文分析。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陈述发言》
李岚清副总理以中国政府代表的身份发言,陈述的重点内容表现为:
第一部分(第1~3段)中国政府对申奥的立场、态度和承诺。
第二部分(第4~5段)作关于奥运经费的保证,并表达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
第三部分(第6段)表达对世界客人的热烈欢迎。
《何振梁先生陈述发言》
何振梁先生是职业体育人士,是国际奥委会执委,时年72岁,被人们称为北京奥申委“最年长的志愿者”。
第一部分(第1段)选择中国的意义。
第二部分(第2~3段)我的梦想。
第三部分(第4~5段)重申选择北京的意义。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如果请你作为一普通百姓或者一个中学生代表作陈述发言,你该说些什么?写出来。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学习陈述发言,语言简法而得体,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2、情感目标:理解陈述发言,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
3、认知目标:了解本文浓郁的文化氛围。
教学重难点
1、语言简法而得体。
2、有浓郁的文化氛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解释词语。
二、导入
借助多媒体,播送北京2008年申奥成功的录像,激发学生热爱奥林匹克,热爱北京的感情。
介绍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
奥运会是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因古代希腊人常在奥林匹克举行体育竞技,1894年的国际体育大会决定把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届于是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以后每四年一次,在会员国的某个城市举行。
三、比较阅读
“同学们手头拿到的是北京申奥时竞争对手多伦多的申奥陈述,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然后说说为什么北京的申奥陈述更能打动评委,把宝贵的一票投给北京?”
(原文)加拿大代表发言:萨马兰奇主席,尊敬的国际奥委会成员,评估团的成员,我感到非常荣幸的能够站在大家的面前,我是作为加拿大的代表站在这里。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感慨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代表着各种宗教、文化和世界上的种族,是一种和平的,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各国人民。但是我还想告诉大家,我跟加拿大代表团到这里来是要表达我们对体育的热爱,我们对于自己数百年的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历史的自豪。
今天,加拿大希望写下我们历史的新的篇章。我们这个国家拥有大量的资源和专业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三级政府对这次申奥的支持,我们希望你们把这个职责交给我们,让我们举办2008年的奥运会和残奥会,这样能够表明国际的友谊。这是我们第二次申奥。多伦多已经做了很多的准备,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谢谢大家。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点评】
【组织学生发言、评价】
四、布置作业
“现在,刚刚被点燃的奥运圣火已经在全世界接力,可还是有些国家和国际人士对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目的和性质提出了质疑,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参考所给的材料,以中方代表的身份,写一份陈述报告,向国家和国际人士解释真相。”
要求:1、言辞恳切,语言简洁,能打动听众;
2、字数100字左右;
3、发言时态度庄重,说话得体。
课件23张PPT。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陈述发言》
《何振梁先生陈述发言》

1、中国人民对 奥运的热切期望。
2、学习陈述发言,态度庄重而诚恳,语言简洁而得体,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学习目标解释下列词语。
盈余:收入中除去开支后剩余。
赤字:指经济活动中支出多于收入的差额数字。簿记上登记这种数目时,用红笔书写。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陈述发言》
李岚清,1932年5月生。
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
1997年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一(第1~3段),运用字数和句式大致相同的句子,组成排比句,表达了中国政府对申奥的立场、态度和承诺。
朗读课文,概括各段大意。二(第4~5段),作关于奥运经费的保证,并表达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
三(第6段)表达对世界客人的热烈欢迎。第一段:立场态度郑重:“再次确认”立场不可动摇:“坚定支持”第二段:态度
“尊重”—“赞赏”—“制定”第三段:承诺承诺的周延性:“所有”承诺的可靠保证:“一切努力”在意思上逐段深入,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
在形式上句式大致相似,构成段的排比,铿锵有力,很有说服力。
本文陈述了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立场和实现诺言的态度,对经费问题作出了保证,并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
概括中心意思《何振梁先生陈述发言》1929年生,浙江上虞人,
1955年到国家体委搞国际联络工作。 1981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 1989年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并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思考:作者反复陈述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作者是一位老资格的职业体育人士,反复陈述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重要意义:“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让我的同胞们在我的祖国体验奥林匹克梦想永恒的魅力”,“今天您所传递的信息也许将意味着一个全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7年后的北京,一定会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几乎每一段结尾都陈述了奥运会选择北京的意义,由于出于一位德高望重的职业体育人士之口,有着很高的可信度,听者无不为之折服。
本文以资深职业人士的身份,恳切表达了希望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热切愿望,并诚挚阐述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意义。
概括中心意思
探究活动
1、 李岗清副总理、何振梁先生各以什么身份作陈述发言的,他们陈述的重点内容与他们的身份相称吗?李岚清副总理以中国政府代表身份发言,何振梁先生以职业体育人士身份发言。他们陈述的重点内容与他们的身份都很相称。
2、综观两篇陈述发言,你觉得中国在哪些方面会深深打动打动奥委会成员?
综观两篇陈述发言,中国政府对申办奥运会的坚决支持和尽力实现承诺的态度,对奥运盈余或发生赤字的处理,中国人民的热切期望等,都会深深打动奥委会成员。
浓郁的文化氛围表现在:引用先圣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名言,表达对世界客人的欢迎;何振梁现身说法,结合自身经历,表达中国人民对奥运梦的始终不渝的追求。浓郁的文化氛围可强化中国申办奥运会的文化色彩,让更多的奥委会成员认可。
3、两篇陈述发言都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这表现在哪些地方?你觉得这对加强陈述效果有什么好处?
这两篇北京申奥陈述发言表达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希望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强烈渴望,诚恳的态度,恳切的言辞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并使北京申奥获得了成功。
小结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
??? 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种决定能改变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
??? 将近50年前,我第一次参加了赫尔辛基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奥运精神。
???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一直梦想着将奥运会带回中国,让我的同胞们在我的祖国体验奥林匹克梦想永恒的魅力。
??? 各位奥委会委员,今天您所传递的信息也许将意味着一个全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
??? 如果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能够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7年后的北京,一定会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文中第一段“一种决定”指的是什么?
2、“我一直梦想着将奥运会带回北京”一句话中“奥运会”能否换成“奥运精神”,为什么? 3、作者反复陈述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是什么?谁提出的?
?
1、把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北京。2、不能,本文陈述的目的是申办2008年奥运会,而奥运精神在中国早已存在。
3、作者是一位老资格的职业体育人士,反复陈述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重要意义:“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让我的同胞们在我的祖国体验奥林匹克梦想永恒的魅力”,“今天您所传递的信息也许将意味着一个全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7年后的北京,一定会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几乎每一段结尾都陈述了奥运会选择北京的意义,由于出于一位德高望重的职业体育人士之口,有着很高的可信度,听者无不为之折服。4、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这个格言是顾拜旦的一位老朋友亨利-马丁·狄东1895年提出的。
设想一下,如果你作为一个普通中学生代表作陈述发言,你该说些什么?写出来,讲给同学听听,大家试试。
迁移训练谢谢大家!课件17张PPT。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李岚清何振梁 活动一 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分别说说两篇演讲稿的内容 观看北京申奥成功的视频---自由朗读--小组讨论讲演稿内容---小组展示奥运会是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因古代希腊人常在奥林匹克举行体育竞技,1894年的国际体育大会决定把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届于是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以后每四年一次,在会员国的某个城市举行。考考你一、给未加粗字注音或由拼音写汉字。
评估( ) 承诺( ) yíng ( )余
授予( ) zhōng( )心 mèi( )力二、说一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盈余:
(2)赤字:
(3)魅力:收入中除去开支的剩余。经济活动中支出多于收入的差额数字。
很能吸引人的力量。píngnuò盈yǔ衷魅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陈述发言一(1-3)中国政府对申奥的立场、态度、承诺
二(4-5)作奥运经费的保证,表达中国人民的热切希望
三(6)表达对世界客人的热烈欢迎何振梁先生陈述发言 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重要意义
你们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使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
让我的同胞们在我的祖国体验奥林匹克梦想永恒的魅力
今天您所传递的信息也许将意味着一个全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
7年后的北京,一定会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活动二 在朗读中感受动人魅力
李岚清副总理、何振梁先生各以什么身份作陈述发言的?他们陈述的重点内容与他们的身份相称吗?综观两篇陈述发言,你觉得中国在哪些方面会深深打动奥委会成员?试着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朗读两篇陈述发言。 活动方式:独立思考--朗读--小组交流--代表展示李岚清,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 ,在许多问题上善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何振梁,中国资深职业体育人士,国际奥委会执委,70多岁。两次参加北京申办奥运会,两次担任申奥投票中方陈述人,是北京申奥由失败到成功的标志性人物。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他的经验和出色的语言能力,在暮年所付出的巨大身心劳动,为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李岚清是副总理,陈述了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的立场和实现诺言的态度,对经费问题做出保证,并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
何振梁以资深职业人士身份,恳切表达希望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热切愿望,并诚挚阐述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意义。活动三 在品读中感受文化魅力
两篇陈述都有浓郁的文化氛围,
这表现在哪些地方?你觉得这对加
强陈述效果有什么好处?
活动方式:圈画批注--全班交流李岚清:引用孔子名言, 表达对世界客人的欢迎 。
何振梁:现身说法,表达中国人民对奥运梦始终不渝的追求。
好处:强化文化色彩 ,增加认同。活动四 在实践中展示演讲风采 活动内容:如果请你以一个普通中学生代表作陈述发言,你该说些什么?
活动方式:写一写(150字左右)--代表展示2016
里约热内卢
Welcome!!!谢谢大家!课件18张PPT。《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 奥运常识奥运会即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Olympic Games /ào lín pǐ kè yùn dòng huì) 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4年1届,分为夏季奥运会(俗称“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俗称“冬奥会”)等。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1896年现代奥运会第一次在希腊雅典举办。2008年,在中国举行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国际奥委会主席是巴赫。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奥林匹克运动包括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奥委会为骨干的组织体系和以奥运会为周期的活动体系。
1894年6月23日,当顾拜旦与12个国家的79名代表决定成立国际奥委会、开创奥林匹克运动时, 这一壮举曾一度成为人们讽刺的对象。而在百年之后的今天,奥运会已成为普天同庆的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也吸引了202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参与。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两篇演讲稿,然后请你以发言人的身份选择你认为最能打动各位委员的部分来读一读,并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读。读一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一,然后通过与课文的比较说说为什么北京的申奥陈述更能打动各位委员,把宝贵的一票投给北京?提示:可从内容、态度、期盼程度、
语言表达、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比一比“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公布投票产生的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在这个时候,在场的代表一个个屏住了呼吸,在这个时候,13亿中国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当北京这个熟悉的名词从萨马兰奇先生口中发出的时候,就出现了我们刚才看到的场景。我们赢了,我们赢在什么地方?”“这一切都是我们申奥成功的原因,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这成功与投票前我们中国代表团的精彩陈述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来读一下《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来看一下这两篇陈述为什么能打动评委。”李岚清简介李岚清,男,汉族,1932年5月生,江苏镇江人,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大学文化。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何振梁简介何振梁(1929~ ),江苏省无锡市人,体育外交家、新中国体育先行者、新中国体育历史的见证者。
现任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曾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
何振梁先生两次参加北京申办奥运会,两次担任申奥投票中方陈述人,是北京申奥由失败到成功的标志性人物。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他的经验和出色的语言能力,他在暮年所付出的巨大身心劳动,为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何振梁是新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见证人,曾被外国体育刊物评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十大体育领导人之一。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点可以说
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然
而演讲者又通常不得不面对这个
棘手的问题。打动听众,使他们
接受演讲,这是我们的目标。希
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
用自己的语言打动周围的人。2008年的奥运圣火已经点燃,奥运的脚步正在临近,这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骄傲,假如学校要推荐一名同学去参加奥运志愿服务,请你以竞选者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写一写你能为北京奥运做些什么。
要求:1、态度庄重,言辞恳切,
语言简洁,说话得体。
2、能打动听众。
3、字数100字左右。写一写谢谢大家!课件19张PPT。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陈述发言》
《何振梁先生陈述发言》
解释下列词语。
盈余:收入中除去开支后剩余。
赤字:指经济活动中支出多于收入的差额数字。簿记上登记这种数目时,用红笔书写。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陈述发言》 李岚清陈述了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立场和实现诺言的态度,对经费问题作出了保证,并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何振梁先生陈述发言》 何振梁以资深职业人士的身份,恳切地表达了希望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热切愿望,并诚挚地阐述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意义。 中国申办奥运会的历史简介2001年7月13日夜晚,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古老的北京无人入睡。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时,这座城市沸腾了!从蒙特卡洛的泪水,到今夜莫斯科的欢笑,北京的申奥之路走了整整8年,跨越了一个世纪!回首这一路上的汗水与泪水,只有在这成功的一刻,我们才有资格感叹一句:八年申奥路,走得可真不容易!
难忘蒙特卡洛1993年1月11日,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代表团正式呈交了申办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的申办报告,从此北京踏上了申奥的艰难历程。“开放的北京迎奥运”,这是北京2000年申奥的口号。人们希望北京能够通过成功申办奥运会,把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我们难以忘却,1993年9月24日凌晨,摩纳哥蒙特卡洛。在无数人的期盼当中,萨马兰奇终于说出了“悉尼”一词,这意味着国际奥委会选择了悉尼作为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北京申办失败。在结果宣布的那一刻,在场的悉尼代表团的欢呼雀跃与北京代表团的沮丧震惊形成了强烈对比。而在中央电视台转播中心现场,人们失望、诧异、沮丧等种种复杂心情交织的表情,定格成为一幅历史性的画面,深深地刻在了每个中国人心中。卧薪尝胆,总结教训在第二天北京的头班地铁里,车厢的门口贴上了白底黑字的小标语,“申奥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正是以这种精神,中国在一如既往地为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作贡献的同时,也在总结着失败的教训,为最终实现中国的奥运梦想默默地准备着。第一次申办时,我们对形势估计得过于乐观,忽略了很多隐藏的问题,如北京在交通、通信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难题,而空气质量也着实令人担忧。此外,北京宣传自己的方式也相对老旧,过于渲染北京作为旅游城市的古老历史、悠久文化及民情世态,却相对忽略了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所必备的现代化文明气息,而这恰恰是最能吸引国际奥委会官员注意的方面。而作为北京第一次申奥的主要对手,悉尼的准备则十分充足。除了在运动场馆和运动员食宿等方面的完善规划,悉尼还围绕环保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好评。第一次申办虽然失败了,但申奥达到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目的,也为我们今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备战2008第一次申奥失败后,北京没有急着申办2004年奥运会,而是吸取教训,完善自身。在5年里,北京发生了可喜的变化。1999年4月6日,经中国奥委会批准,北京市市长刘淇赴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递交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北京代表着中国,又一次站在了申奥起跑线上。这一次,北京奥申委提出了北京申奥的三个新重点: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北京市加大了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10年间用于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北京奥申委还准备了5000万美元的备用资金,这使北京的预算看起来更加合理。
思考:作者反复陈述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作者是一位老资格的职业体育人士,反复陈述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重要意义:“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让我的同胞们在我的祖国体验奥林匹克梦想永恒的魅力”,“今天您所传递的信息也许将意味着一个全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7年后的北京,一定会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几乎每一段结尾都陈述了奥运会选择北京的意义,由于出于一位德高望重的职业体育人士之口,有着很高的可信度,听者无不为之折服。
设想一下,如果你作为一个普通中学生代表作陈述发言,你该说些什么?写出来,讲给同学听听,大家试试。
迁移训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