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了》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11-17 20:1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下课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下课啦”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第二课时“比较高矮、长短”的学习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比较“大小、多少”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比较。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本节课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情境素材,情境图中有丰富的比较环节。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难,通过三年幼儿园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知识。而本课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教学时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活动。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体会高矮、长短相对性,建立比较意识,能对事物进行高矮或长短的比较。
2.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与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3.培养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
教学资源:课件 长短不同的跳绳 长短不同的钉子
教学教法:
情境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老师想知道下课时你们都玩什么游戏了?那么热闹。
2.这么多种游戏呀,一定很好玩!小朋友们,淘气和他的同学在下课时也跟你们一样玩了很多种游戏,你们想不想去他们学校看看?
3、揭示问题:(课件出示主题情境图)看,他们都出来玩了,谁来说说你看到他们在玩什么?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学生熟悉的课间游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的引到数学课上。】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比高矮
(1) 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
(2)学生汇报:有两个同学在比个子,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一个同学在踢毽子,还有一位叔叔在钉一个小凳子。
(3)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出示比个子情境图)看!他们在比个子,你们想不想也比一比?(学生:想)
(4)教师指一名同学到前面,提问:谁能说说他是高还是矮?(学生说法不一,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比较事物要两个或两个以上才可以比较。)
(5)再分别找比他高和比他矮的同学到前面和他比,学生说出比的结果。(指导学生说清:谁和谁比,谁比谁高或谁比谁矮。)
(6)根据学生回答问:咦?怎么回事是呢?为什么这个同学一会儿高一会儿矮呢?(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情况)
(7)师:看来呀高和矮是相对的,要看比较的对象怎样。还想再比比吗?
(8)再指两名同学比高矮,故意让其中一名同学踮起脚尖。
学生指出不公平,并让其说明为什么不公平?
(9)通过这几次比较,你对比较高矮有什么想法?(怎样比较高矮?)
小结:比高矮至少要有两个人才能判断,比较时必须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才公平。
【设计意图:设计一系列的比较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不仅亲身体验到高矮是相对的,也初步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活动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过程及结果,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
(9)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学习了比较高矮,我们再看看情境图,仔细观察看还有那些东西能比较高矮?(学生找出图中其它比较高矮的事物。)
2.比长短
(1)小朋友们真能干,观察得真仔细 .下面请大家看:老师手中握着三枝粉笔,猜猜看那枝粉笔最长?(学生随意猜。)
(2)(亮出谜底)要怎么比,才能知道那枝粉笔最长呢?(学生上台比)
(3)通过比较你对比较长短有什么想法吗?(怎样比较长短?)
(3)师:这个同学把三枝笔的一端都放平,也就是说:有几样东西比较长短,必须有一端对齐,或者说要站在同样的高度才能比较。
(4)同桌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两根长短不一的跳绳比较长短。比较后互相说说是怎么比的。
(5)指名汇报,两根跳绳一端要对齐,跳绳要拉直。(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6)在生活中比较长短的问题很多,看,这位叔叔要想修好这把椅子,选哪根钉子合适呢?为什么?
(7)学生讨论,发表不同意见,老师先不说对错,用实物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选择。
(8)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高矮、长短,并学会了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那么你能不能找一找在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高矮或长短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长短关系,并能从中感悟到比较长短的具体方法,学生能积极参与活动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9)课间休息
小朋友们真善于观察生活,其实呀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的数学知识。下面我们轻松一下,一起随着音乐做手指律动操。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轻松过后,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对这节课的知识都理解了吗?
1.课件出示教材21页练一练1题。
学生独立完成,回答时要说清谁和谁比,谁高谁矮,注意学生的口语表达。
2.完成教材练一练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3.小朋友们表现真棒,都能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可是有时候碰到像这样的情况该怎么比呢?
课件出示教材练一练3题。
(1)小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要想使汽车顺利通过大桥,可以怎样做呢?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合理的想象。
(2)3只兔子都站在了领奖台上,怎样才能比出他们谁长得高?谁长得矮呢?用我们刚才所说的比较方法行不行?为什么?怎么比呢?
引导学生通过数背景中格子数的方法分出兔子的高矮。
小结:看来,当起点不相同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办法使它们的起点相同,也可以找一个标准(比如说格子高度等等),进行比较。
4.课件出示教材练一练4题。
同桌讨论完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易到难,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事物比长短或比高矮时必须一端对齐或在同一水平线上,随后又引出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一端对齐后再比较的特殊情况,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格子比较的方法。】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参与课堂总结,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
况,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课外作业:
回家后找出家中高矮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并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比高矮 比长短
比长短: 物体的一端对齐
比高矮: 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用数格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