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十一年级)下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历史试题(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青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十一年级)下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历史试题(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3 01:2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岛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十一年级期末学情检测
5.图1为南宋刘松年创作的《罗汉图》。该图将佛教壁画中守护在菩萨身边的罗汉,变成游山玩水的世俗僧
历史试题
2023年6月
人,其形象已不再具有早期怪异的西域特征,旁绘一小僧展衣接受树上猿猴献果。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本试题卷共4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按照要求将准考
证号对应标号涂黑。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图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艺术风格变化B.佛教的传播影响主流思想变动
题目要求的
C.绘画技术进步促进宗教艺术发展D.儒学世俗化带动社会风气变迁
1.春秋时期“尊王攘夷”成为霸主们竞相揭起的旗帜,孔子常发“复周”之论:战国时《尚书·大禹谟》托6。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
名夏禹“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这反映出当时社会
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
A.向往政治统一与稳定
B.处于专制集权萌芽阶段
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
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
C.宗法分封体制趋于崩溃
D.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
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
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2.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
7.明太祖曾在宫门前铸了一块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明代仍出现了王振、刘瑾、
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
魏忠贤等“权阉”:清朝设立了专门管理皇帝生活起居的机构一一内务府,由专门官员执掌,终清一代宦官
A.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
B.保障了西汉政权的稳固
们“毋得任事”。这反映出
C.体现了限制君权的思想
D.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A.官僚制度的渐趋完善B.中枢权力机构异化C.专制制度进一步发展D.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3.《资治通鉴·唐纪》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同时,当时也有“事不出中书,是为
8.清朝前中期,湖广商人收购大量食米由汉口出发,沿江东下,大部分都运往苏州出售。回航时,多半就近
乱政”的说法。这反映了三省体制
载运苏州的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B.推动了政治决策民主化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经济重心的南移C.赋役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C.削弱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D.三省相互牵制,降低效率
9.清朝时期,基层管理从注重管理国家编审册上的人户,变为注重管理乡村中实际居住的人户。导致上述变
4.唐代《杂令》规定可“役身折酬”;宋代则不同,太宗至道二年(996)降诏:“凡贫人负富人息钱无以
化的主要因素是
偿,没入男女为奴婢者,限诏到并令检勘,还其父母,敢隐匿者治罪。”这一变化
A.赋税制度的演变
B.治理理念的革新C.西学东渐的影响
D.国家疆域的拓展
A.体现了律令的伦理化
B.推动了社会公平
10.19世纪中期,清政府编纂的中外交涉档案中多采用“夷务”一词:20世纪初,档案中改用“洋务”一词: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D.激化了社会矛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外交涉中多出现“外交”词汇。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B.近代国家观念逐渐觉醒
历史试题
1/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