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白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白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3 01:3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白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我国先民在生产实践中提出“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的观点。这体现了我国古代
A. 食物来源具有多样性 B. 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C. 生产受气候条件限制 D. 因地制宜的生产特征
2. 16世纪初,葡萄牙人带到欧洲的第一批中国瓷器花瓶引起了欧洲人的浓厚兴趣,各国的君主和达官显贵纷纷用黄金购买,并收藏起来。葡萄牙人此举主要得益于( )
A.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B. 西印度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出现
C 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扩展和延伸
D.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3.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 )
A 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 B. 西周重视天文观测
C. 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 D. 楚国制漆工艺精湛
4. 明朝万历年间的《歙志》(安徽省歙县)记载:“成、弘以前,民间重土著,勤穑事,敦愿让,崇节俭。而今家弦户诵,夤缘(攀附)进取,流寓五方,轻本重末。”当地甚至出现一些士大夫纷纷外出经商的现象,“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阅家,不惮为贾”。材料表明
A. 封建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B. 商品经济影响人们观念
C.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D. 经世致用思想广泛流行
5. 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 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 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 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 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6. 英国学者尼尔 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7. 有学者认为,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各国不再像一个个“马铃薯”装在 一个相互挤压和摩擦的“口袋”里, 而是变成了,至少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变成了纵横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世界多极化 B. 经济全球化
C. 社会信息化 D. 文化多样化
8. 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
A. 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B. 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
C.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 D. 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
9. 清朝中期的汉口镇商贾数千家,会馆、公所林立,其街道命名也颇有特色,如新安巷、徽州巷、宝庆街、广东巷、江苏巷等。由此可见,汉口镇
A. 是各商业城市之首 B. 城市布局严整有序
C. 商帮活跃,贸易兴盛 D. 是著名手工业市镇
10. 在社会发展大潮中,近现代英国乡村经历了兴旺发展、持续衰落、逐渐恢复的历史过程。其“持续衰落”主要是由于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工业革命的推进 C. 殖民扩张 D. 政府强有力的政策
11. 东汉张仲景说:“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唐朝孙思邀在《大医精诚》中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普通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二……”“自虑吉凶,护命惜身。”这些论述
A. 推崇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B. 批判了社会政治的黑暗
C. 体现了医者济世救民情怀 D. 开启了勤恳踏实的学风
12. 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 )
A. 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B. 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C. 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D. 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
13. “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皆告没落,工商业衰败,有的已成废墟,它们在经济上与农村无甚区别。”这时期造成城市没落的直接因素是( )
A. 罗马帝国的分裂 B. 庄园经济的推行 C. 基督教会的控制 D. 日耳曼人的破坏
14. 1988年,斯坦福大学经过一翻激烈的争论后,决定把西方文明这门课程改成包括黑人、拉丁美洲、亚洲等在内的一种世界文明概述。1990年,英国的一些历史学家进行了类似的争论。这表明在20世纪末期欧美
A. 社会精神危机影响文明史研究
B. 开始重视亚非拉文明的研究
C. 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逐渐增强
D. 历史学率先突破西方中心论
15.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据此可知( )
A. 《天方夜谭》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B. 文学作品是第一手史料
C. 《天方夜谭》能够还原历史原貌 D. 文史互证决定历史研究
16. 王阳明提出“良知”说,认为只要去除物欲的“昏蔽”,人人皆可为“圣人”,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
A. 为价值观整合提供了条件 B. 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
C. 使社会主流观念发生变化 D. 蕴含着一定的人文精神
17. 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 儒学地位颠覆 B. 列强侵略加剧
C. 政局变化迅速 D. 西学深入民心
18. 西方史学家孟席斯在其著作《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燃起文艺复兴》中声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许多机器设计图与元代王祯的《农书》等中国古籍的设计图“惊人地”相似。此说法可用以佐证( )
A. 达.芬奇模仿中国科技成果 B. 东方文化点燃文艺复兴之火
C. 中国传统科技领先于西方 D. 东学西传影响西方科技发展
19. 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地位: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1880—1924年移民逐渐被看做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42年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这一变化说明( )
A. 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移民走向 B. 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
C. 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 D. 社会发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
20.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在2000年、2001年扩充至西藏拉萨大昭寺与罗布林卡。这表明我国( )
A. 积极履行民族区域自治承诺 B. 守护人类共同财富历史担当
C.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 D. 持续推进博物馆保护事业发展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4—1918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以极其尖锐的形式暴露了出来,战争空前残酷,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战后结局的混乱,使世人为之震惊,也引起了人们对西方文明的普遍怀疑,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光明的前途,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巴黎和会分赃的严酷事实,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强烈的打击和失望中觉醒,为寻找挽救中国危亡的新途径进行理智的思考,开始选择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金鸣娟《试析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影响》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一战”前后思想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的对外开放,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中外使节往返、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唐政府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外商的介入使唐代的从商人数、从商规模、市场规模均在悄然增长,从而培育起较为发达的市场系统。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开放的作用。
23.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医者多治儒学,即便不属儒家,亦受儒学影响,《宋会要辑稿·崇儒》中即有儒医的记载。
钱乙(约1032~1113),山东郓城人,北宋儒医的杰出代表。他三岁丧母,因父亲常年在外行医,寄居于姑母家,跟随姑父吕氏习医。他赡养父亲和姑父,直至终老,并以孝子礼安葬吕氏。他早年在民间行医,以擅长儿科闻名;后出仕朝廷,官至太医丞。古代的小儿科历来被称为“哑科”,最为难治。他在数十年的行医实践中,积累经验,精心总结小儿病诊治的规律,撰写了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该书作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儿科专著,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儿科病历,记载了小儿常见疾病诊治方法及120多首方剂。因贡献卓著,他被誉为“幼科鼻祖”。
——据《宋史·钱乙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钱乙的医学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对钱乙的影响。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是蹴鞠的鼎盛时代,其形式多样,活动主体广泛。宋代蹴鞠活动集娱乐、健身、军事为一体,并深入到市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元代以后,妇女踢球作为一种伎艺供人欣赏。明代以来,随着社会文弱之风盛行,蹴鞠运动受到了严重影响。清朝建立后,实行弱民政策,原来的蹴鞠运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田志生《中国古代蹴鞠发展演变的研究》等
材料二 一般认为,现代足球出现于英国。1863年伦敦多家俱乐部和学院代表们召开会议,统一了足球规则并创立了足球组织-英格兰足球协会。此后,越来越多的男性群体特别是工人阶层开始关注足球。同时,城市交通的改善也使得足球比赛可以在本地以外进行,尤其是随着蒸汽火车的出现,这项运动可以更为容易地推广和普及。
——摘编自马志刚《英国体育文化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以来中国古代蹴鞠运动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足球运动在英国兴起的条件。
白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 我国先民在生产实践中提出“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的观点。这体现了我国古代
A. 食物来源具有多样性 B. 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C. 生产受气候条件限制 D. 因地制宜生产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体现的是我国先民在不同地区进行不同的生产,体现的是因地制宜的生产特征,D正确;AC与材料无关,排除;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模式,B排除。故选D。
2. 16世纪初,葡萄牙人带到欧洲的第一批中国瓷器花瓶引起了欧洲人的浓厚兴趣,各国的君主和达官显贵纷纷用黄金购买,并收藏起来。葡萄牙人此举主要得益于( )
A.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B. 西印度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出现
C. 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扩展和延伸
D.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6世纪初,葡萄牙人带到欧洲的第一批中国瓷器花瓶引起了欧洲人的浓厚兴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之前的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所以葡萄牙此举主要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A项正确;西印度公司主要归属荷兰和法国,排除B项;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延伸,属于对传统商路的扩展,葡萄牙此举主要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排除C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于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A项。
3.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 )
A. 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 B. 西周重视天文观测
C. 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 D. 楚国制漆工艺精湛
【答案】C
【解析】
【详解】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箱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说明出土文物与文献可以相互印证,C项正确;不能从图像或文献记载来评判史料的可靠性,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西周对天文观测的重视,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楚国制漆工艺精湛,排除D项。故选C项。
4. 明朝万历年间的《歙志》(安徽省歙县)记载:“成、弘以前,民间重土著,勤穑事,敦愿让,崇节俭。而今家弦户诵,夤缘(攀附)进取,流寓五方,轻本重末。”当地甚至出现一些士大夫纷纷外出经商的现象,“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阅家,不惮为贾”。材料表明
A. 封建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B. 商品经济影响人们观念
C.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D. 经世致用思想广泛流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材料“今家弦户诵,夤缘(攀附)进取,流寓五方,轻本重末”、“当地甚至出现一些士大夫纷纷外出经商的现象”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安徽省歙县出现了重商观念和经商现象,这说明商品经济影响人们观念,B项正确;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明朝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材料中反映的是重商观念和经商现象,不是经世致用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5. 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 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 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 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 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可以看出此时德国的航运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经济的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促使其海外扩张,试图与英国争夺争夺“阳光下的地盘”,B项正确;“世界工厂”是对英国的称呼,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航运飞速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德国是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故选B项。
6. 英国学者尼尔 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中的“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即是市场需求的扩大,它成为工业革命产生及扩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7. 有学者认为,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各国不再像一个个“马铃薯”装在 一个相互挤压和摩擦的“口袋”里, 而是变成了,至少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变成了纵横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世界多极化 B. 经济全球化
C. 社会信息化 D. 文化多样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学者用“纵横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比喻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加强,意在说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并非世界力量的多极化,排除A项;社会信息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文化多样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的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 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
A. 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B. 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
C.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 D. 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学习中文,研究汉学。这可以用来论证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研究汉学,不是中西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研究汉学,这无法得出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研究汉学,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排除C项。故选D项。
9. 清朝中期的汉口镇商贾数千家,会馆、公所林立,其街道命名也颇有特色,如新安巷、徽州巷、宝庆街、广东巷、江苏巷等。由此可见,汉口镇
A. 是各商业城市之首 B. 城市布局严整有序
C. 商帮活跃,贸易兴盛 D. 是著名的手工业市镇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清朝中期的汉口镇商贾数千家,会馆、公所林立,其街道命名也颇有特色,如新安巷、徽州巷、宝庆街、广东巷、江苏巷等”,可得出,清朝汉口镇商品经济发达,商帮活跃,贸易兴盛,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及汉口镇,没有与其他镇作比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布局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商业现象,未提及手工业,故D项错误。
10. 在社会发展大潮中,近现代英国乡村经历了兴旺发展、持续衰落、逐渐恢复的历史过程。其“持续衰落”主要是由于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工业革命的推进 C. 殖民扩张 D. 政府强有力的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工业革命的推进带来了工业城市的发展,农村人口和比例下降,符合乡村“持续衰落”的过程,故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是对外开拓殖民地,与英国乡村发展不符,故A、C两项错误;政府政策是影响乡村兴衰的因素,但不是导致乡村“持续衰落”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11. 东汉张仲景说:“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唐朝孙思邀在《大医精诚》中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普通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二……”“自虑吉凶,护命惜身。”这些论述
A. 推崇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B. 批判了社会政治的黑暗
C. 体现了医者济世救民情怀 D. 开启了勤恳踏实的学风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感往昔之沦丧”、“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皆如至亲之想”、“自虑吉凶,护命惜身”,可以看出张仲景、孙思邀等人作为医者的济世救民情怀,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医者济世救民情怀,没有体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排除A项;材料重点是体现的是张仲景、孙思邀等人作为医者的济世救民情怀,不是批判社会政治的黑暗,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张仲景、孙思邀等人作为医者的济世救民情怀,不是勤恳踏实的学风,排除D项。故选C项。
12. 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 )
A. 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B. 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C. 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D. 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中国)。根据材料“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可知,一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春天,其原因之一是群众的爱国热情下,纷纷抵制日货,这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但当时民族工业存在恶性竞争,一些公司诋毁其他公司贩卖日货,从而影响其公司的发展,可知当时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1914年至1918年处于一战时期,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使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民族企业发展并非形势严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丧心病狂之徒”是外国企业,无法得出中外商业之间竞争愈发激烈,排除D项。故选A项。
13. “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皆告没落,工商业衰败,有的已成废墟,它们在经济上与农村无甚区别。”这时期造成城市没落的直接因素是( )
A. 罗马帝国的分裂 B. 庄园经济的推行 C. 基督教会的控制 D. 日耳曼人的破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古时期城市的发展演变。西欧封建社会是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日耳曼人和罗马人的冲突中,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没落,故D正确;罗马帝国的分裂是内部纷争,不是城市没落的直接原因,A错误;BC不是城市没落的直接因素,排除。
14. 1988年,斯坦福大学经过一翻激烈的争论后,决定把西方文明这门课程改成包括黑人、拉丁美洲、亚洲等在内的一种世界文明概述。1990年,英国的一些历史学家进行了类似的争论。这表明在20世纪末期欧美
A. 社会精神危机影响文明史研究
B. 开始重视亚非拉文明的研究
C. 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逐渐增强
D. 历史学率先突破西方中心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美对“西方文明”外延的概述及争论,反映了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逐渐增强,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
15.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据此可知( )
A. 《天方夜谭》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B. 文学作品是第一手史料
C. 《天方夜谭》能够还原历史原貌 D. 文史互证决定历史研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阿拉伯)。根据材料“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可知《一千零一夜》其中的故事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有利于了解和研究阿拉伯帝国时期的历史,具有一定史料价值,A项正确;文学作品带有主观色彩,并非第一手史料,排除B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艺术加工,不能说还原历史原貌,排除C项;“文史互证决定历史研究”的说法过于夸大,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6. 王阳明提出“良知”说,认为只要去除物欲的“昏蔽”,人人皆可为“圣人”,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
A. 为价值观整合提供了条件 B. 否定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C. 使社会主流观念发生变化 D. 蕴含着一定的人文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材料中“人人皆可为‘圣人’”等,突出了不迷信传统的权威,体现了人的作用,蕴含着一定的人文精神,D项正确;王阳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体现价值观整合,排除A项;王阳明在本质上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并没有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排除B项;明清时期社会主流思想仍旧是程朱理学,排除C项。故选D项。
17. 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 儒学地位颠覆 B. 列强侵略加剧
C. 政局变化迅速 D. 西学深入民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1898年是戊戌变法之时,此时维新派宣扬维新思想,主张废除传统的科举考试,所以书上慨叹废除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但戊戌变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失败,维新思想受到打击,所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又面临亏损。因此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当时政局的迅速变化,故选C;清末儒学的地位尚未被颠覆,排除A;根据该书商的经历并不足以说明列强的侵略加剧,排除B;清末西学尚未深入人心,D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
18. 西方史学家孟席斯在其著作《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燃起文艺复兴》中声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许多机器设计图与元代王祯的《农书》等中国古籍的设计图“惊人地”相似。此说法可用以佐证( )
A. 达.芬奇模仿中国科技成果 B. 东方文化点燃文艺复兴之火
C. 中国传统科技领先于西方 D. 东学西传影响西方科技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许多机器设计图与元代王祯的《农书》等中国古籍的设计图‘惊人地’相似。”可知,孟席斯的著作证实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输出对西方发展的促进作用,D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否定达.芬奇自身创造性,所谓模仿证据不足,排除A项;文艺复兴的发生是西方社会内在发展的结果,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此结论,排除B项;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逐渐落后于世界,排除C项。故选D项。
19. 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地位: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财富;1880—1924年移民逐渐被看做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42年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这一变化说明( )
A. 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移民走向 B. 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
C. 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 D. 社会发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至1880年,美国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欢迎移民,但是在1924-1942年美国受到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影响,因此对于移民不太欢迎,这说明社会环境影响移民地位,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移民地位的变化而非移民的走向,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移民在美国的人口占比,无法得知其在美国崛起发挥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移民数量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20.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在2000年、2001年扩充至西藏拉萨大昭寺与罗布林卡。这表明我国( )
A. 积极履行民族区域自治承诺 B. 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历史担当
C.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 D. 持续推进博物馆保护事业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在2000年、2001年扩充至西藏拉萨大昭寺与罗布林卡。”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财富,我国积极推进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历史担当,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根本制度,即少数民族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其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组织自治机关,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区域自治不同,排除A项;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排除C项;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不属于博物馆,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4—1918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以极其尖锐的形式暴露了出来,战争空前残酷,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战后结局的混乱,使世人为之震惊,也引起了人们对西方文明的普遍怀疑,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光明的前途,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巴黎和会分赃的严酷事实,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强烈的打击和失望中觉醒,为寻找挽救中国危亡的新途径进行理智的思考,开始选择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金鸣娟《试析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影响》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一战”前后思想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变化:由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转向学习苏俄,接受马克思主义。
原因:“一战”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引起人们对西方文明的怀疑;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挽救中国危亡寻求新的途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符合中国革命需要。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前后的中国。变化:根据“使世人为之震惊,也引起了人们对西方文明的普遍怀疑”、“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强烈的打击和失望中觉醒,为寻找挽救中国危亡的新途径进行理智的思考,开始选择马克思主义”得出由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转向学习苏俄,接受马克思主义。
原因:根据“1914—1918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以极其尖税的形式暴露了出来”得出“一战”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引起人们对西方文明的怀疑;结合十月革命的史实可得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根据“为寻找挽救中国危亡的新途径进行理智的思考”得出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挽救中国危亡寻求新的途径;结合所学可得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符合中国革命需要。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的对外开放,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中外使节往返、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唐政府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外商的介入使唐代的从商人数、从商规模、市场规模均在悄然增长,从而培育起较为发达的市场系统。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开放的作用。
【答案】(1)特点:交往领域全面,形式多样;政府采取措施主动开放;商品生产呈现外向型倾向;秉持“和平互利”的宗旨。
(2)作用:促进了唐朝的繁盛;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提升了唐朝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中华文化圈”的发展。
【解析】
【详解】(1)特点:据材料“ 唐朝的对外开放,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中外使节往返、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可得交往领域全面,形式多样;根据“唐政府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可得政府采取措施主动开放;根据“外商的介入使唐代的从商人数、从商规模、市场规模均在悄然增长,从而培育起较为发达的市场系统。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可得商品生产呈现外向型倾向;根据“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可得秉持“和平互利”的宗旨。
(2)作用:根据“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可得促进了唐朝的繁盛,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唐朝的对外交往提升了唐朝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中华文化圈”的发展。
23.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医者多治儒学,即便不属儒家,亦受儒学影响,《宋会要辑稿·崇儒》中即有儒医的记载。
钱乙(约1032~1113),山东郓城人,北宋儒医的杰出代表。他三岁丧母,因父亲常年在外行医,寄居于姑母家,跟随姑父吕氏习医。他赡养父亲和姑父,直至终老,并以孝子礼安葬吕氏。他早年在民间行医,以擅长儿科闻名;后出仕朝廷,官至太医丞。古代的小儿科历来被称为“哑科”,最为难治。他在数十年的行医实践中,积累经验,精心总结小儿病诊治的规律,撰写了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该书作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儿科专著,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儿科病历,记载了小儿常见疾病诊治方法及120多首方剂。因贡献卓著,他被誉为“幼科鼻祖”。
——据《宋史·钱乙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钱乙的医学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对钱乙影响。
【答案】(1)成就:总结了小儿病诊的规律;撰写了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儿科病历;记录了小儿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和药方。
(2)影响:践行儒学忠君思想;践行儒学仁孝观念;践行儒学格物致知理念;践行儒学经世致用观念。
【解析】
【小问1详解】
成就:根据“他早年在民间行医,以擅长儿科闻名”“精心总结小儿病诊治的规律,撰写了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得出总结了小儿病诊的规律;撰写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根据“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儿科病历,记载了小儿常见疾病诊治方法及120多首方剂”得出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儿科病历;记录了小儿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和药方。
【小问2详解】
影响:根据“他赡养父亲和姑父,直至终老,并以孝子礼安葬吕氏”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践行儒学忠君思想;践行儒学仁孝观念;根据“他在数十年的行医实践中,积累经验,精心总结小儿病诊治的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受理学“格物致知”思想影响;根据“撰写了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因贡献卓著,他被誉为‘幼科鼻祖’”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践行儒学经世致用观念。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是蹴鞠的鼎盛时代,其形式多样,活动主体广泛。宋代蹴鞠活动集娱乐、健身、军事为一体,并深入到市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元代以后,妇女踢球作为一种伎艺供人欣赏。明代以来,随着社会文弱之风盛行,蹴鞠运动受到了严重影响。清朝建立后,实行弱民政策,原来的蹴鞠运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田志生《中国古代蹴鞠发展演变的研究》等
材料二 一般认为,现代足球出现于英国。1863年伦敦多家俱乐部和学院代表们召开会议,统一了足球规则并创立了足球组织-英格兰足球协会。此后,越来越多的男性群体特别是工人阶层开始关注足球。同时,城市交通的改善也使得足球比赛可以在本地以外进行,尤其是随着蒸汽火车的出现,这项运动可以更为容易地推广和普及。
——摘编自马志刚《英国体育文化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以来中国古代蹴鞠运动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足球运动在英国兴起的条件。
【答案】(1)趋势:由盛而衰。
兴盛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娱乐风气盛行;军事训练的需要。
衰退原因:文弱之风盛行;统治政策的影响。
(2)足球协会的成立;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业革命的进展;工人阶层的壮大;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解析】
【详解】(1)趋势:根据材料“唐宋是蹴鞠的鼎盛时代……元代以后,妇女踢球作为一种伎艺供人欣赏……清朝建立后,实行弱民政策,原来的就鞠运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可得唐宋以来中国古代蹴鞠运动发展的趋势是由盛而衰。
兴盛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宋朝的经济和军事方面分析,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娱乐之风盛行、军事训练的需要等。
衰退原因:根据材料“明代以来,随着社会文弱之风盛行,蹴鞠运动受到了严重影响”可得文弱之风盛行;根据“清朝建立后,实行弱民政策,原来的蹴鞠运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可得统治政策的影响。
(2)条件:根据材料“1863年伦敦多家俱乐部和学院代表们召开会议,统一了足球规则并创立了足球组织英格兰足球协会”可得足球协会的成立;根据时间信息和材料“越来越多的男性群体特别是工人阶层开始关注足球”可得工业革命的进展、工人阶层的壮大;根据材料“城市交通的改善也使得足球比赛可以在本地以外进行,尤其是随着蒸汽火车的出现”可得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民主政治的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