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九年级下册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九年级下册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17 23:05:39

文档简介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习题
【随堂练习】
一、基础过关
1、1945年5月8 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欢呼雀跃,他们以为,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A、一战 B、二战 C、冷战 D、科萦沃战争
2、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北约成立 D、马歇尔计划开始
3、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在全球扩张势力,干涉世界各国内政 B、稳定希腊和土耳其社会秩序
C、帮助受援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支持西方国家抵抗外来征服
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B、政治集团
C、军事政治集团 D、军事组织
二、能力提升
1、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世界”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中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2、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当代史就是一部冷战史,把“冷战”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 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 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个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的和平,这场战争是:
A、二战 B、冷战 C、朝鲜战争 D、中东战争
4、下列关于两极对峙格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两极格局以合作为特点
C、两极格局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 D、两极格局局面长时间相对稳定
【课后练习】
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他还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材料二: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称的 “共产主义的威胁”来自哪些国家?
答: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机构的建立?是由哪个国家发起的?
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美国
(3)材料二建立的这一机构的性质是什么?
答:军事政治集团
6、结合以下材料,请学生回答:
材料一:“第四条 无论何时任何一缔约国认为缔约国中任何一国领土之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
“第五条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力,个别地或通过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友好互助合作条约》
请回答:
(1)、阅读上述两段材料,这两个条约有何共同点?
生答:略
(2)、两极格局有何特点?它的形成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生答:“特点:都由一个大国控制,并各自形成了政治军事集团。”
“影响:⑴、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
⑵、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习题
维度A 基础知识
1.美国历史距今为止也不过二百多年,但它的经济却一直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最终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请问: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是在 (  )
A、 二次科技革命后 B、二战后 C、一战后 D、工业革命后
2.近年来,屡屡有这样的报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对伊拉克发动进攻或进行军事制裁,请问,北约成立于哪一年 (  )
A、1955年 B、1945年 C、1949年 D、1991年第二次世界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时的合作也不再持续,世界进入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格局,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势力大增,成为与北约相抗衡的政治军事集团是 (  )
A、欧共体 B、三国同盟 C、三国协约 D、华沙条约组织
5.联邦德国(西德)成为北约组织成员国是在 (  )
A、1949年      B、1950年    C、1952年     D、1955年
6.1949年2月,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对坚信,它和美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要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的。”这个言论体现出来的美国的外交政策是 (  )
A、门户开放政策 B、大棒政策 C、冷战政策 D、金元外交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和日本进行经济援助,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
A、为美国对外扩张服务 B、抑制社会主义国家
C、进行冷战 D、使新兴产业得到发展
8.“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
A、是美国20世纪初“金元外交”的继续 B、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C、挟持东欧各国摆脱并对抗苏联 D、帮助欧洲实行复兴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是 (  )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的特点是 (  )
A、以欧洲为中心 B、以美国为中心 C、以欧美为中心 D、以苏美两极为中心
维度B 能力提高
11.想一想:
材料一:第四条 无论何时任何一缔约国认为缔约国中任何一国领土之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
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材料二: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力,个别地或通过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友好互助合作条约》
阅读上述两段材料,想一想这两个条约有什么共同点?
12.“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厉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1945年2月于雅尔塔
①材料中的“战时”、“共同敌人”、“同盟”分别指的是什么?②战后的历史验证了斯大林的话,请至少举出1例战后苏联与战时同盟国相互敌对的史实。
维度C 探究应用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冷战局面形成的责任,人们有不同看法:一种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负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一种认为,冷战局面的形成责任全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请你按照你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请简单阐述你的理由。
14.自从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以后,美、苏之间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而未发生大规模的“热战”,所以有人认为:“冷战”是国际关系进步的一种表现。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第10课 1.B 2.3.C 4.D 5.B 6.C 7.A 8.B 9.A 10.D
11.共同对抗来自其他阵营的威胁。
12(1)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法西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德国、朝鲜分裂;美苏冷战等
13.略。自由发表观点,但一定要言之有理。
14.略。同意与否均须用事实说明。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习题
一、预习检测:
1、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_______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它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________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________。
2、1947年3月,_________在国会发表演说,要求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_______。这种“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_____________”。
3、美国在经济方面还推行了援助西欧的“___________”,在军事方面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__________,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4、___________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5、“冷战”是指“二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而“热战”则是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局部地区发生的战争。“热战”的主要表现是 战争和 战争。
二、探究交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平坦的和平之路,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又缓缓地降临……
■“冷战”的缘起: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历史再现:“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地球上这么多广大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用及时的行动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但是,谁也听不进。”阅读上述演说材料,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 材料中所说“前不久”发生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
2、丘吉尔所说的“铁幕”是怎样“降落”的?
3、分析上述材料你认为丘吉尔的演说隐含着什么对苏政策?这是后来什么政策的信号?
■“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材料链接: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美国对外政策的总原则是:帮助自由民族保持他们的自由制度和国家完整,对抗想把共产主义强加给他们的侵略活动。……美国对受到共产主义威胁需要援助的国家给以金钱、原料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阅读上述文字,讨论下列问题:
1、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杜鲁门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2、为了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杜鲁门政府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
■“冷战”的实施: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读图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非常直观和有效的方法。阅读上面插图,结合所学知识,分组抢答下面问题:
1、图例中的“A组织”是____________组织;图例中“B组织”是_____________组织。
2、从图中可以看出“A组织”和“B组织”的范围各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
3、图中“A组织” 建立于何时? “B组织”又 建立于何时?
4、举二例说明“A组织”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冷战”的终结:1991年苏联解体
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分组讨论并交流展示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什么体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哪两个国家为首的两极格局?
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你怎样认识当今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
三、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
1、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 )
A、一战 B、二战 C、冷战 D、科索沃战争
2、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长达40多年的“冷战”局面,根据你学习过的有关“冷战”史实,请判断以下属于“冷战”范畴的有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科索沃战争 ④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二战后,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霸权主义措施是 (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铁幕演说 D、北约的成立
4、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
A、丘吉耳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二)阅读探究
人类在20世纪上半叶连续遭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下半叶又陷入长达40多年“冷战”的磨难中,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出现了长期的对峙。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习题:
1、表格归纳法有助于人们对探究主题的系统把握和对相互关联知识的鲜明对比来强化记忆。按照相关提示,填全下述图表:
项目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经济
拉拢西欧,实行援助
联合东欧,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项目
序幕
开始标志
发展
结束
时间
事件
马歇尔计划
2、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对峙,不断把人类推向战争边缘。你认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3、2001年,胡锦涛在法国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多极化是世界持久和平的重要基础。世界多极化有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中的平等一员。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中华民族从来是一个爱好和平、与邻为善的民族,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根据上述演讲材料,请你概括有利于世界走向和平发展的一些主要因素。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习题
一、选择题
1、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2、20世纪60年代,导致美苏争霸冲突最激烈的事件是( )
3、美苏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 )
4、既能在经济上稳定资本主义,防止西欧各国发生革命,又能达到控制对方的一箭双雕之计是( )
5、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其中不属于冷战表现的是( )
A侵略朝鲜 B实施“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约 D抛出“杜鲁门主义”
6、20世纪50——80年代,世界格局动荡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 B地区冲突 C民族矛盾 D宗教矛盾
7、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世界已分为‘集权政治’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广霸权主义政策
8、1945年5月8日,美国有位外交官清醒的指出:“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 )
A二战 冷战 B二战 中东战争
C一战 二战 D二战 科索沃战争
二、读图简答题:
9、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的较量
(1)上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果如何?

(2)从图中可以看出双方的实力处于怎样的态势?
10、列举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课件6张PPT。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标志北约成员国简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
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的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概况创立时间:1949年4月4日
性质: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
总部:比利时布鲁塞尔
成员:28个成员国
官方语言:英语、法语组织机构国际秘书处
军事委员会
北大西洋议会
北大西洋理事会
防务计划委员会
1968年,除法、冰之外的北约欧洲成员国国防部长组成非正式的北约“欧洲小组”。课件4张PPT。华沙条约组织图中红色部分为华约成员国华约组织标志华约 华沙条约组织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1955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又称苏东条约)。
该条约由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华约组织。结局 1968年8月,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华约武装力量在苏联的带领下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招致了普遍抗议。而苏联与阿尔巴尼亚交恶,阿尔巴尼亚于1968年9月13日宣布退出华沙条约组织。
1990年10月3日,两德合并后,民主德国退出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2月25日,在布达佩斯召开的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非常会议决定从1991年4月1日起终止在华沙条约范围内所签订的军事协定的效力,废除华沙条约的军事机构。同年7月1日,华沙条约缔约国在布拉格举行会议,宣布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课件10张PPT。美苏争霸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缓和签定奥地利和约苏承认联邦德国 赫鲁晓夫访美紧张柏林墙的修筑古巴导弹事件争霸的表现:战略优势在美国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战略优势在美国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苏联美国欧洲 两军对峙第二阶段:苏攻势美守势80年代美国苏联第三阶段:美强硬苏收缩1987年美苏首脑在中程导弹条约签字仪式上美苏争霸的特点:互有攻守、各有得失美苏争霸的影响: 带来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 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一超多强”格局形成。课件5张PPT。马歇尔计划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1947年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主张乘战后欧洲经济困难之机,援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这项计划称为“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 目的:
一方面是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爆发;
另一方面是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西欧门户,控制西欧各国。马歇尔内容 1948年7月,经济合作总署开始进入正式运作。同年,这一组织发布了它的使命声明内容包括:推进欧洲经济进步、促进欧洲生产发展、为欧洲各国货币发行提供支持以及推动国际贸易(特别是与美国,因为其经济利益需要欧洲足够富裕,以有足够的市场容量以输入美国商品)。作用 ①使西欧从战后初期的财政拮据及由物资紧缺而引发的限量配给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减少了人们对于政府的不满,稳定了政治局势。
②马歇尔计划被认为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③马歇尔计划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起,在无形中促进了西欧地区自由贸易。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掌握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能力以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难点:
对两极格局的认识与评价。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设置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握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揭示本质和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宣告结束,那么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这些将是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授新课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的突出特征表现为美苏两国由于战后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而成为世界两强,两国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矛盾日益加深。
一、“铁幕”降临
1.战后美国的形势
请学生思考:“铁幕”降临的背景或者说条件有哪些?教师在学生思考基础上归纳:①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表现在:军事上,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1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 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事实上确立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金融的领导地位。②苏联在战后由于政治、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惟一能抗衡美国的国家。③德、意、日法西斯集团被打垮,英法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而衰落。这样除美苏两强之外,短时期内世界上还不可以出现第三支力量能同美苏两国相抗衡。
这就是所谓的“两极”,指的是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两极”显而易见指的就是美苏两国。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美苏两强由于二战的结束,共同的敌人法西斯被消灭后,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由战时同盟转为对抗。
2.什么是“冷战”
所谓冷战,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美国推行冷战的主要原因有:a、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膨胀,称霸全球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同时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也大为增长,加上世界范围内的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使美国认为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必须予以压制。b、由于苏联实力的增强,美国不敢贸然采取直接的武装对抗形式。c、大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综合以上三点,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以“遏制”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3.铁幕演说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共反苏演讲,主张遏制苏联,为当时杜鲁门政府正在实行的对苏强硬的“遏制”政策提供了详尽的理论根据。
二、“两极”对峙
在学生看书基础上归纳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是1947年针对希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斗争,以及土耳其和苏联的矛盾,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声称希腊、土耳其面临来自苏联的极权主义的威胁,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这实际上是美国准备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美国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影响,由局部扩张发展为全球扩张。
2.“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1946年秋开始,西欧经济陷入严重困难境地,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1947年6月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宣称要“尽其所能改善局势和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借助经济手段稳住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立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组织是为遏制苏联而服务的一个军事组织。
4.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针对北约的华沙条约组织。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三、局部“热战”
“冷战”是继“二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而“热战”则是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局部地区发生的战争。“热战”的主要表现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派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这是美国在东亚地区遏制社会主义力量的重要行动(当时中国和朝鲜均是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方式是“热战”。
学生思考:如何评价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教师归纳: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消极作用: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本课小结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是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这一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代之以美苏两极主导。美苏两极格局存在近半个世纪,对二战后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两极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角度而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教案
【课程标准】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
2.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能力以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两极格局,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世界和平的可贵。
【重点、难点】
重点:对两极格局的认识与评价。
难点: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人类步入21世纪,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经历了两次世界性的战争,其后果不堪回首,却挥之不去。回想一下,一战后确立的世界新秩序是什么?其结果如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又是如何?
2、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宣告结束,那么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请学习本课内容!

二、 “冷战”
1、请学生思考:“铁幕”降临的背景或者说条件有哪些?
2、教师归纳:①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表现在:军事上,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1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 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事实上确立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金融的领导地位。②苏联在战后由于政治、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惟一能抗衡美国的国家。③德、意、日法西斯集团被打垮,英法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而衰落。这样除美苏两强之外,短时期内世界上还不可以出现第三支力量能同美苏两国相抗衡。
3、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冷战”?是哪个国家推行的?它为什么推行这种政策?
所谓冷战,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教师归纳:美国推行冷战的主要原因有:a、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膨胀,称霸全球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同时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也大为增长,加上世界范围内的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使美国认为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必须予以压制。b、由于苏联实力的增强,美国不敢贸然采取直接的武装对抗形式。C、大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故,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以“遏制”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4、学生看书,了解“冷战”形成的过程。
5、教师总结:
⑴、“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共反苏演讲,认为欧洲存在着一道“铁幕”,“铁幕”是指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这篇讲话是在号召所有的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为当时杜鲁门政府正在实行的对苏强硬的“遏制”政策提供了详尽的理论根据。实际上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⑵、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是1947年针对希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斗争,以及土耳其和苏联的矛盾,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声称希腊、土耳其面临来自苏联的极权主义的威胁,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这实际上是美国准备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美国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影响,由局部扩张发展为全球扩张。
⑶、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美苏“冷战”得到发展
1946年秋开始,西欧经济陷入严重困难境地,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1947年6月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又称“马歇尔计划”,宣称要“尽其所能改善局势和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借助经济手段稳住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⑷、军事上——北约和华约。
①指导学生阅读《北约和华约对峙形势图》及课本内容,了解其成立情况和成员国。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立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组织是为遏制苏联而服务的一个军事组织。
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针对北约的华沙条约组织。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②指导学生阅读课后“材料阅读”,了解北约和华约的军事集团性质。
③学生阅读“每课一得”,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
⑸、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三、局部“热战”
“冷战”是指“二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而“热战”则是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局部地区发生的战争。“热战”的主要表现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派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这是美国在东亚地区遏制社会主义力量的重要行动(当时中国和朝鲜均是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方式是“热战”。
四、学生思考讨论:如何评价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消极作用: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②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③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本课小结】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是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这一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代之以美苏两极主导。美苏两极格局存在近半个世纪,对二战后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两极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角度而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布置作业】
(1)P59 “想一想”, P64 “自我测评”
(2)美苏“冷战”全面开展的标志是________
【板书设计】
美苏矛盾→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冷战”与“热战”
冷 “铁幕”演说 1946、3 序幕
杜鲁门主义 1947、3 开始标志
马歇尔计划 1947、6 发展
战 北约(1949) 华约(1955)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苏东剧变 华约解散(1991)
热 朝鲜战争(1950—1953)
战 越南战争
【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对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两极格局的形成等史实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疏忽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不够充分,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是要注意的。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教案
一、课程标准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教学过程中注意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影视、历史图片、地图、数据和文字资料等为教学营造一个想象空间和探究空间,在思中学,在学中思。进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2、互动开放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宣告结束,那么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就让我们走进第三单元来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三单元前言,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战后,被资本主义世界认为的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这一局面主宰了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你知道“铁幕”指什么?什么是“冷战”?“冷战”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什么影响?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二)新授
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布置预习思考题:(1)冷战的概念(2)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3)冷战的表现(4)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1、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冷战”的定义。
所谓冷战,是指西方国家提出了用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为来遏制共产主义。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冷战”概念。
美国推行冷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战后的世界形势
教师在学生分析基础上归纳:①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表现在:军事上,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1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 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事实上确立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金融的领导地位。②苏联在战后由于政治、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惟一能抗衡美国的国家。③德、意、日法西斯集团被打垮,英法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而衰落。这样除美苏两强之外,短时期内世界上还不可以出现第三支力量能同美苏两国相抗衡。大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以“遏制”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2、探讨“冷战的实施过程”这个问题,让学生制作表格,归纳总结。
3、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铁幕”演说的内容)。
学生思考:演说中提到的“铁幕”指什么?这次演说的实质又是什么?这次演说对美国政府的决策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分析探讨:“铁幕”是指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这篇讲话是在号召所有的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这一演说实际上揭开了“冷战”的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共反苏演讲,主张遏制苏联,为当时杜鲁门政府正在实行的对苏强硬的“遏制”政策提供了详尽的理论根据。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杜鲁门国会咨文)。要求学生从中找出有关针对苏联的字句,并分析哪些地方反映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从中认识什么是杜鲁门主义,以此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总结: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政府内部酝酿已久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在全世界扩展势力的宣言,也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战书,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因此,在杜鲁门主义的招牌下,美国首先向欧洲扩张。“马歇尔计划”就是杜鲁门主义在欧洲的运用。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什么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
由于战争的打击,战后欧洲形势严峻。在这种局面下,美国对西欧的援助会带来哪些经济和政治上的影响?
教师强调指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复苏,便利了美国对西欧经济的渗透和政治控制。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借助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它在政治上是“杜鲁门主义”的延伸,是“冷战”的一个重要策略。
为有效实施“冷战”,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便着手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组织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下面我们来认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
5、指导学生阅读《北约和华约对峙形势图》,了解其成员国。多媒体课件出示。
并结合以下材料
材料一
“第四条 无论何时任何一缔约国认为缔约国中任何一国领土之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
“第五条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力,个别地或通过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友好互助合作条约》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北约和华约的军事集团性质,同时多媒体展示“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的资料,做进一步理解。
教师课件展示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其发展与终结,并进行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消极作用: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本课小结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是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这一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代之以美苏两极主导。美苏两极格局存在近半个世纪,对二战后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两极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角度而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自由感悟:你对冷战和热战有什么看法?学生自由发言。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教案
一、教学课题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教材分析
重点:杜鲁门主义等史实,认识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难点:了解美苏“冷战”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本课地位:本课核心内容是冷战局面的形成,研究两级格局成为把握战后历史发展的主线。
知识与能力:掌握冷战的实施过程,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文本材料、师生互动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系格局的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 通过了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通过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冷战与热战》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分析当时的形势,让学生加强了解。
三、教学方法
思考探究观察分析:(1)什么是冷战?什么是热战?
(2)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
解疑综合归纳:(1)冷战的实施过程?
(2)热战是如何实施的?
(3)“冷战”与“热战”的实施有什么后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人类步入21世纪,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经历了两次世界性的大战,其后果不堪设想。现在大家回想一下,一战后确立的世界新秩序是什么?
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师:其结果如何?
生:结果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师: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呢?战后的世界格局又是如何呢?就让我们走进第三单元来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师: 大家想一下,在二战中的反法西斯同盟中,哪两个国家起了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呢?
生:美苏
师:大家想像一下,从这两个主要的国家出发,你认为战后世界的形势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学生答。略)
(一)、美苏冷战
视频感知:播放关于“冷战和热战”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历史的真实。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格局?
生:略
师:介绍战后美国与苏联的关系(冷战的背景)。
师:①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看教材《二战期间美国势力增长简表》,
表现在:军事上,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1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 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事实上确立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金融的领导地位。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优势要称霸世界,这时的苏联能同意吗?苏联也毫不示弱,他要与美国平起平坐。此时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变化?由战时同盟变成了战后敌人,于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冷战”。
对比:战后初期,苏军总兵力接近美国,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仅作战飞机的年产量就达4万架,苏军驻扎在欧亚的许多地区。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出现了一片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为唯一能抗衡美国的国家。
这样除美苏两强之外,短时期内世界上还不可能出现第三支力量能同美苏两国相抗衡。这就是所谓的“两极”格局,它指的是谁?
生:美苏。
师:美国推行冷战的主要原因有:a、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膨胀,称霸全球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同时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也大为增长,加上世界范围内的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使美国认为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必须予以压制。b、由于苏联实力的增强,美国不敢贸然采取直接的武装对抗形式。它们在当时都已经掌握核武器的技术,如果贸然发动战争,足以催毁整个地球。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人民是希望和平还是战争?(议论)C、大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综合以上三点,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以“遏制”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师: 冷战概念或含义是什么?
生:略
师: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政府内部酝酿已久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在全世界扩展势力的宣言,也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战书,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称霸全球,是一个全球战略。
因此杜鲁门主义的招牌下,美国首先向欧洲扩张。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就是杜鲁门主义在欧洲的运用。
师:思考什么是“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生:战后,由于战争的打击,欧洲形势严峻,国家经济处于崩溃,美国西欧进行援助。
师:美国为什么要援助西欧?就是想要帮助他们吗?这样会给美国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带来什么影响呢?
生:(书中)
(二)、两极对峙
师:为有效实施“冷战”,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便着手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组织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那苏联也毫不示弱,也组织了自己的军事政治集团。下面我们来认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
师:冷战正式开始以后,美国在欧洲建立了什么样的军事组织,在欧洲造成了紧张局势? 生: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北约”。
师:从课本上看,北约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议论)
生: 是为遏制苏联而服务的一个军事组织。
师:苏联是怎样应对美国的举动的呢?
生:1955年5月,苏联联合东欧的七个国家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从而建立了与北约相对抗的军事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师:课本60页的这个地图就是《北约和华约对峙形势图》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是,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师:同学们现在看课本63页的材料阅读,思考后面的问题
生:略
师: 每课一得,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分析:美苏两极对峙的形成将会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生:略
师:是以保卫和平与主权为幌子,企图争夺对世界的主宰权。61页的这个漫画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白鸽是和平的象征,但是在它身上美国人装上了炸弹,是不是反应出美国虚伪的面目?
生:略
(三)、局部“热战”
师:那么在“冷战”期间,是不是真的就没有发生军事战争呢?
生: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师:在这期间没有发生全球性的战争,都是局部战争为主的“热战”。这两场战争的经过,它们的结束怎样?
生:失败。
师:都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谓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从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生:非正义的战争必将失败,要反对霸权,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师:如何评价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生:略
师:归纳: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苏两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消极作用: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②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③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