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意的情怀感悟自然——《黄山记》导学
山川胜景、花鸟虫兽、茂林修竹、春华秋实、草长莺飞、自然更替,祖国河山是如此的壮美,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倾听大自然的声音,领略人生的最高境界——用诗意的情怀感悟自然。
【课文导学】
奇景奇手出奇文——《黄山记》赏析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千古黄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被成为“五绝”的奇景,吸引着无数乐游山水的人们前往,它似一幅天然的画卷,一首无声的诗,广积华山之险峻、岱岳之雄伟、恒岳之烟云、匡庐之瀑布,它是中国名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文人墨客必到的揽胜之地,于是,成就了独特的黄山文化;黄山之美,天下独绝,奇景呼唤奇文。黄山的磅礴,非气势纵横的大开大合的手笔无法描摹得出。
是黄山选择了徐迟,还是徐迟选择了黄山?一篇《黄山记》,让人荡气回肠。
一、高屋建瓴、气势恢宏的视觉享受
作者首先站在恢宏的宇宙形成发展的大背景上,追踪溯源,开篇便从鸿蒙之初写起,大自然是煞费苦心而造出了黄山,简直是鬼斧神工,并给于了黄山极奇异的景观:云海、日出、摄身光、灵芝草等等;又让它奇险无比,“处处悬崖峭壁”,“不肯随便地将胜境给予人类”,“将那些可以让人从人间步入胜境去的通道全部切断”,“大自然封了山”。这分明是黄山在以“奇”逗引人类,又以“险”考验人类。接着,从鸿蒙之初到清代之末,历经千万年,人类终于由对大自然的惶恐畏惧而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人类登山了!黄山不再仅仅是灵兽金丝猴、仙人容成子才能攀援的胜地。但天都峰这座黄山最险的峰,却依然是茫茫几千年,登者若晨星。黄山这位自然巨人,还要拿天都峰这张王牌与人类作最后的较量。时代飞速发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类终于拿下了这张王牌,无数的人从容地登上了天都峰,因为山上铺了石阶,架了铁索,围了栏杆。通道已经打开,胜景已属人间!人类终于将这位桀骜不驯的自然巨人变成了人们可亲的朋友。人类征服了黄山!征服了黄山的人们是多么自豪、多么欣喜啊!他们观云海变幻,听壑底涛鸣;他们赏旭日东升,览灵芝倩影……
这天下奇景的黄山,在徐迟的笔下,用巨人一般的笔触,带给我们奇异的视觉享受。
二、热情奔放、酣畅淋漓的文字美感
描摹奇景,较之于一般的游记散文,作者的情感更加的炽热,文字也更加的酣畅,除了抒发赞美祖国河山之情外,还纵贯古今,礼赞征服自然的人类;今夕对比,奏响时代的颂歌;匠心独运,揭示人间的哲理——面对自然的挑战,人类只有积极应战,征服自然,才能真正地欣赏自然,使自然由人的对立物成为愉悦人精神的审美之物,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比起单纯的歌颂祖国河山,这样的立意是多么丰厚、多么深刻啊!美学原理告诉我们,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意思是万事万物,只有当人类勇于挑战,并征服了它,在那事那物上凝聚了人的本质力量,达到人与物的和谐统一,它才是美的。这些奔放的热情,使人昂扬,催人奋进!
游记之作,古今皆有,但能与奇景并辔融合的,唯有徐迟,品读之余,心胸顿时开阔。
【美点探微】
迥异于一般山水游记的创意
——《黄山记》艺术探微
我们了解太多的一般山水游记散文——线索:游踪;顺序:游览进程;立意:写个人情怀或抒发热爱河山之情,最多,也就是进行一下哲理的思索。《游褒禅山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登泰山记》到现代的《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几乎都是一种套路。按理说,这种写法,固然条理清晰,中心明确,但要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此手法未免显得平板、拘谨。徐迟的《黄山记》描绘山川景物,引述史料传说,抒发赞美之情,纵横捭阖,虚实相映,令人耳目一新。
一、内容——包罗万象、贯古通今
与一般的写景游记相比,作者的取材更为广泛,凡是与黄山有关的内容,全部进入作者的写作视野,加上作者笔力雄浑、挥洒自如,突出黄山的奇险,但又不局限于此,能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选取材料。自然景观、古人登山历史、神话传说、前人诗文倾诸笔端;黄山的形成、地理构造、天文气象、作者的联想一并入文。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多层次多侧面地表现黄山,反映了深刻的社会主题。
二、构思——不落窠臼,匠心独运
作者没有采用一般游记的写法:移步换景或者定点换景,而是大开大合,居高临下把黄山放置于宇宙形成发展的极其辽远广阔的背景之上,从大自然如何安排一处胜景起笔,继而追溯人类登山简史,而后才写自己登山所见。这样,既让读者饱览黄山雄伟瑰奇的无限风光,又让读者获得有关的地理、历史知识。并且将古人与今人登山的难易、黄山道路古今险夷进行对比,让读者了解“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 ”、将“那些可以让人从人间通入胜境的道路全部切断”、“封了山”的黄山上,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在社会主义时代才打开了山门,筑成了道路,从而领悟到:我们这江山,这时代,“绝处已经逢山”,“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我们的时代能征服自然天险,让高山低头,使天堑变通途。
三、语言——文采粲然,耐人寻味
黄山奇景,需要有相衬的文字语言,黄山的磅礴气势,非有气势磅礴的语言相左不可,因此,可以这样说,作者对黄山奇景的描绘可谓神来之笔。七十二峰高风峻骨,险壑迭出;云海忽聚忽散,漂泊不定;奇松铁骨铁肌,矫健多姿;初升太阳鲜红无比;摄身光神奇罕见;一道温泉能治百病;溪流飞瀑煞是壮观……荒诞的手法,瑰丽的想象,华美的语言,调遣多种修辞手法,极兴致之所至,大跨度跳跃,超时空组合,融现实的自然景观与荒诞的幻异奇观为一体,扑朔迷离,令人心驰神往。把初升太阳比作“腾空的火球”、“琉璃宝灯”;风去汇聚便如“笙管齐鸣,山呼谷应”、“雪浪滔滔”;云雾缭绕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隐于云海中的山峰成了海中“暗礁”,并由此想到自己“想扬帆出海去”。这些描写突出了景物特点,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势,虚实相生,酣畅淋漓。
总之,无论是内容、构思、语言,《黄山记》都是游记散文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
【含英咀华】
精华鉴赏
黄山的奇、险,历来是文人描摹最多的,但没有人能够与徐迟的大手笔相匹配,文章的第四部分,作者展开如辕巨擘,挥洒着激情,“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如此之漂泊无定;若许之变化多端。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庄严的天都峰上,收起了哈达;俏丽的莲蕊峰顶,揭下了蝉翼似的面纱”,在这里,作者一连用了“飞”“弥漫”“飘”“溶”“摇撼”等等精彩的动词,把奇景描摹得神行兼备,令人身临其境。云雾、奇松、日出、摄身光、灵芝草等,内容极丰而段落不分。有人可能会蹙眉摇头,依笔者之见,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一来就景物本身看,它们之间原本就是相依相生,不可分割;二来就艺术效果看,这种处理能造成量的堆积感,这就与整个文章的大气磅礴的风格相得益彰。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在句式上采用了节奏明快的短句和类似骈体文的排偶句,以加强文章奔腾豪放的气势。如,第二段,“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瀑。”本是一个句子,作者先让谓语“有”反复,分成两个分句,五个宾语又分别逗开,简洁洗练,节奏感极强。文章不少段落,采用类似骈体文的排偶句式例如,第二段,“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整篇文章,读来有一种奔腾直泻,不可阻遏的磅礴气势。
【高考对接】
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试题中,鉴赏评价是必考的题目,广东高考鉴赏阅读,主要考察对文意的理解,兼及自己的阅读感悟。
【考试真题】
2006高考语文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夕照透入书房? 冯骥才
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15.本文具体描写了夕照中的许多事物,请按空间位置分类列出。(4分)
16.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4分)
17.文中出现了三次与“说”相关的描写。试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1)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傅雷文集》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5分)
(2)“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2分)
18.文章开头说:“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从全文看,这里所说的“神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命题立意】本阅读题考察学生对全文的理解,能力层级为C级。
【追根溯源】本试题对于全文的阅读,注重于内容上的把握以及对艺术手法的鉴赏和评价,考察较为全面,并能够姣好地体现检测学生现代文阅读水平的层级。
【解析】15.窗台上:衰败的藤草
书桌上:玻璃灯罩、苏格拉底的小雕像、一丛笔杆、四方的镇尺
书架上:《傅雷文集》、泥公鸡
16.抛:扔,投掷之意。表现了夕阳慷慨的、毫不吝啬地将它所有的光芒送给人间。
挪:挪动,表明夕阳将要下山,表现了夕阳对书架和传统文化的依恋。
(其余两个略)
17.(1)答题要点:“我可以永存”答题时应突出文字能够准确记忆思想和精神,具有不朽的生命力;“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应突出哲人只能解释昨天,而不能对我们今天的商品世界提出醒世之言。
(2)答题要点: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民间工艺遭受商品经济的冲击而逐渐消失的现状的忧虑和无奈。
18.要点提示:“神奇”一是指在夕阳光线的照射下使书房中的所有事物都分外美丽,创造了无比神奇的境象。二是夕阳照射在书架和书桌上,让我展开联想,思索艺术与人生。
【考点】此题考查“现代文阅读”,能力层级C级。
【易错点】内容概括不够全面。
【备考指导】现代文阅读要求考生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以及对内容的提炼概括能力,准确的表达能力,需要考生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
【仿真训练】
一、下列各项中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飘渺(piāo) 煞费心机(shà)?? 倏来倏去(shū)? 扑朔迷离(shù)???
B、绮丽(qǐ)??????? ?悭吝(jiān)??? 菡萏(hàn dàn) ???糗(qiǔ)??
C、氤氲(yīn yūn)?? 喑呜(yīn)???? 叱咤(zhà)???? 款步(kuǎn)?
D、陡峭(qiào)?? 甫(pú)定?? 狭仄(zè)?? 万仞(rèn)
二、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深遂? 峰峦? 晶莹清澈? 涉游? B、氤氲? 甫定? 瞬息万变? 翘首
C、渲嚣? 后裔? 悲怆苍劲? 俨然? D、雕饰? 散漫? 削壁千仞? 恣态
三、《黄山记》是一篇构思谋篇自出机杼的美文,其结构是:
A、按照游踪顺序,移步换景,娓娓道来。
B、先总写黄山概貌,再分述登山简史、黄山景物。
C、黄山概貌----攀登简史----几种景物。
四、《黄山记》的主题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描述黄山不同于其它名山的独特的美。
B、描绘黄山美景,唤起读者更加热爱我们的时代和壮丽山河的激情。
C、抒发作者赞美黄山、赞美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C?
二、B??? 三、B?? 四、B
【高考储备箱】
阅读试题的概括方法
现代文阅读试题,主要考察考生的概括能力,概括的方法主要有:找中心句法,寻找要点法,提炼法。运用这些方法提炼好了以后,需要考生再对要点进行组装,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其中以提炼为难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