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明清社会在诸多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万明《晚明社会变迁的研究》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课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认识其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所面临的危机。
材料:明朝中期(苏州)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
根据材料,思考材料中的地主谭晓致富的手段和传统地主有何不同?
一、经济之变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由于赋役沉重,农民单纯种植粮食作物已经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便纷纷种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经济作物或兼营其他副业。生产粮食为主的单一农业结构开始向多种经营方式的方向发展,导致了粮食作物生产相应减少。随着这种现象的日益加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农业与商业发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
--摘编自王言峰《中国十六一十八世纪社会心理变迁与白话短篇小说之兴衰》
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增加,粮食作物种植减少;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化;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1、农业
一、经济之变
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2、手工业
手工业:开设手工工场,出现雇佣关系。
一、经济之变
2、手工业
一、经济之变
材料三 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四 当时在江南市场遍地可见产自四川的药材,河南和江西两地的药材也大量输入江南。特别是许宣活动的杭州、苏州、镇江三市,药材交易异常活跃。 ——摘自王珏《白蛇传与运河两岸商业文化》
材料五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
——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商业:江南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手工业分工明确;长途贩运贸易发达;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
一、经济之变
3、商业
表:明代红物质弘治年间徽州祁门土地买卖货币使用情况
材料六
3、商业
一、经济之变
时间 契约张数 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
洪武年间 8 宝钞7、银1
永乐年间 16 宝钞15、银1
宣德年间 17 宝钞4、布1
正统年间 48 布29、稻谷2、银17
景泰年间 12 布2、银10
成化年间 32 银32
弘治年间 14 银14
白银货币化。
一、经济之变
农业: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化、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手工业:手工工场出现、雇佣关系出现.....
商业:长途贩运贸易发达、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白银货币化、江南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
经济之变:
佛罗伦萨:
“自由的手工业者成了包买商的雇佣工人”
苏州: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全球视野下的17世纪:早期工业化时代,资本主义萌动。
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将强劲的活力输入社会肌体,一股不安分守己而别开生面的新鲜文化潮流涌动于传统文化结构之中。
——摘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二、思想之变
二、思想之变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
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
“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 循天下之公”
黄宗羲
王夫之
顾炎武
王阳明
李贽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人之常情)。”
“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 夫学(学习)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肯定物质欲望
男女平等
工商皆本
反对专制
反对专制
反对专制
对权威的挑战;
对专制的批判;
对商业的提倡;
对人文的向往。
二、思想之变
思想之变: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八卷《杨八老越国奇逢》:
元朝至大年间,西安府有个读书人杨老八,读书科举屡试不中,家里入不敷出,杨老八决定南下弃儒从商,妻子也欣然支持。后在归家途中被倭寇掳走,十九年后随倭寇再次南下,倭寇被剿灭后杨老八向郡守禀明冤情,竟发现郡守正是其子杨世道,一家终团聚。
金木散人:《鼓掌绝尘》第十九回《遇故知》:
如今风俗,只重衣衫,不重人品。比如一个面貌可憎、语言无味的人,身上穿得几件华丽衣服,到人前去,莫要提起说话,便是放出屁来,个个都是敬重的。比如一个技艺出众、本事泼天的主儿,衣冠不甚齐楚,走到人前,说得乱坠天花,只当耳边风过。
周玺《垂光集》:
臣僚士庶之家,靡丽侈华,彼此相尚,而借贷费用,习以为常。居室则一概雕画,首饰则滥用金宝。倡优下贱以绫缎为袴;市井光棍以锦绣绫袜;工匠技艺之人,任意制造,殊不畏惮,虽蒙朝廷禁止之诏屡下,而民间僭用之习自如。
这种批判旧制度、挑战传统的思想,也反映在明清时期的文艺领域,请举例说明。
二、思想之变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汤显祖《牡丹亭》:
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18世纪)
曹雪芹《红楼梦》
(16-17世纪)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妥协
新生
中西比较
三、世界之变
三、世界之变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明清社会在诸多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万明《晚明社会变迁的研究》
中国白银使用虽早,但财政意义重过交换的作用,就明代而言,白银多用于粮草的折色,田赋的加派,商税的征收,盐课的纳价,相对上说用于民间的交换则较少。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第二章《从中国历史的早熟性论明清时代》
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都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因素。却殊途异路,走上了不同的结局
西方实现社会转型,走向工业文明
中国则继续在农业文明中沉沦
历史在此出现了大分流。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合作讨论,分析东西方出现分流的原因。
三、世界之变
南都繁会图
盛世滋生图
雨中耕作图
中华民族经过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发展,至康乾盛世,其经济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成就。
中华民族经过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发展,至康乾盛世,其经济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成就。
粮食产量世界第一
人口约3亿,占全世界9亿人口的1/3
康乾盛世
对外贸易出超量世界第一
白银占有量世界第一
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然而,同一时间,
中西发展却在急剧分化……
1610年
中
西
英国著名思想家霍布斯
启蒙运动的先导霍布斯开始游历欧洲,他提出了著名的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
黄宗羲出生。他提出“君主乃天下之大害”,但又寄希望于“贤明君主”。
1611年
中
西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伽利略
这一年,伽利略发表了“太阳黑子说”,近代科学革命呼之欲出。
26年后,中国传统科技综合著作《天工开物》刊印。
1644年
中
西
英国议会军在马斯顿大败王军。45年后,《权利法案》颁布。
明清易代,又一轮的王朝更替。
1757年
中
西
乾隆发布锁国命令,对外只开放广州十三行。
英国加快向外扩张,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785年
中
西
74岁的乾隆皇帝亲自示范扶犁耕田,以表对农业的重视。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受到广泛欢迎。
衣饰首饰
科技保守
思想禁锢
……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代议制
资本主义经济
科技发达
人文主义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合作讨论,分析东西方出现分流的原因.
中国
君主专制
小农经济主导
三、世界之变
西方
明清时期中国是否有机会与西方的工业文明接轨?
1582年8月7日
早期西学东渐
世界之变
叁
传教士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
学科 人物 内容
1602年 利玛窦&李之藻 坤舆万国图
1607 年 利玛窦&徐光启 几何原本
1612年 熊三拔&徐光启 泰西水法
1621年 邓玉函&王徵 远西奇器图说
1631年 李之藻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
1634年 汤若望&徐光启等 崇祯历法
从编译的书籍来看,开明士大夫们对西学的关注重点何在?
“ (地圆说)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
——钦天监杨光先
“ 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
——康熙
开明士大夫对西学的态度是否占主流?
三、世界之变
清朝统治使中国丧失了250年,而关键与西方的时间落差恰恰是康雍乾三代的134年。
盛世的沉沦——戴逸谈康雍乾历史
三、世界之变
盛世思危
居安思危,开拓创新
不断激发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
才能避免走向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