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地理必修Ⅰ一、教材的地位分析
二、教法学法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
四、教学效果的反思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教材的地位分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对自然地理而言,它是对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三大圈层的一种整合和提升;对人文地理而言,它是区域地理特征的铺垫。对本章来说,它是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升华,也是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承接。了解地球表面上的差异性现象。
通过差异性现象归纳地理环境的地
域性分异规律及其原因。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利用多媒体景观图,了解地理环境的
差异性。
通过读图分析,从现象中总结地域变
化的规律和形成的原因。 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探究合作活动,增强学生探索自然和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难点: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差异性的表现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二、教法学法的选择教法:
学法:
体验探究中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角色扮演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展示目标,自主学习
3.角色扮演,探究新知
4.交流展示,共享成果
5.拓展练习,巩固提高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亚寒带针叶林苔原景观寒带冰原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了解地球表面上的差异性现象。
通过差异性现象归纳地理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及其原因。2.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地理
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热量水分动物水文自然带植被土壤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3.角色扮演,探究新知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通过“神州行”自然景观模拟考察,引导学生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变化基础和更替方向。线路1:海南海口—黑龙江漠河
线路2:北京—新疆乌鲁木齐
线路3:珠穆朗玛峰南坡山麓—山顶“神州行”自然景观模拟考察线路沿途的自然景观有什么变化?
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域
分异的哪一种基本规律?其影响
因素是什么?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图3-10、图3-17,思考:4.交流展示,共享成果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
谱比北坡复杂? (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南坡处在迎风坡上,降水多,水热条件比北坡好,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北坡背靠大陆较干旱)。2.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降水量大,解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3.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南坡虽为阳坡,但处在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因而积雪量大,雪线较北坡低。)问题探究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赏析诗词,用地理的角度分析属于哪种地域分异规律?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橘生淮南则为橘
橘生淮北而为枳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5.拓展练习,巩固提高高考链接1.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
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
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草原、荒漠 四、教学效果的反思1.传统教具与多媒体相结合,有助于突出教学 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2.学生角色扮演,合作探究,体现了新课程理 念,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3.如何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是我们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