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17 16:0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①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②中共成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③长征的影响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④遵义会议的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温故而知新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创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一、状元实业家张謇二、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简表
3.国货运动的推动。辛亥革命后
一战期间一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卷土重来;洋务运动
到清末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黄金时代”再度受挫1.辛亥革命的作用;(内因)
2.一战中,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外因);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1 .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2 .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3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中央特设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 现在 是否可以提倡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做?三、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1)总体上比较落后
(2)从行业上
(3)从地区上——集中于轻工业 ——集中于沿江、沿海大城市材料一: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一位英国人也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
材料二:1891年,上海伦章造纸厂由于原料昂贵和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产”。
封建主义
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 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获得正式的承认,处于听任地方官吏随意摆布的地位。如1881年南海知县徐赓陛以继昌隆缫丝厂“专利病民”“夺人生业”“男女(2人)混杂,易生瓜李之嫌”为借口,下令予以封闭。清政府还对近代企业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大大加重了这些企业的负担。外国资本主义
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
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有道是:“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决定了其发展特点:艰难曲折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特点:轻工业多、
重工业少
纺织业面粉业地区分布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 沿海、
沿江多,
内地少
小讨论近代社会的洋货蔓延--------说明近代民族工业的落后
现代社会“made in CHINA”充斥世界-------是否说明现代中国工业的强大?
中国民族产业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还停留在主要依赖某些优势(特别是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上,而以技术先进性和创新能力所支撑的竞争优势还没有成为中国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
而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以及进入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依托于其高技术装备特别是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 来自中国网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问题
要求:
1. 先一对一讨论,再组内交流。
2.组内互相请教,小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做好疑难问题记录和展示点评分工。
3.时间:4分钟
4、讨论完成后坐下记忆基础问题。
合作探究 高效展示 精彩点评展示要求
①运用双色笔,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注意做题方法及规律总结(可板书)②规范快速,答案要序号化、要点化,争取脱稿展示
③没有展示任务的同学,整理合作探究的成果,记忆基础知识,并关注各组板书内容,准备补充质疑、点评。点评要求
① 面朝同学,脱稿,声音响亮,自然大方。
② 点评抓关键点(书写、内容重点及自己的质疑补充),注重相关问题的拓展联系、规律方法的总结。合作探究一1、(1)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2)爱国自强,抵御外侮的精神;
(3)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刻中华民族是会团结起来实现强国梦想的;材料一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 ——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内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万锭之约。……果如所计……十年之后我国棉业岂复有伸展之余地?1、阅读P100左侧及蓝框内材料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2、由大生纱厂等企业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3、民族工业要想得到健康发展,需要哪些有利条件?1、感受到张謇的爱国之心,他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
2、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 。
3、国家独立,民族独立基础自测答案1——5 CBABD
6——8 BAD一、选择题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
A.采矿业 B.机器制造业
C.轻工业 D.造船业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
A.东北地区 B.北京周边地区
C.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D.铁路沿线地区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A.抗日战争胜利后 B.大革命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洋务运动期间BACCC6.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
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
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C )
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 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 D.③④⑤上海申新第一纺织厂图说历史1918年王郅隆创办的上海裕元纱厂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在上海创办的福新面粉厂荣宗敬荣德生20世纪20年代上海华生电器制造厂1914年,范旭东在塘沽创办的久大精盐公司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表一:1872-1913年间的中国企业情况表二: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 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作用,“抵制外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材料三:
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荣家企业史料》上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日军占据东北兵工厂 9月19日,日军占据“东三省官银号”(中央银行)的大金库。门前有日军站岗,门上贴着“日本军占领,犯者死无赦”字样。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遭到了空前的洗劫和破坏。那么,1945年抗战胜利后呢?民族工业又面临着怎样的命运? 1948年,上海的3000余家大工厂开工率只有20%;天津63家橡胶企业,上半年只能发挥生产能力的20%—40%,下半年绝大部分停工;青岛1000余家工厂,只有四分之一处于半开工状态,其余全部停工……100元法币不同年份的购买力:1937=1938=1939=1943=1945=1948=大米0.000 000 001 85两人们不得不携带大捆大捆的钱前往抢购日用品……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使中国人民生活艰难,民族工业难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