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2张PPT。古诗两首学习古诗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意。 唐代诗人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号青莲居士。四川绵州昌隆人。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望----看,往远处看。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远看天门山) 朗读这首诗时,一定要感情地读出“磅礴(páng bó ),雄壮,充满阳刚之气。”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清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楚碧孤断duànchǔgū bì中断 断开楚江 清楚孤帆 孤单碧水 碧绿天门中断楚江开理解词语:天门—高高的天门山。
中断—中间断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楚江开—被长江水拦腰劈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开----断开。高高天门山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1、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借山势写出了水的汹涌)碧水东流至此回。理解词语:碧水—碧绿的江水。
东流—从东流下
至:到;
此:这儿,这里;
回:旋转,回旋。
至此回—流到这里,就回旋。因为东、西梁山夹在长江两岸,江水流到这里打回旋。
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碧2、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回。前两句诗的意思: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从中间劈开,成为两山,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流到这里突然回旋澎湃,向北流去。 1、断、开,这两个动词描绘出江水的声势浩大。 2、回,字写出了江水回旋湍流而激荡,气势不可阻挡。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相:互相 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叶孤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驰来。理解下面的词语:孤帆:
帆:船上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常被用来代指船。
孤:单独、一个。
孤帆:指一只小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后两句诗的意思:两岸的青山相互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只小船从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1、出,字写出了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十分逼真地表现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2、日边来,写出了诗人望天门山的位置,是在孤帆上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从中间劈开,成为两山,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流到这里突然回旋澎湃,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只小船从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小资料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整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独坐敬亭山
唐代诗人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古朗月行
唐代诗人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望庐山瀑布 唐代诗人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唐代诗人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诗人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唐代诗人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欢迎欣赏长江美景赠刘景文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晴方好,
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水光潋滟山色空蒙liàn yànyì zhuānɡ 宋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赤壁怀古苏轼书法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 诗人在西湖上游宴饮酒,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湖:湖:指杭州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注释: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晴:晴朗。
方好:正好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亦:也。 奇:奇妙。水光潋滟晴方好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2、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理诗句晴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水光潋滟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闪动,十分耀眼,美丽极了。山
色
空
蒙雨天的西湖,云雾迷茫,别有一番奇妙的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诗意: 水上波光粼粼,晴天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好。山色迷茫,雨中景致也很奇妙。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欲:想,如果,想要。
西子:西施
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抹:涂脂抹粉。
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
相宜:适宜,合适。
1.“欲把西湖比西子”中的“西子”是谁?2.诗人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施?西施 因为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说明了西湖的美。因此后人也称西湖为西子湖。西施西湖十景曲院荷风
苏堤春晓断桥残雪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南屏晚钟柳浪闻莺双峰插云花港观鱼雷峰夕照诗意: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总是那么美丽多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诗意: 水上波光粼粼,晴天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好。山色迷茫,雨中景致也很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总是那么美丽多娇。
在西湖上边饮酒边欣赏先晴后雨时的美景
写作特点:《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借景抒情的诗篇。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晴:水——潋滟雨:山——空蒙比西子(娇艳、迷人)
拓展延伸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苏轼 [宋] 杨万里
黑云翻墨未遮山, 毕竟西湖六月中,
白雨跳珠乱入船。 风光不与四时同。
卷地风来忽吹散, 接天莲叶无穷碧,
望湖楼下水如天。 映日荷花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