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 部编版四上语文 第 2课时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基础性 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 联系课文内容和课后所给的周恩来的诗,理解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
3.参考文中学生的回答,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写清楚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挑战性 目标 小练笔: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激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 学 过 程 差异教学策略运用
预 学 查 异 通过动态测查,发现学生在学习故事二时,学生已经对“中华不振”有了自己的体会,再结合故事三的学习,学生体会更深,此时说说周恩来读书的目的自然就水到渠成,也能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学生是否已经理解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 小练笔既是对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的了解,也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一举多得。
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写 简单写一写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查 了解故事发生时的社会状况
问 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如此志向?
一、初学适异 1、结合课前听写情况,重点提醒易错的字词。 谁来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立志振兴中华、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 师:多么铿锵的一句话,多么坚定的一句话,多么震撼人心的一句话啊!让我们再次饱含感情地喊出这句话——(生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阅读深入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 二、研学导异 学习“耳闻中华不振” 十二岁的周恩来离开家乡淮安来到东北奉天。初到奉天的周恩来满是疑惑,出示: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就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指名读) 对此周恩来疑惑不解,中国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去?谁来结合你课前了解的故事发生时的社会状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补充:一百多年前,中国东北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外国列强纷纷把东北当作争夺的焦点。当时的中国政府内忧外患,一盘散沙,根本没有能力和侵略者对抗,任人欺侮。只能被迫接受外国的不平等条约,让中国的国土被外国列强占据。 3.面对周恩来的疑惑不解,伯父说了什么?(生齐读——中华不振哪!) 4.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叹息、无奈、愤怒) 5.什么叫做“中华不振”?(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中华不振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学习“目睹中华不振” 1.十二岁的周恩来不能完全明白祖父的话,直到有一天,他背着伯父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17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表现“中华不振”的句子。 2.谁来说说你画出的句子? A.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这一带和别处不相同表现在哪里?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带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一个是“热闹”,一个是外国人非常多。然后,提示学生注意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大多数人生活异常艰辛,与这里反差极大;同时,在这片中国土地上,外国人却远远多于中国人,简直就像是另一个国家,真是国不成国。最后,通过对比,初步体会“中华不振”的内涵。 B.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这个女人”遇到了什么问题?结果怎样?你读完后心情如何?) 预设:学生边读边想象:妇女怎样哭诉?巡警怎样训斥她?外国人会说什么?再让学生谈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原本”“谁知”“不但不”“反而”这些表示转折的词语,理解中国巡警为什么会如此仗势欺人、欺压百姓,进而深刻体会什么叫“中华不振”。 3.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 师:现在我们再来回头看第一个故事中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是为其父、为明理、为光耀门楣,这些都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利益需求;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与其他同学的志向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已经立下大志,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远大志向。 三、拓学展异 1.1913年秋天,15岁的周恩来到天津南开学校上中学,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为寻求振兴中华之路,他决心东渡日本,临行前写下来这首诗(出示):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2.生结合注释读一读,小组讨论周恩来济世救国的抱负。 3.学到这里,你有哪些体会想要分享给大家 明确:学生对于中国曾经的屈辱历史和周恩来的博大胸襟、远大志向感受会比较深刻,这也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深入体会。同时,应相机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说说名人作为对自己的启示,珍惜现在的生活等,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师:同学们,正是因为有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中国才最终赶跑了帝国主义,并建立起和平而美好的新社会!我们要以他们为目标,努力学习,争取长大后创造更美丽的未来!还记得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的那个问题吗?今天,老师也来学学魏校长。面对现在的中国,你们又是为什么而学习的呢? 4.开展“小练笔”活动,学生练习写话。 (1)师: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像周恩来、毛泽东、钱学森等这样的一大批伟人、名人,他们从小立志读书,才成就了他们的远大理想,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也不再是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中国的土地,面对新的国际竞争,新的世界形式,我们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应该立下怎样的志向呢? 预设:为祖国的科技发达而读书。 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而读书。 为更好地保护环境而读书。 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读书。 为世界的和平而读书。 …… 师:同学们都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志,那请你们谨记:将自己的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志。 (2)出示: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5.生动笔,师巡视 6.指名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 四、作业设计 1.《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剩余部分。 2.完成课堂小练笔。
板书设计: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立志振兴中华 耳闻中华不振 目睹中华不振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