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绕地轴的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③地球自转一周需要一年 ④地球自转产生了时差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周期分别是( )
A.都是一年 B.一天;一年 C.都是一天 D.一年;一天
3.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心表示极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 点可以看到日落 B.此时我国昼短夜长
C.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 D.m、n、q 三地中此日白昼最长的是 q 地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的现象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季节的更替 D.星空的变化
5.下图为某日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光照图的一部分,图中O点为极点,其周围是一片海洋,阴影部分是黑夜。若经线OM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且图示区域位于西半球,经线OM和OP、OP和ON所夹角度均为3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图是北极上空俯视图 B.OP属于昏线
C.经线OM的经度为160°E D.N点的经纬度位置为(0°,140°E)
6.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转引起的是( )
①太阳的东升西落②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季节变化
③正午时旗杆影子的长短变④东边总是比西边早看到日出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7.读下图经纬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四点均位于北温带
B.丁、乙两点时间相同,甲乙昼夜长短相同
C.甲位于丙的西北方;丁位于丙的东北方
D.甲、乙、丙、丁四点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8.读经纬网图,下列地理现象符合实际的是( )
A.①地比②地日出晚 B.②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C.③地在本次考试期间昼长夜短 D.④地位于南寒带
9.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B.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C.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D.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10.2021年3月5日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下图显示伦敦、巴黎莫斯科等地华人华侨观看两会直播的当地时间。三城市华人华侨观看直播的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形状 B.地球大小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
1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方向相同 B.周期相同
C.速度相同 D.产生的现象相同
12.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运行至丙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C.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D.地球运行至甲位置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13.地球固体潮伴随着一系列地球物理现象,下列现象不是由地球固体潮引起的是( )
A.重力变化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D.经纬度变化
14.某同学在学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回家给父母做了关于地球运动的演示。如图所示,椭圆形纸板代表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铅笔代表太阳直射光线,他在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
①保持地轴空间指向不变
②演示地球公转时,运动方向是④→③→②→①
③地球仪绕行时底座紧贴桌面
④演示地球公转时,应尽量同时匀速地拨动地球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 )
A.是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行星 B.唯一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的行星
C.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智慧生命的行星
16.读经纬网图,关于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地经纬度位置是(40°N,90°W) ②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南方向
③甲地位于低纬度,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④乙地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7.2023年6月1的吉林省繁花似锦,夜空的鸟巢星光璀璨。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最接近于图中的,位置,我市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状况是( )
A.②;昼长于夜,昼渐长 B.①;昼短于夜,昼渐短
C.②;昼短于夜,昼渐短 D.①;昼长于夜,昼渐长
18.75°N位于五带中的哪个温度带( )
A.热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北寒带
19.下图为某日地球部分区域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该日,我国( )
东北地区银装素裹 B.长江流域进入汛期
C.广州正午有直射现象 D.北京昼长达一年最长
20.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100°E,40°N)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3名航天员已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天地球公转到①②之间
B.当天太阳直射点运行在0°-23.5°S之间
C.当天酒泉白天比十堰市(110°E,32°N)长
D.当天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二、解答题
21.【探索太空认识宇宙】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載人飞船成功发射,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与神舟十五号乘组的3名航天员会师,6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共轨工作5天。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于2023年6月4日成功着陆。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都是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 。
(2)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地球公转至 和 之间(填图上节气名称),这一天北京市昼夜长短状况是 。
22.读“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中,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站。
(2)从南极点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3)当科考队员到达南极洲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是 。极地地区动物具有皮毛厚的特征,能很好地适应极地地区 环境。
(4)当石家庄市的中、小学放暑假时,南极地区会出现 现象(极昼或极夜)。
(5)近年来,北极地区的“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海啸 B.气候变暖 C.板块的运动 D.注入的海水增多
(6)爱护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列哪一项做法是正确的( )。
A为了保护科考人员的安全,对所遇到的海豹应予以猎杀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资源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里 D.作为科研基地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点的纬度是 ,它刚好位于五带中的 带与 带的分界线上。
(2)②点的经度是 ,②点位于①点的 方向。
(3)③点位于赤道以南且位于 (东或西)半球,该日③点的昼夜状况是 。
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的是 月 日太阳光照射情况,此时太阳直射在 ,直射点的纬度是 。北极圈内有 现象
(2)写出地球公转至图二A、B、C、D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A B ,C ,D
(3)赤道所在的温度带有 现象,两极所在的温度带有 和 现象
(4)由图可知,地球运动的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按 时针转。
(5)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 ,而且它的空间指向 。
(6)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25.读“局部经纬网图”与“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的经纬度是: 。
(2)A地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
(3)D地位于B地的 方向。
(4)C地位于 (填“低”“中”或“高”)纬度地区,五带中的 带。
(5)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是 。
(6)图右中的甲地最有可能是图左中的 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地球绕地轴的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①正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②错误;地球自转一周需要一天(24小时),③错误;地球自转产生了时差、昼夜更替,④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B
【详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周期分别是一天、一年,B正确。故选B。
3.A
【详解】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心表示极点则np为昏线,nm为晨线,图示区域北半球。p 为昏线与赤道交点,可以看到日落,A对;读图可知,此时北极点出现极昼,为北半球的夏半年,我国昼长夜短,B错;此时为南半期的冬半年,南半球昼短夜长,无法出现极昼,C错;m、n、q 三地中此日白昼最长的是 n 地,D错;故选A。
4.A
【详解】赤道的周长是四万公里,也就是八万里.身处赤道上时,地球自转一圈正好是它的周长,所以就是“坐地日行八万里“了,故“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的现象是地球的自转,A正确。跟地球的公转、季节的更替和星空的变化无关,BCD错误,故选A。
5.D
【详解】坐题干“极地上空”、“O点为极点”、“周围是一片海洋”可知此图是北极上空俯视图,因为北极的主体是海洋,A正确;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自转,故经线OP将运动到夜半球,因此属于昏线,B正确;由题干经线OM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且图示区域为西半球,再结合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自转的特点,可知图示区域(西半球)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故OM为160°E经线,C正确;依据题意经线OM自西向东旋转60°到达经线ON,因OM经度为160°E,故ON经度为140°W,即N点的经纬度位置为(0°,140°W),D错误。因此答案选D。
6.A
【详解】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因此太阳东升西落、东边总是比西边早看到日出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故本题选A。
7.B
【详解】北温带是指北回归线(北纬23.5°)到北极圈(北纬66.5°)之间,图中甲乙丙丁均位于南半球的南温带与南寒带,A错误。甲乙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丁、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两地时间相同,B正确。甲地距离南极点更近,甲地位于丙地的北方;从东西方向看,甲位于丙的东方;因此甲位于丙的东北方。丁地距离南极点更近,丁地位于丙地的南方;从东西方向看,丁位于丙的西方;因此丁位于丙的西南方。C错误。在南半球,南极圈以南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图中甲乙纬度为南纬60°,无极昼极夜现象,D错误。故选B。
8.A
【详解】读图可知,①地比②地位置靠西,日出晚,A正确;②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无太阳直射现象,B错误。③地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C错误。④地位于南纬30度,属于南温带,D错误。故选A。
9.A
【详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A正确;地球公转会导致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B错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CD错误;故选A。
10.D
【详解】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般来说,地球上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地球上的时间就有了早晚,不同经度的地方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D正确;地球形状和大小不是时间存在差异的原因,A、B错误;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有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C错误;故选D。
11.A
【详解】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故A选项正确。自转周期是一天,公转周期是一年,故B选项错误。地球公转的速度大约为30千米/秒,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约为466米/秒,自转与公转的速度不同,故C选项错误。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故D选项错误。故选A。
12.C
【详解】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A错误。地球运行至丙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B错误。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C正确。地球运行至甲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D错误。故选C。
13.D
【详解】固体潮,指在日、月引力的作用下,固体地球产生的周期性形变的现象。经纬度及其变化是人为添加上去的,与固体潮无关,结合题意,故选D。
14.C
【详解】读图分析可知,图示为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使地球仪绕行时底座紧贴桌面;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演示地球公转时,应尽量同时匀速地拨动地球仪,使地球仪进行自转。故①③④选项符合题意。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即地球仪按照逆时针方向移动,即④→①→②→③。②选项不符合。故选:C。
15.D
【详解】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故AC错误;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与其他七大行星相比十分相似,B错误;地球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这是地球特殊性的所在,D正确。故选D。
16.B
【详解】从图中可看出,地球为顺时针方向旋转,为南极上空视野。本初子午线0°至180°向东度数增加的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加的为西经。赤道到90°,越往南度数增加的为南纬,往北度数增加的为北纬。因此甲的经纬度位置为(40°S,90°W),①错误;甲地属于中纬度地区(30°~60° 为中纬度地区,0°~30°为低纬度地区, 60°~90°为高纬度地区), 无极昼极夜现象,③错误;乙的经纬度位置为(80°S,0°), 属于东半球(20° W以东至160° E以西)和南半球,④正确;根据经纬网可判断方向,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南方向,②正确。故选B。
17.A
【详解】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5月20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且最接近夏至日,即②位置;5月2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此时,我国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75°N位于北极圈以北的北寒带。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9.A
【详解】读图可知,该日,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我国东北地区银装素裹,A正确;长江流域进入枯水期,B错误;该日广州正午无太阳直射现象,C错误;北京昼长达一年最短,D错误;故选A。
20.B
【详解】读图可知,5月30日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即是图中的①②之间,A正确;5月30日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当天太阳直射点运行在0°-23.5°N之间,B错误;酒泉纬度较高,白昼较长,当天酒泉白天比十堰市(110°E,32°N)长,C正确;当天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D正确;故选B。
21.(1) 自西向东 1年(365天)
(2) 北 春分 夏至 昼长夜短
【分析】本大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等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二分二至日及昼夜长短状况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为1年,即365天。
(2)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是2023年5月30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地球公转至春分(3月21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间,这一天北京市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
22.(1)长城站
(2)顺时针
(3) 企鹅 寒冷
(4)极夜
(5)B
(6)D
【分析】本大题以北极和南极地区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南北极的自然特征、极地科考和保护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和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详解】(1)据图可知,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故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南极点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3)南极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由于南极地区气候严寒,故该地区动物都具有皮毛厚的特征,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4)石家庄市大约7月放暑假,南极地区此时为冬季,会出现极夜现象。
(5)北极地区“白色”指的是冰雪,“蓝色”为海洋,冰雪减少海洋增加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猎杀海豹、开发南极矿产、丢弃的垃圾埋进雪地里都会破坏南极的生态环境,都是错误的做法,ABC错误;南极自然环境独特,应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作为科研基地,D正确。故选D。
23.(1) 66.5°S 南温 南寒
(2) 135°E(东经135°) 西南
(3) 东 昼长夜短
【分析】本题以南极俯视图为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经纬网的定位、定向,五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故①点位于南极圈上,纬度为66.5°S,南极圈是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
(2)前面分析可知,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图中两条相邻的经线的经线差为45°,故②点的经度是135°E,①点位于90°W,越靠近南极点位置越偏南,因此②点位于①点的西南方向。
(3)前面分析可知,③点的经度是45°E,地处20°W以东、160°E以西的东半球;③点位于南半球,此时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故③点的昼夜状况是昼长夜短。
24.(1) 6 22 北回归线 23.5°N 极昼
(2)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 太阳直射 极昼 极夜
(4) 自西向东 逆时针
(5) 倾斜 不变
(6)四季
【分析】本题以夏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太阳直射的位置点的移动、五带的划分、四季的变化、地球运动的特点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甲图为夏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表示的是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照射情况,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直射点的纬度是23.5°N,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2)读乙图可知,A点是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B点是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C点是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D点是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
(3)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赤道所在的温度带有太阳直射现象,两极所在的温度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5)读图可知,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66.5°夹角)。
(6)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25.(1)170°E,40°N (2)西 (3)西北 (4) 中 北温 (5)南极圈 (6)C
【分析】本大题以局部经纬网图与地球上的五带图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涉及经纬度判断、东西半球划分、五带的划分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A地的经纬度是(170°E,40°N)。
(2)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A地位于东、西半球中的西半球。
(3)在经纬网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D地位于B地的西北方向。
(4)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66.5°N至90°N的范围属于北寒带,23.5°N至66.5°N的范围属于北温带,23.5°N至23.5°S的范围属于热带,23.5°S至66.5°S的范围属于南温带,66.5°S至90°S的范围属于南寒带;C地纬度为40°N,位于中纬度地区,五带中的北温带。
(5)读图可知,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
(6)读图分析,右图显示为东半球,且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经度接近160°E,纬度属于中纬度。A.、B、D属于西半球,C位于东半球,且经纬度位置为(40°N, 150°E) ,故甲的位置大致与C点一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