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疆塔城地区塔城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新疆塔城地区塔城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3 12:0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新疆塔城地区塔城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世界古代某一地区的文明成就包括“60进制”、“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这一地区最有可能存在于如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等出现了最初的文明。其中,两河流域孕育的古老文明是(  )
A. 古代西亚文明 B. 古代埃及文明 C. 古代印度文明 D. 古代希腊文明
3. 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亚历山大远征(  )
A. 是一次掠夺性战争 B. 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C.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 是一次正义性战争
4. 某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该制度出现于(  )
A. 古代的南亚 B. 中古时期的西欧 C. 古代的美洲 D. 中古时期的西非
5. 中世纪的欧洲庄园有公共牧场、草场、林地或池塘,供全体居民使用,还拥有绝大多数的农具和牲畜,一般不从外界购买商品。这体现欧洲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 自给自足 B. 等级森严 C. 自由开放 D. 外贸发达
6.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B. 西方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
C. 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 D. 阿拉伯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7. 查士丁尼是希腊—罗马时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在他统治期间因他的文治和武功使拜占庭帝国进入了“黄金时代”,但对欧洲乃至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的是他的文治。这里的“文治”主要是指(  )
A. 推行以文治国方针和控制亚欧商路发展工商业
B. 形成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民主政治
C. 在位期间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D. 创立伊斯兰教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8. 15世纪前后,一股“黄金热”迅速席卷整个西欧,国王、贵族、僧侣、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都热衷于追求金银和财富。这股热潮的出现(  )
A. 是商业革命发展的结果 B. 得益于开采技术的进步
C. 受到了近代科学的推动 D. 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9. 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自1571年航线开通后,仅20年间约有3000吨白银流入中国。这一现象表明太平洋航线的开通
A. 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 直接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 表明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出现了飞跃 D. 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创造条件
10. “马铃薯和甘薯,玉米和花生,四季豆,辣椒,南瓜,还有草莓,菠萝,番茄!遍地都是芝麻粒。”这首菲律宾民歌中出现的主要农作物原产于(  )
A. 美洲 B. 非洲 C. 亚洲 D. 欧洲
11. 如图所示为近代西方某法律文件内容(节选)该文件是(  )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A. 《大宪章》 B. 《王位继承法》 C. 《权利法案》 D. 《法国民法典》
12.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这体现了(  )
A. 联邦制原则 B. 三权分立原则 C. 民主性原则 D. 君主立宪原则
13. 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中,意大利地区人才辈出,其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被称为“文学三杰”。这场“新文化运动”是(  )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科学革命 D. 启蒙运动
14.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这表明(  )
A. 工业革命使人类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
B. 早期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C. 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立法滞后于时代
D.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5. 如图为某高二学生在历史学习时总结的思维导图(部分)。空白处应填入的是(  )
A.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出版 B. 共产国际的成立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十月革命的爆发
16. 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不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分化引发的严重后果,有识者都已经预感到了,社会解体的威胁也已经被各种政治色彩的人都看到。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
A. 变革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B. 导致贫富不均,加大变革难度
C. 激化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变革 D. 壮大资产阶级,形成责任内阁
17. 它“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这一评价反映出(  )
A. 世界无产阶级尚未实现联合 B.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要性
C. 巴黎公社不是工人阶级政权 D. 巴黎公社成立具有偶然性
18. 1884年,英、法、德等国召开柏林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原则。该原则(  )
A. 承认了非洲国家的主权 B. 实现了非洲的民族独立
C. 废除了非洲的奴隶贸易 D. 加速了瓜分非洲的进程
19. 如表所列章节中涉及到的“国际新秩序”是指(  )
第一章德国对欧洲统治的追求(1914-~1918)
第二章巴黎和平与国际新秩序
第三章西方世界20年:幻觉时期
第四章30年代的西方世界:幻想破灭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雅尔塔体系
C. 布雷顿森林体系 D. 多极化格局
20. 标志着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的事件是(  )
A. 第一国际成立 B. 巴黎公社建立 C. 十月革命胜利 D. 新中国的成立
21.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而且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这一观点(  )
A. 强调了二战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B. 否定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
C. 表达了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 D. 是二战冲击旧有国际秩序的体现
22. 20世纪30年代,世界多国出现“政府普遍扩权”的现象,如德意日强化法西斯独裁专制,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等。这反映出(  )
A. 经济大危机的不同影响 B. 不同社会制度的相互融合
C. 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 D. 现代化道路模式的多元性
23. 斯大林一再强调,苏联不能走“通常的”工业化道路,他依靠农民“贡税”来积累资金。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1/3以上。由此可知斯大林所指的工业化道路是(  )
A. 让工业反哺农业 B. 实行计划管理体制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利用商品价值规律
24. 某学生制作的手抄报设置了五个栏目,每个栏目的小标题分别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成立”“华约成立”。由此推断,手抄报的标题应该是(  )
A. 美苏共同打败法西斯 B. 冷战和两极格局形成
C.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D.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上述现象说明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
A. 以计划经济为基础 B. 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重视福利国家建设 D. “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26. 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大,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但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在国际社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表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是(  )
A. 全球化趋势 B. 社会信息化 C. 多极化趋势 D. 文化多样性
27. 据统计,中国向联合国缴纳的会费比额已从2000年以前的0.995%上升到2007年的2.667%。2009年,联合国列出缴纳会费最多的10个国家,中国位列第九,而中国缴纳会费的比额还一直在持续增长。据此可知,中国(  )
A. 注重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B. 是国际秩序的重要维护者
C. 积极改革全球治理体系 D. 已成为经济全球化主导者
28. 2020年6月7日,中国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积极开展对外医疗援助,截至5月31日,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已向1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捐赠抗疫物资。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中国方案(  )
A. 可持续发展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合作共赢
29. 2001~2021年期间,中国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这得益于中国加入(  )
A. 东南亚国家联盟 B. 世界贸易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上海合作组织
30. 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大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这一文件是(  )
A. 《权利法案》 B. 《王位继承法》 C. 《独立宣言》 D. 《人权宣言》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3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宣言》,同年,经国王和女王共同签署生效,称《权利法案》,1694年,议会又通过《三年法案》,规定议会至少3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不得超过3年。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以后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1707年,议会通过《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是失去了议员资格。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以上四个法律规定都限制了英国国王的哪些权利?
材料二:美国权力结构示意图
(2) 依据材料二,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中规定了哪些建立政府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美殖民地从争取独立到确立民主政体过程中,都受到了哪些启蒙思想的影响?
32. 近代以来,工业化浪潮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优越的自然资源。富有创造力的工匠在先前的科学发展基础上实现了更大的技术创新。同时,致力于经济发展的政府也通过鼓励新发明、新贸易和银行体系的种种法规支持了工业化的进展。
--据皮特 N 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材料二 1929年4月,苏联在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提出,“根据国家工业化、加强苏联国防力量与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总方针,工业基建投资主要用于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它要占全部工业投资的78%”。到一五计划结束,苏联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升到1932年的70%。
--据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 任举两例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出现的技术创新并说明其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并说明苏联“一五计划”取得的建设成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60进制”、“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为两河流域文明的成就,根据地图可知②符合,B项正确;
①为古埃及文明,排除A项;③为古印度文明,排除C项;④为中华文明,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A
【解析】根据“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等出现了最初的文明”并结合所学,“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孕育了古代西亚文明,A项正确;
北非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排除B项;
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孕育了古代印度文明,排除C项;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是古代希腊文明的中心区域,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可知,亚历山大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C项正确。A、D两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材料未涉及欧洲经济发展情况,排除B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人类文明的交流,解答的关键是准确读取材料信息,从选项入手,逐项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了人类文明的交流,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以及效忠誓词,结合所学知识,该制度为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封君封臣之间结成了契约关系,B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与南亚无关,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与美洲无关,排除C项;
材料体现的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与西非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中古西欧,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古西欧,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A
【解析】A.根据题干中“中世纪的欧洲庄园有公共牧场、草场、林地或池塘,供全体居民使用……一般不从处界购买商品”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庄园内的物质可以满足内部人民的使用,并且人民也基本不从外边购买商品,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故A选项正确;
B.题干中描述的是庄园内的劳动产品可以满足内部人民的需求,无需向外部购买,并没有描述等级划分森严的内容,故B选项错误;
C.根据题干中“一般不从处界购买商品”的信息可知,庄园内的人民与外界交流很少,整个庄园还要听命于领主,所以自由开放并不是庄园经济的特征,故C选项错误;
D.根据题干中“有公共牧场、草场、林地或池塘,供全体居民使用……一般不从处界购买商品”的内容可知,庄园内的土地、劳动产品都可以满足庄园内人民的需求,与外界的商品往来也少,庄园不存在发达的外贸,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西欧庄园的特征,理解识记西欧庄园的特征。
本题考查西欧庄园的特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A
【解析】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阿拉伯帝国繁荣的时候,将大量的周边文明的经典作品翻译成阿拉伯文,这些作品后来又传到了其他周边地区,反映出阿拉伯人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上的重要作用。
B.材料看不出西方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
C.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材料体现不出来。
D.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创造的。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文明交流,要求学生结合古代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表现和重要作用,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查士丁尼法典》,提出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没有控制控制亚欧商路,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时期,公民并不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罗马法,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罗马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15世纪前后的西欧。结合所学可知,“寻金热”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D项正确;
新航路开辟之后,引发了商业革命,排除A项;
“寻金热”与开采技术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
近代自然科学则是指从16~19世纪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又称为近代实验自然科学。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侧重于考查考生对只是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9.【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金银大量涌入中国,这种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促进了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中国的影响,与欧洲无关,B排除;当时中国的经济仍然是小农经济,C说法错误;此时麦哲伦及其船队已经完成环球航行,D排除。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马铃薯和甘薯,玉米和花生,四季豆,辣椒,南瓜,还有草莓,菠萝,番茄!遍地都是芝麻粒”,并结合所学可知,马铃薯、甘薯、玉米和花生等农作物原产于美洲,伴随着新航路开辟传播到世界各地,A项正确;
非洲、亚洲、欧洲均不是马铃薯、甘薯、玉米和花生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可知,该文件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国王权力受到约束,体现的《权利法案》的内容,C项正确;
《大宪章》确立的是私有财产与人身自由不可侵犯的原则,排除A项;
《王位继承法》限制的是国王王位继承权,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
《法国民法典》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立法规范,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英国《权利法案》,结合题干“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及英国代议制确立进程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英国《权利法案》,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可知,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者之间相互制衡,这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故B项正确;
联邦制原则强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
民主性原则强调的是民主选举,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共和制,不是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的主旨,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中三权分立的特点分析。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3.【答案】A
【解析】14世纪到17世纪初,从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但丁等“文学三杰”,A项正确;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16世纪早期的德意志,是一场社会政治运动,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革命与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文学三杰”的出现不符,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发生在17至18世纪,并且其高潮在法国,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及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以来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矛盾激化,欧洲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提出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冲击资本主义制度,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D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工业革命的积极作用,排除A项;
早期工人运动是工业革命的初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C项正确;
ABD项均与马克思主义诞生无关,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共产党宣言》,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共产党宣言》,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C
【解析】由材料“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不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分化引发的严重后果,有识者都已经预感到了,社会解体的威胁也已经被各种政治色彩的人都看到”可知英国的工业革命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社会变革,C项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政治层面,未涉及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
工业革命有利于推动改革,而不是加大变革难度,排除B项;
英国责任内阁形成于工业革命前,D项既不符合材料时间要求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只是“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大多数革命者还没有成长为社会主义者,这反映出巴黎公社的成立不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偶然性,故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时,世界无产阶级已实现了联合,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在1848年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的组成和措施说明其为工人阶级政权,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的失败与意义,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的失败与意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柏林会议是指1884年由德国首相俾斯麦主持,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这次会议上提出的“有效占领”原则是列强瓜分非洲的一般原则,该原则加速了瓜分非洲的进程,故D项正确。
A、B、C三项与柏林会议的史实不符,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柏林会议”“有效占领”。
19.【答案】A
【解析】A.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个格局应该是从一战结束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只可能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
C.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是二战后的世界体系。
D.多极化格局是在二战后60年代才出现的。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要求学生结合一战后世界格局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一战和二战后世界格局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0.【答案】C
【解析】A.第一国际是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没有实现社会主义,故排除;
B.巴黎公社运动是工人运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的尝试,没有建立社会主义,故排除;
C.十月革命以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故正确;
D.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比苏俄1917年的时间要晚,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侧重于考查十月革命的影响。
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影响,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于历史知识的辨析能力,难度系数易。
21.【答案】D
【解析】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说明二战冲击了旧有国际关系格局,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旧有国际秩序的冲击,不是二战后带来的社会变化,排除A项;材料并未否定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掠夺性,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空前的经济危机,德意日选择了法西斯独裁,美国则实行了罗斯福新政策,各国扩大政府权力的不同做法,反映出经济大危机的不同影响,A项正确;
20世纪30年代不同社会制度并未出现相互融合,B项错误;
材料并未揭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C项错误;
法西斯独裁专制反人类、反和平,不是正确的现代化道路,现代化道路模式的多元性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要求学生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1/3以上”可知当时的苏联用剥夺农民的办法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工业化是优先发展重工业,C项正确,排除A项;
材料中并未涉及“实行计划管理体制”,排除B项;
斯大林模式与“利用商品价值规律”相反,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斯大林模式,要求学生结合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斯大林模式,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4.【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成立”,“华约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冷战的表现,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最终形成,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的是冷战,二战已经结束,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是两极格局解体之后的事件,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美国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说明二战后,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快速发展,B项正确;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以市场经济为主,排除A项;
材料主旨强调二战后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没有涉及福利国家建设、“中间阶层”人数是否增加等表述,排除C、D两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资本的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要求学生结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资本的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6.【答案】C
【解析】材料“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在国际社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了多极化趋势,C正确;
ABD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多极化趋势加强,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多极化趋势加强,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向联合国缴纳的会费比额已从2000年以前的0.995%上升到2007年的2.667%。2009年,联合国列出缴纳会费最多的10个国家,中国位列第九,而中国缴纳会费的比额还一直在持续增长”可知,2000年以来中国向联合国缴纳的会费呈增长趋势,这说明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各项活动,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是国际秩序的重要维护者,B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中国注重发展伙伴关系,排除A项;
材料无法体现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排除C项;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是发达国家,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8.【答案】C
【解析】“中国积极开展对外医疗援助,截至5月31日,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已向1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捐赠抗疫物资”表明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C正确;
AD材料未体现,排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故B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解题的关键是“中国积极开展对外医疗援助,截至5月31日,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已向1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捐赠抗疫物资”。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长远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发展。
29.【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2001~2021年期间,中国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可以看出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后,对外贸易发展迅速,B项正确;
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国际组织,中国未在其中,排除A项;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排除C项;
上海合作组织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0.【答案】D
【解析】法国大革命时期,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并非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位继承法》是英国的文件,并且与“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等不符,排除B项;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的《独立宣言》并未强调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法国《人权宣言》,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法国《人权宣言》,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1.【答案】【小题1】限制:《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立法权;《三年法案》使国王不能停止召开议会;《王位继承法》对国王结婚和王位维承进行监督;《任职法案》限制国王拉拢议员或在议员中培植亲信。
【小题2】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或分权与制衡原则、联邦制原则。思想: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理性思想、法治思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和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小问要结合英国近代君主立宪制度确立和发展的表现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美国政治制度确立的背景以及内容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英国和美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过程以及内容,学生要有一定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理解材料的能力。
32.【答案】【小题1】创新和影响: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效率。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小题2】特点: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就:工业取得了较快发展;重工业比重上升。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和苏联工业化建设,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第一问可根据材料直接进行归纳。第二问的特点和成就可结合材料关键信息“根据国家工业化、加强苏联国防力量与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总方针,工业基建投资主要用于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它要占全部工业投资的78%”,“到一五计划结束,苏联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升到1932年的70%”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和苏联工业化建设,侧重对材料的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考生可通过对比英国工业革命和苏联工业化的不同,分析其各自的积极意义和局限,进而提高自己的理解概括能力。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