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知道拜占庭帝国建立、繁荣及灭亡的史实,理解认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立足家国情怀吸取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启示。(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2).从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掌握《罗马民法大全》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实质并对其进行辩证客观评价。(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知道拜占庭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东西方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历史解释)
学习目标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拜占庭帝国
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拜占庭设立新都。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1)由来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拜占庭帝国
(2)地理社会环境
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成为地跨三州的大帝国。
农业比较发达,有许多大都市和贸易港口。
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据材料,概括拜占庭帝国的地理社会环境。
因此,拜占庭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探究: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为什么还能延续下去?
“黄金时代”的东罗马帝国的疆域
原因:
①地理位置优越,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成为地跨三州的大帝国。
②经济活跃,农业比较发达,有许多大都市和贸易港口。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2.《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一世(483年-565年)
查士丁尼一世:离帝国的宏大梦想最近的帝王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进入一个“黄金时代”。在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达到鼎盛。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2、《查士丁尼法典》
(2)《查士丁尼法典》
材料一 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
——《全球通史》
据材料,概括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
(1)时间
529年
(2)目的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2、《查士丁尼法典》
(3)《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自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
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
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
《罗马民法大全》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2、《查士丁尼法典》
(3)《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一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材料二 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美]迈克尔.H.哈特
①局限性:仍然承认奴隶制。
②积极影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③地位: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结合材料,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挽救统治危机的措施
①军事封建制度。为了抵御外敌入侵,皇帝将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②向西欧求助。西欧派出十字军进行东征。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的原因。
材料一 军区制这种军政合一、兵农合一的制度为拜占庭帝国11世纪的黄金时代奠定了物质基础,然而军区制改革却没有解决大土地占有制和小规模生产的这一社会基本矛盾。一方面军区制在假期地方军事贵族权力的过程中增加了大地产主的势力,另一方面军区制没有也不可能使小农真正获得巩固的独立地位。可以说,军区制衰落过程就是拜占庭帝国衰落和瓦解的过程。 ——《拜占庭灭亡的经济考察》
材料二 导致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帝国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帝国的居民不想改变,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听任政府机构慢慢地垮下去也不愿变革,他们一直生活在过去,从不展望未来。
——唐纳德尼克尔《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①外族的不断入侵(阿拉伯人、十字军、奥斯曼土耳其);
②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
③帝国统治者骄傲自大,封闭保守;
结合材料,概括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乌尔班二世发动的、持续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被阿拉伯、突厥等穆斯林入侵占领的土地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九次。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日渐衰弱。跨度达200年的十字军东征最终以失败告终。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3、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君士坦丁的陷落(油画)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4、拜占庭帝国文化
材料一 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二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到: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概括拜占庭帝国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4、拜占庭帝国文化。
特点
影响
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欧洲近代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意义
法典组成及内容
编纂法典的目的
帝国的发展
衰亡过程
拜占庭文化
课堂小结
拜占庭帝国和
《查士丁尼法典》
课堂检测
1.“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1787年宪法》 D.《罗马民法大全》
2.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知( )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会影响文化发展
D
D
课堂检测
3.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是( )
A.《查士尼丁法典》 B.《罗马民法大全》
C.《十二铜表法》 D.《汉谟拉比法典》
B
4.西方学者感叹一种现象:11世纪,当《查士丁尼汇编》的抄本被发现时,人们以发现了《旧约全书》中长期失传的一些篇章抄本的心情对待它。人们对待这本汇编抄本的态度说明( )
A.这是一本维护宗教思想的著作 B.该汇编对后世法律有深远影响
C.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D.它见证了古希腊的辉煌历史
B
课堂检测
5.拜占庭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不仅继承了古希腊的语言文学、思辨智慧,古罗马的政治哲学和法律制度,还吸收了古代西亚和远东民族文化的营养。这强调了拜占庭文化( )
A.一脉相承 B.独树一帜 C.兼收并蓄 D.不断创新
6.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该“帝国”应是(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C
D
课堂检测
7.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这里的以法律征服世界,指的是罗马法( )
A.规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规定发放津贴鼓励公民参与政治
C.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D.奠定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基础
8.4﹣15世纪的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为后来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它”的首都被_攻破,“帝国”最终灭亡。( )
A.东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