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3 17:0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北京时间9月25日21时50分,孟晚舟乘坐的CA552航班平安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如果信念有颜色,一定是中国红。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7课
课程标准: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挽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天国之梦
恩格斯给约 布洛赫的一封信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
(一)寻求天国之因
材料二“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太平天国讨清檄文》
材料一 “盖通商五口,出入各货略相抵,独鸦片价皆以现银出洋,计每年漏银二、三千万两,故银骤贵。” ——冯桂芬《显志堂稿》
鸦片泛滥,白银外流,财政锐减
贪官横行,政治腐败,民生困苦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声”
材料三 “1800-1850年间,中国的气候异常……1840年前后全国平均气温达近三百年来最低点,同时,全国涝灾、雹灾和雪灾比以往100年明显增多……其间广西南宁地区农业失收更为严重,至少有10个坏景。”
——葛全胜、王维强《人口压力、气候变化与太平天国运动》
自然灾害,矛盾尖锐,民生多艰
材料四 “洪秀全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一农民家庭……7岁进入私塾,天资聪慧……16岁因家庭贫困辍学。18岁受聘为本村私塾教书……从16岁第一次到广州参加秀才考试,直至1843年,四次科考,四次落第,成为一名高龄的落第童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
屡试不中,心怀不满,探寻新路
太平天国组织特点
开辟真神惟上帝, 无分贵贱拜宜虔。 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
——《原道救世歌》
“是故孔丘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原道醒世训》
特点:混杂着基督教义、农民平均主义、儒家大同思想的宗教组织 。能够快速吸引教众。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拜上帝教
基督教
思 想
儒家
思想
农民平均主义
(二)寻求天国之路
1.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金田起义
1851
定都天京
1853
天京事变
1856
天京陷落
1864
永安建制
全盛:北伐西征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1859
2.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文化改革: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兴办学馆,建立议员,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二)寻求天国之路
《资政新篇》
这些主张能够实施吗?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产生背景 定都天京后,处于强盛时期 天京事变后,处于衰落时期
主张 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私有制
意义 直接推动了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往何处去的问题
局限 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无法实行 缺乏社会基础,未付诸实行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运动必然走向失败
2.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二)寻求天国之路
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洞房,真如神仙窟宅……平生所未见之境也。
—李鸿章家信(1863年)
黯淡的现实
忠王府后花园(拙政园)
美好的理想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三)寻求天国之果
1.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探究
朱杰勤:“太平天国的失败,由于洪、杨的内讧。他们为着争权夺位,勾心斗角,弄虚作假,争着把自己扮成上帝的使者,引起流血事件,大损国家元气。”
洪秀全 天王
______ 东王
______ 西王
______ 南王
______ 北王
______ 翼王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内因:领导集团内讧
范文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决不允许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农民阶级自发的太平天国革命……不得不在中外反革命联合压迫下宣告失败。”
曾国藩
湘军
李鸿章
淮军
华尔
洋枪队
外因: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中央权力下移
1864年时 ,清政府的10名总督中汉人占9名,15名巡抚全部由汉人担任。从1861年至1890年之间,清廷任命的44个总督中,汉人占34个 ;挑选来担任巡抚的117个人中,汉人占104个。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财权和兵权渐渐地落到了地方督抚手中,朝廷的权力也慢慢只剩下了任官命将一项(这一项权力后来也受到了侵蚀)……兵要自己调,勇要自己募,响要自己筹。
——茅海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太平天国与清王朝的对抗是一场异常严酷的阶级斗争……对灭亡的恐惧,对胜利的渴望,迫使各集团不同程度的借鉴先进,促使各派政治力量开始分化,从不同营垒中走出的开明之士不约而同地迈开了走向新时代的步伐,开始了顺应历史方向的新竞争。
——姜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助产士—兼论特殊环境下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改变:
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汉人权力增长、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②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

中兴之路
美国海军将领——薛斐尔
——美国近代外交官眼中的洋务运动
1860--1894
美国近代外交官眼中的洋务运动
中国统治者,包括李鸿章,普遍持一种中国已有现代化的错觉。——薛斐尔写给美参议院海军委员会主席萨金特的信
美国海军将领——薛斐尔
思考:为什么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中国统治者会有中国已出现近代化的错觉呢?
日暮悲歌——洋务运动的成就
19世纪60--90年代
自强 求富
进步性: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洋务运动刺激和带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的缺口,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推进了国防建设,开启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
日暮悲歌——美国近代外交官眼中的洋务运动
“......当时的中国仍是一个中世纪国家,装备着现代化武器的中国军队仍是一支中世纪的军队,中国政府仍是中世纪的政府,这个政府最高决策层中最开明的政治家的头脑,也还停留在中世纪。”
——薛斐尔写给美参议院海军委员会主席萨金特的信,刊于1882年的《旧金山晚报》
美国海军将领——薛斐尔
思考:为什么他认为中国依然是一个中世纪的国家呢?
日暮悲歌——洋务运动的局限
核心思想:中体西用
美国海军将领——薛斐尔
“即使是李鸿章对西方优势的认识也仅限于器物层面,仍自以为制度文化优于西洋,排外的心理依然强烈,并不真心接受国家平等原则,更不认同西方政治制度......蔑视西方列国的行迹处处可寻。”
——薛斐尔写给美参议院海军委员会主席萨金特的信,刊于1882年的《旧金山晚报》
日暮悲歌——洋务运动的局限
组织体系: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各省督抚各自为战
美国海军将领——薛斐尔
“中国的每个社会阶层都被帝国的不同行政单元切割得支离破碎......不可能说服这些彼此敌对的族群去相信他们有共同的事业或动机。由是观之,缔造一支民族的陆军是何等之难”
——薛斐尔写给美参议院海军委员会主席萨金特的信,刊于1882年的《旧金山晚报》
“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自知不逮。”
——李鸿章
日暮悲歌——洋务运动的局限
制度腐败:军事民用企业效率低下;贪腐盛行
美国海军将领——薛斐尔
“中国军队徒然装备先进武器,但训练不足,纪律废弛,贪腐盛行,士气低落,无战斗力可言......企业管理任人唯亲,根本看不到半点现代化企业的痕迹。”
——薛斐尔写给美参议院海军委员会主席萨金特的信,刊于1882年的《旧金山晚报》
“为早夭的同治帝建陵墓,为慈禧慈安两太后预修陵寝......屡次挪用海军军费”
——薛斐尔写给美参议院海军委员会主席萨金特的信,刊于1882年的《旧金山晚报》
日暮悲歌——洋务运动的局限
列强动机:西方列强不可能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美国海军将领——薛斐尔
“欧洲只是在确保中国人无力打破从属地位的限度内和条件下才允许和鼓励‘西方文明’在华发展的。”
——薛斐尔写给美参议院海军委员会主席萨金特的信,刊于1882年的《旧金山晚报》
“每当中国试图前进之时,欧洲驻华代表们的魔掌就会压下来。”
——薛斐尔写给美参议院海军委员会主席萨金特的信,刊于1882年的《旧金山晚报》
日暮悲歌——洋务运动的局限
文化观念: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顽固派的阻挠
美国海军将领——薛斐尔
“在中国政府的政治中心所在的这个城市(指北京—译者)消磨的六个月,及与其统治精英的异乎寻常的密切接触,使我确信存在着对外国人的不可消弭的仇视.......因为天有多高,中国人的自我优越感就有多高;海有多深,中国人对‘蛮夷’的蔑视就有多深”。对中国统治者来说,“至高无上的要务,是顽固的民族自大之维护””
——薛斐尔写给美参议院海军委员会主席萨金特的信,刊于1882年的《旧金山晚报》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大学士倭仁
日暮悲歌——洋务运动的结局
美国海军将领——薛斐尔
“中国正在获得的不过是一种虚构的实力,其追赶西方的步伐也只存在于想象之中。”
——薛斐尔写给美参议院海军委员会主席萨金特的信,刊于1882年的《旧金山晚报》

外患之忧
(一)边疆显危机
1.“塞防” 与“海防”之争
根据教材和地图,归纳19世纪中后期中国哪些地区遭遇边疆危机?
左宗棠
李鸿章
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大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塞防”
“海防”
(一)边疆显危机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864年 新疆爆发内乱
1865年 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路
1884年 在新疆设行省
(一)边疆显危机
3.中法战争
1883年8月 法国控制越南,1883年12月 中法战争打响
1884年8月 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
1885年3月 镇南关大捷
1885年6月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刘铭传
(二)甲午战之殇
1.甲午战争的背景
“强兵为富国之本……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1868明治天皇《亿兆安抚之宸翰》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需向海外扩张,中国成为其大陆政策既定目标
日本
台湾
朝鲜
中国
亚洲
世界
大陆政策
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日本借口出兵朝鲜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过程。
(二)甲午战之殇
2.甲午战争的过程
4.辽东陆战
5.威海卫之战
2.平壤之战
1.丰岛海战
3.黄海海战
(二)甲午战之殇
3.《马关条约》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主要内容
割地
赔款
开埠
允许
开厂
影响: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平壤有若是战焉,高丽盖可不失;鸭绿江有若是战焉,辽东亦可不失;而何有割辽、割台之事也哉!”
——洪弃生《台湾战纪序》
“一律预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
——《申报》1895年5月15日
(二)甲午战之殇
4.反割台斗争
邱逢甲
刘永福
蛇吞象的甲午中日战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西方视角:
英国《泰晤士报》:日本的军功足以接受对胜利者的褒赏,我们今后必须得承认日本是东方一股充满活力的新势力,英国人对于这个彼此利害大体相同,而且早晚要密切接触的新兴岛国人民,不可怀有半点妒忌之心。
法国《费加罗报》:与战胜清国相比,日本在欧洲取得的胜利更大。今后的日本可以独立不羁,随心所欲,而且日本人可以随意掠夺敌国土地,并将其蚕食。简言之,日本可以与其他自觉有势力的国家一样采取同样的行动了。对于日本人的所作所为,欧洲各强国自不待言,即便是那些抱有空想之士,也毫无办法去横加干涉了。
蛇吞象的甲午中日战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日方视角:
《每日新闻》:日本实乃东洋之盟主也、先进也……通过此次征服清国,东洋大局已定。值此之际,苟有阻碍我国前进者,就应断然排斥之,唯有贯彻独自之本领,方能掌握东洋之霸权,以与欧洲列强争雄。
《东京日日新闻》:朝鲜之北、台湾之南,无不可取,若将清之中枢各部收归与我,扩大规模,遂大日本问题可得正当解决。
《日本政治思想》:在战胜清国的同时,我们战胜了世界。世界知道了我们。因此,世界会敬重我们、畏惧我们。我们正在获得恰如其分的待遇。
蛇吞象的甲午中日战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中方视角:
史桂芳《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与中日关系》: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实现了“失于俄美者,取偿于鲜满之地”“与西方文明共进退”,从法律上取得了对中国的优势地位,从“周边”国家一跃而为东亚的“大国”,开始构筑自身为核心的东亚秩序……从此,战争取代了和平,东亚各国无时不面临来自日本的侵略威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做了证明。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维新改良的人们放大了,洋务运动几十年间陆续出现的变法终于一步一步转化为一场社会变革运动。
蛇吞象的甲午中日战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对中国:
列强侵略进入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给中国人心理带来极大伤害;
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促进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运动。
对日本:
增强了综合国力,刺激了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对列强:
打破东亚旧格局,远东矛盾加剧,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三)瓜分狂潮痛
1.瓜分狂潮兴起
开端:三国干涉还辽
表现:
①政治: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
②经济:争相成为中国债主;抢夺路权、工矿利权
划分势力范围
国别
沙俄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强租海湾及地区
“势力范围”
旅大租借地
九龙 威海卫租借地
胶州湾租借地
广州湾租借地
长城以北、
新疆、东北
长江流域
山东
广东广西云南
福建
(三)瓜分狂潮痛
1.瓜分狂潮兴起
内容: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即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门户开放(美国)
对比教材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说出图上的动物分别代表哪些列强?
秋风宝剑孤臣泪
李鸿章遗折:举行新政,力图自强。
遗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内尘氛犹未靖,诸君莫做等闲看。
你如何看待李鸿章?
矛盾性?
悲剧性?
单一性?
多面性?
宦海沉浮的野心家?
挽救危机的士大夫?
出卖利权的卖国贼?
抵抗外辱的实干家?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全面客观
2、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3、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
——孙中山(1894年)
瓜分豆剖,渐露机芽 ……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1897年)
中国向何处去?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天国梦”
“洋务梦”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