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教学资料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春》教学资料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3 16:48:58

文档简介

1 春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理清行文思路。
2.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词句,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3.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大家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古往今来,多少作家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春》,看他如何通过优美的文字来描绘春天、歌颂春天的。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写作思路
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至二自然段盼春,第三至七自然段绘春,第八至十自然段赞春。
2.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
明确:作者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你认为作者笔下哪幅画面最美?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
明确:示例一:春草图——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可配“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古诗。
示例二:春花图——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丽。可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乱花渐欲迷人眼”。
示例三:春风图——这是一幅轻柔温暖的画面,可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示例四:春雨图——这是一幅绵长、细密、轻柔的画面,可配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示例五:迎春图——这是一幅众人喜迎春天,充满希望的画面,可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句。
目标导学二:把握景物特点
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图画名称 景物特征 描写角度(或顺序)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景到人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树上—花下—遍地)
春风图 和煦、芳香与悦耳 触觉、嗅觉、听觉、视觉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由近到远
迎春图 春到人欢 由景及人
2.作者为什么把“迎春图”放在最后面写?
明确:作者细致绘春,前面的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为人迎春做铺垫,用春的美好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早早做好安排,告诉人们抓住人生的大好春光,奋发向上。
目标导学三:拓展开放探究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幅图画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示例一:不能调换,作者大体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春天到来,最先长出的是小草,其次才是百花开放;按照生活常识,先有风,然后才有雨。有了以上四幅图的层层铺垫,春到人欢才水到渠成。
示例二:可以调换,应当先写春风,再写春雨,有了风的爱抚和雨的滋润,草才能长势喜人,花儿才能更加繁茂,人们也才能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发的春天。(无固定答案,学生各抒己见)
三、板书设计
春(一)盼春——东风报春
(二)绘春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春回大地 生机勃勃
(三)赞春——新、美、力
第2课时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品味优美的语言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能各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吗?
明确:(1)反复。如“盼望着,盼望着”叠用“盼望着”,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2)拟人。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情。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3)比喻。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用“眼睛”“星星”作比,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
(4)排比。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的特点。
2.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还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使作者笔下的春更加鲜明生动了。品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赏析: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赏析:“闹”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境界全出。
(3)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赏析:一个“逼”字,写出了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特别的青。
3.结尾的三个自然段运用了三个比喻,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调换。结尾的三个比喻句有先后顺序。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的生长着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是漂亮的、欢快的;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是强壮的、有力的。这三个句子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通过人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成长来表现春天的动态进程,非常生动形象。
目标导学二:分析写景角度
1.第三自然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
明确:第一句是从“点”上描绘;第二句是从“面”上描绘;第三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四句以风衬草,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2.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
明确: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3.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感官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
明确: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鸟鸣的清脆、宛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
4.作者绘“春雨图”时,写景的层次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段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目标导学三:写法探究运用
本文是一篇春意盎然的写景美文,怎样描写景物,本文第四自然段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既有实写,又有虚写,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仿照课文,自选景物,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300字左右。
示例:几天前的一个清晨,早早起床的我推开窗户,忽然间闻到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哦,牵牛花开了!这些小花啊,一个个就像张扬的小喇叭,朝着天空,毫无顾忌地高喊着自己的豪言壮语;又像是满盛着琼浆玉液的高脚杯,等待着凯旋的将士们一同开怀痛饮。它们的形体虽然很小,但我此刻却分明感受到它们从来就没有过自贱和自卑,它们有的只是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要不然,这么细小的牵牛花茎藤上怎么能不时地伸出一根更细的长芽儿呢!看这些长芽儿,像一只只柔嫩却韧性十足的小手,牢牢抓住旁边的花架,茎头则勇敢而坚决地向着花架的最高处攀登!数不清的小喇叭齐声喊出“努力拼搏,再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震撼人心的生命最强音!
二、板书设计
优美的语言多样化的修辞
传神的词语
写景角度点面结合
虚实结合
多感官
 
可取之处   在品读妙词、佳句活动中,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并在小组内交流品读的体会,最后择优到班上交流。让每个学生有了说话锻炼和交流的机会,而且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活动效果很好,可以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足之处 1.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组织学生品读妙词、佳句的活动中很难控制时间。2.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些问题有些琐碎,有的学生抓不住问题的主干,不能理解所提问题的用意。在今后做教学设计时还要更严谨。1 春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3.理解比喻、拟人手法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4.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5.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春天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季节,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历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描绘春天,赞美春天。那么你知道哪些关于春天的诗句呢?
(先让学生说,然后PPT展示)
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首先来朗读朱自清的《春》,请同学们做到两点:(1)听朗读,注意朗读重音和停连;(2)自由朗读,读好重音和停连。
目标导学二: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通过朗读,请同学们思考
1.你能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提示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吗?
2.文中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你能根据本文画出几幅图画,并且给每一幅加上小标题吗?
如:____图。
明确:
盼春: 1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绘春: 2 总括春天
3 春草图
4 春花图
5 春风图
6 春雨图
7 迎春图
颂春: 8 “新”
9 “美”
10 “力”
4.作者为什么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写春天?
明确: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待到她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地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
目标导学三: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多角度写景
1.第一自然段写盼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1)“盼望着,盼望着”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的急切。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
(3)为全文定下了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 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运用拟人句和排比句,语言简洁,却生动地勾勒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春的轮廓。
春草图
3.作者是怎样描写春草的?
明确:⑴用“偷偷地”“钻”写春草的情态;“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运用拟人,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钻”字用得好,“钻”字表现了小草的顽强生命力。
⑵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
⑶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
⑷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
4.“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明确: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5. 写春草为什么又写“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明确:写人的活动,从侧面写春草的可爱,表现春草带给人们的欢乐。
钻、嫩、绿、满——草(顽强、鲜柔、生机、茂盛)
人与自然的和谐
坐、躺、滚、踢、跑、捉——人(喜悦)
6.找出这一段中的叠词,读一读,说说其作用。
明确:叠词;偷偷地 嫩嫩的 绿绿的 轻悄悄 软绵绵
作用:音韵和谐,使语句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春花图
7. 找出从下列角度描写春花的句子。
颜色: 味道: 虚景:
明确: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味道,花里带着甜味儿;虚景,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8.这些句子写出了春花的哪些特点?
明确:花朵多 花色艳 花味甜
9. 这段是写春花,写蜜蜂、蝴蝶是不是离题了?
明确:不是,这是侧面描写,用蜜蜂、蝴蝶衬托花的多与艳。
10.下面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⑴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明确:运用拟人,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明确:运用比喻、排比,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⑶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明确:运用比喻、拟人,写出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
11.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换成括号里的词好不好?为什么?
⑴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叫)着。
明确:“闹”是拟人手法,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兴奋,侧面突出花多而香,还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更好地突现出春的生机。
⑵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开)在草丛 。
明确:“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散乱分布的特点。
12.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明确:这是春风吹动和春光照耀的结果;这一句运用比拟手法,既写了春日野花的娇小明丽,又写出了它们的生机与活力。
13. 结合整个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多角度地描写春花的
明确:果树花与野花结合,正面与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听嗅觉结合。三、板书设计

(一)盼春——东风报春
(二)绘春
春草图——顽强、鲜柔、生机、茂盛
春花图——多、艳、甜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三)赞春——新、美、力
第2课时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多角度写景。
春风图
1.作者在第五自然段描写无形无味的春风时,调动了人体的多种感官,找到相关句子,说说它们分别表现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明确: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 (温暖、柔和)
视觉——鸟安巢 (欢悦)
嗅觉——各种气息 (芳香)
听觉——鸟鸣,笛声 (悦耳)
2.“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⑴“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风的温暖。
⑵“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风的柔和。
⑶“(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运用拟人,写鸟儿迎春的欢悦。
春雨图
3.品读第六自然段中的下列句子,说说春雨有什么特点?
⑴“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明确:写出了春雨次数多、时间长。
⑵“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明确:写出了春雨的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的特点。
⑶“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明确:写出了春雨的轻盈。
⑷“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明确:写出了春雨的轻盈。侧面描写,写出了春雨的润物。
4.“春雨图”中还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还写了树叶、小草、灯光、撑伞的人、工作的农民、房屋等景物。顺序是从近到远,这些描写突出了自然的和谐、生活的祥和。
迎春图
5.这段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迎春图”
明确: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6.为什么要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
明确:引用俗语启迪人们,要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颂春
7.末尾三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比喻,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同时形成一种渐次高昂的情感波澜,使全文在热烈的情绪中结束。
8.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看看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明确: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所以顺序不能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则层次不明显,表达效果没有这样强烈。
9.写法小结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 触觉等;
(3)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等;
(4)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10.课堂小结
明确:《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二、拓展延伸
阅读张晓风的《春之怀古 ( 春之怀古.docx )》(文章内容见课件文件夹),用本课学习的分析修辞的方法,看看这篇散文是如何运用修辞来表现春天的特点。
明确:比如文章第一段,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却用了拟人、排比、叠句、比喻四种艺术手法,融情于景,浑然天成。在后面的几段中,拟人、排比、反复、比喻、对比、通感、联想等手法也是层出不穷。“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作者把自然界中难以言表的春的意象,都比拟成可感知的人的形象和人的姿态,给读者以形象逼真的感受。
三、板书设计
春风图——温暖、柔和、欢悦、芳香、悦耳
春雨图——次数多、时间长,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轻盈
迎春图——春到人欢;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颂春——新、美、力
 
可取之处   对语言的赏析非常细致,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多角度写景这两个教学目标达成较好。
不足之处 朗读训练只集中在教学开头阶段,训练不足。1.春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地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1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散文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2.背景透视
本文写于1928年到1937年之间。这段时间,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顺利,家庭生活和谐,他的心境较为平静恬淡。作者写此文时已没有创作初期那种淡淡的哀怨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然写下了此文。
【预习导学】
一、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 抖擞( ) 应和( ) 黄晕( ) liáo( )亮
hōng( )托 朗rùn( ) wǎn( )转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 ( )
(1)涨 (2)散
( ) ( )
( ) ( )
(3)晕 (4)藏
( ) (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
(3)比喻姿态优美。 ( )
(4)舒展、活动。 ( )
(5)明朗润泽。 ( )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7)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 ( )
4. 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D.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 飞)着。
(2)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 逼)你的眼。
(3)山________(湿润 朗润)起来了。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 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 寂静)而和平的夜。
6.填空。
(1)《春》的作者是 ,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有诗文集《 》,散文集《 》《欧游杂记》等。
(2)《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怀。
(3)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整体感知
1.全文共10个自然段,速读全文,将文章划分三个部分,并归纳大意。
2.第二部分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课堂探究】
探究一、欣赏春景
1.仔细研读课文第2、3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春草的?突出了春草怎样的特点?
2.仔细研读第4段,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绘春花?有什么表达效果?
3. 春风本是无形、无味的,作者是怎样将它写得有形有味的?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
4.结尾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探究二、品味语言
1.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做简要分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2.比较下边各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 A.盼望着,春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小草从土里长出来,嫩的,绿的。
(3) A.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B.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课后作业】
阅读下文,回答如下问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_________,本文指 ,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 。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 __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___ __的修辞方法。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把句子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 ② ③ ④
(1)写嗅觉的:______ __ (2)写听觉的:___ _____ (3)写触觉的:____ ____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 和 的特点。
《春》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一、基础积累
1.yùn niàng sǒu hè yùn 嘹 烘 润 宛
2. zhǎng(涨价) sǎn(零散)
(1)涨 (2)散
zhàng(涨红了脸) sàn(散步)
yūn(晕倒) cáng(捉迷藏)
(3)晕 (4)藏
yùn(黄晕) zàng(宝藏)
3.(1)欣欣然 (2)呼朋引伴 (3)花枝招展 (4)舒活 (5)朗润 (6)酝酿
(7)一年之计在于春
4.D
5.(1)闹 (2)逼 (3)朗润 (4)烘托 安静
6.(1)朱自清 踪迹 背影
(2)写景抒情 江南 对春天的赞美 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4)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5)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二、整体感知
1.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点出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2.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课堂探究】
探究一、欣赏春景
1. 从情态(偷偷地、钻)、质地(嫩嫩的、软绵绵的)、颜色(绿绿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四个方面来写的。突出了春草嫩、软、绿、多的特点。
2.拟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表现出欢欣跃动的活泼与情趣。
比喻、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具体生动。
3.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角度写春风。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和煦、温暖:“吹面不寒杨柳风”“抚摸”写出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芳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在空气里酝酿。从听觉角度写春风吹送的悦耳的声响: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牧童的短笛嘹亮地响着。
4.不能调换,因为先后有序。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力量上从小到大,时间上从先到后,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
探究二、品味语言
1.(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景象,表达了对百花怒放的春天的喜爱之情。
(2)“像母亲的手”,这里写春风融入了作者的感受,表达了对温柔的春风的喜爱。
(3)农民的房屋在雨里“静默”,用拟人手法,渲染了春雨中安静平和的景象,它们也像农民一样,为受春雨沐浴而感到喜悦。
2.(1)B句表达效果更好。用两个“盼望着”,更好地表达出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A句中“春风”“春天”不如B句中的“东风”“春天”有变化。
(2)A句表达效果好。“偷偷”写春草不知不觉地就长出来,更富于情趣;“钻”比“长”更能显示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绿绿”,用叠词,更能表达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3)A句表达效果更好。“也赶趟儿似的”,写人也像花儿一样争春,十分生动;“舒活舒活”“抖擞抖擞”,比“舒活”“抖擞”动作的次数多,而且读起来有韵律,有节奏。
【课后作业】
1.造酒的发酵过程 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逐渐达到成熟
2.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 引用 借代
3.①‖②‖③④ (1)嗅觉:② (2)听觉:③④ (3)触觉:①
4.和煦 温暖《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第1问:课文描绘了五幅春日图景,分别是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唱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
第2问:【示例一】我最喜欢春草图。这幅图多用短句描写,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的生长情态。“草软绵绵的”写出了草的触感,突出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
【示例二】我最喜欢春花图。描绘这幅图的句式丰富多样,有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多用短句,读起来节奏感强。写花的颜色,诉诸视觉;写花的甜味儿,诉诸嗅觉;写蜜蜂的闹声,诉诸听觉。
【示例三】我最喜欢春风图。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绝妙的比喻,读来仿佛能感受到春风柔和的触感。“泥土的气息”“各种花的香”等,描写嗅觉;“卖弄清脆的喉咙”“牧童的短笛”,描写听觉。多用想象,如写鸟儿的“高兴”劲儿,就是美好的想象。
【示例四】我最喜欢春雨图。这幅图的描绘中长句夹杂着短句,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非常准确而形象。写雨中黄昏景象,富有诗意。
【示例五】我最喜欢迎春图。这幅图写到了老和少、城里和乡下的家家户户,写出了人们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写出了人们的希望。
二、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试找出一些段落细加品味,并跟同学、老师分享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有。如第1段写盼春,是文章的开端。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用两个“盼望着”,如同孩子的盼望,既能突出对春天来临的期待,又充满童趣。“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让我们感受到春天渐近的态势,心情无比喜悦。短短的十几个字,清新,活泼,富有诗的韵味。
三、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
参考答案:
第1问:结尾三段以人为喻,人是喻体,春天是本体。一方面写出了三种人各自不同的特点:“娃娃”是新的、生长着的;“小姑娘”是漂亮的、欢快的;“青年”是强壮的、有力的。另一方面显示出人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成长,用以比喻春天的动态进程,非常生动形象。
第2问:【示例】①春天像个调皮的娃娃,拽一下绿叶,吻一吻花蕊,又呼啦啦地跑过广阔的原野。②春天像一个魔术师,它把干枯的草地变成了一张张绿色的毯子;它把田野变成了一片片绿色的海洋;它给大树穿上了花鞋。它使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
四、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参考答案:1.两个“盼望着”,语气应该是递进的,表达一种急切而欣喜的“盼望”心情。“春天”本无脚步,是作者想象有的。没说“来了”,只说“近了”,是从春天刚起步说起。这是课文的开头,一上来就传达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2.“偷偷地”和“钻”,表现小草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个性。“嫩嫩的,绿绿的”是定语后置,本来应该放在“小草”前面。后置之后,改变了正常的语序,造成语言的抑扬顿挫效果,而且句子变短了,也形成一种短而快的语流节奏。
3.这一长串短句,有一种鲜明的语言节奏。“像眼睛”“像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还眨呀眨的”是拟人,用想象的笔法写出野草的情态。
4.这里连用三个比喻,都是形容春雨的“密”,通过印象的叠加,强化了表达效果。
五、朗读并背诵全文。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在小组里朗读,互相评价。
参考答案:【段落朗读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ˇ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ˇ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ˇ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ˇ酝酿。鸟儿ˇ将窠巢ˇ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ˇ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ˇ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点拨: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停顿,用“ˇ”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例如:
坐着,ˇ躺着,ˇ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ˇ轻悄悄的,草ˇ软绵绵的。(共4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识记“酝酿、卖弄、应和、花枝招展”等易考词语。
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理解比喻、拟人手法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4.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5.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新知导入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散文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新知导入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本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时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写本文时,他已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愁情调,而是鲜明地表达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新知导入
文体知识
散 文
定义 特点
类别
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叙事、抒情类文学体裁。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形散神聚
“形散”指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聚”指散文所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又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记叙散文
以记人、叙事为主。
抒情散文
以抒发感情为主,主要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情感和意愿。包括写景散文、托物言志散文等。
议论散文
以议论为主,常借助对古今故事、花鸟虫草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来说理。
字词清单
读读写写
嗡( ) 朗润 酝酿( )
卖弄( ) 喉咙( )
应和( ) 嘹亮( ) 烘托( )
静默 风筝 抖擞( )
健壮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嫩( ) 捉迷藏( ) 窠巢( )
黄晕( ) 蓑( ) 笠( ) 稀疏
筋骨( ) 胳膊( )
wēnɡ
mài nonɡ

nèn
yùn
jīn
hóu lónɡ
liáo
cánɡ
suō
ɡē bo
yùn niànɡ
hōnɡ
sǒu


孤舟蓑笠翁
多音字

( )黄晕
( )晕倒
yùn
晕车、晕船、晕血都读“yùn”。
只在“悄悄”中读qiāo。
yūn

( )轻悄悄
( )悄然
qiǎo

( )涨水
( )头昏脑涨
qiāo
zhǎnɡ
zhànɡ

( )应和
( )和平

( )和面
huó
( )和稀泥
huò

表示“(水位)升高,(物价)提高”时读zhǎnɡ,其他一般读zhànɡ。

( )钻戒
zuān
zuàn
( )钻研
【记少余多法】“钻”表示“打眼儿用的工具”和“钻石”之意时,读zuàn;其他情况一般读zuān。
形近字
烘( )
hōnɡ
拱( )
ɡǒnɡ
烘托
拱桥
笼( )
lǒnɡ
茏( )
lónɡ
笼罩
眨( )
zhǎ
贬( )
biǎn
眨眼
贬低
砭( )
针砭
biān
嘹( )
liáo
燎( )
liáo
嘹亮
燎原
缭( )
眼花缭乱
liáo
葱茏
【形旁辨字法】 张口( )音嘹(liáo)亮,有火( )可燎(liáo)原,有丝(纟)眼缭(liáo)乱。
“ ”与眼相关,“眨”指眼睛闭上立刻又睁开。“贝”与钱相关,“贬”指价值降低或减少。
膊( )

博( )

赤膊
博学
搏( )
搏斗

健( )
jiàn
键( )
jiàn
健壮
关键
毽( )
毽子
jiàn
【串句记忆法】  踢好毽(jiàn)子这项老少皆宜的运动有利于身体健(jiàn)康,踢好它的关键(jiàn)在于多练习。
词语集注
欣欣
卖弄
烘托
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
花枝招展
陪衬,使明显突出。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形容高兴。
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振作。使精神旺盛,情绪高涨。
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计,打算、计划。
词语巧辨
工夫:
功夫:
主要指时间(占用的时间)、空闲时间,在方言中是“时候”的意思。
侧重指(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还指本领、造诣、武术等。
例:他五天工夫就学会了游泳。
例:这幅书法作品很见功夫。
应和:
附和:
侧重于“配合、支持”之意,是中性词。
多是无原则的、巴结性的配合,多含贬义。
例:两只鸟在不停地鸣叫应和。
例:对于网络信息要进行判断、思考,不要盲目地附和别人。
整体感知
1.你能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提示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吗?
2.文中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你能根据本文画出几幅图画,并且给每一幅加上小标题吗?
如:____图。
(2)总括春天
(3)春草图
(4)春花图
(5)春风图
(6)春雨图
(7)迎春图
(8) “新”
(9) “美”
(10)“力”
(三)颂 春
(二)绘 春
(一)盼 春
(1)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作者为什么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写春天?
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待到她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地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
第一段写盼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⑴“盼望着,盼望着”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的急切。
⑵“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
(3)第一段为全文定下了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盼 春
细节探究
第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运用拟人句和排比句,语言简洁,却生动地勾勒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春的轮廓。
绘 春
总 括
1.春草图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春草的?
⑴用“   ”“ ”写春草的情态;
偷偷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运用拟人,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钻”字用得好,“钻”字表现了小草的顽强生命力。
情态:指人的心理与肢体活动的情形
⑵用“    ”写春草的质地;
嫩嫩的 
⑶用“    ”写春草的色泽;
绿绿的
⑷用“         ”写春草的长势。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一大片一大片”“满”写出了春草的繁茂。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写春草为什么又写“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写人的活动,从侧面写春草的可爱,表现春草带给人们的欢乐。
写人在草上的感受,表达喜爱春草的感情。
“风轻悄悄,草软绵绵的”写出了什么?
春草图
坐、躺、滚、踢、跑、捉——人(喜悦)
钻、嫩、绿、满——草(顽强、鲜柔、生机、茂盛)
人与自然的和谐
找出这一段中的叠词,读一读,说说其作用。
偷偷地 嫩嫩的 绿绿的 轻悄悄 软绵绵
作用:音韵和谐;
使语句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春花图
找出从下列角度描写春花的句子。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颜色
味道
虚景
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
桃儿、杏儿、梨儿。
这些句子写出了春花的哪些特点?
花朵多
花色艳
花味甜
这段是写春花,写蜜蜂、蝴蝶是不
是离题了?
不是,这是侧面描写,用蜜蜂、蝴蝶
衬托花的多与艳。
下面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⑴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拟人,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比喻、排比,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⑶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运用比喻、拟人,写出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
(叫)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 着。
“闹”不仅有声音,还有动作,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更好地突现出春的生机。
“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开)
2.花散 在草丛
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换成括号里的词好不好?为什么?


这是春风吹动和春光照耀的结果;这一句既写了春日野花的可爱,又将春风和煦、春日融融的景象寓于其中。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结合整个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多角度地描写春花
树上繁花
树中昆虫
树下野花
高低结合
眼前花儿争春
想象结果实
虚实结合
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
暗写风与阳光
明暗结合
红、粉、白
甜味儿
色味结合
“吹面不含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3.春风图
作者在描写无形无味的春风时,调动了人体的多种感官,找到相关句子,说说它们分别表现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触觉:
嗅觉:
听觉:
像母亲的手抚摸
各种气息
鸟鸣、笛声
鸟安巢
视觉:
(温暖、柔和)
(欢悦)
(芳香)
(悦耳)
“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风的温暖。
⑵“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风的柔和。
⑶“(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运用拟人,写鸟儿迎春的欢悦。
4.春雨图
品读第六自然段中的下列句子,说说春雨有什么特点?
⑴“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⑵“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⑶“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写出了春雨次数多、时间长。
写出了春雨的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的特点。
写出了春雨的润物(侧面描写)。
⑷“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写出了春雨的轻盈。
景物:树叶、小草、灯光、撑伞的人、工作的农民、房屋
顺序:从近到远
作用:突出了自然的和谐、生活的祥和。
“春雨图”中还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5.迎春图
由景及人;
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这段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迎春图”
为什么要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
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末尾三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
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同时形成一种渐次高昂的情感波澜,使全文在热烈的情绪中结束。
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看看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所以顺序不能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则层次不明显,表达效果没有这样强烈。
思考探究
如何写景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 触觉等;
3.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等;
4.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学习写法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