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客至》+《登快阁》+《临安春雨初霁》
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知识点汇总
《拟行路难·其四》知识点
课文详解
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译文: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各自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
喝酒来宽慰自己,因举杯饮酒而中断歌唱《行路难》。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课下注释:
“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泻,倾,倒。
“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举杯断绝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断绝:停止
3、创作背景
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鲍照出身寒微,怀才不遇。于是常常借诗歌来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出了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了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了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4、赏析:
这首诗是《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此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从作者的表达情感方式来说,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明代王夫之评论此诗说:“先破除,后申理,一俯一仰,神情无限。”清代沈德潜评价说:“妙在不曾说破。”准确地指明了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伴随感情曲折婉转的流露,五言、七言诗句错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韵脚由“流”、“愁”到“难”、“言”的灵活变换,这一切,便自然形成了全诗起伏跌宕的气势格调。
《客至》知识点
课文详解
客至 〔唐代〕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译文:
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
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
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一起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
2、课下注释
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相过,即探望、相访。
舍:指家。
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
樽:酒器。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余杯:余下来的酒。
3、创作背景
此诗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4、赏析
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登快阁》知识点
1、课文详解
登快阁 〔宋代〕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
我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
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
2、课下注释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泰和令时。
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痴儿,作者自指。了却:完成。
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倚:倚靠
落木:落叶
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
朱弦:这里指琴。
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聊:姑且。
弄:演奏
与白鸥盟: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3、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有感而发。
4、赏析
全诗明白如话,因景抒情寄慨,字字紧扣,层层关联,用典贴切,无一字无来处,体现了江西诗派用字新奇、笔力雄健的特点。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临安春雨初霁》知识点
1、课文详解
临安春雨初霁 〔宋代〕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
如今的事态人情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2、课下注释
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客:客居。
京华:京城之美称,这里指当时的京城临安。
深巷:很长的巷道。
明朝(zhāo):明日早晨。
矮纸:短纸、小纸。
斜行:倾斜的行列。
草:指草书。
晴窗:明亮的窗户。
细乳:茶中的精品。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3、创作背景
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春天,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4、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另一方面,作者除了在战场上、幕帐中和夜空下高唱报国之外,偶尔也有惆怅徘徊的时候。在几乎同时所作的《书愤》中,作者就截然不同地表现了一贯的豪情。《书愤》在一定意义上是作者对自己悲壮一生的总结。“早岁那知世事艰”,却终有胆量说“千载谁堪伯仲间”,把一生留给历史公断。《临安春雨初霁》、《书愤》的比较可以显现出诗人感情思想的一个短时期的反复。陆游毕竟是陆游,他不会永久地停留在“闲”“戏”之上的。不久后他在严州任上,仍坚持抗金,并且付诸行动,表达于诗文,终于又被以“嘲咏风月”的罪名罢官。他的绵绵“杏花春雨”,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发展成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疾风暴雨。
一个诗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一个始终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也难免间或惆怅抑郁。这种抑郁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唯其抑郁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诗中一开头就道“世味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贯的自己。
二、专项练习
《拟行路难·其四》+《客至》+《登快阁》+《临安春雨初霁》题目
一、单选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卓异,擢刑部主事 擢:提拔
B. 疏甫上,耿精忠亦叛 甫:刚刚
C. 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薄贼垒 薄:轻视
D. 乃诣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 诣:到,造访
2.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 《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 “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指的是陆游的号。
D. 陆游的《书愤》一诗反映出陆游慷慨悲壮的诗风,而《临安春雨初霁》一诗则反映出他清淡、婉丽的诗风。
二、问答题
3.阅读下面一首诗,简析“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三、诗歌鉴赏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①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③且直!
【注】①鲍照:南朝宋文学家。②蹀躞(dié xiè):小步行走。③孤:指“孤门细族”,也就是“寒门庶族”。
(1).下列对两首诗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路难》为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拟行路难》是作者模仿乐府《行路难》而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
B. 《拟行路难》(其四)选自《鲍参军集注》,“参军”是官职名。同样以官职来命名的作品集还有《王右丞集》《杜工部集》等。
C. 《拟行路难》(其四)中的“酌酒以自宽”一句,化用了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都是用酒来宽慰自己,消愁解闷。
D. 《拟行路难》(其四)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交错,构建起一短一长、一张一弛的节奏形式,给人欲说还休之感。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拟行路难》(其四)中,开头两句通过泻水于地、水流向四方的日常现象,喻指人在世间,走向各异。
B. 《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酌酒自宽、举杯断歌,由此可知此前他借悲怆的《行路难》抒发内心愁绪。
C. 《拟行路难》(其六)中,开头通过写诗人难以进食来表现其心绪难平,一个倍受压抑的形象跃然纸上。
D. 《拟行路难》(其六)中,诗人看破仕途渺茫,深感生命短促,最后罢官归家,追求安贫乐道的人生真意。
.鲍照的《拟行路难》是咏叹人生的抒情诗。以上两首诗中,引发诗人叹息之情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并且从中任选一首,简要分析其在抒情上的一波三折。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表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失望,并透露出对客居京华的懊悔。
B.颔联是传诵名句,小楼听雨,深巷卖花,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江南农村的早春景色,诗境优美,韵味隽永。
C.全诗将日常生活写得很有情趣,章法极为谨严,表现了诗人闲居自遣和对于官场生活冷淡的心情。
D.“客京华”“听春雨”“晴窗”“清明”等字样都紧扣了诗题“临安春雨初霁”。
请简要概括末句“犹及清明可到家”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6.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1)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2)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临安春雨初霁(3)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1)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2)黄华:菊花。(3)淳熙十三年(1186),已六十二岁的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前,到临安听候召见时,写下了这首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风发上生”不仅有秋风萧萧之意,还有年华逝去、白发生出的形象感,蕴含了诗人落寞伤感的情怀。
B.《病后登快哉亭》一诗以斜阳、暮鸦、衰草、秋风等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
C.《临安春雨初弊》颈联写陆游客居京华,以写草书和品茶作为消遣,主要表达其闲适自得的心境。
D.贺诗联与联之间写景和抒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自然;陆诗尾联抒发的情感与首联呼应,有自我解嘲之味。
(2).贺诗首联和陆诗颔联运用了什么相同的艺术手法?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宾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千。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借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下列对这两首诗 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客至》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
B. 《客至》颔联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浓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C. 《宾至》“老病人扶再拜难”写自己老病,需人搀扶,不能尽礼,在致歉中隐含着诗人有老友来访的万分喜悦。
D. 《宾至》诗题虽突出“宾”字,但在写法上,却处处以宾主对举,实际上突出的是诗人自己。
(2).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
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诗人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C.颈联实写待客之景,由于地处偏僻,家境贫寒,宴席并不丰盛,主人拿出陈年好酒,盛情招待,但仍有歉疚之情。
D.尾联笔意一转,写邀邻翁助兴这一细节,令人想到了陶渊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的真率纯朴的自然之乐。
(2)刘克庄《后村诗话》说:“此篇若戏效元白体者,风格浅切平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风格。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二句写诗人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欣赏晚景,自嘲之中又有如释重负之感。
B. 第五句使用了伯牙绝弦的典故,用佳人指代君王,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
C. “与白鸥盟”,这是说与白鸥定盟,表示自己决意归隐江湖,而不存世俗机心。
D. “倚”“横”本是极其平常之字,但经过诗人的运化,都能平中见奇,生动形象。
(2).清代诗人查慎行评价此诗“三四句极似杜家气象”。请结合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加以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云收雨歇,天色向晚,诗人登快阁依栏游赏之景。
B.接下来,诗人用树、山、天、江、月意象勾画出一个阔大幽远的境界。
C.颈联用典,由写景到抒情,感慨知音难觅,唯美酒相伴,聊以解烦忧。
D.诗人期望坐上归船,吹着长笛,与白鸥结成同盟,乘风破浪面对现实。
(2).这首诗被誉为“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1.古代诗歌阅读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自叙
(唐)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黄诗颔联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登高所见的秋景,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下像一道白练。
B. 黄诗尾联以景结情,流露出辞官还乡、回归自然的愿望,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
C. 杜诗首联概述诗人的境遇和处世态度,“酒瓮琴书伴病身”形象逼真地勾画出一个当时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的知识分子形象。
D. 杜诗以议论为主,直中见曲,议论同形象相结合,又饱含着浓郁的感情,字字句句沛然从肺腑中流出,充满悲切和激情。
(2).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拟行路难·其四》+《客至》+《登快阁》+《临安春雨初霁》
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知识点汇总
《拟行路难·其四》知识点
课文详解
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译文: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各自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
喝酒来宽慰自己,因举杯饮酒而中断歌唱《行路难》。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课下注释:
“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泻,倾,倒。
“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举杯断绝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断绝:停止
3、创作背景
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鲍照出身寒微,怀才不遇。于是常常借诗歌来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出了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了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了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4、赏析:
这首诗是《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此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从作者的表达情感方式来说,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明代王夫之评论此诗说:“先破除,后申理,一俯一仰,神情无限。”清代沈德潜评价说:“妙在不曾说破。”准确地指明了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伴随感情曲折婉转的流露,五言、七言诗句错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韵脚由“流”、“愁”到“难”、“言”的灵活变换,这一切,便自然形成了全诗起伏跌宕的气势格调。
《客至》知识点
课文详解
客至 〔唐代〕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译文:
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
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
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一起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
2、课下注释
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相过,即探望、相访。
舍:指家。
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
樽:酒器。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余杯:余下来的酒。
3、创作背景
此诗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4、赏析
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登快阁》知识点
1、课文详解
登快阁 〔宋代〕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
我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
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
2、课下注释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泰和令时。
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痴儿,作者自指。了却:完成。
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倚:倚靠
落木:落叶
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
朱弦:这里指琴。
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聊:姑且。
弄:演奏
与白鸥盟: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3、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有感而发。
4、赏析
全诗明白如话,因景抒情寄慨,字字紧扣,层层关联,用典贴切,无一字无来处,体现了江西诗派用字新奇、笔力雄健的特点。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临安春雨初霁》知识点
1、课文详解
临安春雨初霁 〔宋代〕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
如今的事态人情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2、课下注释
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客:客居。
京华:京城之美称,这里指当时的京城临安。
深巷:很长的巷道。
明朝(zhāo):明日早晨。
矮纸:短纸、小纸。
斜行:倾斜的行列。
草:指草书。
晴窗:明亮的窗户。
细乳:茶中的精品。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3、创作背景
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春天,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4、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另一方面,作者除了在战场上、幕帐中和夜空下高唱报国之外,偶尔也有惆怅徘徊的时候。在几乎同时所作的《书愤》中,作者就截然不同地表现了一贯的豪情。《书愤》在一定意义上是作者对自己悲壮一生的总结。“早岁那知世事艰”,却终有胆量说“千载谁堪伯仲间”,把一生留给历史公断。《临安春雨初霁》、《书愤》的比较可以显现出诗人感情思想的一个短时期的反复。陆游毕竟是陆游,他不会永久地停留在“闲”“戏”之上的。不久后他在严州任上,仍坚持抗金,并且付诸行动,表达于诗文,终于又被以“嘲咏风月”的罪名罢官。他的绵绵“杏花春雨”,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发展成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疾风暴雨。
一个诗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一个始终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也难免间或惆怅抑郁。这种抑郁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唯其抑郁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诗中一开头就道“世味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贯的自己。
二、专项练习
《拟行路难·其四》+《客至》+《登快阁》+《临安春雨初霁》题目
一、单选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卓异,擢刑部主事 擢:提拔
B. 疏甫上,耿精忠亦叛 甫:刚刚
C. 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薄贼垒 薄:轻视
D. 乃诣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 诣:到,造访
2.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 《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 “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指的是陆游的号。
D. 陆游的《书愤》一诗反映出陆游慷慨悲壮的诗风,而《临安春雨初霁》一诗则反映出他清淡、婉丽的诗风。
二、问答题
3.阅读下面一首诗,简析“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三、诗歌鉴赏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①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③且直!
【注】①鲍照:南朝宋文学家。②蹀躞(dié xiè):小步行走。③孤:指“孤门细族”,也就是“寒门庶族”。
(1).下列对两首诗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路难》为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拟行路难》是作者模仿乐府《行路难》而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
B. 《拟行路难》(其四)选自《鲍参军集注》,“参军”是官职名。同样以官职来命名的作品集还有《王右丞集》《杜工部集》等。
C. 《拟行路难》(其四)中的“酌酒以自宽”一句,化用了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都是用酒来宽慰自己,消愁解闷。
D. 《拟行路难》(其四)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交错,构建起一短一长、一张一弛的节奏形式,给人欲说还休之感。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拟行路难》(其四)中,开头两句通过泻水于地、水流向四方的日常现象,喻指人在世间,走向各异。
B. 《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酌酒自宽、举杯断歌,由此可知此前他借悲怆的《行路难》抒发内心愁绪。
C. 《拟行路难》(其六)中,开头通过写诗人难以进食来表现其心绪难平,一个倍受压抑的形象跃然纸上。
D. 《拟行路难》(其六)中,诗人看破仕途渺茫,深感生命短促,最后罢官归家,追求安贫乐道的人生真意。
.鲍照的《拟行路难》是咏叹人生的抒情诗。以上两首诗中,引发诗人叹息之情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并且从中任选一首,简要分析其在抒情上的一波三折。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表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失望,并透露出对客居京华的懊悔。
B.颔联是传诵名句,小楼听雨,深巷卖花,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江南农村的早春景色,诗境优美,韵味隽永。
C.全诗将日常生活写得很有情趣,章法极为谨严,表现了诗人闲居自遣和对于官场生活冷淡的心情。
D.“客京华”“听春雨”“晴窗”“清明”等字样都紧扣了诗题“临安春雨初霁”。
请简要概括末句“犹及清明可到家”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6.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1)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2)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临安春雨初霁(3)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1)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2)黄华:菊花。(3)淳熙十三年(1186),已六十二岁的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前,到临安听候召见时,写下了这首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风发上生”不仅有秋风萧萧之意,还有年华逝去、白发生出的形象感,蕴含了诗人落寞伤感的情怀。
B.《病后登快哉亭》一诗以斜阳、暮鸦、衰草、秋风等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
C.《临安春雨初弊》颈联写陆游客居京华,以写草书和品茶作为消遣,主要表达其闲适自得的心境。
D.贺诗联与联之间写景和抒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自然;陆诗尾联抒发的情感与首联呼应,有自我解嘲之味。
(2).贺诗首联和陆诗颔联运用了什么相同的艺术手法?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宾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千。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借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下列对这两首诗 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客至》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
B. 《客至》颔联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浓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C. 《宾至》“老病人扶再拜难”写自己老病,需人搀扶,不能尽礼,在致歉中隐含着诗人有老友来访的万分喜悦。
D. 《宾至》诗题虽突出“宾”字,但在写法上,却处处以宾主对举,实际上突出的是诗人自己。
(2).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
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诗人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C.颈联实写待客之景,由于地处偏僻,家境贫寒,宴席并不丰盛,主人拿出陈年好酒,盛情招待,但仍有歉疚之情。
D.尾联笔意一转,写邀邻翁助兴这一细节,令人想到了陶渊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的真率纯朴的自然之乐。
(2)刘克庄《后村诗话》说:“此篇若戏效元白体者,风格浅切平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风格。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二句写诗人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欣赏晚景,自嘲之中又有如释重负之感。
B. 第五句使用了伯牙绝弦的典故,用佳人指代君王,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
C. “与白鸥盟”,这是说与白鸥定盟,表示自己决意归隐江湖,而不存世俗机心。
D. “倚”“横”本是极其平常之字,但经过诗人的运化,都能平中见奇,生动形象。
(2).清代诗人查慎行评价此诗“三四句极似杜家气象”。请结合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加以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云收雨歇,天色向晚,诗人登快阁依栏游赏之景。
B.接下来,诗人用树、山、天、江、月意象勾画出一个阔大幽远的境界。
C.颈联用典,由写景到抒情,感慨知音难觅,唯美酒相伴,聊以解烦忧。
D.诗人期望坐上归船,吹着长笛,与白鸥结成同盟,乘风破浪面对现实。
(2).这首诗被誉为“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1.古代诗歌阅读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自叙
(唐)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黄诗颔联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登高所见的秋景,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下像一道白练。
B. 黄诗尾联以景结情,流露出辞官还乡、回归自然的愿望,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
C. 杜诗首联概述诗人的境遇和处世态度,“酒瓮琴书伴病身”形象逼真地勾画出一个当时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的知识分子形象。
D. 杜诗以议论为主,直中见曲,议论同形象相结合,又饱含着浓郁的感情,字字句句沛然从肺腑中流出,充满悲切和激情。
(2).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C
【解析】应为“靠近”义。与“日薄西山”中的薄意义相同。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考查的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即看这一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否讲得通,是否合理。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2.【答案】 A
【解析】A. “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错误,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应为“《长恨歌》《琵琶行》”。白居易的《新乐府》是具有讽刺意义的组诗。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3.【答案】这句诗是诗人情感的大转折,由情感的克制到情感的奔涌;把下句的情感推向高潮,为抒发诗人悲愤、无奈之情做铺垫。(意思对即可)
【解析】要注意题目的分析。题干要求简析诗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本题的解答应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和诗句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而作用的解答则主要是结构这一方面的。
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
【答案】
(1).C
(2).D
(3).①出身寒门,地位低微;有才难施,仕途坎坷。(任选一首)①(其四)先以水流各向喻贵贱穷达不同,寄哀叹于其中;又言人生有命、不必哀叹,似自宽之语;最后以反问来强化自己心非木石,从而来表达“吞声不敢言”的“有感”,在无声处更见深切的悲愤。②(其六)先于拔剑击柱中直抒哀叹——人生苦短,有志难展;又于悲情中强作欢乐,在无奈中回归家庭平静生活;最后表面自嘲,实则将个人失意升华到控诉时世不公的高度,迸发出满腔愁怨与愤懑。
【解析】
其四译文: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其六译文:
对着席案上的美食却难以下咽,拔出宝剑对柱挥舞发出长长的叹息。大丈夫一辈子有多长时间,怎么能像蝴蝶六足落地时一样垂下翅膀。放弃官衔辞职离开,回到家中休养生息。早上出家门与家人道别,傍晚回家依然在亲人身边。在床前与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织布机前织布。自古以来圣贤的人都生活得贫贱,更何况像我这样的人,清高又正直。
(1).C.“化用了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错误,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李白是唐朝,鲍照不可能化用李白的诗句。故选C。
(2).D.“追求安贫乐道的人生真意”错误,最后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作者人生真意是企求伸展抱负。故选D。
(3).共同原因:拟行路难(其四)中,作者运用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不同处境下高低贵贱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答案】
(1)B
(2)①京都春光正好,诗人重被起用却急于回家赶上清明节,②表明他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态度,③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
【解析】
B.不是“江南农村”,应是江南市镇;不是“早春”,应是暮春。
(2)“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句意: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这两句诗。
诗人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临安城虽然春色明媚,但官僚们偏安一隅,忘报国仇,粉饰太平。作者是时刻清醒的,他在表面的升平气象和繁荣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聩,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壮志。因此,诗歌末句表明他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态度,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
【答案】
(1).C
(2).均为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贺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秋日乡思图景。以“雨霁”“蝉鸣”“征尘”“归路”等为主要意象,营造出清新幽静的意境,淋了雨的净蝉在树上得意鸣叫,经雨之路,尘土不扬,归家之路清晰可见,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以乐景反衬哀情,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
陆诗颔联描绘了一幅美艳灿烂的春日图景。
写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夜晚耳朵里满是淅淅沥沥的春雨声,雨后天晴白日里则是时远时近的卖花声,视觉所见的除了幽深邈远的小巷,这是骀荡宜人的春日美景,多么优美动人生机勃勃,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绵绵春雨中一夜未眠是因为如愁人的思绪,国事家愁,思乡怀友,耐人寻味。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C.“《临安春雨初弊》颈联写陆游客居京华,以写草书和品茶作为消遣,主要表达其闲适自得的心境”错。并非闲适自得,而是国事家愁怀乡念友。颈联写草书和品茶作为消遣,这是百无聊赖中的选择。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不同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得能力。贺诗首联借景抒情,“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意思是说淋了雨的净蝉在树上得意鸣叫,经雨之路,尘土不扬,归家之路清晰可见。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李商隐有闻蝉而发“薄宦梗(木偶)犹泛,故园芜已平”之感慨,贺铸与之发生了共鸣,同时还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陆诗颔联情景交融,“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意思是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颔联点出“诗眼”,也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答案】
(1).C
(2).《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景 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宾至》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流露出诗人的清高性格,表现了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
【解析】
(1).C.“在致歉中隐含着诗人有老友来访的万分喜悦”错误,“再拜”可见客人有一定的身份,但一个“难”字表现出诗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的不悦。故答案为:C。
(2).《客至》中,“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意思是:若肯与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
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朋友的到来,作者极为热情,非常高兴。《宾至》中,“不嫌野外无借给,乘兴还来看药栏”意思是:你要是真的不嫌这野外没有好酒好菜,以后高兴时还可以来看看我的小园里芍药花开。诗人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诗人说:如果不嫌“野外”“供给”菲薄,还望“乘兴”再“来看”花”。这是客套话,也有送客之意。嘲讽之意,隐约可见了。再结合前文“老病人扶再拜难”“漫劳车马驻江千”可知,诗人品性高洁,对前来的贵宾敬而远之。
【答案】
(1)C
(2)本诗风格浅切平易。①选取春水群鸥等意象组成极富情趣的生活场景,“肯与”、“呼取”俗语的运用,语势流畅,浅显易懂;②诗歌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
【解析】
(1)C.“陈年好酒”说法错误,“旧醅”指味薄的隔年陈酒。故选C。
(2)元白体就是指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余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主要选取春水群鸥等意象组成极富情趣的生活场景,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足当“戏效元白体”之评。另外,诗用第一人称,诗人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答案】
(1).B
(2).①意象都很宏大。都选取宏大意象烘托意境,如千山、无边落木等。
②意境都很开阔。诗人视野宏阔,都以天地视角营造了开阔的意境。
③格律都很谨严。两联对仗都相对工整,读来平仄铿锵、节奏和谐。
【解析】
(1).B.“用佳人指代君王,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错误,佳人指代知己,表达孤独寂寞的心情。
(2).意象都很宏大。《登高》中诗人看到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落木”“长江”意象宏大。《登快阁》中“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千山”意象宏大。两首诗都选取宏大意象烘托意境。意境都很开阔。《登高》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登快阁》中诗人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两位诗人视野宏阔,都以天地视角营造了开阔的意境。
【答案】
(1).D
(2).此诗从选择意象,描绘意境上,有豪迈之气,并且意脉流畅,一气而下,很有李白歌行体风范;此诗又是一首工整的七言律诗,每联上下两句恪守格律,偶句入韵,颔联和颈联对仗严整。
【解析】
(1).D.“乘风破浪面对现实”错误,应是“与白鸥订盟,相誓归隐,永诀机心”。故答案选D。
(2).首先理解“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指的是有李白歌行体风范,又具有律诗的特点。从意象的选择、意境的创设上,本诗首联交代了云收雨歇,天色向晚,诗人登快阁依栏游赏之景;颔联将“木”“山”“天”“江”“月”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苍茫明净、轻松明快的暮秋图景。意境宏阔,意脉流畅,有李白歌行体风范;从诗歌形式看,四联八句,每句七言;偶句的尾字“晴”“明”“横”“盟”押同一韵脚;再看中间两联,“落木”对“澄江”、“千山”对“一道”、“天”对“月”、“远大”对“分明”,“朱弦”对“青眼”、“已为”对“聊因”、“佳人”对“美酒”、“绝”对“横”,对仗工整。可见符合格律诗的特点。
【答案】
(1).B
(2).①对官场的厌烦之情。黄诗中“了却”二字表达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杜诗中诗人宁愿安守穷困,也决不投身官场。②孤独无奈之情。黄诗巧用典故,感叹世无知音,只能与白鸥盟誓;杜诗言平生肺腑之话无处诉说。③归隐之情。黄诗中诗人想要结束宦游生活,踏上归船,与白鸥为伴;杜诗感叹如今苍颜白发,想要做一个隐逸之人。
【解析】
(1).B.“黄诗尾联以景结情”错,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且“归船”“白鸥”是想象之景。故答案为:B。
(2).杜诗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意思是,平生肺腑之言无处诉说,如今老矣,苍颜白发,只能遁身世外,做一个隐逸之人。诗人说:“吾唐”虽大,却没有正直之士容身之地,我只好遁身世外,做个隐逸之人。诗的最后两句,以苍凉悲愤的语调作结:一生怀才不遇,壮士莫酬,内心的痛苦,无处倾诉。
黄诗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意思是,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与白鸥盟”运用典故,语出《列子黄帝》,故事是说,人无机心,鸥鸟才会与他作朋友。作者在此流露了摆脱官场束缚,逍遥于山林鸥鸟之间,表达对悠闲淡泊生活的向往。“归船”“鸥鸟”恰恰暗含了作者的追求。所以两首诗都表达了官场生活的孤独无奈之感,以及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