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A.湖畔 拌和 绊子 伴随左右
B.挑唆 轻佻 兼祧 极目远眺
C.澄清 澄澈 凳子 目瞪口呆
D.遨游 鏖战 敖包 佶屈聱牙
解析 A项“湖畔”的“畔”读“pàn”,其余均读“bàn”;B项“眺”读“tiào”,“佻”“祧”读“tiāo”,“挑”读“tiǎo”;C项“凳”“瞪”读“dèng”,其余均读“chéng”;D项均读“áo”。
答案 D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5分)
①在欧元区十二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经济的低迷,很可能________其他国家。
②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7日________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
③现代化的北京城需要现代舞团,现代舞团艺术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正是无可________的事实。
④国外有种说法:“人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逃不过去,即纳税和死亡。”________纳税和生活消费密切相关。
A.涉及 受权 质疑 因此
B.波及 授权 置疑 因为
C.波及 受权 置疑 因为
D.涉及 授权 质疑 因此
解析 “涉及”,牵连到;“波及”主要指影响到。受权:接受委托有权力做事。授权:把权利交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质疑:提出怀疑。置疑:怀疑,用于否定句中。因为:表原因。因此:表结果。
答案 C
3.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近期,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与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B.俄罗斯宣布研制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无法对付的新型导弹,实际上是对那些想加入北约的原独联体国家敲边鼓。
C.巴以冲突逐步升级,中东局势充满了变数,让许多投资者退避三舍。
D.足球界的有识人士很不认同足协牺牲联赛豪赌世界杯出线的执政路线,认为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解析 A.拉大旗作虎皮:打着某种旗号以虚张声势来吓唬人,蒙骗人,改“挂羊头,卖狗肉”。B.敲边鼓:从旁帮助。C.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答案 D
4.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句是 ( )(5分)
A.《瓦尔登湖》是一部文笔细腻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的散文随笔。
B.梭罗过于依赖自然的道德生活把自己推到了极端,旷野是他唯一的精神营养。
C.梭罗是西方文化的一个神话,他的隐居和写作充满了反叛色彩,给物质化的社会现实以冷遇。
D.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解析 D项有歧义,一是“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一是“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
答案 D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
而瓦尔登湖更为出奇,甚至站在同一点上,湖水也忽蓝忽绿。俯仰于天地之间,它同时兼备了两种颜色。从山顶看去,它呈现蓝天的色彩,走近湖边,看到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黄澄澄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淡绿,愈远色泽愈深,最后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黛绿。但有时在阳光的映衬下,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有人认为这是青翠山林的渲染,但铁路那边黄沙地带的湖水也是鲜绿一片,况且,春天,树叶才嫩芽初吐,何以解释?这或许是天空的湛蓝与地面的沙石的褐黄调和了的效应,这就是这里的湖水何以有霓虹之色的缘故。而且这个地方,当春天降临以后,冰层被水底反射上来的太阳热能、还有地上传来的太阳热能所融解,呈现出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模样,而湖中还是寒光熠熠的三尺坚冰。像我们其他湖泊一样,当晴空万里之时,而湖水又波涛汹涌,波涛以适宜的角度映衬蓝天,湖水糅进更多的光线,一片浮光跃金,较远的一些湖水比天空更为湛蓝。每逢此时,泛舟湖上,环湖四望,我看到一种罕有其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亮蓝,犹如浸水之后的色彩变幻的丝绸,还像青锋刀刃,比之天空更为清新空灵;与波光另一面的黛绿色交替闪动,只是黛绿色略显重浊,在琉璃般明净的蓝中微呈浅绿,以我记忆所及,仿佛是冬日西沉之时,它之上的乌云露出的一角蓝天。
5.为什么“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或许是天空的湛蓝与地面的沙石的褐黄调和了的效应。
6.“罕有其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是什么意思?(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就是“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意思,让人产生丰富而奇妙的联想和想像。
7.本段是怎样来写湖水的颜色变幻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远近结合,动静相生,有点有面。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绘颜色变幻。
8.本段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体现了作者明净无尘、悠然自得的心境。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9~11题。
阳关雪(节选)
余秋雨
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
树愈来愈多,开始有房舍出现。这是对的,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一些。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步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越来越凄迷。
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论述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层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
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与逐臣。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像,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9.结合三、四段回答:为什么说“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阳关荒凉偏僻,环境恶劣,而王维在诗中只字未提到,只说“无故人”,强调的是友情至上,因而说“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
10.从第五自然段的相关信息概括出唐人风范的特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乐观;(2)眼光放得远;(3)告别步履放达;(4)充满自信。
11.第六自然段中“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其作用是什么?下文中与之相照应的内容有哪些?(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采用了拟人的艺术手法,形象地说明统治者所追求的只是王权,因而不可能为艺术家们提供广阔的舞台空间。(2)与下文的“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文人“大多成了谪官与逐臣”,“阳关坍弛了”等内容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