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传说中有一种鸟叫衔枝鸟,它能靠一小截树枝成功地飞越太平洋。它飞行时,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时,就把树枝放在水里,站在上面休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行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是运动的
B.飞行时,以海岸为参照物,树枝是静止的
C.鸟站在树枝上休息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是静止的
D.鸟站在树枝上一起随海水流动,以海岸为参照物,鸟是静止的
2.2023年5月28日上午,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从上海虹桥机场顺利起飞,到达北京首都机场,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如图)。飞机飞行过程中,某乘客看到机翼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云朵 B.地面 C.机翼 D.座椅
3.《吕氏春秋·察今》记录了“刻舟求剑”的典故。学习物理知识后使我们懂得,要确定剑落水的实际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的树 B.舟 C.舟上的标记 D.水流
4.如图所示,2023年5月30日上午,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载着带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飞船点火升空。升空过程中(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D.以发射塔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5.北京冬奥会虽然已经闭幕,但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依然高涨。受场地影响,很多人选择室内模拟滑雪场,滑雪模拟机可以调整速度和坡度,带给人们真实的感受。如图所示,小朋友在教练的指导下在白色的仿真雪毯上专心练习滑行,此时说小朋友是运动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教练 B.地面 C.雪毯 D.扶手
6.2022年12月26日,石家庄至廊坊高铁直达列车首次开通,小高在高铁上发现输电塔在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边的房屋 B.远处的树木
C.高铁的座椅 D.输电塔上的电线
7.如图所示,是两名同学及车内驾驶员和乘客对路上汽车运动状态的描述,其说法错误的是( )
A.相对两名同学,汽车是运动的
B.相对乘客,汽车是静止的
C.相对地面,两名同学一定是静止的
D.车内乘客和驾驶员是相对静止的
8.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中所示的是火箭上升和此过程中航天员在舱内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B.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C.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D.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二、填空题
9.2023年4月2日,2023石家庄马拉松赛在裕华东路火炬广场鸣枪开跑。来自国内外3万名选手一同踏上赛道,用脚步丈量城市之美。跑步过程中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参赛选手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赛道的长度约4.2×104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137min,这名选手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0.英国物理学家 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阐述了他提出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如地球和月球间即存在万有引力,以地球为参照物,月球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
11.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如图所示,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 的(前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飞机的运动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机械运动。
12.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西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车甲的速度大小为 m/s,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 (选填“东”、“西”)运动。
13.每天清晨,在天安门广场进行升旗仪式的三军仪仗队展现了我军的气势和风貌。在仪仗队行进过程中,动作整齐划一,我们说国旗是静止的,是以 (选填“地面”或“护旗手”)为参照物的,而以 (选填“地面”或“护旗手”)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
三、简答题
14.请你仿照示例举出一个例子:同一个物体,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其运动状态也不同。
示例: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司机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答: 。
15.《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位乘舟人不小心将一把宝剑掉入河中,他却不着急捞取宝剑,只是在掉宝剑地方的舟上做了一个标记。当船靠岸后他在记号处下去打捞宝剑而不得。请分析刻舟人最终没有寻到宝剑的原因?
四、作图题
16.根据图甲中物体运动的s﹣t图像,请在图乙中画出相对应的v﹣t图像。
17.如图所示,一艘小船正以比风速小的速度面向灯塔靠近,请在小船的旗杆上画出正在飘动的旗子。
五、实验题
18.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 需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填“快”或“慢”)一些较好.
(2) 小明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在图中画出s-t图像.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3) 分析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像: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 (填“正比”或“反比”)关系.
(4)气泡的运动可以看成是 运动.
19.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在此实验中,我们是要研究 (选填“玻璃管”、“水柱”或“气泡”)的运动情况.实 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 O 点运动到 10cm、20cm、30cm 和 40cm 处所用的时 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 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你认为 同学的方案较好.
(2)按照较好的方案,测得的数据如表,负责记录的同学漏记一次的时间,你认为这个数 据可能是 .
从 O 点开始的路程 S/cm 0 10 20 30 40
从 O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 t/s 0 5 10 20
(3)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4)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 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六、计算题
20.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动车从早上9: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站,在当日14:30到达乙地.动车行驶过程中以21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度为1300m的桥梁,动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动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该动车车身长度是多少 (解答要求:要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要有简要说明、数据代入和运算结果)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飞行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鸟是静止的,故A错误;
B.飞行时,以海岸为参照物,树枝的位置发生改变,树枝是运动的,故B错误;
C.鸟站在树枝上休息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鸟是静止的,故C正确;
D.鸟站在树枝上一起随海水流动,以海岸为参照物,鸟的位置发生改变,鸟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A.如果以云朵为参照物,飞行时飞机的机翼相对于云朵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则机翼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行时飞机的机翼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则机翼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研究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自己作为参照物,否则物体永远静止,故C不符合题意;
D.如果以飞机上的座椅为参照物,飞机的机翼相对于飞机上的座椅,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则机翼是静止的,所以他选择的参照物是座椅,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A.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剑与树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因此剑是静止的,故可确定剑落水的实际位置,故A符合题意;
BC.以舟或舟上的标记为参照物,剑与舟或舟上的标记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剑是运动的,故不能确定剑落水的位置,故BC不符合题意;
D.以水流为参照物,剑与水流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剑是运动的,故不能确定剑落水的位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AC.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和飞船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飞船也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B.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与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航天员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D.以发射塔为参照物,飞船远离发射塔,飞船与发射塔位置发生变化,飞船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小朋友在教练的指导下在白色的仿真雪毯上专心练习滑行时,小朋友相对于仿真雪毯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说他是运动的,故参照物是仿真雪毯,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输电塔在向后退去,说明输电塔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则可知其参照物为高铁的座椅,而路边的房屋、远处的树木、输电塔上的电线与输电塔都没有位置的变化。
故选C。
7.C
【详解】A.同学描述汽车运动得快,汽车相对于同学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说明汽车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以乘客为参照物,汽车与乘客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相对乘客,汽车是静止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题图中的两名同学在一边走路一边说话,可能走走停停也可能一直在走,图中并不能明确的表现出来,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两名同学可能运动也可能静止,“一定”描述的过于绝对,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乘客和驾驶员在车里同速同向一起运动,他们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所以车内乘客和驾驶员是相对静止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火箭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发射塔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9. 运动 5.1
【详解】[1]在跑步过程中,运动员的位置相对于路边的树木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参赛选手是运动的。
[2] 排名第一的选手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10. 牛顿 运动
【详解】[1]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研究方面都做出了划时代的发明和发现,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1687年在他的传世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完成了物理学的第一次大统一。
[2]以地球为参照物,月球相对地球的位置不断的在发生变化,所以,月球是运动的。
11. 静止 运动 属于
【详解】[1]相对于加油机而言,正在加油的受油机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2]相对于地面而言,正在加油的受油机的位置有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3]飞机相对地面有位置的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12. 1 西
【详解】[1] [2]由甲、乙的s﹣t图像可知,路程和时间均成正比,所以甲、乙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像可知,当
时
则甲、乙两辆小车的速度分别为
因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西运动,且
所以,以乙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
13. 护旗手 地面 相对性
【详解】[1][2]在仪仗队行进过程中,我们说国旗是静止的,是因为它相对于护旗手的位置没有改变,故是以护旗手为参照物的。
[3]以地面为参照物,国旗的位置在改变,因此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4.在电梯里匀速下降的人,以电梯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详解】根据对参照物选择的认识,在匀速行驶下降的电梯中,如果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与电梯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乘客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乘客是运动的。
15.见解析
【详解】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而落入河中的剑相对于河岸是静止的,船与剑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刻舟人不能寻到剑。
16.
【详解】根据图甲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速度为
在图乙中,过v=4m/s的点做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下图所示:
17.
【详解】图上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由图可知,灯塔上方的旗子向西飘,说明风向西吹;小船向灯塔靠近,且船速比风速小,则船的旗杆上的旗子也向西飘,如图所示:
18. 慢 正比 匀速直线
【详解】(1)[1]气泡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时间,所以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慢一些好;
(2)[2]由表格数据描点连线可得:
(3)[3]由表格数据可知,气泡上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为一定值,因此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4)[4]由(3)知气泡做匀速运动,又因为气泡的运动的路线是直的,所以可以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19. 气泡 乙 15 运动 慢
【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并选择合理的方案;(2)根据s-t图象可知,路程与时间的关系;(3)根据表中时间关系可知漏掉的时间;(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详解】(1)因为实验目的是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因此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到0位置时开始计时,故同意乙同学的方案;
(2)根据表中的时间关系可知,漏掉的时间为15s;
(3)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与气泡的位置发生改变,因此玻璃口的塞子是运动的.
(4)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一些;
故答案为(1)气泡;乙;(2)15s;(3)运动;(4)慢.
20.(1)180km/h; (2)200m
【分析】(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v=,即可求得动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动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
【详解】(1)动车从早上9: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站,在当日14: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5h.动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s/t1=900km/5h=180km/h;(2)动车过桥时的速度为:v2=216km/h=60m/s,由v=得,动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2t2=60m/s×25s=1500m,所以动车的长度s火车=s s桥=1500m 1300m=200m.
答:(1)动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80km/h;(2)动车的长度是200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