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同步练习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同步练习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4 09:22:13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同步练习试题-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语文课上,都在认真地听讲。
B.李绅苦苦思念了三四天,才写成了这首古诗。
C.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
D.它一定没有发明我在观察它。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伟大(wěi) 叽喳(chá) B.黎明(lí ) 舒畅(zhàng)
C.盘旋(xuàn) 馋嘴(cán) D.逐个(zhú) 监视(jiān)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B.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
C.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4.下列词语不能构成反义词的一组是(  )
A.激动—平静 B.黎明—早晨
C.舒畅—难受 D.轻快—沉重
二、填空题
5.比一比,组词语。
受( ) 妙( ) 击( ) 鸣( ) 感( )
爱( )  秒( )  出( ) 鸡( ) 喊( )
6.看拼音,写词语。
(1)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yǎn zòu( )他的手风琴。
(2)黎明时的鸟chì bǎng( )潮湿,飞起来沉重。
(3)秋天zǎo shù( )上挂满了一颗颗hónɡ zǎo( )。
(4)这wù méng méng( )的天气,zǒng huì( )让人感到沉闷。
7.比一比,组词语。
枣( ) 棵( ) 匆( ) 缓( )
束( ) 颗( ) 沟( ) 暖( )
8.重点词句,品一品。
(1)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幽深的”“雾蒙蒙的”写出了树林 。
(2)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从加点的词语中,可以体会到父亲 。
(3)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我只闻到浓的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比较读两个句子,第一句中的叠词用得好,更能让我们感受到: 。
(4)从上面的句子中选择一句抄写下来。
9.赏析句子(语文要素·感受生动的语言)。
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1)我知道“井然有序”的意思是 。
(2)这句话写的是 和 时的两个场景。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读不完的大书(节选)
我最喜爱的,是我家屋后的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10.选段中“ ”一词说明“我”家屋后的竹子长得快。现在这个词语常用来比喻 。
11.用“ ”画出选段中的一处比喻句,这个句子将 比作 ,突出了 。
12.读选段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我”家屋后的竹子长得快是因为“我们”照顾的好。( )
(2)棕榈树高大挺拔,叶子在微风中发出沙沙声。( )
(3)这段话主要描写了竹子棕榈树和游鱼三种事物。( )
(4)小鱼穿梭在棕槠树大蒲扇一样的叶子间。( )
主题阅读。
带刺的朋友(节选)
①我家北屋旁边,有个草棚子。平时,里边堆着杂草和一些不常用的东西,只有我家芦花母鸡,爱到那里的草窝上去下蛋,除了妈妈去捡蛋,是很少有人去的。从刺猬的脚印来看,我断定它就住在那里边。
②我在草棚里慢慢地搜寻着。墙角草堆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仔细一瞧,两只大刺猬,团成大刺球,紧紧挤在一起哩。它们一动也不动,背上长长的硬刺,根根竖起来,时刻准备刺向来犯的敌人。在两只大刺猬的腹部,蠕动着四个白乎乎的小刺球。呀,这不是小刺猬吗?怪不得大刺猬那样匆忙地去寻食,原来是为了这四个可爱的小宝宝……
③“嗡”一下,我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好几圈,心里感到一阵内疚。刺猬妈妈夜里出去找吃的,我倒把它吓了回来。没有吃的,小家伙们还不挨饿?再说,听爸爸讲,刺猬一旦发现有人来到了它们的住处,它们就要搬家了。眼下,携儿带女的,搬到哪儿去呢?安个家多不容易呀。望着它们铺着的碧绿的树叶子、鲜嫩的青草,以及从房背阴处扯来的一撮撮绿茸茸的苔藓,我仿佛看到了它们安家的艰辛。猛地,手指尖触到了鼓囊囊的衣兜。对,带来的礼物还没拿出来呢。我忙把衣兜里的红枣儿——这是我从树上一个一个挑着摘的——大把大把地掏出来,轻轻地放在它们的身边。
④直到离开草棚,我的心还在怦怦地跳:刺猬呀,吃了我送的红枣儿,你们还会搬家吗?
1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声音   ( )地寻食
( )的苔藓 ( )地掏出来
( )的硬刺 ( )地跳
14.读懂短文,填一填。
(1)大刺猬匆忙地去寻食,是为了 。
(2)刺猬的家有 、 和苔藓。
(3)“没有吃的,小家伙们还不挨饿?”意思是 。
15.对第③自然段中“我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好几圈”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找太久,“我”感觉头变大了。
B.“我”为不小心吓到了刺猬感到自责。
C.找到了刺猬的家,“我”十分高兴。
D.看到小刺猬后“我”感觉心里很害怕。
16.结合短文内容猜测一下,刺猬们有没有搬家?说说你的理由。
四、书面表达
17.习作
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注意?夏天的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雨,常常不知道要不要带雨具;学校的花坛里时不时有烟头出现;教室里的粉笔常常断了许多……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从自己发现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写的时候,注意要把这种现象和你的想法写清楚!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第七单元同步练习试题-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语文课上,都在认真地听讲。
B.李绅苦苦思念了三四天,才写成了这首古诗。
C.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
D.它一定没有发明我在观察它。
【答案】C
【详解】考查病句辨析。
A项缺少主语,在“都”前面加上合适的主语,比如大家、我们。
B项用词不当,不能用思念,应改为“思考”。
D项用词不当,不能用发明,应改为“发现”。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伟大(wěi) 叽喳(chá) B.黎明(lí ) 舒畅(zhàng)
C.盘旋(xuàn) 馋嘴(cán) D.逐个(zhú) 监视(jiān)
【答案】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叽喳:jī zhā
B.舒畅:shū chàng
C.盘旋:pán xuán
馋嘴:chán zuǐ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B.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
C.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句子“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形容成树。
B.句子“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只是说它的叫声不像猫和狗那样。
C.句子“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橘子、柿子拟人化,橘子、柿子在你挤我碰,争着人们摘下。
选项B没有使用修辞手法。故选B。
4.下列词语不能构成反义词的一组是(  )
A.激动—平静 B.黎明—早晨
C.舒畅—难受 D.轻快—沉重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掌握。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
B:黎明指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又指光明或胜利。
早晨指从天将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
根据两词的意思可知,黎明和早晨是一对近义词,黎明的反义词是傍晚。
二、填空题
5.比一比,组词语。
受( ) 妙( ) 击( ) 鸣( ) 感( )
爱( )  秒( )  出( ) 鸡( ) 喊( )
【答案】 感受 美妙 击打 鸣叫 感动 喜爱 一秒 出去 公鸡 呼喊
【详解】略
6.看拼音,写词语。
(1)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yǎn zòu( )他的手风琴。
(2)黎明时的鸟chì bǎng( )潮湿,飞起来沉重。
(3)秋天zǎo shù( )上挂满了一颗颗hónɡ zǎo( )。
(4)这wù méng méng( )的天气,zǒng huì( )让人感到沉闷。
【答案】 (1)演奏 (2)翅膀 (3)枣树 红枣 (4)雾蒙蒙 总会
【详解】略
7.比一比,组词语。
枣( ) 棵( ) 匆( ) 缓( )
束( ) 颗( ) 沟( ) 暖( )
【答案】 甜枣 一棵 匆忙 缓慢 结束 颗粒 山沟 暖和
【详解】略
8.重点词句,品一品。
(1)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幽深的”“雾蒙蒙的”写出了树林 。
(2)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从加点的词语中,可以体会到父亲 。
(3)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我只闻到浓的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比较读两个句子,第一句中的叠词用得好,更能让我们感受到: 。
(4)从上面的句子中选择一句抄写下来。
【答案】 安静、幽深、朦胧的样子 正在聚精会神地观察树林 草木气息的浓郁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详解】本题考查重点词句的理解与分析。
(1)“幽深”的意思是(山水、树林等)深而幽静;“雾蒙蒙”的意思是形容雾气很浓、烟雾迷茫的样子。
“幽深的”“雾蒙蒙的”写出了树林安静、幽深、朦胧的样子。可以感受到黎明时雾气弥漫的这片树林十分安静,模模糊糊中感觉树林很大,树木茂密,充满神秘色彩。
(2)“凝神静气”的意思是使精神凝聚,使心气平和。“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比作一棵树,形象地表现出父亲一动不动、聚精会神的样子,体现了父亲对鸟的了解很深。
(3)“浓浓的苦苦的”使用叠词“浓浓、苦苦”,形象地描写出周围空气中弥漫的来自树林中的植物的气味。
(4)本题考查抄写句子。书写时要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
9.赏析句子(语文要素·感受生动的语言)。
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1)我知道“井然有序”的意思是 。
(2)这句话写的是 和 时的两个场景。
【答案】 有条理、有顺序的样子 蚂蚁搬家 两军对垒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赏析。
(1)井然有序:指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出自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结合课文中的句子可知,蚂蚁搬家井然有序,描述的是蚂蚁搬家的时候很有条理、有顺序的样子。
(2)从该句可以看出,“井然有序”是对“蚂蚁搬家”的描述;“勇敢忠贞的精神”的是对蚂蚁“两军对垒时”的描述,“真叫人敬佩”是对上述两种情形的评价和感慨。由此可知,两个场景就是“蚂蚁搬家”和“两军对垒”。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读不完的大书(节选)
我最喜爱的,是我家屋后的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10.选段中“ ”一词说明“我”家屋后的竹子长得快。现在这个词语常用来比喻 。
11.用“ ”画出选段中的一处比喻句,这个句子将 比作 ,突出了 。
12.读选段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我”家屋后的竹子长得快是因为“我们”照顾的好。( )
(2)棕榈树高大挺拔,叶子在微风中发出沙沙声。( )
(3)这段话主要描写了竹子棕榈树和游鱼三种事物。( )
(4)小鱼穿梭在棕槠树大蒲扇一样的叶子间。( )
【答案】10. 雨后春笋 新事物大量出现 11.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微风吹动竹叶的声音 温柔的细语 竹叶声轻柔美妙 12. × × √ ×
【解析】10.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
题干中要求找的是能表现竹子长得快的词语,据此可找到“雨后春笋”一词,这个词现在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大量涌现。
11.本题考查比喻句的掌握。
文中的比喻句有“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将“竹叶声”比喻成“温柔的细语”。“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将“棕榈树的叶子”比喻成“大蒲扇”。
12.(1)本题考查对选段内容的理解能力。从“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可知,竹子长得快是因为下过了春雨,而不是因为“我们”的照顾,因此此题说法错误。
(2)本题考查对选段内容的理解能力。从“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可知,发出沙沙声的是竹叶,而不是棕榈树的叶子,因此此题说法错误。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先介绍了竹子、接着介绍了棕榈,最后介绍了池塘里的小鱼。
(4)本题考查对选段内容的理解能力。从“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可知,小鱼穿梭在棕榈树的倒影间,而不是叶子间,因此此题说法错误。
主题阅读。
带刺的朋友(节选)
①我家北屋旁边,有个草棚子。平时,里边堆着杂草和一些不常用的东西,只有我家芦花母鸡,爱到那里的草窝上去下蛋,除了妈妈去捡蛋,是很少有人去的。从刺猬的脚印来看,我断定它就住在那里边。
②我在草棚里慢慢地搜寻着。墙角草堆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仔细一瞧,两只大刺猬,团成大刺球,紧紧挤在一起哩。它们一动也不动,背上长长的硬刺,根根竖起来,时刻准备刺向来犯的敌人。在两只大刺猬的腹部,蠕动着四个白乎乎的小刺球。呀,这不是小刺猬吗?怪不得大刺猬那样匆忙地去寻食,原来是为了这四个可爱的小宝宝……
③“嗡”一下,我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好几圈,心里感到一阵内疚。刺猬妈妈夜里出去找吃的,我倒把它吓了回来。没有吃的,小家伙们还不挨饿?再说,听爸爸讲,刺猬一旦发现有人来到了它们的住处,它们就要搬家了。眼下,携儿带女的,搬到哪儿去呢?安个家多不容易呀。望着它们铺着的碧绿的树叶子、鲜嫩的青草,以及从房背阴处扯来的一撮撮绿茸茸的苔藓,我仿佛看到了它们安家的艰辛。猛地,手指尖触到了鼓囊囊的衣兜。对,带来的礼物还没拿出来呢。我忙把衣兜里的红枣儿——这是我从树上一个一个挑着摘的——大把大把地掏出来,轻轻地放在它们的身边。
④直到离开草棚,我的心还在怦怦地跳:刺猬呀,吃了我送的红枣儿,你们还会搬家吗?
1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声音   ( )地寻食
( )的苔藓 ( )地掏出来
( )的硬刺 ( )地跳
14.读懂短文,填一填。
(1)大刺猬匆忙地去寻食,是为了 。
(2)刺猬的家有 、 和苔藓。
(3)“没有吃的,小家伙们还不挨饿?”意思是 。
15.对第③自然段中“我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好几圈”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找太久,“我”感觉头变大了。
B.“我”为不小心吓到了刺猬感到自责。
C.找到了刺猬的家,“我”十分高兴。
D.看到小刺猬后“我”感觉心里很害怕。
16.结合短文内容猜测一下,刺猬们有没有搬家?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3. 窸窸窣窣 匆忙 绿茸茸 大把大把 长长 怦怦 14. 喂饱四个小宝宝 树叶子 青草 没有吃的,小家伙们会挨饿 15.B 16.刺猬们没有搬家。因为这里不但舒适,还有人关心它们,给它们放了好吃的红枣。
【分析】13.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搭配,结合词语的特点进行分析搭配,选择合适的搭配即可。注意搭配的合情合理,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14.本题考查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文段内容“我在草棚里慢慢地搜寻着。墙角草堆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仔细一瞧,两只大刺猬,团成大刺球,紧紧挤在一起哩。它们一动也不动,背上长长的硬刺,根根竖起来,时刻准备刺向来犯的敌人。在两只大刺猬的腹部,蠕动着四个白乎乎的小刺球。呀,这不是小刺猬吗?怪不得大刺猬那样匆忙地去寻食,原来是为了这四个可爱的小宝宝……”可以得出大刺猬匆忙地去寻食,是为了喂饱四个小宝宝。根据文段内容“望着它们铺着的碧绿的树叶子、鲜嫩的青草,以及从房背阴处扯来的一撮撮绿茸茸的苔藓,我仿佛看到了它们安家的艰辛。猛地,手指尖触到了鼓囊囊的衣兜。”可以得出刺猬的家有树叶子、青草和苔藓。根据原段内容“没有吃的,小家伙们还不挨饿?”意思是没有吃的,小家伙们会挨饿。
15.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内容““嗡”一下,我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好几圈,心里感到一阵内疚。刺猬妈妈夜里出去找吃的,我倒把它吓了回来。没有吃的,小家伙们还不挨饿?再说,听爸爸讲,刺猬一旦发现有人来到了它们的住处,它们就要搬家了。眼下,携儿带女的,搬到哪儿去呢?安个家多不容易呀。”以及上下文的理解对第③自然段中“我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好几圈”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我”为不小心吓到了刺猬感到自责。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主观性的题目进行分析和合理的想象,根据短文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测,刺猬们没有搬家。因为这里不但舒适,还有人关心它们,给它们放了好吃的红枣。
四、书面表达
17.习作
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注意?夏天的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雨,常常不知道要不要带雨具;学校的花坛里时不时有烟头出现;教室里的粉笔常常断了许多……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从自己发现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写的时候,注意要把这种现象和你的想法写清楚!
【答案】范文
颜色的秘密
有一次,在上画画培训班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许多画家的画板上都只有三种颜色,红,黄,蓝,也叫三原色。我们利用这三种颜色能调出很多种不同的颜色”。
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都发出了惊奇的叫声,于是老师就叫我们试试看。我们都迫不及待地试起来。“哇,我的变成紫色了!”“咦,我的怎么变成黑色的呢 ”就像变魔术似的,许多颜色都被同学们“变”了出来。
“这是什么原因呀?”同学们纷纷问道。
“这叫三基色原理。”老师说“三基色就是红,黄,蓝。人的眼睛对这三种颜色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黄,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红,黄,蓝三种色光。而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不仅仅是画画,彩色电视机彩色印刷,油漆等等也是利用这个原理……”
听了老师的介绍,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五彩缤纷的色彩是这样来的呀!太奇妙了!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有趣现象,比如:在喷泉中看到彩虹,冬天吃雪糕嘴会被粘住,在阳光的照射下,露珠会变成彩色的……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去探索生命的奥妙吧!
【详解】本题主要是对写作能力的考查。写作时要注意审清题意,明确写作要求。
先审题:这是一个话题作文,围绕“有趣的现象或问题”写一篇作文,根据提示进行选材构思。
写作构思:
首先,立一个标题。例如:颜色的秘密。
其次,介绍颜色的秘密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即原因。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注意在写作过程中要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最后,收束全文,点明主题: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