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八年级下册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2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八年级下册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2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18 09:18:09

文档简介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习题
一、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僧侣(shēn) 玄奘(zàng) 蓄养(xù)
B、戈壁(gē) 蔚蓝(wēi) 戳穿(chuō)
C、折光(zhé) 岛屿(yǔ) 凹形(āo)
D、遵循(xún) 骆驼(tuó) 海市蜃楼(shēn)
二、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奘 岛欤 蓄养 B、弋壁 蔚蓝 干燥
C、原故 魔鬼 倒映 D、吹拂 磨蹭 抽搐
三、选出填入下面句子中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____________在地面上。
(2)蔚蓝的天空____________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顷的湖面了。
(3)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____________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
A、(1)倒映(2)倒栽(3)倒影 B、(1)倒栽(2)倒影(3)倒映
C、(1)倒挂(2)倒映(3)倒影 D、(1)倒栽(2)倒影(3)倒映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向沙漠进军
沙漠地区空气干zào____________(躁燥 噪),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三千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两千五百小时。日光可以用来发电、取热、煮水、做饭。沙漠湖水含盐,日光使水蒸发,可以取得蒸liú____________(溜 馏 镏)水和盐。日光变为热能和电能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导体,估计将来有可能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人住在里边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1、根据拼音选字填空。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小节所讲内容为____________(A、沙漠的危害 B、沙漠的改造 C、沙漠的利用)。
4、给这段文字分层,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第②句话所用的说明方法为____________。
A、下定义、列数字 B、分类别、列数字
C、作比较、列数字 D、摹状貌、列数字
6、沙漠地区利用日光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最后一句中如将加粗词“估计”去掉,表达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8、沙漠地区可以利用日光取得的资源有哪些?

(二)
①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灾难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仅地震一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超过45亿美元。因此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便成为地震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②要准确预报地震,必须分析十几种乃至上百种异常情况。为此,必须观测与地震范围相关的地域。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人们大面积观测和快速综合分析资料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③通过人造卫星的监测,前苏联科学家注意到,地震发生前,在卫星的照片上能发现某些地区大面积的红外异常,显示出这些地区的地热温度普遍升高。例如,1984年3月19日中亚加兹利地震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日本科学家也注意到,在地震发生前几个月,卫星就能测到震区地理位置的移动。如1989年7月11日伊东地震前一年,他们就发现了伊东的位置在向前移动。到震前2—3天,位移达到最大值,向南偏离原位置13.6厘米。此外,1989年10月17日美国旧金山地震前半个月,美国科学家意外地在无线电控测仪中,接到了与地震有关的超低频无线电波。
④这些新发现的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将能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1、本文主要说明了( )
A、地震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 B、如何减少地震的损失
C、新发现的预测地震的方法 D、地震的预测是复杂的
2、地震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的内容应包括哪些方面?

3、人们为了准确的预报地震,采用了人造地球卫星和计算机,人造地球卫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计算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③段举“伊东地震”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5、从说明文语言必须准确的角度,说说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作用。
(1)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灾难之一。

(2)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仅地震一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超过45亿美元。

6、选文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C(A项中的“僧”应为sēng,B项中的“蔚”应为wèi,D项中的“蜃”应为shèn。)
二、D(A项中的“欤”应为“岛屿”,B项中的“弋”应为“戈壁”,C项中的“原”应为“缘故”。)
三、D(倒影的主语是“天空”,是“影子”在地上;“倒映”是映射在空中,修饰对象不同。)
四、(一)1、燥 馏2、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3、C 4、B(1)说明沙漠地区日光照射强烈和日照时间长的特点。(2)指出人类利用沙漠日光的特点造福人类的美好前景。5、C 6、日光照射强烈日照时间长7、去掉“估计”说明不只是猜测。8、电蒸馏水 盐
(二)1、C 2、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震级、减少震级造成的损失。3、大面积观测,快速综合分析资料4、说明地震前震区的地理位置会发生移动,也说明地震是可以预测的。5、(1)“最”强调了地震对人类危害之大,“之一”则说明地震是人类严重自然灾害中的一种。(2)“据不完全统计”说明每年超过45亿美元的损失,并不是地震给全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全部,实际上这种统计是不完全的。6、举例子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习题
春天,妈妈还会发芽
她才三岁,灾难降临时,她还在熟睡。是正在刷碗的奶奶发觉了有强烈的震感,然后把她从床上抱了起来,飞奔向门外,哪知道仅仅走到楼梯拐角,强烈的摇晃就令奶奶再也动弹不得。奶奶抱紧她,蜷缩在楼梯拐角处,他们所居住的单元楼很快倾斜坍塌,正是这样一个楼梯拐角,让奶奶和她都幸存下来。
她睡得很沉,也许是奶奶的怀抱“减震”很好,强烈的地震和坍塌声竟然没有把她震醒,她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大雨透过废墟中的瓦砾淋进来,她惊慌地问奶奶:“怎么了,我们为什么要坐在这里?”
奶奶告诉她,为了听听雨姑娘的声音。
自从两岁开始,她就十分喜欢雨,每次下雨,她总要挣着往外跑,但是,每次都被妈妈拽住。她不明白为什么这次奶奶带她来听雨。她问奶奶:“我们为什么不到外面去听雨姑娘啊?”
奶奶告诉她,雨姑娘怕人,我们一出去,雨姑娘就跑了。于是,她就这样依偎在奶奶的怀里,静静地听雨姑娘唱歌的声音。强烈的余震一波接一波,时不时就有瓦砾掉在她和奶奶的头上,她紧紧地蜷缩在奶奶的怀里说:“奶奶,我怕。”
奶奶抚摸着她的头告诉她,孩子别怕,这是雨姑娘在跳舞呢。奶奶拽出了身上的围裙,从缝隙里接了些雨水,告诉她,快喝点,这些都是雨姑娘送给我们的露水,喝了它,就能快快长大了。她喝了几口,尽管有些碜牙,她还是高兴地笑了。
喝过了几口雨水,听着奶奶给刀子唱的眠歌,她很快睡着了。第二天,她们被人从废墟里救了出来。她真是个嗜睡的孩子,一觉醒来,他们已经到达临时搭建的布棚里了。她说饿了,拉着奶奶的手,哭着要找妈妈。
奶奶告诉她,妈妈去送雨姑娘了,很快就会回来。她哪里知道,就在昨天的地震中,妈妈所执教的那所学校整体坍塌,为了救学生,妈妈没能幸免于难!
当天下午,有人送来了矿泉水和方便面,奶奶的焦虑总算得到了解决,万一再没有吃的,真不知道该怎么向她解释。吃过饭以后,她再次嚷嚷着,要奶奶带她出去找妈妈。奶奶强忍住泪水,指着对面那片废墟对她说,妈妈被种进土里了,你要记着浇水,到了春天,妈妈还会发芽的!
她欢呼着对奶奶说:“ 。”奶奶一把把她抱在了怀里,不住地点头说好。她哪里知道,此刻的奶奶早已经泪如雨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蜷缩( ) 废墟( ) 嗜睡( ) 坍塌( )
2、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结合你的理解谈一谈。

3、发挥想象,在选文最后一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使上下文连贯。

4、假如你是心理辅导师,你会为经受地震灾害的小女孩做些什么工作呢?

参考答案:
1、quán xū shì Tān
2、表现奶奶的坚强和慈爱,表现奶奶对小孙女身体和心灵的细心呵护。
3、示例:奶奶,那你要给我买一把漂亮的水壶。
4、示例:告诉小女孩要坚强,告诉小女孩妈妈会回来的等。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拓展阅读
沙漠里的其它奇怪现象的科学解释。
①碎石圈:是一块大石头经过数百年热胀冷缩一次次碎裂后,在地上形成一片圆形的碎石圈,很像人为排列的作品,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
②沙漠绿洲:高山上的冰雪到了夏天融化后变成地下水。这地下水沿着不透水的岩层流至沙漠低洼地带后,涌出地面。另外,远处的雨水渗入地下,也可与地下水汇合流到这沙漠的低洼地带。或者由于地壳变动,造成不透水的岩层断裂,使地下水沿着裂缝流至低洼的沙漠地带冲出地面。这低洼地带有了水,各种生物就应运而生、发育、繁衍,于是形成了绿洲。
③旱龙卷:旱龙卷就是沙漠龙卷风,它是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后出现的气流旋转上升现象,龙卷风把地面的沙尘卷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空中,形成一个旋转的沙尘柱。在中国的戈壁滩上,常常能看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龙卷风同时出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