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优质课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二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共8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优质课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二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共8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1-19 09:2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2张PPT。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湘教版必修3一、解读新课标 新课标对这节内容的要求是:能分析当地或某一区域内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课前安排学生实地走访或调查当地土地利用的状况,为课堂教学做准备。这反映出在新课程中,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学习活的地理,让学生在了解当地区域发展特点的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三大问题,环境问题涉及到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本节教材讲述的内容是自然环境主要问题之一--荒漠化,而且以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为例,让学生在学习区域问题的同时,为解决区域问题、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打下基础,同时可以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掌握荒漠化的成因。
*了解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现象的感性认识,理解 荒漠化的含义,掌握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等案例分析,明白荒漠化的危害,并通过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了解,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分析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可行性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有关荒漠化的景观图片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荒漠化的严重性,体验治理荒漠化的紧迫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环境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2、难点:
举一反三,根据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采取相对应的对策和措施,培养和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说教学方法
以新课标理念教学为依据,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法
(2)分组讨论法
(3)比较分析法
(4)读图析图法
(5)启发诱导法
(6)多媒体教学法四、说学习方法
由于学生地理基础较为薄弱,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特别是在自然地理这一块,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厌“地”怕“地”情绪。这一些实际情况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通过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读: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习惯,提高析图、提取信息的能力
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交流达到学习的要求
议:学生围绕教师的质疑,展开讨论,进一步理解知识
五、说教学程序课前准备
教学前要求学生先去搜集有关我国西北地区的相关资料,事先对荒漠化有一定的印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新课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罗布泊及西北其它地方的几幅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罗布泊土地荒漠化直接破坏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危害之一。讲授新课
通过图片内容的展示,提出荒漠化问题,引出荒漠化的概念,加深学生对荒漠化的印象。一、荒漠化的含义 所谓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1.什么是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2.什么是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3、荒漠化的一般过程4、荒漠化的表现 让学生阅读课本36页“探究活动”,并展示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学生讨论,发言,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分组讨论、归纳总结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荒漠化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例如,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属于森林草原地带,但由于人类剧烈的活动,黄土高原如今到处千沟万壑,成为地球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稀疏,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人为原因:对土地资源的长期不合理的利用,导致高原表面植被破坏严重。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2.有人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说出你的理由。 同意上述看法。因为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的破坏加大了地表径流量,水土容易流失,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土地逐渐退化,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 介绍目前世界和我国荒漠化情况,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从而引出荒漠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进行启发诱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全球:
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每年:
成为荒漠的耕地>1000万公顷
成为沙化土壤的陆地>5万~7万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420亿美元我国:
荒漠化土地面积262.2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27.3%
荒漠化已涉及18个省区的471个县市
因荒漠化每年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紧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37页“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这一材料,让学生明白在我国荒漠化的地区中又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接着利用幻灯片把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进一步从西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并结合课本图2-1 、2-2,引导学生走近“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并进行自主归纳。
(学生讨论,发言,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阅读材料和启发诱导,使学生掌握分析某地地理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总结能力。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容易引起风蚀。
西北地区深居大陆腹地,降水稀少,但有时降水强度却比较大。这就为土地表层风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遇水崩解,易于侵蚀。 从西北地区的自然格局来看,植被覆盖率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由乔木、灌木植被向灌木植被转变,直至荒漠。大面积的地表裸露,使土壤失去了植被保护以及对水的调节作用。
(一)西北荒漠化的自然原因。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西北地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气候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议一议,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有什么关系?十分密切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地形——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水文——多为内r流河,水量小;
植被——稀疏,对地表保护作用差。
各方面都促成了干旱的特征。 在西北地区荒漠形成过程中,有没有其它原因造成土地退化进而沙化的情况呢?展示几幅西北地区人类活动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人类活动,进而过渡到另外一个原因。(二)西北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 让学生阅读课本38页,结合图2-3 、2-4,引导学生分析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设计意图:逐一引出知识点,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索方法,以及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
近几十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例如,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每年5~100米的速度扩展。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口增加和农业灌溉用水增大,人们通过打机井抽取地下水.引河水灌溉等方式,以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过度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的胡杨林枯死在干涸的土地上。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植被破坏耕地扩大水源减少河流水量减少用水量增大地下水位下降胡杨林枯死荒漠化土地扩大水资源的不
各理利用 让学生分组讨论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几个主要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案例介绍南方的“红色荒漠”,并与西北的荒漠化做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由于人们的过度放牧、过度农垦等经济活动造成该地区水资源短缺,从而导致被誉为“沙漠克星”的胡杨林的大面积死亡,致使失去胡杨林屏障的良田开始出现大批沙化。1.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土地面积为什么会扩大?试根据
图2-4进行分析。2.据了解,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红色荒漠”(指我国南方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查阅资料,找出“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省(区)。其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有何异同? “红色荒漠”主要分布: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省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红色荒漠”成因:南方低山丘陵区由于人多地少,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或者毁林开荒,砍林取薪,破坏了地表植被,再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红色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形成“红色荒漠”。“红色荒漠”与塔里木盆地荒漠化成因比较:
相同点:都与人类的不合理经济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农垦等破坏地表植被有关。
不同点:“红色荒漠”的形成主要与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导致水土流失有关,而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则与过度放牧.过度农垦等造成该地区水资源短缺,从而导致地表植被(胡杨林)破坏所致。 3.面对日益扩大的荒漠化,人类应从哪些方面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面对日益扩大的荒漠化,人类应从对地表植被的保护、垦荒、放牧、饮用水源、工矿交通建设及水利建设等方面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人类的各项经济活动遵循自然规律,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 在了解了荒漠化自然背景和人为因素的前提下,通过交河古城遗址图片和楼兰古国的消失让学生发挥想象,介绍两个案例出现的原因,从而了解荒漠化危害的严重性,并探讨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包括治理的内容和治理的原则以及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荒漠化的危害 交河古城位于吐鲁番市西郊外,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古老的生土建筑城市。站在交河古城观景台,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是博大,什么是沧桑...消失的楼兰古国 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的罗布泊畔,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楼兰。考古学家们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和灌溉农业。到了汉朝,罗布泊一带成为发达的农牧业地区,河渠纵横,草木茂盛。楼兰作为亚洲中部的“十字路口”,来往于这里的各国使臣、商贾、游客络绎不绝。公元 3世纪后,由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被流沙淤塞,楼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口被迫外迁。后来,楼兰国都逐渐变成了废墟,绿洲、良田变成了荒漠。1.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威胁基础设施。
2.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饥荒,造成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请归纳总结荒漠化有哪几方面的危害?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
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防治的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三、荒漠化的防治 然后通过“三北防护林”工程的介绍,加强学生对荒漠化治理措施的理解。请举例说明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状况,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我国的“三北”防护林简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沙枣胡杨木麻黄主要治沙植物怪柳狼尾草 最后在课堂上对科尔沁草原进行例题剖析,强调荒漠化的危害、原因,指出保护环境在荒漠地区的重要性,并引出名词“生态移民”及其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强调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其掌握比较法在地理中的应用。科尔沁草原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科尔沁草原,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这表明科尔沁草原曾有三次沙地固定时期。据文献记载,公元9世纪契丹族在这里建立政权后,掳掠汉民和渤海国民前来垦殖,造成土地荒漠化。随着契丹族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这里的土地利用方式恢复为牧业,土地荒漠化有所逆转。清朝时期,大量关内农民涌入科尔沁草原开荒,使荒漠化土地面积再度扩大。 (1)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使周边地区的气候更加干旱;气温的日较差变大;沙尘暴天气的频率增加;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垦殖的过程,这里的沙丘普遍存在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说明该地区历史上经历了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我们现在治沙,首先要减少或禁止垦殖,要退耕还牧,退耕还林、还草,无论是耕地还是林地、草地,都要做到用养结合,不能再犯古人的错误。2.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森林被砍伐、草原被破坏.农田被侵占,既有工业化进程中的原因,更有贫困导致的破坏。贫困迫使旱地居民无可选择地以牺牲长远利益来争取短期的生存,尽可能地开发现有的极少资源。因此,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解决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问题。3.什么是“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逃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由于居住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无法在当地生存,或在当地生存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而自发地或国家政府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叫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不是“迁移农业”,不是逃避自然,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更好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荒漠化土地退化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危害原则、内容、措施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原因六、说板书设计七、说教学反思 根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在这节课的教学上,我力图从学生们感兴趣的图片、话题等出发,设置问题情景,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引导学生进行读图、析图、提取信息、合作探究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还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可以利用网络等多种手段查找资料,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欢迎各位专家、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祝大家万事如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