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的说课稿
张美云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是张美云,我说课的题目是《桥之美》。我将从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我的设计理念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和各种必需的能力,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桥之美》这一课的教学内容。
二、说教材的地位
《桥之美》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本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科普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味,学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桥之美》文章思路清晰,语言优美,表达富有个性,诗意的描写性文字和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体现了科学小品文的魅力。在学习科普说明文《中国石拱桥》的基础上,学好本课,对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明确科普说明文与科学小品文的区别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三、说学情
我所教的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对语文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我的学生经过七学年的学习,对于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主旨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对于语言的品味和鉴赏方面却还有一些欠缺,常常忽视周围事物的美,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也不深。
四、说资源的选取与运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参考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案,运用了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上的一些图片、资料等。
五、说教法、学法指导
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了如下的教法及学法指导。
(一)、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涵咏品味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对这样一篇语言精美,描写生动,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我会让学生自主发现精彩的句子,在涵咏品味中接受美的熏陶,走进“桥”与“美”的境界中去。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互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又因为具体的学情,我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
(二)、我采用的学法指导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指导思想,如勾画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质疑法,涵咏品评法,等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讨论、思考、品评、欣赏中快乐学习,快乐认识“桥之美”。
采用依据是: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堂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安排,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本课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美词,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知识。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3、品读赏读精彩语言,体会科学小品文的语言魅力,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
(二) 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说明]:知识和能力目标当属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锻炼思维应是语文课堂永远的使命,而“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则是本堂课教学中应努力突破的难点,尤其是对文章极富个性的语言赏读,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演练的好契机,可能会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各抒己见,人人争议的小高潮,也是为了鼓励学生个性阅读,大胆思考,创意表达的一个设想。
七、说教学程序
我想本课按以下九个步骤进行:
(一)、导入
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桥,简单实用,无处不在。桥,姿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万千,各具风采。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里,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一起去领略桥之美。
[说明]:用诗句导入,富有内涵,具有感召力,为课文教学作下了情感铺垫。安排时间为一分钟左右。
(二)快速阅读,感知形象。
我是这样设计的:
要求学生速读全文,思考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用“这是一篇写……的课文”句式说话。
[说明] 这一环节是对文章的整体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与把握,众说纷纭的课文感受也考察了学生的概括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是一种相对浅显的语言表达训练。为后面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我会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引导、评价。估计教学时间为四分钟。
(三)定向阅读,提取信息。
我是这样安排的:
1、再读课文,并画出揭示“桥之美”的语句。
2、在解决字词含义方面,我是通过幻灯片出示词语抽学生回答的方式来完成的。
xiān zhuó zhù zhī yí
纤细 着重 驻足 脂粉 颐和园
zhān shà máo dùn shàn áo
前瞻后顾 煞风景 矛盾 赡养 煎熬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3、思考:
(1)在作家看来“桥”“美”在何处?
(2)你对此有何感想,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4、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5、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1) 同桌之间合作、交流。
(2) 师生互动交流。
(这一环节是本课应突破的难点,重视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并让学生自主实践,合作探究。估计教学时间为十二分钟。
(四)可视阅读,学习语言。
我是这样设计的:
1、多媒体显示形态各异,背景不同、多姿多彩的桥,让学生比较鉴赏,认识“桥之美”。
2、再让学生品读我所出示的句子。要求学生体味其情味。
3、自己寻找一些充满诗意,语意蕴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丰富的语例,品读赏析,可用“我喜欢……这句话,因为它……”(可以从词词语,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特点等多方面入手)接着小组讨论,并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4、讨论完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5、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说明] 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础上,进行语言积累,畅谈审美体验。学生看优美如画的图片,受到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如临其境,必定会有很多话想说。我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评价,我的评价会遵照新课标的评价建议,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样来最大可能地促进各类学生的发展。此环节估计教学时间为十五分钟。
(五)美文联读,鼓励创新。
联读《中国石拱桥》,比较两文的异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或制作表格具体对比。
(这一环节设计是主要引导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充分理解规范说明文与科学小品文的区别联系,全面认识“说明文”这一文体,深入认识文章写作特点。估计教学时间为四分钟。)
(六)、分析作者的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我是这样设计的:
1、先提问: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依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是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对学生良好的语感的培养,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同时这样做还能让学生再次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估计教学时间为六分钟。
(七)、小结
我是这样小结的: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作者让我们感受到了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所难以感受的纯净和平和。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祖国的这大好河山吧!
[说明]这样小结,既很好地总结了课文的美点,又深化了情感目标。安排一分钟左右。
(八)板书设计:
桥之美
顺序:总——分——总
语言:描写说明
板书设计原则力求简洁,全面,概括。安排一分钟左右。
(九)、作业
我安排的作业是:
1、课外观察自己身边的桥,把对桥的感悟写成文字。
2、从古诗词或文学作品中搜集描写桥的佳句做一个专题积累。
[说明] :这两个作业的设计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使学生的感受体验化。第一个作业是引导学生去留意大自然的美,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安排一分钟左右。
各位老师,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文教学工作,我常在思考,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是有效的课堂。我认为轻松的课堂、快乐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学生愿意学习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我相信有了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我的课堂会变得更加精彩。让我们携手资源,走进课堂,走向成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