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 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古人谈读书 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4 12:0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分享自己的读书、学习方法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或根据注释,读准字音。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hào
通“智”,读“zhì”
huì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边读边画出分隔符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边读边画出分隔符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边读边画出分隔符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是知也
诲人不倦
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学习第一部分
关于《论语》你了解多少?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学习第一部分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学习第一部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根据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聪敏而且喜好学习的人,是不以向不如自己地位的人请教为耻的。
聪敏
喜好
以……为耻
请教
学习第一部分
这句话带给你什么启示?
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学习第一部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根据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学习第一部分
这句话带给你什么启示?
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事要诚实。
学习第一部分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今义:
古义:
讨厌,厌烦
满足
根据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把知识默默记住,学习知识不满足,教导别人不倦怠。
学习第一部分
这句话带给你什么启示?
读书学习要心静、坚持、善于请教。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部分内容。
2.搜集《论语》并阅读,挑选感兴趣的语录背诵。
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背诵第一部分三句话。
翻译三句话的意思。
学习第二部分
这篇小短文的作者是朱熹,哪位同学可以介绍下朱熹?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中国南宋时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学习第二部分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借助注释,翻译该句的意思。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学习第二部分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借助注释,翻译该句的意思。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能专心一意,就只能是随便朗读,一定会记不住知识,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学习第二部分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这句话主要写的是什么?
“三到”之间的关系。
联系自己平时学习读书时的情况,是怎样做的,效果是什么。
学习第二部分
“三到”中哪一“到”最重要?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为什么?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学习第二部分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古义:
今义:
重要,要紧
着急
根据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心思既然已经集中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位吗?
学习第二部分
讨论总结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
心到、眼到、口到
学习第三部分
曾国藩,初名子城,宇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学习第三部分
这篇短文讲述的道理是什么?
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学习第三部分
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的好处分别是什么?
学习第三部分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翻译
有志气,就绝不甘心处在下游的位置。
古义:
今义:
绝不
分开
学习第三部分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翻译
有学识就指导学问是学不尽的,不敢因为自己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向观海的河伯,观天的井蛙,这些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学习第三部分
河水由于多天的下雨水位不断升高,水流异常湍急,河伯以为这就是世间伟大的力量,结果直到他看到大海,才知道世上有更伟大的力量。
河伯观海
学习第三部分
井底的蛤蟆只能看到井口一样大的天空,就以为天空就这么大了,但没想到井外的天地更加广阔。
井底之蛙
学习第三部分
都是形容见识短浅的人。
了解典故,总结道理:
学习第三部分
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无知,但不坚持学习,这样的人可以成功吗?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翻译
有恒心的人就绝不会有做不成的事情。
学习第三部分
志向、见识、恒心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三者缺一不可。
总结道理,拓展知识
学习了这三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这篇课文由三则小短文组成,第一则出自《论语》,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第二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三到”一一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尤为重要;第三则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我们知道了读书学习的方法,就明白了读书学习的要义,如果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将会更好地促进我们的读书与学习。
总结道理,拓展知识
古今中外还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多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韩愈
生字指导









生字指导


注意下面的“已”,最后一笔的竖弯钩的“竖”要短,“弯”要写长。
注意下面是“白”不是“日”。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部分内容。
2.完成同步试题一。
板书设计
论语: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事要诚实
读书学习要心静、坚持、善于请教
朱熹:心到、眼到、口到
曾国藩: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三者缺一不可。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