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材:部编版四上语文 第2课时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基础性 目标 1. 背诵课文。
2. 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体会王戎善于思考,冷静推断,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3了解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挑战性 目标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整讲述故事,并试着将故事讲生动。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果”的原因,知道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聪明机智的孩子。
教 学 过 程 差异教学策略运用
通过抽查朗读课文,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复习课文。 反复诵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把王戎和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进行对比。这样的对比,容易使我们感受到王戎的聪明机智。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多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感受人物形象。 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读 我把课文读了()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写 学习生字,试着组词
查 《世说新语》这本书的其他故事
问 通过预习,我有一个( )问题要和老师同学探讨。
一、初学适异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题的意思是:王戎没有摘取路旁的李子。 2.朗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会读了课文,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朗读) 注意课文停顿。重点指导: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上节课,我们借助词语注释,翻译了小篇小古文,现在老师不给出注释了,谁能翻译这篇小古文?(指名交流) 二、研学导异 小古文大家已经读得很不错了,也会翻译了。王戎诗歌什么样的孩子?他为什么不取道旁李?还需要我们深入地学习。让我们一起来分句学下吧。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出示,指名读。 ①“尝"的意思是?(曾经)。 这个词,相当于我们平时作文中的哪个词?(我们写作文时通常用的“有一次”。) ②“诸”能给它组词吗 (诸多)“诸”的左边是言字旁,表示说话辩论,右边是“者”,表示很多人,“诸”的本义为很多人在辩论,现在常常就指很多人,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众”。那“诸小儿”的意思是---很多小孩子,一帮差不多大的小孩子,通俗点说,就是---小朋友们。 ③指导朗读。王戎于小朋友们一起出游,心情如何?你能读出他们的开心吗?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①见过李子吗 (出示李子成熟的图片)看到了什么 ②宋代词人李师中有一句词描写的是荔枝成熟的样子:“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出示:道旁 ,诸儿 )瞧瞧这李子成熟的样子,谁来填一填 (如“道旁李子红,诸儿兴奋中”,学生填写恰当即可,不追求押韵) 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有句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出示:道旁李树李子 , 压枝低)你再瞧瞧这满枝沉甸甸的李子,谁来填一填 (如“道旁李树李子密,千个万个压枝低”,学生填写恰当即可,不追求押韵) ③“千个万个”李子都把枝条压弯了,这就是---多子折枝。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④(PPT出示李树图片)这是在道旁的李树,李子鲜红透亮,一个挨着一个,把树枝都压弯了。小朋友们看到这些李子是什么表现?(先找出古文中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⑤哪些小朋友来演演“竟走取之”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学生表演)你们觉得刚刚谁表现得最急切 教师师相机采访: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跑这么快吗 /你为什么要挤到前面去?/你的眼睛都发着光呢,能不能分享你的心里话 ⑥这就是“诸儿竞走取之”,一群小朋友争着跑过去要吃美味的李子,画面很有意思。但更有意思的是什么 (唯戎不动) 这是两幅对比非常明显的画面,揣摩揣摩王戎的动作、神情,我们再来表演一次。谁来当王戎 哪些同学来演“诸小儿” 我请一位同学配合着读读这一句。(学生表演) 教师相机采访:①你摘了李子回头一看,发现王戎一个人站在原地,你想对王戎说什么 你们呢 是啊,王戎,我们也很好奇,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呢 3.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PPT标红: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1)谁来读读王戎的话 ①在《精卫填海》中出现过“曰”,意思是“叫”,这里的“曰”如何理解 (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答道”) ②这句话中有两个“之”,还记得他们本别指代什么吗 “人问之”是人们在问---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取之”是人们摘取---李子。 ③王戎为什么不摘李子?你知道了吗?(用自己的话说说) (2)王戎的聪明就在此处,你们弄明白了吗 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①树在道边(板书:树在道边),意味着什么 (板书:任人采摘) ②任人采摘,意味着什么 (板书:无子) PPT出示:树在道旁而无子,此必 。谁来填 (板书:甜李) ③可是现在出现什么情况 (板书:多子) ④多子,意味着什么 (板书:无人采摘) ⑤无人采摘,意味着什么 (板书:苦李) (3)现在你明白了吗 谁能用“因为.....所以.....”说说这个道理 小王戎才七岁,但是观察人微,思维灵活,难怪注释中说他---自幼聪慧。谁再来读读王戎的这句话,读出他的胸有成竹 (4)让我们来还原当时问答的场景,王戎是如何与人们对话的呢 谁来演一演人们 谁来演演王戎 学生进行对话。 取之,信然。 事实证明,王戎分析的对吗?你怎么知道的?(取之,信然) 这里的“取”是摘李子,但要如何才能知道李子是苦的 (需要品尝)但这四个字中,你看出有品尝吗? 省略了尝李子的过程,这叫承前省略。可翻译成:摘来李子一尝。 5.课文学到这,学完了,你能概况故事的主题吗?你觉得王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王戎善于思考,冷静推断,不盲从的孩子) 6.能记住这样的王戎吗?练习背诵(根据填空背诵,指名背诵) 三、拓学展异 1.这个故事,大家都会讲了,但要把这个故事讲生动,需要我们讲故事的时候加上一些自己的创造。你觉得在这则故事中,哪些地方需要加以创造,讲得详细一点 哪些地方可以一语带过 预设:将诸小儿竞走取之与王戎不动的对比画面讲得详细一些,将人们与王戎之间的问答讲得详细一些。 是的,我们要在能休现王戎聪慧的地方加以创造。同桌之间讲一讲。学生展示,全班评价, 2.在《世说新语》这部书中,写王戎的故事可不止这一个,不成七岁时候的故事。,老师这还有一篇小古文,写的也是王戎七岁时候的故事。咱们读之前先回忆一下读小古文的步骤。 全班讨论:一读,做到读顺。 二读,试着理解。 三读,体会人物。 3.出示小古文。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注释] ①魏明帝:曹叡,魏文帝曹丕长子。 ②宣武场:演武练兵的场所。 ③纵:凭借,让。 ④承间:趁机会。 ⑤辟易颠仆:因退避而跌倒。 ⑥湛(zhàn)然:镇定的样子。 学生自学。 4.把你的学习所得与小组成员分享,待会儿小组进行汇报,一人读小古文,一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另一人可以跟我们谈谈你们认识的王戎。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七岁的王戎,聪慧机智,勇敢胆大,异于普通孩童。《世说新语》中还有王戎的故事,大家课后可以自己读读,去全面认识王戎。 四、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板书设计: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任人采摘 无子——甜李 树在道旁 无人采摘 多子——苦李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