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重点高级中学2022一2023一2期末试卷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更是
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
内容服务的。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
于生活。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
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在互联网技术的赋能之下,传统文艺与新型“云端”文艺紧密“牵手”:在媒介融合的加持下,
网络文学和网络短视颜、网络直播齐头并进;在数字化生态环境的作用下,特殊时刻以艺战“疫”
的坚守激起强大力量…当前,文艺与互联网的“联姻”,进发出强劲的活力,透露出无限的潜
能。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摸式,全面融入人类活动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给生产和生
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网络空间为艺术鉴赏和消费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场域,同时也为文艺创作和评价提供了重要
的阵地。“用户生产内容”“人人都是艺术家”唤醒社会各领域的文艺力量,为文艺爱好者提供展
示才华的舞台和机会。“互联网十文艺”模式的开放性,为网络文艺创作主体的多元化与全民化
提供了可能。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的个体,都可成为网络文化创作和传播的主体。
参与者实现圈层突围的同时,网络文艺“受众”的概念也发生变化。传统文艺中的受众是文学
作品的读者、影像的观众和音乐的听众,他们作为信息传播和文艺审美的接受者而存在。但网络
文艺领城,“受众”被视为“用户”。他们在进行信息读取和艺术审美之外,还参与内容的生产、传
播、消费和评价,包括,点赞、弹慕互动、直播连麦、众筹影视创作等方式。他们是创作者、参与者,
【高二期末试卷·语文第1页(共8页)】
232765D永昌县重点高级中学2022-2023一2期末试卷·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A项,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可知,互相融合的是各种艺术门类,不是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而催生文
艺形式创新,拓宽文艺空间的则是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B项,“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
征的数字技术”错误,原文只是说“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活动的各领域和全过
程”,并不表示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就是数字技术的主要特征。C项,“赋予影像创作者最大的自由创作空
间”结。根据原文“这种改变脱胎于媒介融合的技术赋权,同时又作用于影像的创作理念,更为影像创作主体
带来自由的创作空间”可知,原文没有表达“最大的自由创作空间”的意思。)
2.B(A项,根据原文“网络空间为艺术鉴赏…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和机会”可知,前后两个句子不存在递进关
系。C项,根据原文材料一第四段,“点赞”也被归为网辂文艺领域的参与方式,并不是一定要创作作品才能
算“复合型”受众。D项,强加因果。“某地利用互联网平台,线上线下互动,推送作品”和“能传递符合广大人
民群众诉求的优秀作品”不存在因果关系。)
3.D(D项是传统文艺的传播方式,不属于网络文艺学的范畴。)
4,①材料一围绕要正确运用数字技术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的观,点,阐述了在互联网技
术的赋能之下,网络文艺的创作者和受众在信息传播和接收模式方面的改变。②材料二围绕“网络文艺话语
范式与学科体系构想”的话题展开,主要阐述了我国网络文艺学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及网络文艺学的学
术概念。(每点2分,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5.①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每个时代都有与其“时代精神”、文化风尚协调共振的文学艺术,快手,抖音短视频
的发展即是与时代精神、文化风尚相协调共振的艺术形式。②快手、抖音能激发创作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
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③快手、抖音虽然适应时代且发展迅猛,但其艺
术创作的本质是不变的,即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
表达和谊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每点2分,答任意两点,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6.A(“以‘打彩’为线索”错误,小说前半部分没有提到打彩,所以不是以“打彩”为线索的。)
7.B(“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错误,这里体现不了丈夫争强好胜。)
8.①叔叔打电话邀请“我”回家看龙船时,“我”感到意外和为难。意外是因为“我”和叔叔已经多年没有来往了,
为难是因为打彩不花两千块钱,面子上过不去。②大弟上门来接时感到惊讶,接着“我”有点嗔怪他们,怪大
弟知道“我”的地址,也不来“我”家坐坐。③听大弟说村里日子好过了,他们也要划船,来接“我”去热闹热闹,
“我”感到很紧张。④看到叔叔婶婶的老态,内心有一些感慨和心酸。⑤叔叔婶婶热情接待“我”,“我”想到没
有办好打彩的事情,感到十分尴尬。⑥叔叔说人来了就好,是人亲不是东西亲的时候,“我”被叔叔一家的亲
情感动了。(每点1分,意对即可,的情给分)
9.①小说情节上,交代了故事的主要情节。②人物形象上,“我”结婚都没有通知叔叔,但叔叔还是邀请“我”在
端午节时回老家看龙船,甚至帮“我”准备好打彩的礼,突出了叔叔对“我”的喜爱。③主题上,文章通过“打
彩”这件事,表现了作者对人间亲情的赞美。(每点2分,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10.A(原文标点为: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11.C(B项,“随人使少师董成”中“成”是“和谈”的意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成”是“形成,成为”的意思,因
此二者意义不同。C项,“少师得其君”中“得”是“得到”的意思;“吾得兄事之”中“得”是“应该,应当”的意
思,因此两者意义不同。D项,“故务其三时”与“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中“务”都是“从事”的意思。)
12.A(“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告
诉我们,因为楚国对汉东小国的威胁,迫使汉东小国组成军事联盟,因为利益才组合一起,所以很难离间。
并不能说明随国一直与汉东小国关系好。)
13.(1)楚军的疲弱,可能是引诱我们上当,君王何必急于出师呢?我听说小国之所以能抵抗大国,是因为小国
得道而大国无道。(“羸”“小、大”“敌”每个1分,句意1分)
(2)现在人民在挨饿而君王仍纵情享乐,祝史在祭神时虚报功德,我不知道这样做如何能抵抗大国啊。
(“馁“是欲”“矫举”每个1分,句意1分)
14,随候认为上供毛色纯正、膘肥体壮的牲畜,丰盛的黍稷便能取信于鬼神,(1分)而季梁认为取信于鬼神的前
提是取信于民,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再致力于祭祀鬼神,才能真正取信于鬼神。(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
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楚武王侵犯随国,派蓬幸去求得成功,军队驻扎在股地等待谈判的结果。随国派少师来主持和谈。
【高二期末试卷·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3276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