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了解文章内容详略的安排。
把握长妈妈的性格,分析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理解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把握长妈妈的性格,分析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在我们的语文界,流行这样一段话,说咱同学们啊,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那么事实上,周树人先生的许多文章都是很亲切的,是我们可以好好去欣赏体会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阿长与山海经,去感受鲁迅先生笔下的鲜活人物。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小说集《呐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 ;《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2.字音字形
搁浅(ɡē) 投掷(zhì)
肚脐(qí) 憎恶(zēnɡ wù)
菩萨(pú sà) 烦琐(suǒ)
辫子(biàn) 胸脯(pú)
疮疤(chuānɡ bā) 诘问(jié)
土匪(tǔfěi) 书斋(zhāi)
三、文本细读
(一)人物初体验
课前有不少同学提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作者要怀念这位普通的阿长?
我觉得他很( ) 在阿长前加了一个定语
预设:普通
追问:从文章中哪些信息得出阿长的普通?
预设并明确:A 24段没有文化 没有受过教育
B2段、3段名称的来历 、没有周全的姓名
C12段 交给鲁迅的规矩 愚昧迷信 无聊
D从阿长的职业上看,身份普通
E5、3段睡相不好 摆成大字
……
称呼不定,有时候叫阿长,有时候叫长妈妈,没有固定的称呼
(二)叙事特点
无论说话也好,写文章也好 应该有一定的条理,有一定的侧重点,能不能按照文章写作的顺序,来理一下阿长普通的方面
幻灯片呈现阿长普通的方方面面
Q:鲁迅先生在写这些事件的时候是用一样的笔墨和字句吗?
明确:不是,有详有略的
追问:详写的是哪一部分?
明确:详写的是吃福橘
(三)阿长其心
追问:那么为什么在那么多繁琐的陈规陋习当中,他要详写吃福橘这件事呢呢?
请同学朗读这个片段,同桌点评朗读
Q:朗读中,大家听出了什么?
预设:听出了阿长的惶急。阿长认为恭喜是关于一年的幸运度的事情,看重顺顺溜溜的祝福
说明他平时,他的命运有点坎坷,表现了他对一年到头顺顺溜溜的渴望迫切的心情。
追问:在朗读过程中看到他的焦急,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出来的?
明确:动作 语言 神态描写
PPT (红字标识)
过渡并追问: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动作、语言和神态可以彰显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能够展现他的性情。它是那么一个渴望平顺的惹人,同时他又在真心地祝福我,所以还是你觉得这个规矩是那么讨厌的、那不耐烦的吗?
生答:不是。
所以我们说,有时候人物描写可以让我们作为读者,能够领略到人物的真性情,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真情,作者在回忆这件事的时候,其实对阿长带有什么感情啊
(他一年到头就渴望顺顺溜溜,带有一种同情)所以能够显现出作者的同情之心
(四)文本研读——“我”与阿长
过渡:我们同学课前提到了这样一系列问题
PPT
文章前半部分写“我”对阿长的不满甚至憎恨,有何用意?
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是否包含了作者对阿长的同情?
为什么阿长有“确有伟大的神力”,那“伟大的神力”是什么?
Q:这三个问题其实摆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发现他读到了文章的一条线索,也就是我对阿长态度的变化,看出来了吗?
明确:前半部分是不满憎恨的,而到后面提到阿长有“确有伟大的神力”
Q:首先问一下同学,阿长做了什么事情,让我感受到他有伟大的神力。
明确:买山海经
全班齐读该片段
Q:这里为什么说“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
预设并明确:没有料到 震惊 惊喜 。霹雳是一种意外、一种惊喜
Q:为什么一本山海经会带给我这样的反映呢?结合这几个词语,来讨论一下,为什么阿长却又伟大的神力?
PPT小组讨论,讨论的答案写在纸上,等一下交流。
预设:别人不肯做的事情阿长去做,阿长不识字,对找书买书是更艰辛的,但还是费尽心思
阿长出于对鲁迅的关心与关爱 热心的阿长
预设2:一年到头只有四五天放假,过年也不能回家,趁放假时间为鲁迅买书,距离书店远,花费的心思与精力都很多。
预设3:阿长的钱并不多,阿长没有文化,买书不容易
预设4:鲁迅并没有特意强调这件事,但阿长自己来问,念念不忘。别人不做,阿长去坐
给鲁迅买,自己也很高兴 (阿长对鲁迅关心……)
预设5:鲁迅想买山海经,是因为对它念念不忘,这对他意义重大,,因为他认为只有伟大的神力才能买到这本书,阿长既然买来了, (别人做不到,阿长做到了)
预设6:不是学者,不识字,很难感受到读书人对想要的书的渴望,所以阿长去问鲁迅,还帮他买了书,这具有神力。阿长把鲁迅当做亲人 有着满满的爱
小结:我们知道文中我最初对阿长曾经有过憎恶,也觉得那些习惯不好,有点不耐烦,觉得他是个普通的人。我们同学找了方方面面的原因,我对阿长有了新的敬意,认为他有伟大的神力。正如你们所说的,不识字的阿长,一个生活并不富裕的阿长在他放假的期间帮我买来了,并且是他主动地为我买的
升华:实际上这伟大的神力来自于什么? 他对鲁迅的关爱
追问:能不能再具体一点,他具有别人所没有的什么?叔祖是树懒的,别人是不真实的,而阿长呢?
明确:热心、关心、真诚、坦诚。衬托出了阿长身上所具有的可贵的精神和品格
深入探讨
任选一个问题谈谈你的理解
1、文章前半部分写“我”对阿长的不满甚至憎恨,有何用意?
预设:前半部分写“我”对阿长的不满甚至憎恨有两个原因,从中体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和后面对阿长态度的转变做对比
2、写阿长的文字篇幅与写《山海经》的文字篇幅并不对等,为什么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
预设:阿长的文字篇幅虽然很长,但是买山海经的话就是一个转折点,前面的话阿长害死鼹鼠是憎恶的,但当阿长买来了山海经,他对阿长又多了一分感情,多了几分敬意所以转折
预设:我觉得这篇文章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就是在18段之前在写怎么憎恶阿长,19段开始就写了阿长为自己买了山海经,这篇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是怀念阿长,鲁迅觉得这件事情最能突出对阿长的怀念和感激
补充一段文字
PPT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1926年秋,45岁的鲁迅先生久病初愈,(请注意,已经不是儿时的我了,是45岁的我了)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非常孤独和寂寞。(我们知道鲁迅是哪里人,绍兴人,他成年以后,从事工作以后一路辗转,一路颠簸,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严酷和寂寞,,,那么现实生活中是那么的孤独寂寞,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就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心里出土了,写了诗篇《朝花夕拾》。”
六、小结
所以作者在最后一段发出了一种祝福
我们同学来思考一下,为什么是仁厚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他的魂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
预设:我觉得鲁迅本身是很讨厌迷信的,用长妈妈最熟悉、最喜欢的方式 过年祝福啊什么的来祝他安息
让我们一起来大声地朗读这两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